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彎鬚穇鰳觽皪

    1、趙氏宗祠位於淮北市古饒鎮古饒中學附近,進入趙氏宗祠需要穿過整個古饒中學。宗祠有趙氏後人在此守護。按照守護的老人的說法是,他們這支趙姓是濟南長清北山趙氏,朱元璋時期避亂南下,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2、趙氏起源分支較多,宗祠幾乎遍佈全國,比較有名的有:南門趙氏宗祠、倉山趙氏宗祠、路孔古鎮趙氏宗祠、橫林趙氏宗祠等。

    3、輩分排行:

    泌陽西關趙氏源自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十五日趙公維璠山西平陽府直隸絳州聞喜行村人氏,寄籍河南南陽府泌陽縣西關。《泌陽西關趙氏輩序》:“維世永金,國廣運清;”又續:“文學傳家寶,俊傑冠英豪。”

    西平趙氏輩序為:“仲才恭鳳之,天良景成增,殿啟從名聖,尊嚴宜思齊,高遠慶鹹若,熙甫昭封題,傳世振興榮,福善盡登昌,觀君培惠儒,文理濟函光,錦琳育升茂,楨廉賀衛襄,碩權宏志順,英敏貴端剛。”

    趙氏姓氏起源:

    一、兩漢以前:

    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這樣,在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佈以下地區:趙城耿原晉陽代邯鄲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都有趙姓。趙國的疆域包括今陝西一部分,趙武靈王時開疆拓土,疆域擴充至河套地區,趙亡前趙姓的活動範圍還包括今陝西內蒙古。秦始皇滅趙國後,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屬甘肅),形成一個望族;趙王遷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縣,子孫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遷徒六國貴族之後到關中。

    二、漢至宋以前的遷徙:西漢趙王遷的後裔遷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西南),此地原屬河間,因此涿郡趙氏又稱河間趙氏。南朝時,天水趙氏的一支遷居江南。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期遷居武川(內蒙古武川西)。南安人趙達任北魏庫部尚書,封臨晉子,舉家離開南安遷居北魏都城洛陽。當時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二支少數民族)的襲擾,北魏在北部邊境上設立了許多軍鎮,選擇貴族官宦子弟鎮守。趙達之子趙仁因鎮守武川鎮,舉家自洛陽遷至武川。趙仁的孫子趙貴成為武川軍事集團的重要成員,跟隨宇文泰進兵關隴,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為宇文氏佔據關隴建立北周屢立大功,被賜姓乙弗氏,封楚國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舉家又自武川回遷洛陽。

    天水南安趙氏還有一支在北魏時遷居。這支趙姓從代又遷居洛陽。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徒居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後又自南鄭徙居洛陽。天水西趙氏的一支遷居洛陽。北魏時今甘肅趙氏的一支徙居洛陽。

    三、兩宋以來的遷徙:

    公元960年陳橋驛兵變趙匡胤建立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國,趙姓皇室一直大封宗室為郡國王公。所謂郡國,僅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並不居住在郡國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師。直至“靖康之亂”,金兵攻人北宋京都汴京(今開封市),俘虜了趙姓宗室二千餘人北上,將宋徽宗和宋欽宗及其宗室囚於五國城(今黑龍江省松花江下游)。趙姓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虜的也都於“靖康之亂”後,紛紛從汴京逃出,分佈在全國各地,其中一支赴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成為趙姓家族在中國江南地區繁衍的主要支脈之一。

    宋太祖趙匡胤一脈宗室:宋太祖趙匡胤有四子,德秀與德林無後,燕王趙德昭有五子,秦王趙德芳有三子。1燕王趙德昭一脈的遷徙:令字派遷居的地址主要有安徽潁州四川蜀州江蘇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紹興河南洛陽湖北荊南;子字派新遷的地址主要有江蘇鎮江浙江衢縣廣東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自師字派以下新遷的地址主要有江西吉州浙江臨安浙江雲和江蘇太平州,等等。

    秦王趙德芳一脈的遷徙的基本狀況是:子字派遷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嘉興江蘇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伯字派遷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台州和明州;師字派遷居主要有江蘇太平州浙江婺州,等等。

    宋太宗趙匡義一脈宗室:靖康之恥後,北宋被金國滅亡,金兵把宋徽宗宋欽宗及北宋的后妃宗室,連同朝官三千多人,一起俘虜北去。宋徽宗死於五國城。金國統治者為了加強對中原的統治,又把宋欽宗遷居到了燕京(今北京)。康王趙構南逃臨安建立南宋,自號為宋高宗,其子早夭。宋高宗趙構以為北宋慘遭靖康之難和自己兒子的早夭。是因為其祖宋太宗趙匡義沒有遵守“金匱之盟”而遭至的災難,於是將南宋王朝的帝位傳給了宋太祖趙匡胤一脈的後裔,宋太宗趙匡義一脈宗室南遷後裔,此後多由南宋京城臨安遷出,散居於南方民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羊肉湯館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