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州耕牛堂主
-
2 # 小豪的VLog
作字行文,文以載道,書以煥採,切如時需。此言雖然樸素無華,卻高度概括了中國書法的內涵和價值。書法首先是表達、記述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它又要擔當起“助人倫,成教化”的道義,然後才有“筆底龍蛇,萬歲枯藤,幾至若皮、肉、筋、骨、氣等如人一般的審美需求”,於是,書法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當然,書法的藝術價值不僅僅體現為線條的遒勁和神采奕奕的氣格,它更應該是能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一部以線條藝術的視角記錄時代特徵的史詩。這就是書法的內涵和價值所在。
言恭達以其雅正、高格的書法藝術向這兩股歪風宣戰,中國書法不容忽視本體美,書法還是要在傳統和法度中汲取營養,在規矩中有限的拓展,展現出具有中國傳統審美的大氣象、大格局。言恭達認為書法的線條是心學,每一筆下去都是書家心電圖的寫照,是書家生命狀態的體現。誠然,一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書家,他的血液裡流淌著的是中華文明剛勁而又內斂的基因,他的氣格是陽剛正大的,他的審美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一脈相承的,是真善美的化身,是體現時代的脈搏,鼓舞華人更堅定、勇敢、文明地邁進新時代,從而完成了“助人倫,成教化”的道義擔當。挺起脊樑,這是一個書法大家應該有的勇氣和擔當,是一種社會的道義和歷史的使命感,也是言恭達用其書法藝術默默地擔當著。 上文筆者濃墨潑彩談言恭達先生書法審美的意義,現在請諸君隨筆者的筆觸,解讀一下先生的書法風格及其內涵。筆者以為,言先生專長於大草,同時也精通篆書和隸書。他對歷代草書都有深入的研習,特別鍾情於張芝、王獻之、張旭、懷素、黃庭堅等書法大師的作品,對篆隸書體的創作也達到了相當的高度。更難得的是,他對經典的研習不是簡單的停留在法古的層面,而是以先賢法度入而出之。每一種書體,不僅創造了極具個人特色的藝術風格,而且在深刻領悟各種書體特徵的基礎上,做到在幾種書體之間自由“切換”,融匯貫通,體現出他深厚的綜合藝術修養。像他的篆書作品用筆雅正,取《泰山石刻》和石鼓文的拙厚與樸實天真,加上對草隸的借鑑,形成了獨特的書體和麵貌;他的隸書在強調那種蟬頭燕尾的感覺時,取草書的動態和氣勢,強調結體的動態美,同時,也用大草的寫意性加強了隸書的生命感性經驗,使其隸書充滿才情和意境之美;堅實的篆、隸功底,也使先生能將篆、隸的筆墨和審美取向匯入大草創作,可以說,他是在用篆書的筆法作草書,所以其草書在矯若驚龍的同時,處處呈現一種入木三分和屋漏痕的筆力。
▲我曾多次聽到好多江蘇書家的評論,除了治學嚴謹、書藝高超外,言恭達老師具有很強的行政管理能力,又有極豐富的人情味:謙和、公正、寬容、大度、厚道。他能團結人、理解人、善待人。“他辦事不是考慮對自己有沒有利,而是對江蘇書法事業有沒有利。”這個原因大大升揚了他在廣大會員中的凝聚力和親和力。
▲習慣決定成功。有人總結恭達老師“習慣”的三個特徵——養成做事的緊迫感,追求卓越的信譽感,加上激情而投入的工作。
▲恭達老師意味深長地說:“我十分看重三條:個人修養上要注重人格的完整性;思維切入點從‘小我’進入‘大我’狀態;工作效果上則堅持藝術本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同一性。”藝術“為學”先“為 人”,這就是他求道的支撐點。
▲言恭達草書的最大特點是獨特的筆法,而這個特色正是清代碑學書法的創新成果和時代書法演進的具體體現。
