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問天圓地方是何意?天道曰圓,地道曰方又做何解?是我們學識淺薄還是古人太愚昧自以為是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呢?
32
回覆列表
  • 1 #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比如人立地上,如在穹蓋之下,

    人們以為天圓;

    二是天上物體,太陽月亮都是圓的,

    以同類論,

    人們以為天圓;

    三是天體運動,如日出日落,

    如月之朔望,星宿的移動,

    都週而復始,圓滿成功,

    人們以為天圓。

    至於地方,

    則直接來自於方位的析別。

    天給人的印象是執行不息,週而復始,

    其執行之道成為一個如圓的意象,

    故天道圓,靈動也;

    地給人的印象是不變多於變,

    雖有四季雖有榮華,

    但依然在相對固定的方位上,

    故地道方,厚德也。

    其實《易經》乾坤兩卦就形象地表達了天圓地方的味道。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是以,

    乾卦:群龍無首以時易;

    坤卦:行地有位以不易。

    天有象而無形,是以虛象(天象)一,變化多端因時;

    地有象且有形,是以實形(永珍)眾,移動有序以位;

    乾坤兩卦即把易與不易說出來了,於作者,因時而易為昜,而位則以不易為易也。也就是天時地利之別。

  • 2 # 六易國學

    “天圓地方”出自《尚書·虞書·堯典》

    ,主要是說天圓產生運動變化,地方收斂靜止。這是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古代人民在認識宇宙的過程中主要方法和現代科學的實證實驗方法完全不同,“內證”是古人認識宇宙的主要方法,而這種方法是按照人體生命一定的能量迴圈模式不斷加強人體自身的能量,從而達到超越普通大眾的感知能力。我們知道普通人的五官感知能力是有限的,這也是現代科學發展的侷限。

    天道曰圓地道曰方:以圓方作天地的代稱。

    圓,是中國道家通變、趨時的學問;

    方,是中國儒家人格修養的理想境界:“智欲其圓道,行欲其方正”。

    圓方互容,儒道互補,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精神。

    古人把微觀狀態下能量的變化規律總結為“五運六氣學說”,用來測量天地間能量變化和時間的關係,以及這種變化對地球上生命的影響。這就是古人講的“天時”,所謂天時者,是指從天而降的能量到來時,就是相應季節的開始。由於這種能量60年一輪迴,週而復始,如環無端,因此古人講“天圓”,用來描述時間的特點。

    同時古人講方位時,用“四面八方”來描述,也叫“地方”。

    “天圓地方”就是講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講宇宙的真實面目!體現了老祖宗智慧的時空觀念。

    從河圖洛書中得以佐證,天圓故然沒有今天的精確認識,但已經蘊育了樸素的宇宙觀。

    地方則是指地平座標系,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東方。

    天圓是用十二個地支,十個天干,四個卦象表示二十四個方向並構在整個周天(360度圓),這就是天圓地方的真相。

  • 3 # 言者青青

    天圓地方是哲學命題,也存在宇宙天文之說。

    《尚書·堯典》中記載:“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這段記載,雖然沒有“天圓地方”這四個字,但是,大體也能看出“天圓地方”那麼些意思雛形。

    見諸於“天圓地方”這四個字,還是在《大戴禮記·曾子·天圓》中初次見到的:單居離問於曾子曰“天圓而地方者,誠有之乎?”“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謂之圓,下首謂之方,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也。”這些話的意思就是:“天與地”實際上就是“陰陽之道”。

    曾子的“天圓地方”是從哪兒來的呢?曾子說,孔子在解釋“天圓地方”時說到了“天道”,那麼我們自然可以立馬聯想到另一個人,那就是:老子。老子的“道”之說。顧名思義,是道家的“天道”的專用名詞了,皆因道家始祖老子的《道德經》(嚴格說應該是《德道經》)。據此推知,“天圓地方”之說可能要早於孔子,甚至早於老子。

    這裡面的道理就是:“數之法出於圓方,圓出於方,方出於矩,矩出於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為句廣三,股修四,徑(半徑)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環而共盤,得成三四五。兩矩共長二十有五,是謂積矩。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數之所生也。”這是《周髀算經》記載的。相傳這本書出於商代,但成書於西漢時期,它對“圓與方”的記述是具有科學性的。這裡所講得就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數學理論“勾股定理”,從這裡面看,古人對“圓與方”的關係還是這樣定義的。

    綜上所述,似乎“天圓地方”之說不止是哲學概念了,而是確實有天文概念的性質?

