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二喝口茶

    呃,正史之中是沒有這麼一出的,這只是三國演義為了體現諸葛亮的智謀而創造的故事。

    但是演義之中也是有邏輯可循的。那就是司馬懿的老謀深算,他不大可能看不出諸葛亮的空城計,卻故意不說破。因為司馬懿被曹魏政權既用又防,一旦諸葛亮死了,外患一去,保不齊曹魏會卸磨殺驢,鳥盡弓藏。司馬懿當然不想落得如此下場,因此放過諸葛亮,所謂養寇自重是也。

    以諸葛亮的智慧,也不可能幼稚到真的以為一座空城能嚇走司馬懿,他也是在賭司馬懿與曹魏之間各懷鬼胎彼此忌憚的關係。所以最後是兩人合演一出好戲,心照不宣罷了。

  • 2 # 牡丹梅花鑫森淼

    或許,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是相生相剋,相互依存的關係,正因為蜀國有諸葛亮所以曹魏就離不開司馬懿,也正因為曹魏有司馬懿,蜀國才如此倚重諸葛亮。兩人都是聰明人,聰明的人有時候會心照不宣,有時候會心有靈犀一點通,對手之間最能互相瞭解對方,對手和對手之間的價值,雙方都清楚。所以,對手生,自己生,對手不在,自己也會有危險。所以諸葛亮死後,司馬懿有段時間裝病。司馬懿深諳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只有裝病以待時機。

  • 3 # 四川達州人

    只說三國演義。

    當然不是。

    按照演義的說法,司馬懿也是智力不低於諸葛亮的,怎會不明白眼前的局勢。諸葛亮兵力很分散,唯一能阻止自己前進的馬謖那點兵也被消滅了,當下諸葛亮手上的兵馬不會超過三五千人。

    然而,司馬懿又猶豫了。因為有兩個地方比較棘手。

    一,諸葛亮如此鎮定,放任自己進攻,這很反常。人在即將獲勝的時候,都會稍微思考遠一點,諸葛亮是否有所依仗?

    二,此時,司馬懿日子不好過。曹叡雖然還比較信任,但曹家宗室對自己長期掌握雍涼大權很不滿,若非諸葛亮時不時跳出來北伐,自己早被宗室排擠出實權職務。

    而且蜀漢地理隔絕,國力貧弱,不會產生太大實際威脅,還是繼續讓諸葛亮折騰比較好,自己也能長期掌握軍權,控制一方軍政,便於積累實力。

    自己這次攻若進去殺了諸葛亮,哪怕就算滅了蜀漢,也不過多封個千把戶佃戶而已,但肯定會被徹底閒置。

    所以,司馬懿假裝上當,撤退回歸。

  • 4 # 劉坤忠120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對諸葛亮擺的空城計還是看走了眼,司馬懿老謀深算,跟諸葛亮一樣謹慎。街亭之戰只消滅蜀軍一萬多人,來到西城,諸葛亮擺出這樣陣式,自我娛樂,目中無人。司馬懿心中直打鼓,這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一定做了十分準備,不知蜀軍主力在哪裡,也許街亭只是誘敵之計,諸葛亮想賺我主力十萬人馬。如若是空城,諸葛亮也不會如此淡定,他也不必要冒這個險。若是冒險擒拿住諸葛亮,滅了蜀國,也只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我司馬懿恐怕再無用武之地。若遭蜀軍主力埋伏,恐怕全軍覆滅,自己死無葬身之地,就是戰敗,也會遭到曹氏宗室諸將排擠、打壓和誣陷,自己官職將一擼到底,流放終老,沒有翻身之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三十六計,走為上,火速撤軍。

  • 5 # 老龔166916589

    諸葛亮與司馬懿空城計問題很難探討,本身就在人的相之中。

    。如果實打實,諸葛亮膽也沒哪麼大,領兵打仗,不是小兒做家家的兒戲。

    。另外,司馬懿也是高階謀士,他手中還有五萬兵馬戰將有張鴿,從街亭敗了馬謖,王平,對方的兵力已經有限,即使城內有埋伏,祗多有趙雲為主,自已手下的兵馬佔了絕對憂勢而不敢闖城,這使人覺得不是在打仗,在遊戲

