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子不語以

    崇禎的心已死。他生錯了時代,本來想要大刀闊斧的改革,無奈內有東林黨一群腐儒,閹黨又尾大不掉,外有李自成,滿人為禍。並且明朝這時候正經歷小冰河,老天好像非要滅亡明朝,年年天災不斷。即使崇禎不是昏君,但他嘔心瀝血整治之後,大明還是從他手中亡了,所以他的心已經死了。

  • 2 # 中孚鑑

    崇禎為什麼不跑?這就是大多數亡國之君的結局,也是人生大貴之後沒落時的悲劇。

    古來亡國之君多數要麼被殺,要麼自殺。比如商紂王自焚而死,項羽自刎而死,秦王子嬰被殺,隋煬帝被殺。

    崇禎帝日明朝皇帝,最後自殺而死!

    第一,崇禎雖然為大明最後一個皇帝,但是他在當皇帝的時候,很想有一番作為,也兢兢業業的。

    無奈此時的大明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就算他在努力,最後還日沒有擋住大明的滅亡,想到自己日亡國之君,無顏面對大明列祖列宗,只能以死謝罪。

    第二,大明是斷送在崇禎手裡的,身為亡國之君,他不想跑了之後再次受辱,也不想自己的後宮受辱,所以他讓他的後宮都殉國,當然他也是上吊而死。

    若不死,被人抓住,到時又是一次大辱。還不如就此死去。

    第三,整個江山都丟了,整個天下都沒了,他活著還有什麼用呢?他的心已經死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此時的天下已經不是大明的,崇禎又能討到哪呢?就如同楚霸王項羽,情願自刎,也不過江東。

    此時的崇禎,心情是悲痛的,是無奈的,是無助的,在這些心情下,所以他選擇了上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3 # 司馬長史

    想跑但是有人不讓他跑!

    崇禎不跑主要歸功於那些“厲害”的大臣。

    當李自成攻下大同後,崇禎想南遷,於是授意一些親臣,上書南遷(皇上一般不可能親自提出的),隨後李明睿上書皇帝“南遷”,但是遭到以陳演、魏藻德、光時亨為首的言官極力反對,由此作罷,從崇禎給李明睿的回覆可以看到崇禎帝的無奈。

    “汝意與朕合,但外邊諸臣不從,奈何?”

    請求皇帝南遷是不行了,李明睿與李邦華於是寫密摺給崇禎,讓他派太子南下南京,在南京監督,留下一條退路,第二天崇禎帝已此廷議,又遭到陳演、光時亨都人強烈反對,他們還做出了不殺李邦華不罷休的舉動,光時亨此時已經把自己當做明朝的寇準了。崇禎帝最後又只好作罷。

    隨後,崇禎帝下旨決定死守北京城,在他死前他曾說“文官皆可殺,”這是多麼無奈的話啊,崇禎帝本來南遷無可厚非,他又不是昏君,如能南遷,清軍入關都是個未知數!

    可笑的是,以前拼命要求崇禎帝死守北京城的官員,在李自成入京後急忙而降,陳演還給李自成捐了四萬兩白銀,光時亨也降李自成,繼續做他的兵科給事中,後又降南明,被殺!

  • 4 # 夢話很幽默

    內憂外患,崇禎一直努力治理這個國家,可惜能力有限,未能窺探明朝後期滅亡的根源!

    崇禎接手的明朝,是個爛攤子,可崇禎一直努力,無奈努力也沒用,反而情況越來越惡化,第一 為減少財政支出,把錢用在刀刃上,裁撤了全國的大量驛卒,結果李自成失業了,再加上那時在鬧饑荒,乾脆直接會合饑民,造反起義!第二 為防止清軍攻進關內,一直努力整頓軍務,結果因為反間計,錯殺袁崇煥,導致邊境防務頓時無大將能震懾清軍!

    一直在努力,不進步就算了,還不斷倒退!這誰受得了?肯定會懷疑人生,最後心灰意冷,抑鬱消極,失去鬥志,走向自殺

  • 5 # 流氓兔子快快跑

    謝邀,崇禎為什麼不跑而選擇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樹上?主要用兩句話概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明朝的皇帝雖然大多不務正業,但是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擁有不屈的名族氣節!明朝奉行不和親、不稱臣、不納貢、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政策,從這一點來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朝代,有明一朝都說到做到,哪怕是皇帝被俘虜,也毫不低頭!

    明朝在統一全國後,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仍然存在,並且長時間騷擾明朝的邊境,時間貫穿有明一朝三百多年!為了抵禦外族的入侵,明朝首先在北方邊境修建長城,其次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開啟了明朝天子守國門的模式。

    對於千古一帝明成祖朱棣不必多說,這裡重點說一下崇禎皇帝朱由檢,作為明朝的末代皇帝,很多人對崇禎皇帝褒貶不一,在我看來崇禎皇帝是一個值得尊敬的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明朝的滅亡並不是單純的只是崇禎皇帝的問題,它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自然災害,明朝末年屬於小冰河時期,自然災害頻發,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基本上一年一小災三年一大災,明朝後期土地兼併嚴重,大部分的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中,普通農民沒有地種,在自然災害的頻發的情況下,只能背井離鄉,形成流民,這是一種惡性迴圈,流民的危害很大,他們不事生產,只知道破壞,對明朝的危害不亞於自然災害和外族的入侵!

