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黃先生啊啊啊

    我想,題主其實想問的就是如何能做到聖人孔子那樣的“溫而厲”(豐子愷回憶,他的老師弘一法師李叔同,也是溫而厲的人:《懷李叔同先生》-----------豐子愷 ) 現實生活中我幾乎沒見到能始終保持溫而厲風度的人(這恐怕也需要天時地利的環境吧),所以我也就比較能原諒自己。但是,我還是在一些在我看來堪稱優秀的人身上看到他們對待一些具體的人和事上面,採用的方式是圓融的,接近“溫而厲”。

    也就是說,在要麼懦弱逃避和要麼強硬高聲之間,其實有著很多個選擇。這也就是我們以往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都比較缺失的策略教育。雖然我們是有《孫子兵法》的國度,但父輩們在時代的激變中忙於應付生存已經夠狼狽,而且階級鬥爭導致的二分法又把人往敵人和朋友這兩個極端去推,慢慢地,父輩們已經忘記了老祖宗對待一件事,至少也會考慮上中下三種策略,有三就不至於只往兩個極端跑啊。

    我讀到這樣一首小詩:

    在外界刺激和迴應之間,存在著一個空間。

    我們選擇迴應的自由和權力存在於此。

    我們的迴應中蘊含著我們的成長和幸福。

    還是講點故事吧。講講我是如何學著逃離那種非此即彼的站隊思維的。

    在第一個單位(高校出版社),領導們自動把自己分成兩個陣營:工農兵學員,77級。我們一撥編輯都是60後70後,很自然地親近77級出身的領導,因為大家都是改革開放後受的高等教育。這樣一來,站隊就成了事實。而這種站隊,使得合作變得越來越艱難,原本都是可以磋商解決的,卻因為兩個陣營的人的互不買賬而屢屢趨於崩潰。我當時經營著兩個社裡最大的專案,也是77級領導手下的紅人,不知不覺就被這位領導的偏激思維影響了,看不起那撥工農兵學員出身的領導,但其實他們雖然是一個小群體,但具體到每位領導,其實思維方式都是有差異的,有的的確封閉,有的其實還是比較開明的。但77級領導並不區別對待,而是把他們當作一個整體對待,活生生地堵死了雙方合作共謀之路,也讓我們這些手下難以適從。

    當時的我,雖然站隊到77級領導這一邊,但我已經看到了這種極端思維帶來的破壞性。我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局面。而由於很受77級領導器重,自己也就想當然地跟著他一道恨屋及烏地把另幾位領導當作對立面,相處的時候也心存芥蒂,帶著偏見。可我畢竟還是有自己的觀察和獨立思考的,我能看到77級領導的情緒化帶來的對工作的傷害,也能看到工農兵學員出身的幾個領導中,也有頭腦比較清楚的,可惜77級領導太不善於分化對方、團結有生力量了。所以他和那幾位領導相處的方式很像一個不成熟的孩子,要麼逃避與他們的溝通,要麼就強硬發聲,但無論哪種方式,都得不到對手的尊重,而是被對手看穿了他容易情緒化這一軟肋。反過來,工農兵學員這撥領導,慢慢地也被激怒,益發抱成團,故意無視77級領導在好些重要專案上的勤懇付出,不是補臺,而是拆臺。

    後來我決定離開這家單位,就是感到這個地方將在幾年裡都被這一群缺乏理智思考的領導把持,即便我有77級領導的鼎力支援,可惜他自己也是泥菩薩,不善於為自己營造良好的做事生態,所以跟著他走,一路難免艱險。而那幫工農兵學員,業務能力又沒法和77級領導相比,也不值得追隨。於是,就打點著後路,一步步離開了第一個單位。

    這就迫使我思考,為什麼這夥人這麼傻,不選擇合作,而是選擇內訌?

