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很權威的性格MBTI性格理論,理想主義者=直覺+情感.
“理想主義者”型的人感興趣的是事物的意義、關係和可能性,並基於其個人的價值觀念做出決定。這是一類關心個人成長和如何理解他人與自我的人。
“理想主義者”做人的原則是:“真實地面對自己”,是四種類型中精神上最具哲理性的人。“理想主義者”樂於接受新的思想,善於容納他人。
“理想主義者”好像永遠在尋找生存的意義。他們非常崇尚人與人之間和各種關係中的真實和正直,容易將別人理想化。許多“理想主義者”本能地喜歡幫助別人成長和進步。“理想主義者”是很好的傳播者,被人們認為是促進積極變化的催化劑。
他們天生能夠理解別人的情感,關心他們在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人們(如同事、病人或客戶、僱員)的需要。
對於“理想主義者”型的人而言,一份好的工作應該是對他們個人很有意義的工作,而不是簡單的常規工作或只是一種謀生手段。“理想主義者”崇尚和諧,不願意在一種競爭激烈或四分五裂的環境中發展。他們喜歡民主、能夠激勵各種層次的人們高度參與的組織。他們會被那些促進人性價值的組織或那些允許他們幫助別人完成工作的職業所吸引。
【優勢】
1.對別人的情緒敏感,能理解、體會別人的心情,善於安慰、鼓勵別人
2.對文字、語言敏感
3.善於分析、總結
4.善於從整體上把握事物
5.能理解複雜的理論概念,善於將事情概念化,善於從中推斷出原則
6.擅長策略性思維
【潛在弱點】
1.有僅僅憑個人的好惡或價值觀來決定事情,並希望別人也以同樣的角度或標準來處理問題的傾向。
2.有時他們心裡老想著別人的問題,可能會過於陷於其中,以至於被其困擾。
3.有時容易將別人或事情理想化,不夠實際。
4.不是特別善於管束和批評他人,儘管常常自我批評。有時會為了和睦而犧牲自己的意見或利益。
5.有些“理想主義者”比較容易動感情,情緒波動較大。
理想對應著現實,理想主義是現實主義的對手。理想主義是高於現實並能調校現實的一種思想傾向,碰到適合的環境,它也可能轉化為一場社會運動。和實踐的結合對理想主義而言是必須的,為人類設計的藍圖只有在社會全體的試驗田裡開花結果,才能證明理想的價值。改造世界既是理想主義的目標,也是它的首要意義。
柏拉圖為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城邦設計了一種制度,他堅信消除財產公有和取消家庭的共產主義能夠讓城邦的護衛者一心一意地保護城邦,堅信最有智慧的人一旦願意承擔最高的統治工作,這個城邦就是正義而完滿的。可惜這都是說說而已,他的精神導師蘇格拉底因毒害青年的罪名被處死,柏拉圖拿著自己的方案去幫助小邦立法,差點被販為奴隸。他的徒弟亞里士多德雖然相信存在一個“幸福島”,但他沒有選擇當一個實幹家,而是老老實實的操持著自己的學園,還精心培養了一個學生:馬其頓王國的王子亞歷山大。不能說亞歷山大日後實現的霸業就是亞里士多德的理想,帝國和征服早已遠離了昔日的理想國,但理想借助英雄改寫了世界歷史。
美國新保守主義的故事跟這段往事有點相似。新保守主義的教父列奧·斯特勞斯在大學校園裡終老一生,不擔任社會公職,也不參與任何社會活動。但他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理想主義成分被他的第三四代傳人變成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利器,也成為促使美國變成新帝國的理論基礎。與其說思想變成了行動,不如說斯特勞斯的理想主義為21世紀的美國指明瞭方向。
布什顯然不能和亞歷山大相比,但他們都不由自主地承擔了哲人的理想。理想主義在鞭策社會趨於完善的同時也肩負著製造英雄的任務,這是理想主義的第二個作用。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那一剎那,他肯定會相信,能夠逃脫風暴、飢渴和死亡的威脅是命運女神的眷顧。事情一旦到了生死這份上,理想不理想的就不重要了,理想主義看重的,是在遭遇艱險的歷史時刻,敢於付出怎樣的代價挺過來的人。那些開拓者是最具有理想主義成分的偶像,他們經過大風大浪但初衷不改,理想主義經受了現實的洗禮而愈加光彩奪目。