    但是,孔子與老子都是哲學家,不是科學家,兩人的學說都受到了《易經》的巨大影響。從《易經》裡的陰陽學與“天道人倫”等理論,也不難看出,老子與孔子的某些類似理論,是與《易經》一脈相承的。

    那麼,天道曰圓,地道曰方可以做兩種解釋:首先是哲學思想。儒學和道學在這裡所指的主要是道學,易經的“天圓地方圖”能夠說明問題。再就是“勾股定理”或對宇宙的認識。《周髀算經》所記載的:“天象蓋笠、地法復(覆)盤”——天地都是圓拱型,“勾股定理”的天文概念了。

    總之,“天圓地方”之說的哲學思想色彩並沒有影響古人對宇宙與地球天文觀之科學認知。事實上古人早就意識到,地球就是圓、或橢圓的或宇宙是無限大,為此還出現了許多學說,例如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等。

  • 4 # 使用者老三逢

    古人稱天圓地方,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是很正確的一個判斷法,和稱呼法,也是針對人與大自然的認識,相應唯物的存在事實。人是主觀的核心基礎,主觀與相應的物體就是自然之道,必有其呼之代名詞的體現,所以,古人就以人的能量來觀察到的效果,天是圓的,天是無極的宇晝,沒有低線的,在宇晝氣層中繁衍著無數的星球自動運轉,週而復始不變的規律,天體無極中有太陽和其它星球在運轉中產生了光速和溫度反射給地球的溫差變化,經古人長期的觀察記載,發現了時間與氣候變化的定律,才記作排列定為一年為三百六十天,一年氣溫的變化有四個階段,定為四季,又分為十二個月的。

    再說古人為何把地稱為方呢?方是正的涵意,也於向是連線定意的名詞,以人為核心,作為主軸,人的觀察能量是由定向來運作的,由前看左看右,看上看下,再轉身才能看到背部的後面的方向,故此曰方是很現實而歸納定意的。有東西,南北為四方的角成正方的度,曰地道方為首之綱。

    回答完畢,敬請關注交流!

  • 5 # 西安交大黎荔

    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古代漢族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天”字既有“天空”的意思,還有一個更久遠、更本源的含義,是“時間”;“方”字既有“方正”的意思,還有一個更久遠、更本源的含義,是“方位”。

    古人講“天時”,所謂天時者,是指從天而降的能量到來時,就是相應季節的開始。由於這種能量60年一輪迴(一個甲子),週而復始,如環無端,因此古人講“天圓”,用來描述時間的特點。同時古人講方位時,用“四面八方”來描述,也叫“地方”。“天圓地方”就是講時間和空間,也就是講宇宙的真實面目!體現了老祖宗智慧的時空觀念。

    這其中還隱含一箇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理論:萬事萬物都是從無到有,而且和天地間的能量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古人講“天人合一”。

    天圓地方圖,其中外部環繞的卦象,代表天的運轉規律,而中間方形排列的卦象,則代表地的運轉規律。其中,天是主,地是次,天為陽,地為陰。兩者相互感應,生成了天地萬物,其中人又正好是天地的精華物質所構成,因此被視為天地萬物之靈,能夠感通萬物,最靈者也。

    天圓地方本質上是《易經》陰陽體系中對天地生成及其執行的解讀,而《易經》為百經之首,國學之源,其思想體系認為萬事萬物都是按照陰陽五行演化而來,因此在古代的各門學科中,都有陰陽五行的思想體系在其中。

  • 6 # 問道華夏

    “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代一種形而上的哲學概念,而非形而下的“形”“器”概念,若把“天圓地方”理解為“天是圓形的,大地是方形的”就錯了。如果說古人的宇宙觀是“地心說”的話,那麼圓形的天和方形的地,在大地的四個邊的交叉處,就會留有空間,天與地就沒法彌合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因此,古人所謂的天圓地方,說的是一種抽象的陰陽關係,而非具象的宇宙模型。

    天圓地方一詞,其概念雛形出自《尚書·虞書·堯典》: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大意是說,堯帝於是命令羲氏與和氏,遵循天道,推算日月星辰、四季變化規律,制定出曆法,將天時節令傳達天下四方。又命令羲仲,住在東方的暘谷,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四個大臣各自測定所在位置太陽一年四季日出、南行、日落的時間和規律,以此確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一歲。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錄大地“四方”的文獻。此處所言“方”是方位、處所,與形狀無關。

    所以,當曾子的學生單居離問曾子天圓地方是怎麼回事時,曾子曰:若真的是天圓而地方,那麼“四角之不掩也”。曾子對此也持懷疑態度,但他並沒有給出答案。

    天圓地方之說,到底是什麼意思?