    離開第一家單位已經12年,這12年裡,依然不斷看到類似場景上演,但我畢竟為自己爭取到了日益寬鬆的工作環境,而且讀了更多的書,見了更多的世面。我發現,原來透過認真的思考,是可以在好些看似兩難的處境中靈活運用策略,達到自己的目的的。非此即彼的思維,是偷懶的思維,正是因為思考上的偷懶,才導致情緒化的行為不斷重複,沒有成長,只有消耗,沒有共贏,只有全輸。

    而想要形成處理問題的策略,就必須學會細分問題,而不是籠統地去看待一個問題。

    我想講個很小很小的故事,這是我策略思維的一次實踐。

    我們小區有個菜攤,攤主是位來自鄉下的高中生,60後,寫一筆漂亮的板書,以前她在村裡是民辦教師。因為有文化,又勤奮,她和老公搞的這個菜攤在小區裡脫穎而出,我喜歡去他們家的菜攤買菜,價效比很好,且安全度高。每天她都會精心進貨,每天的進銷存也控制得很好。

    但是,因為勞累(每天凌晨兩三點就得起床去批發市場進貨),而且她的老公還在上班,只能用業餘時間幫襯她,所以她十分辛苦。人累了,自然脾氣也就臭。

    慢慢我發現,她很喜歡教訓那些買菜時斤斤計較幾分幾毛的顧客,並且為了教訓他們而讓我這種每天買她幾十元菜的VIP顧客乾等著浪費時間。次數一多我就有點煩,每每批評她,她聽不進去,甚至還教訓我幾句。這太讓人冒火了。我在思考怎樣來一次較有震撼力的say no,並想好了發火之後的對策。

    終於有一次她又在我身上延續了教訓人的壞脾氣,這次我可不幹了,一看買菜的人不多,不至於太傷她的面子,我就低聲對她說:你要是還這樣,我就不再來你這裡買菜。做生意嘛,講的是和氣生財,而我們來你這裡買菜卻總得看你一張臭臉,你不爽,連帶顧客也不開心。你把顧客也當你以前教的學生孩子一樣教訓。要是還這樣,生意怕是不好做。另外,你不關心每天買你幾十元菜的顧客,卻只是和那些一天只買你幾元錢菜的顧客較勁,這不是丟西瓜撿芝麻嘛。

    一番話,既表明了我的態度(你不改我就不再來買菜,讓她知道顧客的權利),也點明瞭她為什麼會這樣(延續了當老師的交流習慣,習慣居高臨下教訓人),同時讓她明白她這樣做生意是很笨的(把注意力放在帶不來多少利潤的顧客上,得罪VIP,舉輕若重)。

    說完後,我就走了。而且真的沒再去她那裡買菜。但我怎麼能給我11歲的女兒示範這麼沒轍的處理問題方式呢,我得讓女兒知道,不去這個菜攤買菜,只是暫時的。但前提是推進這個菜攤的老闆娘改進交流方式,讓她的生意能長久做下去,這對我對她對大家才是長期有利的。我留了一手。

    我的強硬,的確觸動了老闆娘,因為我的確算得上是VIP,每週像我這樣買她這麼多菜的小區居民真心不算多,且我從不和她討價還價(老闆娘的價格也是公道的)。

    不動聲色地堅持了一個多月到別的菜攤上買菜,且依然騎車故意從她的菜攤門前過,可就是不下車買菜,而是讓她看到我在別的菜攤買好了菜。

    兩個月後,我派女兒去她的菜攤買一包掛麵。女兒其實也很喜歡這個菜攤的,高高興興去了,回來傳遞給我這樣的資訊:媽媽,老闆娘滿臉堆笑,說“你媽媽人特別好。”

    霍霍,橄欖枝遞過來了。我還是沒有自己去買菜,而是隔三岔五地派女兒去菜攤買把白菜什麼的,就這樣,從秋天走到了開春。我想,老闆娘應該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和麵子,知道我早已原諒了她,且又開始照顧她的生意了。但我不肯那麼快親自出面,是讓她和我都能有個過渡期,慢慢適應,而且我既然已經say 過no了,就要注意維護好一個隨時都能繼續提出批評的顧客的形象,所以我也得注意保持好必要的矜持。

    在三月的某一天,我像啥也沒發生過似的,再次走進這個菜攤,開始如以往一樣買菜。不過,我在走進菜攤前,已經想好了怎樣破冰,所以一進門就大聲衝老闆娘問:“有沒有黃拉丁魚”?老闆娘滿臉堆笑,立刻挽袖子撈魚、過秤、殺魚,這個當兒,我就可以從容地挑選蔬菜,免得老闆娘不自在。——音樂聲起——高中畢業的村民辦教師轉型城市小區菜攤老闆娘獲得初步成功,在顧客的推動下,她調整了做生意的方式,不再盯著雞賊的“小”顧客,而是積極照應能給她帶來穩定利潤且不嘮叨的VIP。到底是能寫一筆漂亮板書的高中生,有文化,在有力度有善意的刺激下,能認識到自己的問題,能為了長遠的生意放下情緒,選擇合作而不是選擇排斥。

