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螳螂鐵拳影片
-
2 # 永興人生
三性家奴的本性,本以為仗著滿清的勢力打敗自己的主子,達到兩敗俱傷,他好漁翁得利,後後主子對他也有防範,做得小人一世,也得於他的小人行徑,使得中國的疆土得以擴大化,如果是明朝一直統治,能不能統一滿族未可知。歷史變遷。。。。。。
-
3 # 歷史與人像
先說降清。當年,崇禎朱由檢眼看京師馬上要被李自成攻克,即將保不住的時候,命令吳三桂火速回防京師,可是吳三桂剛進北京,還來不及面見崇禎朱由檢時,崇禎朱由檢先自頂不住了,帶著太監王承恩吊死在煤山,吳三桂一看大勢已去,又回到了山海關。李自成隨即殺向山海關,打算攻取山海關防清。吳三桂當時也不想投降於滿清,有心投向李自成這個大順皇帝,畢竟是漢人政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吳三桂最愛的陳圓圓和吳的家人當時已被李自成扣押為人質(雖然李自成原名拓跋鴻基,但認的祖宗可是李姓)。但是吳做了兩手準備,暗地也和多爾袞義和。可惜事與願違,多爾袞棋高一招,趁老吳與老子談判之際,突然向李自成發動攻擊。李自成認為此時被吳三桂給玩了,於是殺了吳三桂的全家,包括陳圓圓。於時吳三桂一不做,二不休,索性聯合清軍,一起打入北京,做了個平西王。
所以說,降清也是局勢所迫,不得已而為之。當然,吳三桂降清也比較徹底,直接連明朝的根都拔掉了,從緬甸帶永曆帝朱由榔到昆明就給砍了,從另一方面也為他以後的所做所為做了註腳。
再來說說吳三桂的反清。中國曆朝歷代,奪取天下之後,最擔心的就是尾大不掉,擔心個別功臣會居功自傲,危及自己後世子孫的江山,所以一定要除去方能高枕無憂。吳三桂自然也是被滿清清理的物件。老吳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順勢造反。但凡事造反,總要有個光鮮的理由,“反清復明”當時最流行。按理說誰都可以拿此理由說事,唯獨他吳三桂不行,是他把老朱家的根都滅了,不過話又說回來,只有“反清復明”這個口號在那個歷史語境之下才有號召力。最後吳三桂發展成為稱帝,建國,國號為周,正好也說明了他的野心。
吳三桂的老路,200多年後的袁世凱也走過,結果都是個不長命。吳三桂在錯誤的時間和地點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和袁世凱自認為天命所歸是一個道理。歷史,有時候就是那麼驚人的相似,但是誰又有什麼辦法去破解這個魔咒呢?
-
4 # 風雪夢不逝
一、崇禎十七年,面對大順軍步步緊逼,崇禎皇帝朱由檢號召天下兵馬勤王,結果吳三桂的關寧鐵騎走到半道,京師就陷落了,救主不及,這是罪一。
二、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攻佔北京,李自成給吳三桂去信,準備招降他。《明史流寇傳》記載,吳三桂收到李自成的信,本打算投降,聽聞陳圓圓被劉宗敏擄走,然後就反叛了。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叛漢降清,沒有民族大義,此罪二。
三、吳三桂依附清政權後,甘當清政權爪牙。大肆鎮壓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軍,後又追到緬甸,致使明舊主最後的獨苗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被清軍絞死。吳三桂為了向清廷獻媚,無絲毫仁德之心。此罪三。
四、康熙年間,身為平西王的吳三桂,割據雲貴。康熙決定撤藩,吳三桂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招討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起兵造反。這個口號,簡直無恥之極。本來至康熙年間,天下稍安,人民也渴望安定。吳三桂又起兵造反,致使生靈塗炭,血流成河。此罪四。
吳三桂,每每都是坐地起價,殘仁無德。他如此反覆的原因,跟歷史沒多大關係,是他自己個性使然。他骨子裡其實就是個"奸商",所以在歷史上他是沒好名聲的。
-
5 # 古梁鏞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首先表明觀點:吳三桂是無恥之徒,賣辱求榮小人一個!