▲言恭達草書的真正成功之處就是碑、帖結合,就是對清代乾嘉以來碑派的繼承和發展。
▲言恭達對篆隸書體的創作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對歷代草書的深入研習特別是張芝、王獻之、張旭、懷素、黃庭堅、王鐸下過非同尋常的功夫,因此,能將篆籀筆法和筆意融入大草的研創之中,走的是一條自北宋以來,到清代碑學後期的金石碑帖結合之路,是當代碑帖相容書家的成功典範。
▲言恭達的草書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書法自覺的主動探索就具有了自覺書法的特殊價值和歷史意義。他的大草書法的取法、筆法、章法、字法、墨法以及書寫工具和書寫載體的自覺運用和思考,達到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他用古代書法常用的長卷藝術形式為這個充滿世界意義和影響的奧運題材服務,不僅創造了書法白話文長卷的歷史紀錄,而且用這種最具東方文化魅力和典型代表的書法形式,宣傳奧運的和平精神,展示中國文化獨特魅力和書法的特殊價值。
▲面對言恭達的大草長卷,我們似乎看到了古老的書法藝術在飛速發展的資訊化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它既承載著幾千年東方神秘的藝術密碼,讓我們的心靈得到震撼和昇華,同時也同樣覆載著現代的人文精神,伴隨著特殊的奧運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摘自衡正安《書東方神藝 報世界和平——言恭達大草長卷<何振梁在莫斯科陳述演講>賞評》)
▲言恭達的大草藝術有著極其獨特的審美個性,在當代書壇戛然獨立,極具個人藝術面貌。
▲言恭達乃言偃後裔,深厚的學養、人生歷練和詩書畫印的全面浸染,造就了他寬廣的胸襟和廣博的藝術胸懷。特別是他的書法以甲金籀篆為根本,貫穿於真草隸行,更運之於大草之中。該長卷,氣息純正、高古,格調高雅、飄逸。給人以縱橫奇逸、張弛有度、儀態萬方、大氣充沛、風神外躍、卓犖高邁之審美感受。
▲言恭達於篆隸書體有著深厚的筆墨功底,是當代篆隸書之高手。他以中鋒用筆使其線條厚實、凝重,偶用側鋒取妍、得飄逸之恣。他承接張芝、小王、張旭、懷素、黃魯直硬毫中鋒用筆而來,更以長鋒羊毫的裹鋒用筆之法獨創之,是將古人的“中鋒”用筆之法,運用於生紙、長鋒羊毫的不同工具之中,中鋒裹毫揮運,纖毫必究,其點畫、線條,厚重如高峰墜石,堅不可移,飄逸似翔龍在天,儀態萬千,呈現出嶄新的藝術魅力。在氣息、用筆的大處上,言恭達先生的大草藝術表現出超凡的藝術特色,在點畫、線條、墨法等細微處,也表現出驚人的藝術表現力。
▲用墨,也是言恭達先生大草書法的一大亮點,他尤擅用澀筆、渴墨、漲墨,甚至用宿墨,使書作更增添了風韻神采,妙盡天然,退去鉛華。言先生大草的字法是純正的,他追求草法的純粹性。
▲言恭達草書不管從風格面貌、氣息境界還是技術功力上都可謂耀眼於當代。
▲言恭達草書的用筆之法,直接來自於篆籀,和“古法”相合,他繞過了元明清和唐宋相接,他的大草用筆之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也是他在當今書壇具有強烈個人藝術面貌的最重要的原因。然而,“筆墨當隨時代”,時代變了,書寫的載體、工具以及審美標準變了,所以,所謂的“古法”也要變,也要有所建立,言恭達先生草書用筆暗合於古人,又和古法有所發展,這正是他成功的關鍵。言恭達先生作大草是用長鋒羊毫,喜用生宣紙,這種紙和筆要到明末之後才出現。
▲言恭達作草書,將清人羊毫長鋒作篆隸的“裹鋒”之法運用於大草之中,這樣就避免了筆鋒散、倒、癱之病,既能保持中鋒用筆,又將古人的中鋒古法有所發展。又因為長鋒羊毫蓄墨多,生紙吃墨深,所以,就能產生高質量的點畫和線條。