    。為舍這麼做,目的是為了髙手碰手時一局精彩棋局,是寫小說的看點。這沒什麼可能和或者去分析。

    。比方。赤璧火攻,本沒有諸葛亮的事,可來一下,諸葛與周瑜兩人的策略是否相同,採用手掌中各寫火字,雙方一對照都是火,說明智者謀相同,這樣簡單地來了下,諸葛亮火燒赤壁也是策劃者,周瑜的功勞被分去一半。

    。所以,空城計沒有必要費時費力多加相象,經過通讀一胞眼福而已。

  • 6 # 館長先生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非常具有神話色彩的一個片段,相當傳奇,非常驚險刺激,但我們還是不得不說,這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羅貫中為了神化諸葛亮,所以杜撰了很多諸葛亮能征善戰,出奇制勝的戲碼。諸葛亮最大的長處是治國而不是作戰,他的打法是步步為營,層層推進。這種打法對一個大國來說是正確的,對於像蜀國這樣的國家來說,很大程度上是錯誤的。

    諸葛亮是何等聰明,竟然會被司馬懿給生擒,這隻能證明他司馬懿比諸葛亮更厲害,但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很低調的,低調做事也會惹得曹操不滿,好幾次想殺他,多虧曹丕保住了他。如果司馬懿抓住了諸葛亮,曹操會怎麼想,第一想法肯定是殺了司馬懿啊,司馬懿城府這麼深,連諸葛亮都被他抓了,只有曹操自己能震懾住司馬懿,要是曹操死了,曹氏的江山那豈不是要改姓了。

    所以司馬懿在西城面前看到諸葛亮在城牆上彈琴的時候,腦子裡就想了很多事,諸葛亮的琴聲告訴司馬懿,如果我死了,你也就活不久了。司馬懿大局觀強大,考慮事情長遠。不能殺諸葛亮,殺了諸葛亮對自己沒有好處,但是可以一直對付諸葛亮,在對付的過程中慢慢的掌握兵權,等到時間到了,諸葛亮也活不久了,自己也掌握了兵權,就可以反水,自己當大佬。當然最後天下盡歸司馬氏。

    會明白司馬懿放水諸葛亮,與諸葛亮派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是一個道理。赤壁曹操輸了,元氣大傷,劉曹孫實力才相差不多,成鼎足之勢,相互制衡。但曹操不能死,如死了曹營大亂,短時間內不足為慮,而孫就會先掉頭吃掉最弱的劉,先壯大自己。所以赤壁之戰,諸葛亮故意放走曹操,來制約孫權一方,但又不能放水太明顯,所以讓欠曹操太多的關羽背這個鍋了。憑諸葛亮對關羽性格孤傲的瞭解,其實已經算到關羽會放走曹操。

    諸葛亮大家都知道,智慧的化身,聰明的象徵,打戰沒人打的過他。曹魏政權如果不派人抵抗,終有一天曹魏的國土就會被諸葛亮蠶食殆盡,派其他人抵抗呢,不是死的就是傷的,完全沒人搞得過諸葛亮,去了也是白去,沒有用。只有司馬懿才有方法抵抗諸葛亮,只有司馬懿才能讓諸葛亮退軍,所以諸葛亮才要六出祁山,有時候還被司馬懿反擊,像街亭之戰,馬謖就失守了,被司馬懿打得很慘。

  • 7 # 中華鱘品牌法律服務

    空城計和草船借箭本身就是羅貫中虛構的,個人崇拜所以就給神話了。諸葛孔明最為出彩在其未出茅廬,三分天下的大局觀。但實際上魯肅早他多年便提出了。軍事上和用人上諸葛亮也並非完美,用馬謖守街亭就是敗筆;若真無敵也無須六出祁山。作為三國後期能和諸葛亮抗衡的統帥,司馬懿何等聰明。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大漢名將韓信之死尤在眼前。因此,可以敗諸葛亮,而不可擒殺。留著諸葛亮就有統兵打仗的機會,若破城殺之,自己就會傭兵自重,成魏國大患。

  • 8 # 杏林帥哥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為什麼只在城外聽諸葛亮彈琴,卻不帶人衝進城去呢?