為什麼小哥會這樣評價他?想要為吳三桂洗白的小人們,注意看下面的觀點!
吳三桂於明政權!
歷史中明確記載了,吳三桂在率兵前往京都,保護崇禎皇帝之前,就和多爾袞有書信交流,並且是透過一個叫做祖大壽的人,這個人,是吳三桂的舅舅,那個時候已經投降清軍了。
吳三桂給祖大壽寫信,表明了自己對於清軍的想法,然後祖大壽把信拿給了皇太極,皇太極是這樣回信給他的!
爾遣使遺爾酒祖總兵之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 l
次年春天,吳三桂率軍馳譽援京師,一路行軍緩慢,等到吳三桂大軍到達,清軍都已經辦完事撤退了!
可見,吳三桂早就和清軍勾搭上了,之所以沒有投降,只不過是和清軍條件沒談好!
吳三桂於李自成!
李自成率軍起義,四方響應,全國燎原!
明朝滅亡後,李自成開始了投機倒把的行動,一方面和李自成談條件,一方面和多爾袞談條件!
多爾袞何其狡猾,在吳三桂和李自成議和的時候,施壓吳三桂,兩軍聯手,共同征討李自成!
吳三桂之所以不投降李自成,一方面是盤算到李自成等農民起義領袖不能大度容納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看到,李自成的政權,兔子的尾巴長不了!所以遲遲不投降李自成,陳圓圓不過是藉口罷了!
吳三桂於清軍!
吳三桂最終投降了清政府!
在投降初期,因為清政府對於吳三桂的防範,吳三桂並沒有多大的權勢,所以他為了表自己忠心清政府的誠意,在順治四年,吳三桂和李國翰共同坐鎮漢中,清除反清殘軍,在此期間,對於那些抗清的義軍和明朝殘餘勢力,吳三桂斬盡殺絕,甚至是屠城,當初和吳三桂聯絡的明朝後裔,更是被吳三桂先發制人,徹底清除!
順治八年,吳三桂和李國翰一起入川,攻打張獻忠勢力,先後平定重慶,成都!
順治十四年,吳三桂領“平西大將軍”職位,出征雲南!
因為吳三桂的表現,清政府非常滿意,所以吳三桂迎來了第二個階段!
在李國翰死後,清政府對吳三桂的態度大加改善,對他非常信任,並且大膽放權給他,做到了“在一切軍事活動中也“假以便宜,不復中制,用人,吏、兵二部不得掣肘,用財,戶部不得稽遲。”
可見吳三桂已經深深取得清政府的信任,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大肆屠殺反清復明義士,大肆屠殺漢人的基礎上!
吳三桂和清政府的第三個階段,是他在雲南殺死了逃亡緬甸的“永曆帝”後,吳三桂妄圖做清政府的“沐英”,世鎮雲南的平西王,清政府開始警惕,出手抑制吳三桂的權勢!
康熙二年,清政府收回了吳三桂的“平西將軍”印信!
康熙十二年,清政府實行“削蕃”政策,十一月,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起兵造反!
縱觀吳三桂的歷程,特別是最後階段,吳三桂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只不過是想借助明朝殘餘勢力,為自己打天下而已。假使清政府沒有制裁吳三桂,那麼毫無疑問,他繼續做他的雲南土皇帝,根本就不會起兵造反,因為他自己清楚自己的實力,他之所以反,很大程度是被清政府高壓逼迫的。
如此小人,假使每個手握重病的將軍都如吳三桂一般,那還談什麼“保家衛國”?
中國古代就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言論,近代就有著名的抗日戰爭,就是因為我們的先輩拋頭顱,灑熱血,哪怕戰至最後一人,也寸土必爭,才有了我們如今的天朝,才保全了我們的華夏文明!
所以,吳三桂就是一個無恥小人,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就不要費盡心思給他洗白了!