▲言恭達的大草書法,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是他綜合修養的藝術體現,是建立在他具有書法本體深厚功力之上,特別是其堅深的篆隸筆墨,運之於“裹鋒”的用筆之法,使其整體書風高古而秀逸。草法的純粹性,正尋繹了“簡約”乃大草藝術乃至中國藝術的最高指歸;字字連綿而字中筆斷又巧妙處理好了“遲”和“流”的辯證關係;用長、短線條,大、小塊面對空間的分割,增加了章法的變化和節奏的強弱,以達到超凡的藝術表現力和超越同儕,力追古人的藝術境界。
(摘自衡正安《椽筆攪海 飛龍在天——言恭達大草作品<唐詩宋詞長卷>賞析》)
▲言恭達自覺地揹負起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的責任。就書藝而論,言恭達的書法是“為人生而藝術”的藝術。
▲言恭達以書法的藝術形式彰顯了“為人生而藝術”的人生理想,特別是他的篆書與草書更是自覺地交融了某種心靈狀態和精神狀態,我們姑且理解為道德的境界。他的人生藝術,系在這種心靈狀態中所產生與成就的。一個大書家的成就,必是“道”之修成,這是萬古標程。
▲言恭達的“一筆”草書,最具哲學思想中的寫意性與“道”之精神。他能在書法的矛盾中(創作狀態下)抽象出生命的意義,從而體悟出生命境界,在道、藝中踐行其人生的至高境界,正如孫過庭在《書譜序》中所曰:“窮微測妙之夫,得推移之奧賾”。可見書法中的“道”與哲學中的“道”,其深層面是一致的,也是統一的。理解了這點,也就理解了中國藝術的“寫意”精神,也就理解了言恭達書法中追尋的人格精神,這就是中國藝術的特有方式——寫意傳統。
▲言恭達以篆書筆意入草的“線性”,生動地凸現了他人格精神中“清、正、中、和、厚、樸”的生命情懷。這是中國書道追尋的最高精神境界,它實是“和善敦厚”的社會道德在藝術中自覺覺醒的社會責任感,書家以其個人的審美藝術追求在完善這一社會使命和社會責任。
▲言恭達的書有一股清氣、淡氣。這說的是他書法的“內美”,即意境之美。意境其實是一種文化內涵在作品中的生髮與彰顯,意境也是一個時代文化精神在作品中的自覺與冥契。我們溯源其書法的“法意”精神,他是從魏晉、漢三代,到鐘鼎大篆,再到商代甲骨文的。在筆法上,他把漢三代深奧高古的筆意,於古法(有“道”之精神)中化解出今意,並能突破窠臼,自成風貌,於虛淡敦厚的點畫中闡釋出蘊涵大樸大美的大境界。我們在他的“真線”中,常常體會到那洋溢著生命情懷的宇宙之源,這“線”是充滿著生氣與精氣的生命之線。
(摘自石延平《上善若水 故幾於道——談著名書法家言恭達的人格精神》)
▲言恭達早年以篆書名世,他是當代書壇最早進行寫意大篆探索的書家。他的寫意《散氏盤》筆墨淋漓,以漲墨強化線條張力和金石氣表現,同時在結撰上又融入強烈的主體意識,在視覺造型中傳遞出時代審美趣尚。在大篆這一古老的書法審美領域開拓出自己的疆域。在當代不多的大篆名家中,言恭達無疑是取得較高成就並具有開拓性的代表人物。
▲因而,可以說言恭達對篆隸古法的研創並未停留在法古層次,而是在對篆隸古法的深入研味中尋覓和體悟表現性的審美向度,並在表現性中強化書法的生命感性經驗。也正是在對篆隸古法的寫意性審美價值追尋中,言恭達最終轉向對大草的創作與探索,並以大草建立起他書法創作審美價值的中心點。
▲言恭達正是在經歷了在寫意大篆領域幾十年的創作砥礪而完成實現了他創作上由篆隸古法向大草飛躍的轉進。從這個意義上說,言恭達始終是一個具有強烈主體意識及表現性的書家。
▲對篆隸古法的信守和創作審美價值尋覓,使言恭達對大草的歷史認同具有強烈的主體性,他始終強調大草的篆籀古法,而他在草書創作中將篆籀氣視作大草筆法的最高表現。他認為篆隸古法才是大草的主調,所以他的大草在整體上傾向於唐宋傳統。他的草書以旭素為基,強化線條的純粹性及由對篆籀氣的崇尚所帶來的力量感,同時又引入空間結構意識,化裁黃山谷,強化草書的空間表現。在草書文字形式上,他採用唐宋草書慣常的手卷形式,將時、空結構表現相整合,融化草書大的章法結構和欹側穿插咬合,體現出強烈的唐宋草書精神。言恭達大草的對篆籀古法的強調,顯示出他對草書史的個體化分梳與洞見,這對當代草書創作尤其是大草創作無疑是有啟迪意義的。