    於是,雙贏。

    衝突順利解決之後,彼此在更高的起點上建立起合作關係,其樂融融。但我也沒有高估她短期內的改變,因此我還是注意和她保持一點距離。本傑明.富蘭克林說的好:愛你的鄰居,但不要拆掉你的籬笆。

    另外,得知老闆娘以前很愛讀文學雜誌,我會隔段時間就讓女兒送一本家裡買的《收穫》之類的雜誌給她,我不去給,是怕帶給她居高臨下的壓力,讓孩子去送,她接受起來就輕鬆多了。這是我們小區最認真負責的菜攤,可是老闆娘成天都沒什麼娛樂,她沒時間看電視,沒時間聽歌,手邊沒有書報,吃飯都是慌慌張張。平時看在眼裡,還是有些擔心她的身心是否能支援這麼累的活兒,心想也許當她手邊有本能讓她忘掉這些活兒的文學雜誌時,她的心裡能多儲存一點快樂和盼頭。老闆娘果然非常愛看這些雜誌,再見到我時,臉上的笑容和親人差不多了。(插點題外話:慢慢地,我們家的各種雜誌,就接二連三地跑到小區的各個攤點、超市裡了,都是讓女兒去送的。女兒或許從中能體會到分享的快樂,因為那些拿到我們家舊雜誌的攤主和超市的員工們,都滿臉笑容地迎接這個小信使。他們平時也就更樂於幫我關照孩子。孩子也訂閱有好些兒童雜誌,我就選了一些,時不時送給上門送快遞的快遞員,因為亞馬遜的一個快遞員,他有個和我的女兒同歲的孩子,每次拿到這些兒童雜誌,他都十分欣喜,謝聲不斷。)

    類似的生活小喜劇,11歲的女兒都看在眼裡,這也是教育。我和愛人還會經常把類似案例分析給她聽,幫她從小就慢慢建立起策略思維,學著在看似兩難的困境中尋找解決之道,繼而發現所謂的兩難,其實往往都是紙老虎,是我們懶於思考所致。讓她從小就知道動腦筋是能給自己帶來長治久安的。(順便推一把自己的專欄文章:也許可以這樣說不 - 虛晃一槍 - 知乎專欄 )

    而幫助我能慢慢走出以往兩極思維怪圈的,是我合作的優秀客戶,是網際網路,是好書。我認識到,封閉的環境容易滋生極端思維,因為封閉就意味著有限的可能性。而開放的環境下,就有機會看到多種選擇路徑,多種可能性。

    最近,網上又有一撥吵架,我原本也想站隊來著,畢竟有一方和我的個人關係更近。但終於還是放棄了站隊的念頭,因為跑到吵架的每個人的微博去翻,都能看到他們有讓我欣賞的地方,的確也有讓我煩的地方,可是因為對方既可愛又討厭,你也就沒有辦法簡單地採用站隊方式來對待,那就只能就事論事咯。

    對,就事論事地耐心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而不是因為遇到了這個問題不爽,就認定此人人品很差,這種思維的確不易建立起來。但一旦建立起來,理性思維也就成為你應對沖動情緒的護航員,它會悄悄地告訴衝動的你:別急著做決定(但不等於不做決定),咱們還得想想做出決定之後怎樣收拾殘局,想好了再行動——只要這麼多想幾秒鐘,大腦可能就會冷靜許多,這樣的話,吐槽也會耐看一些哦。

    面對大是大非,或許不妨衝冠一怒(但平靜的表達也依然會更有力量)。可無論什麼事兒都動肝火,這不加節制的怒氣,就有可能會抑制另一個極其可貴、人人都愛的——幽默感的養成哦。因為不節制怒氣者,往往舉輕若重,而幽默感的養成,需要的是舉重若輕——既然是舉重範圍內的事兒,那就經常練練唄,練多了,就能時不時若輕一把了。

