回覆列表
  • 1 # 董鏡亮

    窮則獨善其身,有兩層意思

    1不給別人添麻煩。若自己沒本事幫助他人,至少應該做到自食其力,不給社會添麻煩、不給親朋好友加負擔。只有這樣,才能雖處於“窮”的境地,依然能夠保留自己作為君子的獨立人格和尊嚴。

    2潛龍在淵、不得其時,則應韜光養晦,積攢實力。獨善其身,可以儘量避免來自於外界的紛擾,有助於自己專注目標,努力提升實力,從而能夠儘快改變自己的處境,爭取早日實現由“窮”到“達”的華麗轉變。

    達則兼濟天下,這句很容易理解。

    “愛民”是儒家三綱(明德、愛民、至善)中的重要一綱,是儒家君子的人生目標之一。如果能夠聞達,當然要發揚儒家仁義精神,在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的情況下,去關懷更多的人,兼濟天下,從而實現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

  • 2 # 左道春秋

    中國古代有志氣的讀書人,大都以這句話為人生的座右銘,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

    窮則獨善其身,意思是說,當一個人處在窮困,或者不得志的時候,要潔身自好,完善自己的操行,做好自己的切身之事,分內之事。

    達則兼濟天下,意思是說,一個人發達以後,或者得志之時,要把自己擁有的財富,才能、品德貢獻給社會,和天下人一起分享。

    該句出自《孟子·盡心上》,為古代中國的讀書人指明瞭人生道路,分別從人生處境的兩個不同方面,提出了相應的為人處世之道。清楚地說明了,人作為社會動物,應該具備的屬性。同時,預防了人性的弱點和醜惡,杜絕人們在困境當中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在飛黃騰達之時驕奢淫逸、蠻狠自私。讓人們明白自己應該有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蘇武牧羊北海,身囚異域胡邊,飲雪吞氈,數十載不忘初心,胸懷大漢,沒有放棄自己,而是獨善其身以自保,等待時機歸報朝庭。正是“窮則獨善其身”的寫照。

    地藏王菩薩修成正果,不願飛昇,而常住地獄,只因他立下誓言:“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正是“達則兼濟天下”的寫照。

  • 3 # 狼群之首

    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而後演化成“達則兼濟天下”,是作為中國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補”的體現;前半句顯示出道家的豁達態度與出世境界,而後半句表達了儒家的理想主義和入世精神。

    窮則思達,達則更畏懼窮;顧達者為其不衰之權勢與金錢,又想卻在他人之上,則另謀它路,甚至不擇手段,以求於不敗之地。如果把“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除去其道德含義,那我們可以理解為“有為”與“無為”。強者對弱者視為“無為”,可以理解為寬容;弱者對強者視為“無為”,就淪於苟且了。權力對權利則為“無為”,意味著自由,權利對權力則為“無為”,意味著奴役。但在傳統中,從後一種意義上實踐“無為”的則無疑的主流。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遊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如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聖人出身草萊,卻志存高遠,是以未出仕之時,智存安家,而為君所用之時,務其民眾,平天下。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此乃人生之得志,也是歷代學子萬世師表。而凡人與聖人出身同命,是他們不努力嗎?是他們的不上進嗎?不是。無論富與達,窮與富,人是修養至上,留萬古之芳名。否則,窮與螻蟻為伍,達同禽獸無異。沒有靈魂,沒有目標,也無進取之志和知恥之心。

    如得志,要造福於天下百姓。即使不得志,也要潔身自好。所謂“獨善其身”在這裡就是“窮不失義”,而決不是去作“逍遙遊”,是“修身見於世”,而不是“出世”。向前是“外王之術”,向後是“內聖之學”,前有進路,後有退路,人從而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正如曾子概括孔子的學說時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己。”