(摘姜壽田《自胸藏風雲 筆挾元氣——評言恭達大草長卷的時代意義)
-
3 # 精緻的lemon醬
對於書法這方面有關注的朋友應該都知道言恭達先生,言恭達先生曾經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兩屆副主席,而現在是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也是清華大學教授導師。
他在書法創作和書法理論教育上都有一定的成就。近年來,他就書法問題提出了不少關於自己的觀點,而且這種觀點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特別是最近的一個話題,言恭達先生說:“書法的最高境界是中和之美”。
這一觀點受到了廣泛的認可。但是,就言恭達先生的書法作品,有些網友覺得似乎和“中和”無關,也就是做的沒有說的好。之前我看到一位網友對言恭達先生書法作品的評價是“理論知識很紮實,所說的“中和”也非常在理,但是寫出來的字都巧妙的避開了“中和”。
言恭達先生曾參加過一場書法展,在這場書法展上言恭達先生又被網友噴。網友評論,看這書法線條,扭曲而且一點也不自然。在平常人看來就是一副敗筆之作。但是,這幅書法作品讓專家們頗受好評,但之前言恭達先生的作品並沒有得到專家們的肯定。也就是說這一幅字型,不一定就像專家們說的那麼好,言恭達先生這一幅字型,線條太過於突兀,而且氣息混亂,讓人看了實在是不敢恭維。但是看東西不能太片面,言恭達先生的隸書作品還是不錯的。
我就比較喜歡言恭達先生的隸書作品,言恭達先生的隸書作品裡無一不透著漢碑的氣息,這說明他是從傳統中走過來的。但是,言恭達先生的高明之處,就是在傳統的基礎之上融入了自己的東西,這些巧妙的融合,就為他的書法作品“自成一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簡而言之,言恭達先生的書法,既傳統,又有創新。言恭達先生是一個認真做學問的人,為人低調,不喜張揚,且人品貴重。正是因為言恭達先生把“學書先做人”放在第一位置,才使他的書作日益精湛,最終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
4 # 魚肝油666
言恭達,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兩屆副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清華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
頭銜確實很重要,但是做為書法這門國技,字好為大多數人稱道,並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是真正的大家名士,才值得我們去推崇和摹習,才值得後人去傳承與發揚。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後的傳承千年無非二王的發揚光大,顏筋柳骨的發展壯大,歷史早己告訴我們書法本該如此!
我想一個正常的藝術追求者的應具備起碼的良知,在醜書橫行的當下,在大眾被偽大師偽名家矇蔽雙眼時理應為好字佳書搖旗吶喊!
言恭達如何,不去看其頭銜,以書論字。他的草書線條,扭曲不自然,尤其特別浮滑,很多都是敗筆,線條的造型極像纏繞的蛔蟲。難道這是獨創的蛔蟲體?如附圖2中的“五湖”的湖字草法完全不對還故意扭曲做態,無法度不嚴謹反而譁眾取寵!
對於言恭達先生的“一筆”草書,專(磚)家卻好評如潮,認為是以篆書筆意入草的“線性”,生動地凸現了他人格精神中“清、正、中、和、厚、樸”的生命情懷。其實言先生的草書,遠沒有專家們說的那麼好,線條過渡太突兀,而且氣息雜亂,讓人不敢恭維。若是按照好草書的標準,我給62分,及格而己!
