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頂禮
-
2 # 張旭語文
要想做一個高明的教育孩子的家長,就應該做好下面四個方面的事情。
首先,要儘量嚴格要求自己,儘量做到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又是陪伴成長的終身老師。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孩子的行為準則。所以,父母能夠做到嚴格要求自己,讓自己的言行不要過分出格,儘量做到以身作則,是教育好孩子,做個合格父母的必要條件。
“身教勝於言傳”是個口號,我,包括大家是很難在教育孩子上完全做到這一點的。我們總有不能嚴格要求自己的時候,我們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唯免要評論他人的事非,我們還有可能對一些人和事出言不遜,對某些社會現象發發牢騷,我們也少不了和親戚朋友喝喝酒,打幾圈麻將……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我們明白:道理是好講的,但實際做起來又是很困難的。誰也不能是聖人,即便是聖人,也有言行不一的時候。
我要說的是,在教育孩子上,父母的言行要自我控制,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說的話,不應該在孩子面前出現的行為,要力爭控制在合情合理的區間。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從父母處學習到的言行規範一些,有利於今後品行的形成,不至於習得一身父母的缺點,成人後也是毛病滿身。我們清楚:缺點比優點容易接受,容易變成行動的多。
有一些家長經常把麻將桌擺在家裡,一個通宵地賭錢。打完麻將後,第二天還要給孩子說:你長大了可不能學爸爸(媽媽)賭錢。這樣能教育孩子不要賭博嗎?逢年過節了,親戚朋友在一起打個麻將,有個彩頭,我相信是不會影響教育孩子不要賭博的。因為我們把個人的行為控制在合情合理的位置上了,孩子也是能接受的。他不可能在我們教育他不要賭博了時,說你為什麼過年的時候和叔叔、姑父們一起賭博呢?
從這個角度說,把自己的言行控制在合情合理的範圍內,就能達到以身作則的要求和目的了。
其次,構築和睦的家庭,給予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
和睦的家庭,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禮品。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是何等地快樂與幸福。父母何愁自己的孩子教育不好呢?但是生活是油鹽醬醋茶,酸甜苦辣都得有。夫妻之間哪能沒有矛盾呢?舉案齊眉的夫妻不叫夫妻,那是主僕。但問題是,為了教育好孩子,夫妻之間該如何減少矛盾發生的機率,該如何把夫妻之間的問題和矛盾控制在孩子能接受的範圍內呢?從而減輕對孩子造成的衝擊。這就要考驗夫妻的智慧了。
有一些家庭男強女弱,有一些家庭女強男弱。剛結婚的時候,為了爭奪家庭的主導權,暗自較勁,明目爭奪。但是吵幾架,鬧幾回後,就強弱分明瞭,再通過幾年的磨合,等到開始教育孩子的時候,已經形成家庭定勢了。通常情況下,這樣的家庭比較穩定,出現家庭矛盾時,弱勢的一方總會讓步,強勢的一方也不會聲嘶力竭。所以,這樣的夫妻只要他們目標一致,共同努力,構築和睦的家庭環境是能夠做到的。
有些家庭夫妻一樣強勢,遇到問題就是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讓步。家庭生活中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動輒大打出手,把離婚當兒戲掛在嘴邊。他們想要構築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就顯得比較困難了。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是很難被教育好的。除非夫妻雙方為了孩子能夠醍醐灌頂。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想盡辦法,竭盡全力,努力剋制自己的情緒,構築一個和睦的家庭,給予孩子健康快樂地學習和成長的良好環境。