    觀之現狀,窮者,誰不想達,達者更畏懼窮;為求發達,窮人兢兢業業,辛辛苦苦。農耕其田、工利其器、商務其業、學讀其書,人人都在獨善其中。可除了那些少數的書生能如願以償,其他大部份人仍然生活在艱難困苦中。是他們不努力嗎?是他們不上進嗎?不是,皆因如今達者不願意,也不允許把發達的機會給予窮人,更不願意與他們一起共享錦衣玉食。他們視窮為一種羞恥,也更因為他們曾經看到諸多的達者在爾虞我詐中失敗,淪為窮人,於是更加懼怕貧窮。因此,他們便不遺餘力地壓榨窮人,聚斂財富,以求將這種不敗的家業保持永久,富蔭子孫。而在他們的眼裡,所謂的天下,不過只是他們鼻子尖上的那一點點的權勢與金錢。所謂上行而下效,窮者見達者如此,為求發達,只能另闢蹊徑。農棄其田而不耕,或進城流浪,或落草為寇;工棄其歷器而不用,或聚賭成癮,或狂飲作樂;商棄其貿易而不做,或巴結權貴,或放貸漁利;學棄其功課而不專,或投機取巧,或攀龍附鳳。其實,聖人古訓本來無錯,只是當今人是否該捫心自問一下,窮時,我們心憂天下了嗎?而今的達者是否應該修繕自心。誠所謂己不正,焉能正他人,人死沒有什麼,可怕的是心死,正所謂人品是最高學歷。

  • 4 # 節度使95

    不請自來,因為有答主引夫子的照片為這句話背書,這句話跟夫子啥關係也沒有。

    窮有兩種理解:一生活窘迫,二際遇窘迫。我們看看夫子是怎麼對待的。際遇窘迫:15.2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第十五篇述聖賢之道成後續行續證,接憲問篇,憲問說的是“有恥且格”如何修賢。我解釋一下“君子固窮”的意思: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志);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生活窘迫:4.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成必如是,顛沛必如是。”注意,君子而成仁人君子這是由直真入大道,聖人之道本是修證體系。君子之名,以仁成,仁以守職忠天下人民事而成,所以無論窮富夫子都不主張什麼“獨善其身”。何況2.21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人類因果相連,唇亡齒寒、匹夫有責,社會進步在每一個人的因果思維深度的提升,學思行本就是對個人和社會負責的行為,哪有什麼“窮則獨善其身”?

    達,夫子雲“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士而達,是先仁後達:“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哪是什麼“達則兼濟天下”?君子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任重而道遠,士不可以不弘毅!

    君子以仁禮天下為自己的擔當,無論窮達皆以人祖之公治為念、以仁禮成人道為志,矢志不移地踐行而成仁。修賢的路在持志而行義達其道,跟窮達沒有關係,沒有“獨”和“兼”一說。

    那麼,看出什麼來了嗎?孟子跟夫子可並不是一回事,孟子的巧辯自利之道和聖人之道有啥可比性嗎?這種小人也配與夫子相提並論,不知道該說誰無知好。

    諸位有興趣的話去把《孟子》里仁義禮智信的概念歸集一下,可以看出孟子是多麼的腦抽,仁是惻隱之心?聖人之道論管理,這個“惻隱之心”怎麼個實行?這是個啥“仁”?孟子時隔夫子不久,就已經不懂聖人之道的“仁”之意,斯人也,有斯疾!義和利也不是魚與熊掌的關係,說得取利一定會不義一樣。

    夫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先不說人本有仁,孟子這種思維方式就為了奴役人民,不談待遇只談情懷這是為貴族耍流氓的目的而服務的,懂吧?

  • 5 # 師叔依舊

    理解:

    1.窮困潦倒的時候,只能不斷提升自己。富有的時候別忘了取財之道,當福報於社稷。

    觀點:

    2.人生逆境不得志時,當潔身自好,隱忍修養。

    3.窮困潦倒之時不去攀親帶故,求人辦事。

    5.有能力的時候多伸援手,幫助有需要的人。

    6.大富大貴之後當回饋社會,多行善舉。

    7.窮時不擾人,富後當助人。此為大成之士。

  • 6 # 萬方談人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出自《孟子·盡心上·忘勢》,原話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有後人表達習慣說成是: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這句話裡有兩個相對的概念:一個是“窮”與“達”;一個是“獨善”與“兼濟”。