    其實是司馬懿不想進城,他不想過早地消滅這個對手。因為在這之前,他受到了一次撤職處分,所有職物一擼到底,宅在家裡好長一段時間,其原因,竟是西蜀的諸葛亮派人造謠,汙衊司馬懿要造反。

    司馬懿傷心、鬱悶。

    總算有了這麼一個難得的機會,司馬懿必須牢牢地抓住。他假裝聽琴、假裝沉思,假裝害怕中計,十五萬大軍不戰而退,其實是故意放走了諸葛亮。

    以致數年間,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是司馬懿領兵與之作戰。

    司馬懿明白,只要諸葛亮在,他司馬懿就會得到朝廷的重用。

    諸葛亮死後不久,司馬懿再次“下崗”了!

    好在司馬懿能忍別人之不能忍,終於等到了鹹魚翻身之日,發動了高平陵之變。

  • 9 # 視古菌

    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手搖羽扇,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三國時期,馬謖丟了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連奪三城,又迅速率領15萬大軍直逼蜀國西城。當時,諸葛亮來不及撤退,西城中只有2500名老弱殘兵,無兵迎敵,於是,諸葛亮下命令收起旌旗,城門大開,派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自己領著兩個小書童,坐城樓上撫琴。 司馬兵臨城下,諸葛亮仍泰然處之。司馬懿見此情形反而徘徊不敢向前,最終還是下令退兵。司馬懿之子司馬昭疑而問之,司馬懿說:諸葛生怕謹慎,從不冒險,現在卻城門開啟,一定伏兵藏於暗處,現在不退定然中計謀!

    說法一:此事件本身是虛構的。

    《三國志》作者裴松之曾駁斥:即使司馬懿懷疑有詐,按理說是可以先駐留觀察虛實後再做決定,至於扭頭就撤嗎?而且,街亭之戰時司馬懿遠在洛陽,和諸葛亮對戰的其實是張郃 ,兩地相隔數千裡。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虛構的。

    說法二:司馬懿在街亭之戰時的所在地不能否定真實性。

    另一種觀點認為,這是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 而"郭衝三事"並未說明諸葛亮是在街亭之戰時用的空城計,以司馬懿在街亭之戰時的所在地來否定"郭衝三事"實在是牛頭不對馬嘴。

    亮屯於陽平,遣魏延諸軍並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逼,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機反追,勢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為恨。

    ——南北朝 郭衝《條諸葛亮五事》中之第三事

    說法三:這就是一場權力的遊戲,司馬懿撤兵也說明不了真實性

    司馬懿是故意假裝中計的!他早就看破了諸葛亮在虛張聲勢,卻故意退兵,因為分析了整體局勢。

    他扭頭就跑的目的恰恰是想放走諸葛亮,如果他當時抓住諸葛亮,那麼對於魏國來說司馬懿的作用就會小很多,可能司馬懿會被魏國皇帝除掉也不一定,畢竟“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種事發生的不少。

    另外,除掉諸葛亮乃是功高蓋主之舉,回去後發生什麼都不好了。

  • 10 # 諸葛正我

    先說結論,當然不是。

    諸葛亮率兵北伐,蜀軍大敗曹真。魏帝曹睿迫於無奈只得重新啟用司馬懿。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街亭。不料馬謖空有一身紙上談兵的本事,並無真才實幹,選擇在山上安營紮寨,司馬懿斷其水源,輕鬆取了街亭。

    接著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身邊只有一些文官和兩千五百殘兵,根本無兵迎敵。於是他射下空城計,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沉著冷靜,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這件事表面上合情合理,其實聯絡當時司馬懿的處境會發現司馬懿壓根就是故意放走諸葛亮的。

    司馬懿的聰明才智不輸於諸葛亮,當時蜀軍分散在各地,能阻擋自己前進的街亭兵馬也被消滅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變出超過十五萬大軍來。但是司馬懿深深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倘若就此殺了諸葛亮,自己的好日子也要到頭了。曹睿一直重用曹氏親貴,如果不是情況緊急,司馬懿壓根沒有掌握兵權的機會。倘若司馬懿大敗諸葛亮,魏國危機解除,司馬懿必然會重新雪藏起來,甚至還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他和諸葛亮就像伯牙和子期,諸葛亮的琴聲彷彿就是在告訴司馬懿:“老兄你一旦殺了我,你也沒有好下場,不如放我一條生路,以後你還能得到重用。”司馬懿就找了個藉口諸葛亮生平謹慎,絕對不可能涉險,城中必然有大軍,所以引兵退去。