    《淮南子·天文訓》說:

    “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水曰內景。吐氣者施,含氣者化,是故陽施陰化。”

    大意是:天取法圓,地取法方。大地主宰幽暗,上天主宰光明。光明的天散發的是陽氣,所以火和日的光是外放的;幽暗的大地蘊含著陰氣,所以水和月的光是內斂的。散發陽氣的是給予,蘊含陰氣的是化育,所以陰陽二氣各自分管著化育和給予。

    《淮南子》還說:道曰規,始於一,一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初的始於狀態是混沌不分的“一”,“一”不能直接產生天地萬物,所以要從“一”中分化出陰陽二氣來,陰陽二氣交和而生生萬物。

    所以,所謂“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是說天取法圓,地取法方。其中的“道”是取法、效法的意思。莊子也是這麼解釋的。

    《莊子·說劍》雲:“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莊子借“說劍”而論治國,意思是諷喻趙文王效法“天”的博恩廣施,大地的韜光養晦,與民休息,涵養國力,恩澤百姓。而不是效法“天”的圓形狀態。地的方形狀態。

    至於說天是圓形的,只是說以人為中心來觀察天象,視覺上好像頭頂方向最高,四周漸次降低,因此,天就像個大鍋蓋,扣在大地之上。比如戰國時期的慎到就說天像一個大彈弓,張衡發展了慎到的理論,他在《渾天儀圖注》中闡述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這是從天地渾然一體時的狀態,但並沒說大地是方形的。

    總之,古人說天是圓形的,是說形象上好像是個圓形的,但與“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大地之“方”,最初指的是“地方”,這個含義至今沒變,比如某地方,中央和地方等等。後衍化出“原則”“規矩”等含義,比如外圓內方,意同“外聖內王”,表現的是圓融,而內心卻有原則,有自己的一定之規。但當把天地相提並論時,通常與陰陽有關,與道有關。故《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 7 # 使用者9594073853760

    天好在其圓,美也。地好在其方,利也。這與耕作一樣,方形的地好耕作,還是三角形與圓形的地好耕作是一樣的道理。現代人總把古人的詞意曲性理解,總認為自己聰明,古人傻逼。豈不知沒有古人的經驗積累,你恐怕連一個屁字都不會寫,還談什麼超越古人,自不量力。

  • 8 # 田豐2

    個人理解人如果站在地平線遼望天是園的。地平地平是方,因為平不可能園所以說地是"方的"。不管怎變化總是方的!

  • 9 # 倚天手記

    “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人對“天地”和“宇宙”的認識。

    一.“天圓地方”是一種中國古老的天地觀。

    在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中,“天地”的含義很深刻,“天”、“地”並不僅僅是我們現在認為的“天空”和“大地”,“天地”更多的含義是“上天”、“神明”和“神靈”。

    古人認為,“天地”和“神明”擁有一種神秘而強大的力量。

    《尚書》中說:“天曰神,地曰祗。”

    這裡的“神”、“祗”是指“天神”和“地神”。

    古老的盤古先帝衝破混沌的束縛,開闢了天地;黃帝破除種種阻礙,用神力戰勝了蚩尤,為天下蒼生帶來福澤;女媧娘娘煉五彩石補天漏,斬鰲足做天柱;大禹治水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才治理好水患,這些傳統文化中對神蹟的記載都是對“天地”、“神明”最好的註解。

    人就是天地間的蒼生,微不足道,人只有在天地、神明的庇護下,才能不被外力侵擾,才能生活安定,民間才能五穀豐登,生活才能美滿幸福。

    所以,在民間,每當重大節日或者特殊的日子,人們都要隆重的祭祀,祈禱天地、神明保佑人間風調雨順;我們平時在影視劇、文學作品和生活中,經常看到百姓肅穆、虔誠對神靈的祭拜。