第三,善於傾聽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
一個善於傾聽的人,一定是位交際高人,因為他把尊重放在了交際的第一位。家庭教育中,家長也要善於傾聽孩子的意見,不能把孩子的意見當成兒戲,也不能沒等孩子陳述完自己的意見時,就打斷孩子的話,並說:好的,好的,我知道了。孰不知,這樣不把孩子的意見當回事,孩子內心會悲傷的,也會產生疑慮和牴觸情緒,也許以後不會再給你提要求,陳述自己的意見了。這樣,教育就會在不公平的環境中進行。
我們的家庭教育思想中有一種觀點——父母的權威孩子不能侵犯。所以,我們總是自以為是地教育孩子。比如,要給孩子報個興趣班,父母就做決定了:我們報個舞蹈班吧。這樣孩子就不明不白地在某一天被送到了舞蹈興趣班。但是,孩子去了之後不喜歡跳舞。回來後告訴父母說:我不想學跳舞,你們給我報個繪畫興趣班吧。可父母不問青紅皂白,沉著臉說:這件事由不得你,要聽話。孩子原本以為只要告訴父母了,就可以學習自己喜歡的繪畫了。但孩子怎能想到,事情會在這樣的對話中結束了。第二天依然被送到了舞蹈興趣班學習跳舞。可是一年下來了,孩子仍然跳不好舞,父母便責怪孩子說:白給你交錢了,你看人家某某跳的多好,你真是笨。這樣的情景,在很多家庭中上演著。
不善於傾聽孩子意見的父母,是把孩子置於被動接受教育的位置上,無論怎麼教育,效果甚微。因為孩子心底是不情願的,他會以某種方式來對抗,以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我們為什麼要自以為是呢?我們就不能蹲下身子來,聽聽孩子怎麼說嗎?
當我們成為孩子講話時的傾聽者時,孩子的獨立人格就被肯定了,孩子和家長之間就會以一種平等的方式對話,我們就會成為孩子的朋友,走進孩子的心田,瞭解孩子的訴求和情緒。這種情形下做出的教育決定,才符合孩子的意願,執行起來才不會有阻力,效果才能彰顯,教育過程才是愉悅的。
第四,改變家長作風,做個孩子的好朋友。
我們的思想深處有個根深蒂固的思想——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主流文化,它歷經讀書人二千多年的完善和傳播,再透過普通人一代又一代的不斷口傳心授,已經把它滲入到了我們的血液之中,即便我們不刻意地去學習它,但把它已經時時刻刻地體現在我們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了。
我們總是認為老幼有別,尊卑有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願意把自己擺在高高的位置上,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來教導孩子,似乎只有父母的經驗是唯一的,父母的話就是正確無誤的,孩子只能執行父母的意志。其實,我們自以為是的“霸道”剝奪了孩子的話語權,否定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
我們有一種體驗,凡是有家長作風的父母,在孩子未成年的時候威風八面,呼來喊去,看似管的孩子服服帖帖。但是,當他們成人後,位置就顛倒了,家庭中再也聽不到父母的高聲大噪門了,反過來要聽子女的話,按孩子的決定做事情,想要發一回言,做一次決定,還要看子女願意不願意聽,給不給做決定的機會。結果發言權和決策權都被剝奪了,只好自嘲地說:要交權了!要交權了!掌櫃的不是我了!
與其做個虎頭蛇尾的家長,不如做個溫和低調的家長。放棄家長的權威,和孩子做個父子(父女、母子、母女)朋友吧,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在公平中執行,父母做的教育決定,講的教育道理,才會是權威的,孩子也會樂意執行,效率也會事半功倍。這樣的教育,孩子未成年的時候是可行的,成年後也是可行的。一定不會出現“要交權了!堂櫃的不是我了”的結局。反而是誰說的有道理,就聽誰的,誰就做掌櫃的。
讓我們摒棄毫無作用和益處的家長作風,做個孩子的好朋友吧!