    “窮”與“達”

    “窮”與“達”,分別代表了現實社會的兩個極端。

    “窮”在孔子的門生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顏回,孔子在論語中是這樣稱讚顏回的:“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當然由於現在社會的發展,窮的概念也有所變化,對於現在來說很少有“簞食瓢飲”的現象,但是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依然嚴重存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百姓大多都屬於窮的範疇。

    “達”即為顯達,在中國傳統社會的概念中人們所追求的無非兩個字:一個是“貴”字;一個是“富”字。

    “獨善”與“兼濟”

    “獨善”就是要堅持一個做人的底線,不論在何種條件情況下,要保持一個人的本份:非份之財不取,傷天害理的事不做,同時作為一個儒生要以身作則教化他人。

    “兼濟”,“濟”就是幫助他人,作為儒家思想絕對以利他主義為宗旨的,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兩千多年一直以“儒”為國本的根本原因。

    綜合理解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是要求儒生在窮困時也要保持為人的節操,沒有能力幫助他人的時候,也要自己的道德素養去影響他人,去感化他人;在顯達時更要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為什麼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能流傳千古就是在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家國情懷。

  • 7 # 剛想明白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當今社會,這種人有,只是鳳毛麟角而已。

    是現實社會先進分子的標準;是人性的具體反映。

    有了這樣一批官員。這個社會才有希望化腐朽為神奇。

    過去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現實好官員的榜樣,是樹立的太少?還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深深感到能夠樹立起來的官員太少了;前腐後繼上了賊船的官員太多了。有多少獨善其身的?有多少兼濟天下的?

    地方上,上樑不正下樑歪,疾重難返了。黨的方方面面建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寄希望於黨的初心,擔當教育取得實效。

  • 8 # 王雙喜

    “窮則獨善其身”說的是:在貧窮面前,切不可就此頹廢,不思進取而自甘墮落。窮則思變,更要對自身的條件和素質加以磨練和思慮。更要在艱苦的環境下,對未來和前景加以規劃和調整,認清自己的方向,不可好高騖遠,求大喜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環節,不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縱有清貧之身,不可清貧思想與智慧。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逆境中不斷追求自我完善的過程,此為窮則獨善其身。

    ”達則兼濟天下”說的是:當有了一定的財富,且不能忘了還有芸芸眾生。天下並沒有唯我獨尊,有富便有窮,有窮便有富,這只不過是萬物輪迴的自然規律罷了。所以,要明白,任何人的富有,只不過是你用你的智慧和機遇獨攬了大多數人的財富,因為,在芸芸眾生中,所謂富人永遠都是佔少數的。就此,即使你已跨入所謂富人的行列,也不要忘記你仍然是這地球的一分子,你依然承擔著服務社會,淨化環境的義務和責任。你仍然負有提高整個社會生活質素的義務和責任。於是,你要做一個親和善良的人,你要做一個以行動回饋社會,以榜樣影響周圍的人,做一個慈善的富人。

  • 9 # 靜靜稀水

    人的財富分為二種,一是物質財富,二是精神財富,一個人再窮不能窮腦袋,一個人再矮也要長知識,富腦袋。改革開放4O年,我們更多的人在努力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而忽略了個人的腦袋建設,使很多人一味地一切以金錢,物質財富為上,從而在社會上出現了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犧牲他人的利益,生命為代價,這樣所取得的財富,雖然來得容易,但失去它也是很容易,只有那些能夠幫助更多的人去培養他們成為社會的創業主題,帶領更多的人去實現個人就業,實現財富共享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富有的人,在他們的身上,不僅具有高度的物質財富,更有比物質財富更富有的精神財富,這樣的人才是我們這個社會真正的精英。這樣的人才是我們這個社會走向強大的真正英雄。

  • 10 # 費玉山

    身處貧寒志不屈,

    餓死不受嗟來食。

    宏圖大展騰達日,

    厚報人民天下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趙皓軒和趙宇檸哪個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