    天壇,就是‍‍明朝和清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分為內壇和外壇兩部分,內壇北部為祈谷壇,是皇帝在春季舉行祈谷大典的場所;南部為圜丘壇,是皇帝在冬至日祭天的地方。

    二.“天圓地方”是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的外在體現。

    在陰陽五行中,太陽為圓,屬陽,是運動的,大地為方,屬陰,是靜止的;古人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一靜一動組成了這個世界。

    天上的日月星辰在我們的頭頂,週而復始、運動不止,四方大地在我們的腳下靜止不動,承載著萬物,日月星辰和四方大地構成了天地——天圓地方。

    三.“天圓地方”的思想在歷史上、在炎黃文化的傳承中隨處可見。

    1.天壇。

    在民間古典風格的北京天壇、地壇中,就包含著“天圓地方”的思想。天壇是圓形,天壇圓丘的層數、四周的欄板,都是單數,也叫陽數,寓示著天,天為陽;地壇的建築是方形,地壇四面臺階各八級,是偶數,也叫陰數,寓示著地為陰。

    2.漢服。

    在傳統文化服裝漢服中同樣體現了“天圓地方”的思想。春秋戰國的漢服“深衣”,深衣的圓領和寬大的袖子圓袂是圓形,深衣的交領象徵著地方,深衣的上衣和下裳是縫合在一起的,上為陽,下為陰,象徵天地,不算領和袖,上衣有四片縫合在一起,象徵著一年中的四季;下裳把布裁成十二幅縫合,象徵一年中的十二個月,漢服的每一部分的寓意都非常形象和深刻。不論哪一個時期漢服,“天圓地方”、“天人合一”都是漢服最基本的設計思想。

    3.筷子。

    華人每天吃飯使用的筷子,一頭為圓,體現著天圓,為乾;一頭為方,體現著地方,為坤,一根在上為陽,一根在下為陰,一根是主動為陽,一根是隨動為陰。

    4.古代貨幣。

    中國古代的貨幣外圓內方,同樣蘊含了“天圓地方”的思想。

    “天圓地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我本人在謙遜習讀浩瀚的古代文化中深深體會到,這種內涵深刻、順應“天地神明”的傳統文化與思想,一定會在未來華夏民族的繁衍中代代相傳、經久不息。

  • 10 # 隨緣194413242

    天圓地方是古人的一種比擬的認識,其實古人還有很多比擬,也就是比類取象,例如金木水火土,例如陰陽都是。《黃帝內經》也提到天圓地方,其實是一種方向的認知,是天圓是說天空的執行是圓周性的執行,這個容易理解,那麼說地方,並不是地是方的,是四面八方的那個方,這個也就是地支的方位,其實說四方法比較容易接受,我們人與人之間相互問個地方,其回答是東西南北,或者說是東南西南,或者說東北西北,再精確點就用羅盤,說這個位置是什麼方位。你總不能說在東經多少度,在北緯多少度吧。這樣說看起來是科學,但是對方能科學的聽清楚嗎。還不如問道於盲。我們再深入一點探討古人的這個比擬,《黃帝內經》: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頭天圓,因為在人體來說頭是人的天部,當人的經脈全部通了以後,其頭部經脈的執行都是圓運動圓執行的,這種圓執行佛家稱為圓通,這種感覺稱為圓覺。其實道家《周易參同契》也有這種描述,曰:千周參彬彬兮,萬遍將可悟。當然沒有這個感覺只能說你沒有這個緣分,達到這個境界,才算緣覺。至於足方,我以前在足經脈相應足經脈裡已經說明白了,有興趣可以去看看。當然這是高境界的人才能達到的,《黃帝內經》曰:唯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這也是說一個高境界的人的養生。後世談養生根本不知道養生應該這樣養。其實這也是天人相應或者說天人合一的一種解釋。其實我們的古人認知不僅僅是這些,還早就知道地不是終極的,黃帝內經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也,憑乎?大氣舉之。老實說當代科學之外太空方面探討的還比較深遠,但是之人體這個內太空探討的還不夠多,所以在疾病的防止方面還遠遠不夠,尤其在經脈方面,簡直是空白,經脈通了,人就不病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檢尾氣排放不合格到底該誰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