-
6 # 蝦哼哼的叔
先說降清,當時的情況是在他已經把山海關的控制權移交給李自成過後,李自成在北京收刮錢財的時候,其手下劉宗敏全然不顧及吳三桂的感受,拷打吳襄,看到陳圓圓小姐姐長得好看,又動起強撩她的動作,並把這個動作進行到底,也就是霸佔了她。你說要是你是吳三桂,你會怎麼想?我告訴你吳三桂他當時怎麼想的,直接殺山海關奪其控制權,先落腳再說,接著擺在他面前的就三條路。
一、繼續不管這些事情,還是繼續去面見李自成繼續投降,顯然這條路已經在奪回山海關的時候給自動放棄掉了,就算李自成怕三萬關寧鐵騎想兵不血刃假惺惺的接受他(在吳三桂已經投降的情況下還拷打吳襄霸佔陳圓圓想必李自成也不會這麼高階),過後也一定會找機會把他弄死。
二、直接用三萬關寧鐵騎去PK李自成百萬大順農民軍,這無疑是以卵擊石,雖然是明朝最後的精銳,但必定數量有限。
三、投降清兵,這個雖然是萬世罵名,但最起碼可以給兄弟們和自己一條活路。
再來說一說反清,這個問題主要還是吳三桂對待南明永曆皇帝做得太絕了,他追擊永曆到雲南,人家被攆出中國後其實他可以算了,可是他不懂什麼叫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小說裡司馬懿看到諸葛亮在城樓上彈吉他,司馬懿真不明白怎麼回事?還不是怕把臥龍弄死了,自己就沒有利用價值了)非得把永曆給勒死。
隨後可能是他讓康熙覺得狠過頭了吧!我該平定三藩了反正你也沒有利用價值,之前多爾袞和順治跟你有感情有默契,老子可沒有。此時吳三桂兩個選擇,一、交出兵權封地,自己等到日後被革職殺頭。二、反了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吳三桂思前想後拖了兩年都沒有起兵,從而錯過了最佳戰機。打到長江邊上的時候又停下腳步表示自己真心不想反,而康熙給的答覆卻是把他兒子孫子全部殺了以表死戰到底。
所以吳三桂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降清,明朝最大賣國賊肯定是當定了,不管怎麼在情理之中,都翻不了案,他是一定被訂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反清又是對他自己最有利的選擇,綜合來看,他就是一個類似商人的軍人,任何決定都是把自己的利益化,毫不在乎國家(大明)、民族之大意。
-
7 # 一貳一橙
此回答主要是在當時兩個不同的環境中,吳三桂所做出的降清,後又反清的情況,沒有想為吳三桂洗白的打算。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吳三桂降清之後又反清,我認為是社會原因和個人原因都有。
吳三桂先降大順,後引清兵入關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入北京,崇禎自殺,大明王朝正式滅亡。而此時的吳三桂正領著他那四萬精銳邊軍,守著號稱“天下第一雄關”的山海關,坐等著清朝和大順開出的條件,價高者得。
吳三桂剛開始是想要歸降大順政權,畢竟大家都是漢人,即使在那個戰亂的時代,屈服於少數民族政權還是挺讓人難以接受的。可是部隊都已經走到了一半,卻不斷地從北京傳來各種不安的訊息:吳三桂父親被捉自然是意料中事;愛妾陳圓圓被大將劉宗敏掠去,這就很讓吳三桂不解了:既然接收我,為何還要奪取我的女人,到底是要幹嘛?;緊接著吳三桂又瞭解到北京現在已經是一座“死城”了。
原來的大順政權是不收稅的,可這偌大的朝廷,沒有錢如何養兵呢?結果大順朝的幾位核心人物憋了半天,就想出了一個“追贓助餉”的主意來:向全京城的前朝官吏追贓,讓他們以全副身家來保全性命,用大明官員的錢來維護大順朝的運作。結果這座北京城到處都是抄家隊伍,官員們被挖眼割鼻,散盡家財依舊難逃一死,連已經投降了的大明官員也不放過。至於普通民眾也是難逃厄運,北京市民中沒有嫁人的女人,全部強制嫁給大順軍人為妻,到了後面就是明搶了。曾經繁華的大明首都,一夜之間變成了“千家薜荔人遺失,萬戶蕭疏鬼唱歌”的慘狀了。
這才是吳三桂為什麼決意降清的主要原因,不能以簡單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理由來解釋,所以吳三桂降清是有社會原因(被大順朝逼反)和個人原因(家人受辱)的。
吳三桂再次反水,自立周帝吳三桂其實也並沒想反叛清廷,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想像明朝的沐氏一族一樣,永遠鎮守雲貴地區,做個大朝廷外的小朝廷。為此他還甘心送自己最看重的兒子吳應熊和孫子吳世霖在朝廷為人質,換來了“平西王”的地位。
吳三桂和部下是想要過太平日子的,可清廷卻並不想讓他們安心生活。康熙皇帝年少氣盛,正所謂“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繼位不久就下令:裁撤三藩。難道背上了千古罵名所換來的,卻始終是朝廷的不信任和一輩子的顛沛流離嗎?