    除此之外,司馬懿早就有奪取天下的野心,他一直韜光養晦,選擇隱忍。他要掌握兵權,收攬人心以圖日後奪取天下,所以既不能一直打敗仗,也不能一直勝。只有有勝有敗他才能得到永久重用和奪取曹魏天下的機會,所以他放走了諸葛亮。司馬懿雖然謹慎,但是不是傻子,倘若派一個小分隊去打探虛實,必然會知道諸葛亮在虛張聲勢。就算城中真的有大軍,也不過損失了一個小分隊,大軍還有撤退的機會,可見司馬懿就是故意的。

    這件事可以說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在成全對方。經過這場對決,司馬懿成就諸葛亮足智多謀,置之死地而後生。而諸葛亮成就了司馬懿,給了他司馬氏奪取天下的機會。

  • 11 # 馬振廷1

    司馬收三歸晉,不是善流之輩,老奸計滑,。孔明送愚成全,司馬就愚演易。大智若愚運用的很巧妙。歷史勝過雄變,笑到最後者怎能不曉當下敵情?只為大器晚成而用孔。小人取近功,高人保命持遠謀。

  • 12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戰爭如同賭博,可能司馬懿有所懷疑其中真假,但至少沒百分百把握,而司馬懿的性格跟諸葛亮差不多,也即用兵謹慎,從不做沒把握的事,而諸葛亮也恰恰利用這一點心理,瞞過司馬懿。

    另外,司馬懿冒然攻進去,自然也要承擔一些意想不到的風險,萬一有個閃失也就虧大了,而放走諸葛亮對自己沒什麼損失。

    反正司馬懿目的只想擊退諸葛亮大軍,而不是滅蜀大行動,空城真假他不太在意,在意的是自己然身家性命和利益、價值。

  • 13 # 孤舟絃歌

    其實這個故事更像一個博弈的問題。

    (其實空城計很適合老師拿來講博弈論入門。)

    拋開正史,這是個什麼問題呢。

    從司馬懿的角度上來看:

    1.諸葛亮狡猾

    2.這個城看著像空城

    3.跟據情報來看,這個城大機率是空城

    那麼,如果是空城的話,司馬懿進城,諸葛亮gg

    如果不是空城的話,司馬懿進城,司馬懿gg

    所以,正常來說,如果城內有伏兵的話,這個城越像空城,司馬懿gg的機率就越高。

    司馬懿完全可以認為,那些情報都是假的。

    而且原文中,諸葛亮讓人在城裡使勁掃地掃出煙來,城外的司馬懿就看不清城內的樣子了。而假設 城內有伏兵,是不是也得這麼幹。

    經過一番糾結,司馬懿走了。

    當然和這個相同的案例還有孫權攻打文聘。文聘覺得反正也沒救了也沒兵,不如睡覺。

    孫權一看,呦呵文聘這丫睡著了嘿。

    他心咋這寬呢?我都兵臨城下了嘿。

    肯定是有埋伏,走吧走吧

    然後…孫權走了……

    對這個故事是正史上的。

    我是真的很喜歡黑一黑孫權呢

  • 14 # 樂天派周先俊

    司馬懿與諸葛亮都是三國中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但是諸葛亮稍勝一籌。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才華橫溢,智多才廣,而且一生謹慎,毫無冒險之舉,諸葛亮計高一等,掌握了司馬懿多心多疑的心理狀態,故意使出漏洞百出的空城計。司馬懿果然上當,使諸葛亮解救了十萬火急的燃眉之際。經典的《空城計》將名揚千古。

  • 15 # 大蔥侃侃侃

    這種情況就只能發生在演義裡面,因為正史裡,諸葛亮並沒有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倒是司馬懿面對諸葛亮一直消極防守,想辦法打消耗戰是真的。