但理想主義選擇和製作英雄的活動只存在於每一段偉大歷史的開端。理想創造神話,現實消解神話,尤其是民主社會的現實,更令理想主義尷尬萬分。我們的時代是理性主義的,理性奉行的是現實標準,當今的英雄沒有幾個敢於構想亞歷山大的事業,中產階級也不再是擁有資本主義精神的新教徒。理想主義逐漸受到制約而被邊緣化了,人們對“社會烏托邦”的災難性後果感到恐懼,而不再對最美好生活的實現有所欲求。布林喬亞的生活方式就是身邊的伊甸園,人們寧願躺在平穩而消遣的小資生活上睡大覺,也懶得去操心社會完美與否,哪些價值還值得追求。
只要今天不是歷史的終結,就總會有人能夠看到這個社會的不完美,也就能發覺改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要還有這種可能性存在,理想主義就總還有它的生命力。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從根本上釋放了人性的全部慾望,而且在一個平面上將追逐不同慾望的行為等量齊觀。但理想主義的要義在於它要為這種平靜的生活注入一絲靈氣,以它的卓而不群證明它的高貴。
有些人也正在藉助著這股靈氣為理想主義大廈增磚加瓦。雷鋒就是我們身邊的理想主義英雄,摒除那個時代賦予他的道德符號,雷鋒確實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成全理想主義的典範,他把助人為樂當成最大的快樂,他把有道德的行為當成生活理想。雷鋒的理想主義就是將德行貫穿於人倫物用,這讓我們想起了從“遵德性、道問學、致良知”到“人人皆可為舜堯”的中國儒家傳統。
理想主義認可的英雄越來越沒有高低上下之分,這種歷史趨勢迫切需要我們認真評價身邊各種各樣的“理想主義”。理想主義往往以讓現實更美好的名義開始行動,那麼考量真假理想主義的標準就不在名義,而在“行動”。它的目標雖然不必是全社會的整體性變遷,但至少是在朝著有利於大眾福祉的方向前進。
真正的理想主義越多,我們的社會也就越完善。社會對理想主義的寬容和容納程度證明了其成熟程度,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紀的英國社會是值得讚揚的,它允許一個旨在改變現實的理想主義者的存在。這也是理想主義的第三重意義,即衡量社會成熟程度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根據很權威的性格MBTI性格理論,理想主義者=直覺+情感.
“理想主義者”型的人感興趣的是事物的意義、關係和可能性,並基於其個人的價值觀念做出決定。這是一類關心個人成長和如何理解他人與自我的人。
“理想主義者”做人的原則是:“真實地面對自己”,是四種類型中精神上最具哲理性的人。“理想主義者”樂於接受新的思想,善於容納他人。
“理想主義者”好像永遠在尋找生存的意義。他們非常崇尚人與人之間和各種關係中的真實和正直,容易將別人理想化。許多“理想主義者”本能地喜歡幫助別人成長和進步。“理想主義者”是很好的傳播者,被人們認為是促進積極變化的催化劑。
他們天生能夠理解別人的情感,關心他們在生活、工作中碰到的人們(如同事、病人或客戶、僱員)的需要。
對於“理想主義者”型的人而言,一份好的工作應該是對他們個人很有意義的工作,而不是簡單的常規工作或只是一種謀生手段。“理想主義者”崇尚和諧,不願意在一種競爭激烈或四分五裂的環境中發展。他們喜歡民主、能夠激勵各種層次的人們高度參與的組織。他們會被那些促進人性價值的組織或那些允許他們幫助別人完成工作的職業所吸引。
【優勢】
1.對別人的情緒敏感,能理解、體會別人的心情,善於安慰、鼓勵別人
2.對文字、語言敏感
3.善於分析、總結
4.善於從整體上把握事物
5.能理解複雜的理論概念,善於將事情概念化,善於從中推斷出原則
6.擅長策略性思維
【潛在弱點】
1.有僅僅憑個人的好惡或價值觀來決定事情,並希望別人也以同樣的角度或標準來處理問題的傾向。
2.有時他們心裡老想著別人的問題,可能會過於陷於其中,以至於被其困擾。
3.有時容易將別人或事情理想化,不夠實際。
4.不是特別善於管束和批評他人,儘管常常自我批評。有時會為了和睦而犧牲自己的意見或利益。
5.有些“理想主義者”比較容易動感情,情緒波動較大。
理想對應著現實,理想主義是現實主義的對手。理想主義是高於現實並能調校現實的一種思想傾向,碰到適合的環境,它也可能轉化為一場社會運動。和實踐的結合對理想主義而言是必須的,為人類設計的藍圖只有在社會全體的試驗田裡開花結果,才能證明理想的價值。改造世界既是理想主義的目標,也是它的首要意義。