撤藩意味著自己和手下的數十萬軍隊,以及他們的家屬又要過上顛沛流離的生活了。自從吳三桂鎮守雲貴之後,部下的將士也開始在雲貴成家立業了。現在雲貴就是他們的根,豈能隨意拔掉?而且自清廷入關後,很多投降了的大明將領也沒落得好下場,吳三桂怕了,怕晚節不保。所以吳三桂只能反了,他不反,清廷不會感謝他,可他不反,卻一定會失去所有下屬的心,吳三桂只能再反一次了。
自己為了公司辛辛苦苦打下了基業,現在只不過要做個分公司的負責人而已,可總公司卻一定要讓自己再變成一個打工仔。別說吳三桂不願,手下員工就更不願。既然這樣,那就佔著分公司的資源,回手打垮總公司吧!
吳三桂最後也是被清廷逼反的,同樣也是社會原因(清廷)和個人原因(不願流離失所)。吳三桂雖然想過安生日子,可卻艱難而不玉成,如之奈何啊!
-
8 # 揮劍決浮雲6
初吳三桂坐視闖賊攻陷北京,轉而降順。然後又衝冠一怒為紅顏,背順降清。最後反清但並非復明,而是自建國號“周”。所以此人前半生是標準的“三姓家奴”,後半生是確實的反賊。至於對他的歷史評價,借用吳梅村的一句詩比較貼切:“妻子豈應關大計,英雄無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紅妝照汗清。”吳三桂唯一的功勞就是讓陳圓圓名垂青史而已,至於其他所有作為,無論於家於國於天下都是大過。
回覆列表
首先吳三桂在明末當時有自己的領地和軍隊,
清兵入關後大部分地方淪陷,明末抵抗力量有限,
貪汙腐敗在當時已經氾濫,完全看不到抵抗的勝利希望,而且就是吳想抵禦清兵,他自己也知道,無錢無糧,如何抵禦,再者當時清八旗實力也不容許他去抵禦。
所以投降要求封自己雲南當傭兵諸侯,比抵禦外敵當英雄強,英雄畢竟是書裡面的,不能走出來的,
可以說吳三桂當時只有這一個選擇,其中也有當時明朝當權者的失誤,清兵入關時才多少兵力,就拿下明瞭,好多將領不是投降就是沒實力的混吃混喝的殘兵敗將。甚至見到清兵就開城門,大部分明末期兵將,實力不是被酒色掏空了,就是混吃混喝等降,清當時進關對明政策就是降者不殺。
到了康熙上位時,吳三桂已經在雲南為了自保擁兵自重,當時和他一樣擁兵自重的有尚可喜,臺灣的鄧氏,清當時為了穩固政治地位對三番啟用了分散逐個擊破,先後給三番封王。
當清兵對吳用兵時其實清當時已經對吳好多地方進行了設限,吳不得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