    既然是演義,那就好談了。

    其實這個橋段在故事性上當然沒得說,那是相當的刺激好看,再次把諸葛亮神化了一番。但它在很多地方是不合理的。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國第一集裡面就提到,你找個弓箭手射他一箭不行嗎?怕有埋伏?可你當時率兵就是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姿態,奔著幹仗去的,各路援軍也在陸續趕赴戰場,司馬懿再喜歡玩龜縮打法,這個時候不需要虛得。

    所以,這個段落搬上了電視屏幕後,編劇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

    老版三國中,諸葛亮撫琴,最後還是因為心理壓力大,把琴絃弄斷了。但司馬懿這個時候退意已決,所以沒有過分挖掘這個細節(也許他還以為諸葛亮是放暗號),帶著大家趕緊撤。這個改編就更合理一點,諸葛亮心裡其實也很虛,最後狐狸尾巴已經藏不住了,橋段上就圓得更自然點。

    到了波叔主演的《虎嘯龍吟》中,乾脆明說司馬懿看破了此計,但礙於自己在魏國朝堂飽受猜忌的現狀,為了自保而撤退,連自己的兒子司馬昭都看出來了,等於說,這個段落成了兩個聰明人靠默契演得一場戲,這麼改就更站得住腳了。

    回到問題,如果司馬懿知道諸葛亮擺得是空城計,會不會撤軍。

    我的回答是,會撤軍。

    即使是按照演義裡司馬懿的人設,這哥們也不是一個老實人,是鷹視狼顧野心極大的人。空城計的背景,是發生在諸葛亮初期北伐戰國最輝煌的時間,魏國上下被諸葛亮打得頭疼不已,西線岌岌可危。可以說,諸葛亮已經證明了自己是繼劉備以後曹魏集團最大的對手,不可小視。

    在這種背景下,司馬懿出手了,算得上是臨危受命。和曹真、張郃一起出兵對付諸葛亮。而曹真被諸葛亮打得大敗,張郃則是靠著馬謖的紙上談兵的漏洞,抓住機會反戈一擊才打亂了諸葛亮全域性部署,從而扭轉戰局。

    需要說明的是,歷史上的曹真面對諸葛亮一點也不虛,相反,戰果真的不算差,是諸葛的勁敵。

    如果司馬懿在這個節骨眼上把諸葛亮作了,對大魏是好事,但對他自己就不是。養寇自重的道理,司馬懿不會不懂,況且,在曹真都收拾不了諸葛亮的背景下,如果他把諸葛亮收拾了,前期肯定會讓自己風光一把,但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來自曹氏皇族的猜忌,大司馬曹真臉上無光不說,小皇帝也會覺得這人功高震主。

    放走了諸葛亮,面子上對曹真有交代,大司馬搞不定的人,自己也沒戲。同時也讓諸葛亮得以繼續存在下去,自己和諸葛亮微妙的關係決定了,兩人其實是並存的雙子星,只要勁敵還在,曹氏不會把自己弄死,還有起復的機會。

    何況,別忘了,這場北伐之所以曹魏前期打得那麼狼狽,正是因為曹睿中了諸葛的反間計,以為司馬懿要造反,把他兵權收了趕回家。這一舉已經很說明司馬懿在朝堂上的處境了,至少被猜疑是免不了的,而他這麼心機深沉的人,當然不可能不明白這一點,留著諸葛亮的命,至少自己還可以繼續活命,至於說他消極避戰裡通外國之類的,無非降級捱罵,但要不了姓名,司馬懿畢竟家大業大,還是要為家族負責的。

    實際上,看司馬懿對於諸葛亮的作戰方針,就明白司馬懿的心機在哪。就是跟你耗,其實要真的大舉進攻,魚死網破地跟諸葛亮死磕,打得他國力一蹶不振不敢造次也不是不可能,但司馬懿每次都是避戰,就是明白,諸葛亮他打不贏,真幹起來自己吃不了兜著走,不如耗下去,對朝廷有交代,同時留著諸葛這條命,自己的官位也穩了。是非常老辣的一招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作上游的同事啥都不懂,經常導致我的工作重複做,又是老闆的親戚憋屈的很,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