    最後是外族的入侵,雖然清朝的八旗軍在很多人眼裡是垃圾軍隊的代名詞,但是不可否認八旗軍在初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的軍隊之一,明朝在末期衛所軍隊已經名存實亡,那時的明朝將領基本上能有幾百個親信家丁就很厲害了,然後靠幾百家丁裹挾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上戰場,從一定程度上講,當時的衛所軍隊和土匪差不多,沒有多少戰鬥力,而且一旦現場形勢不利,立馬拋棄裹挾的農民,帶著親信家丁就跑,跑了之後又重新裹挾失地的農民,反覆如此,像吳三桂靠的就是親信的兩千多家丁,帶著上萬雜牌軍組成關寧鐵騎,關寧鐵騎戰鬥力強的也就是他的幾千家丁。

    最後總結一下,崇禎皇帝自身有很多問題,這個不可否認,但是完全把明朝滅亡的責任推到崇禎身上也不對,崇禎皇帝為什麼不跑?上文已經說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在這裡還需要再特別說一下,崇禎皇帝是一個愛國愛民的好皇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殺前立下遺囑,其中有兩句話非常令我動容:任賊分朕屍身,勿傷百姓一人!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皇帝,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可能這這也是崇禎不跑的重要原因!

  • 6 # 王斌兔斯基

    問這個問題之前要對明末,尤其是崇禎年間的三股勢力有了解。

    第一股,就是明朝政府軍。

    第二股,是農民起義軍。

    第三股,是滿清。

    在崇禎末年,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崇禎已經無法從陸路撤往南京。他相當個康王趙構,也需要先去天津渡海,轉往南京。

    而且,當時不是沒有人勸他崇禎速速前往南京,不過被當時的首輔魏藻德給忽悠了,魏藻德當時讓兵科給事中光時亨這麼勸崇禎:

    二月辛卯,督師大學士李建泰上書請駕南遷,願奉太子先行。壬辰,上召對平臺,諭閣臣曰:“李建泰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社稷,朕將何往!”大學士範景文、左都御史李邦華、少詹事項煜請先奉太子撫軍江南。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大聲曰:“奉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景文等遂不敢言。上覆問戰守之策,眾臣默然,上嘆曰:“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爾!”遂拂袖起。

    這裡面有一個唐肅宗的典故,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跑去蜀地,讓太子即位,是為肅宗。玄宗沒想到唐肅宗很能幹,把安史之亂平了,等玄宗回來只能做太上皇,永遠都失去了皇帝的權力。

    要不說文人這嘴,壞起來真的是溶金銷骨,光時亨的這番話讓權力慾極重的崇禎哪裡還敢走,別說自己走了,連讓太子走都不敢——萬一這動亂被太子平了呢?

    而風雲際會,機緣巧合,李自成勢如破竹一般攻入北京,卻又被滿清殺了個一敗塗地。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也應該看到南明仍然堅持了很多年,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的大西軍也堅持了很多很多年,甚至永曆都死了,他們仍然為漢人戰鬥了很多年。

    故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崇禎之所以不跑,完全是貪戀權力,怕失去皇帝的寶座鬧的。

  • 7 # 手機使用者6733570360

    崇禎想跑,可是朝臣們哪能讓他跑了?他們還要把崇禎獻給李自成那。崇禎曾經拿著一把鳥銃帶著御林軍想要出城,到城門口說皇帝要出城,可被守城官兵全力阻擊打回來了,歷史記載,守城官員不願意守城,一個打站起來,一個躺下,可見到崇禎要出城就全部放箭打銃,逼崇禎皇帝回宮等死,可見不是崇禎不想跑,是他跑不了,是朝臣們想投降李自成要拿崇禎當投名狀。不讓他跑。

  • 8 # 歷史神秘人

    崇禎當然想跑啦,他想找個好藉口華麗的轉身,又不想擔當逃跑的歷史罪名,他想讓大臣們給他個藉口和臺階,背個黑鍋,這樣就可以逃跑啦!只是世間哪有這樣的好事啊,大臣對待崇禎就像對待仇人一樣。其實在李自成包圍北京城的幾個月裡,崇禎就想逃跑啦,他把所有的官員召集上朝,商量逃跑的事。下面的官員都是人精,知道崇禎想大臣們給出逃跑的理由,承擔逃跑的罪名,崇禎就順槓而下,就逃出去了嘛。只是這個事情你崇禎應該私底下和大臣們商量溝通好啊,大家互相配合,演個雙簧,找個好的理由逃到南京去嘛。只是崇禎放不下身段和麵子,執拗不想承擔逃跑的罪名,萬一哪個官員出來說我們逃跑吧,你崇禎以逃跑的罪名殺了不就冤死了,大臣就知道崇禎是什麼樣的人,你應該之前和大臣打好招呼嘛,因此下面的官員都一直堅持不能逃跑,同意逃跑的都是叛國,對不起祖宗,都應該把同意逃跑的都殺了。崇禎被氣瘋了,大臣們就是不給崇禎臺階下,反正明朝滅亡了,官員可以投靠可以投靠其它人嘛。崇禎最後絕望地在煤山上吊自盡了,死前感嘆道文臣誤國啊,為什麼明朝沒有像魏忠賢這樣的奸臣小人呢!為什麼崇禎感嘆明朝文臣誤國而沒有奸臣小人呢,因為有了奸臣小人的話,他們肯定慫恿崇禎逃跑,幫皇帝背上逃跑罪名的黑鍋,他們才不管什麼仁義道德呢,保命要緊。其實崇禎硬要逃出南京,誰也擋不住啊,崇禎就是開不了口,死要面子,在生死關頭什麼面子道德都不重要啊,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活著才有希望啊!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崇禎就是最好的寫照。