回覆列表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寬泛!但有幾個關鍵詞:
一是孩子;二是教育;三是高明。
究竟怎樣對孩子的教育才比較高明呢?!第一,孩子分男孩與女孩;第二,孩子的教育具有階段性,比如0-3;3-7;7-14;14-21;或者說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個不同的階段。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針對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如何才能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或許更合適一些吧……
下面就孩子0-7和7-14,兩個階段予以分享。
比如0-7,孩子教育的重點是意志力培養,我們要儘可能的讓孩子遠離各種各樣電子產品的干擾,更多的關注孩子物質身體的建構,更多的關注到孩子內在感官的滋養,更多的與大自然親密相處,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分辯幼兒的自我滿足?為他們提供適宜的環境支援這種智慧的發展,這是保護感官的基石。
在0-7歲,孩子物質身體的發展主要是呈現出由上至下的生長規律。0-3歲,重點發展頭部和腦/神經系統;3-5歲,重點發展胸部和呼吸/血液迴圈系統;5-歲,重點發展四肢和代謝(消化)系統。而意識的發展在頭七年卻呈相反的模式,即0-3歲,是意志性意識作用於意志;3-5歲,是意志性意識作用於感受;5-7歲,是意志性意識作用於思考。
綜觀孩子第一個七年,完全處於意志期,即在身體運動和控制、感受和思考發育這三個亞階段,透過意志的工作而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自己,而0-3歲的嬰幼兒童,意志的力量主要作用於身體的活動,我們稱之為:兒童意志期內的意志亞期;而3-5歲的兒童,意志的力量主要作用於感受/情感生活,我們稱之為:兒童意志期內的感受亞期;而5-7歲的嬰幼兒童,意志的力量主要作用於思考性的生活中,我們稱之為:兒童意志期內的思考亞期。
而7-14歲的孩子呢?更多的具有如下的特點,並針對其特點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直覺構築之上,開始由善經由真理感到美過渡的一個神秘而又神聖的階段;是想像力滋養和澆灌最關鍵的時刻,想像力豐富的人會開始產生真理的強烈反應並激發靈感的汩汩源泉與澎湃動力;同時,物質身體健康的孩子,9-11歲以太體開始充分發展,並開始星芒體的發展和成長。
二.適宜真正開始音、體、美藝術的全系統體驗,可以感受豐富的人文歷史的薰陶和薰陶,感受情感體驗,在父母的引領下開始真正的去感受世界之美,歷史之美,文化之美,變化之美。
三.“我們”人與權威分離,開始會挑戰權威,尋見自我。
家長和老師必須自己有博大的胸襟和氣度,非凡的勇氣和力量,強大的意志和毅力,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經歷,淵博的知識和技能,否則,孩子的內心深處第一次開始,不會再尊重“你”這個權威!
“我們“人與父母分離,重新審視父母,尋見自我。
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感受情感階段”,父母之間的感情和關係極其重要!與周圍環境和世界的關係極其重要!
四.有一個物質身體的重大轉變,成熟青春期“Puberty”!
特別是女孩子的變化會非常非常大!心與身體開始背叛!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者不夠壞!情緒和感受都需要強烈的“自由”,而不是約束和限制!
父母應該開始真正的為她/他創造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的適齡社交,女生和男生的社交選擇變得越來越重要!女生對於男生交往的選擇決定以後的路,男生同樣如此!
五.9-11歲孩子,尤其是女生,情緒會用你不知道的一種方式在流竄!作為父母需要警惕和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
而這也是對應接下來16-18歲第三個高峰時段的關鍵階段!因為第三個高峰那是自我與星芒體相遇的時期!
孩子對於爸爸的印象及親密關係的發展和形成,與媽媽的關係是關鍵!同樣,孩子對於媽媽的印象及親密關係的形成,與爸爸的關係是關鍵!
六.比如秋天來了,就要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感受最美的秋日時光,冬天到了就要好好感受冬日之聖潔與靜美!感受季節變化之美,世界之美!
這個階段的滋養,對於未來的助力無可替代與比擬!對於未來的高中9年級會開啟一扇開啟看見世界的窗戶;10年級又會看到另外的景象,11年級會看到更廣闊的景象,12年級可以看到所有不同方向的景象!這個時期,孩子透過學習衝突來學習“改變”。
衝突由與外部世界的單純衝突變為自己內在的衝突以及與權威之間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