柏拉圖為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城邦設計了一種制度,他堅信消除財產公有和取消家庭的共產主義能夠讓城邦的護衛者一心一意地保護城邦,堅信最有智慧的人一旦願意承擔最高的統治工作,這個城邦就是正義而完滿的。可惜這都是說說而已,他的精神導師蘇格拉底因毒害青年的罪名被處死,柏拉圖拿著自己的方案去幫助小邦立法,差點被販為奴隸。他的徒弟亞里士多德雖然相信存在一個“幸福島”,但他沒有選擇當一個實幹家,而是老老實實的操持著自己的學園,還精心培養了一個學生:馬其頓王國的王子亞歷山大。不能說亞歷山大日後實現的霸業就是亞里士多德的理想,帝國和征服早已遠離了昔日的理想國,但理想借助英雄改寫了世界歷史。
美國新保守主義的故事跟這段往事有點相似。新保守主義的教父列奧·斯特勞斯在大學校園裡終老一生,不擔任社會公職,也不參與任何社會活動。但他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理想主義成分被他的第三四代傳人變成了美國外交政策的利器,也成為促使美國變成新帝國的理論基礎。與其說思想變成了行動,不如說斯特勞斯的理想主義為21世紀的美國指明瞭方向。
布什顯然不能和亞歷山大相比,但他們都不由自主地承擔了哲人的理想。理想主義在鞭策社會趨於完善的同時也肩負著製造英雄的任務,這是理想主義的第二個作用。
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那一剎那,他肯定會相信,能夠逃脫風暴、飢渴和死亡的威脅是命運女神的眷顧。事情一旦到了生死這份上,理想不理想的就不重要了,理想主義看重的,是在遭遇艱險的歷史時刻,敢於付出怎樣的代價挺過來的人。那些開拓者是最具有理想主義成分的偶像,他們經過大風大浪但初衷不改,理想主義經受了現實的洗禮而愈加光彩奪目。
但理想主義選擇和製作英雄的活動只存在於每一段偉大歷史的開端。理想創造神話,現實消解神話,尤其是民主社會的現實,更令理想主義尷尬萬分。我們的時代是理性主義的,理性奉行的是現實標準,當今的英雄沒有幾個敢於構想亞歷山大的事業,中產階級也不再是擁有資本主義精神的新教徒。理想主義逐漸受到制約而被邊緣化了,人們對“社會烏托邦”的災難性後果感到恐懼,而不再對最美好生活的實現有所欲求。布林喬亞的生活方式就是身邊的伊甸園,人們寧願躺在平穩而消遣的小資生活上睡大覺,也懶得去操心社會完美與否,哪些價值還值得追求。
只要今天不是歷史的終結,就總會有人能夠看到這個社會的不完美,也就能發覺改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要還有這種可能性存在,理想主義就總還有它的生命力。我們必須承認,這個世界從根本上釋放了人性的全部慾望,而且在一個平面上將追逐不同慾望的行為等量齊觀。但理想主義的要義在於它要為這種平靜的生活注入一絲靈氣,以它的卓而不群證明它的高貴。
有些人也正在藉助著這股靈氣為理想主義大廈增磚加瓦。雷鋒就是我們身邊的理想主義英雄,摒除那個時代賦予他的道德符號,雷鋒確實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成全理想主義的典範,他把助人為樂當成最大的快樂,他把有道德的行為當成生活理想。雷鋒的理想主義就是將德行貫穿於人倫物用,這讓我們想起了從“遵德性、道問學、致良知”到“人人皆可為舜堯”的中國儒家傳統。
理想主義認可的英雄越來越沒有高低上下之分,這種歷史趨勢迫切需要我們認真評價身邊各種各樣的“理想主義”。理想主義往往以讓現實更美好的名義開始行動,那麼考量真假理想主義的標準就不在名義,而在“行動”。它的目標雖然不必是全社會的整體性變遷,但至少是在朝著有利於大眾福祉的方向前進。
真正的理想主義越多,我們的社會也就越完善。社會對理想主義的寬容和容納程度證明了其成熟程度,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紀的英國社會是值得讚揚的,它允許一個旨在改變現實的理想主義者的存在。這也是理想主義的第三重意義,即衡量社會成熟程度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