    崇禎為什麼和臣子們的關係那麼的不好呢,因為崇禎的性格,他對官員刻薄寡恩,喜怒無常,對每個官員都不信任。在崇禎當政期間,文武官員乾的好,沒有獎賞和好處,出錯了就胡亂殺人,有時候為了出口氣,隨便找個理由把大臣給殺了。在他當政時,一二品的大臣就殺了二十多個,因此大臣們對崇禎沒有真心實意地對待。李自成包圍北京的時候就派出人和崇禎談判,只要崇禎封他個王,給些銀子,李自成就不追究崇禎,甚至還可以幫崇禎打滿清呢!崇禎都想派官員去談判,只是官員死活不去,因為他們知道崇禎翻臉不認人,如果談判不成功,崇禎肯定會殺去談判的人。其實崇禎就不想放下皇帝的身段和麵子,不願意承受喪權辱國的罪名,就這麼的執拗。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呢,宋朝的真宗和趙構不還是和契丹,後金簽訂城下之盟,年年進貢。有什麼放不下面子的呢,就因為崇禎這樣的性格,導致所有的官員都拋棄他,和他不是一條心,不想和他共患難,演出好戲,共同逃出北京城。性格決定命運,崇禎的性格導致他最終丟掉了生命!

    總之,有付出才有回報,你付出了信任,付出了真誠,付出了利益,別人才可能對你同樣的回報!沒付出也有回報,只是回報的是惡果!

  • 9 # 書劍漂零

    崇禎最後想跑,宮門鎖上了,崇禎拿著斧頭砍門沒砍開,只好作罷,這時跑也只是本能的求生慾望了

    跑也跑不了,只好上吊死了,否則被活捉,被李闖拿來發揮餘熱,招降明軍?

    就是很奇怪,那個門為什麼打不開,懷疑是有人怕皇帝跑了,準備時機成熟,把崇禎抓過去送給李自成當見面禮

  • 10 # 古風散人

    真實的情況是:嘗試過跑,但沒跑成。我來簡單聊聊。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六日,昌平淪陷,崇禎帝聞之色變。十七日,召見文武官員。皇帝泣下,諸臣亦相向而泣,束手無策。崇禎用手指在御案書“文臣個個可殺”語,密示近侍,隨即抹去。大順軍進抵北京城下,三大營軍潰降。半夜時分,大順軍從廣寧門入,外城失陷。當時傳說是太監曹化淳開門迎降,也有人說曹化淳實守東直門,入清後曹化淳還曾上疏辯白。是夜,崇禎仰天長號,繞殿環走,拊胸頓足,嘆息通宵,嘴裡還不時大呼“內外諸臣誤我!誤我!”

    計六奇《明季北略》中形容三月十七日的北京“四面如黃雲蔽野”,也就是說,北京城已經被圍困的水洩不通。

    十八日上午,大順軍進攻西直、平則、德勝諸門,火炮飛入城中。入暮時分,定武橋南火起,朝中始知外城已陷,有太監跑去告訴崇禎,崇禎問:“京營兵何在?”太監說:“皇爺安得有兵?京營兵皆散,今惟有勸皇爺走耳!”太監張殷勸崇禎投降,被一劍刺死。

    崇禎呼酒與周皇后、袁妃痛飲訣別,遂揮劍砍死袁妃。周皇后回坤寧宮自縊。崇禎看著她的屍體,連說:“好,好!”隨後崇禎來到壽寧宮。長平公主牽其衣啼哭,崇禎悲嘆說:“汝何故生我家!”揮劍砍去。公主以手阻擋,被砍斷右臂,昏倒在地。又到昭仁殿砍死幼女昭仁公主。

    崇禎令太子朱慈烺換上便服出避民間,告誡說:“今後慎毋露帝皇家形跡!”崇禎自己也換上便服,先後至朝陽門、安定門,但皆未能出城,只好又返回皇宮,將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分送皇親周奎、田弘遇家。又命宮女逼懿安太后張氏自縊,便倉促離去。

    從張太后處出來,已是深夜,在司禮監太監王承恩陪同下,來到煤山,自縊殉國,王承恩隨之。時間已是十八日後半夜,即十九日子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高四的學生該如何應對突然來的情緒低落(無緣由的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