言先生被磚家多次提到融匯各書體於一身的大師,我這附上一篆一隸。篆書這種書體我以為較難出現大的風格變化,特別是小篆想要出現楷書的精到和行草的行雲流水的酣暢都有所難及,是本身書體決定的,只要認真一些寫慢一點,只要範字沒寫錯,篆書都不至於差到哪兒去,所以我們看到言教授的篆書還是不錯的,只是兩旁的行書出賣了他。篆書不錯,我給80分!
言教授的隸書不在大師狀態了,隸書的變化風格眾多,有遒美的衡方碑,柔美如史晨碑,俊美如李世民,尊美如伊秉綬。言顧問顯然隸書入門己久,有入門未登堂,能寫寫也不錯了,呵呵!若硬要加上一個分數的話,我想是65分!
比起醜書大師王鏞、沃興華、王冬齡之流,還是感謝言教授書法不至於讓我頭暈噁心憤怒痛心,僅此而已!
-
5 # 狂喜淡墨a
如何評價言恭達書法?
首肯當今書法藝術屬有一定成就者,筆墨源自傳統,在中規中矩中有創新,具有自己的藝術風格。
領略其他的各書體的創作,達及篆能崇尚婉約而暢通,隸書欲精妙而鬱郁密茂,草書境界流暢之風神。正因為他對傳統的繼承,從中總結喟雲筆墨是中國書法本體核心要素。透過筆墨點畫線條表達書者的情感。
讀了他的《抱雲堂藝思錄》,深感一些觀點都是籍以古法為精髓,闡釋了書法之道。並且有著自己的對書法的感悟體驗。從而知道他的書路,追求書墨中和之創作理念。穩健而創制自己的書墨風格。
對於他的草書創作,有人略有微詞。證明書藝無窮,人們的鑑賞各有側重。欣賞角度不同。言恭達的草字,繩墨嚴謹,沒有亂來之筆。寫出了意法相依存的草書境。
總之,瞭解一個書法家,需要全方位的熟悉。才有一分為二的評價,作為一名愛好者,只有看好的份了。向他學習。
-
6 # 饒玉斌683
不論任何人在書法上看其楷書根底功夫是否深厚,除此再怎麼稱道都是枉然。根本都不行就像人之初性本上都不知道,談何書道。只要在繼承上發展,不可能天馬行空。諺曰字寫不好就胡亂草,小時長輩就嚴格要求以楷為基礎,猶如地基深厚,樓層更高。現代我發現,不,經常在有關權威的專業書刊上,宣揚和提倡草。一味追求突破,毀了不少人。林散之先生寫草書,也是在花費大量精力研究和書寫楷隸基礎上才寫草,而且堅持六十歲以後,令人肅然起敬。
-
7 # 在泰山頂上看日出
言老師的書法作品表面看還行,但給人的感覺總是缺少一種“精氣神”內在的東西。尤其是他的行草,貌似龍飛鳳舞,姿意瀟灑,但矯柔做作的痕跡太深,反顯僵硬無味。另外,言老師的字(作品)缺乏個性特徵,儘管已經頗具聲名,但他終究成不了象舒同、沈鵬、啟功、沙孟海、武中奇等“見字如見其人”的一代書家。
回覆列表
說起言恭達先生的書法,就想起了他書的隸書作品《棲霞山賦》,真乃雄渾厚重,大氣磅礴!現在,言恭達先生書的《棲霞山賦》已經刻在石碑上了,它將流傳千古的。
言恭達先生善隸,善草。但我還是喜歡他的隸書作品。言恭達的隸書作品作品裡,無一不透著漢碑的氣息,這說明他是從傳統中走過來的。但是,言恭達的高明之處,就是在傳統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東西,這些巧妙的融合,就為他的書法作品“自成一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簡言之,言恭達先生的書法,既有傳統,又有創新,最終自成一家一派。
說言恭達先生的草書比起隸書來略勝一籌的說法,我認為不妥。實際上,言恭達先生的草書是不及隸書的。
言恭達先生是一個認真做學問的人,為人低調,不喜張揚,且人品貴重。正因為言恭達先生把“學書先做人”放在第一的位置,才使他的書作日益精湛,最終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言恭達的書法!這就是我心目中的言恭達先生!
說明:本回答中的書法作品均為言恭達先生的隸書作品,其中一幅是我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