    從容、做事不易走極端的人,情緒平和,才有餘力練習他的幽默感。真正的上策中,從來都不能少了這個東東啊。(附一個我講給女兒聽,她記的很牢的一個幽默故事:(轉)楊絳:皮蛋其臉——記楊必 )

  • 2 # 迷糊人生515

    待人要真誠熱情。一般情況下,交往雙方總是先接受說話的人,然後才會接受對方陳述的內容。因此,對人講話時,態度應該誠懇,要避免油腔滑調,高談闊論,譁眾取寵,壟斷話題,否則會使人感到不愉快。實事求是,態度熱情,往往給人一種信賴感,親近感,這有利於交往的繼續深入;反之,如果言不由衷轉彎抹角,態度冷談,則給人一種虛假、冷淡的感覺,交往很難再深入下去。

    做一個忠實的聽眾。每個人都需要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在初次交往中,有效地表現自己固然重要,但做一個耐心的聽眾,鼓勵別人多談他們自己,同樣是不可少的。

    當然,要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還受其他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講信用,守時間,文明禮貌,等等。

    第二,主動交往。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儘管與人交往的慾望很強烈,但仍然不得不常常忍受孤獨的折磨,他們的友人很少,甚至沒有友人,因為他們在社交上總是採取消極的被動的退縮方式,總是等待別人來首先接納他們。因此,雖然他們同樣處於一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世界,卻仍然無法擺脫心靈的孤寂。要知道, 別人是不會無緣無故對我們感興趣的。因此,我們要想贏得別人,同別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建立起一個豐富的人際關係世界,就必須做交往的始動者,處於主動地位。我們就應少擔心,多嘗試。當你主動與人打招呼,攀談時,你會發現你得到了別人的肯定、讚賞、友好和親近。

    第三,關心幫助別人。患難識知已,逆境見真情。當一個人遇到坎坷,碰到困難,遭到失敗時,往往對人情世態最為敏感,最需要關懷和幫助,這時那怕是一個笑臉,一個體貼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都能讓人感到振奮。因此,陷入困境時,你能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困難者,安慰失意者,可以很快贏得別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如果對別人漠不關心,麻木不仁,小心吝嗇,怕招引麻煩,交往很可能因此而中止。

  • 3 # 山水沐心

    友善待人的前提是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具有一顆善良的心會很自然的換位思考,不會造作,不需要牽強。當具備一個善良的心時,內心會比較豁達;不會為物質及利益而咄咄逼人,不會因慾望而迷失自我。當一個人懂得適當讓步時,便已經很自然的友善待人;同時自己也會內心平靜。

    當友善待人後,自己也會同時很到其它人的認可,人際關係也會越來越好;一個人不會友善待人時,身邊的人會遠離他(她)。

    要做到友善待其實很簡單,做人做事適當認步,別太過計較利益得失;儘量去包容別人犯的錯誤,自己犯錯勇於承認過錯,常保持笑容。

  • 4 # 硬核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生下來都是天真無邪的;可是,性相近,習相遠。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自己的脾氣,人與人之間難免有摩擦。因而,惡的來源,大多是憤怒的脾氣未能自控好,從而引發。長此以往,任其發展,所造成的就是對他人不友好,對誰都是不客氣的心態。因此,善良的本性,平和寬容的性格脾氣,要從小培養和建立。暴躁易怒的性格,只會讓人仇恨和厭惡。

    那麼具體該怎麼樣去友善待人呢?

    1

    在家裡幫助父親,尊老愛幼,在學校,幫助同學,和他人搞好關係,在社會,幫助有困難的人,讓座之類的,只要我們能友好,閃亮的對待他人,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是我們一聲美好的財富。

    2

    在家庭中,我們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或者是幫弟弟妹妹提高學習。還有一些別的事情,這時應該做的。

    3

    在學校,如果別人有難題,向我請教的話,虛心的幫助他們,這樣才會形成一個團結,熱心的集體。

    4

    在社會上,只要你肯幫助別人,他們也會很樂意地回報給你,簡單的讓座,會讓你明白原來幫助別人是這麼快樂的事。

  • 5 # 人生沒有完結的旅途

    -致友善待人

    “友善”是人際交往中必須具備的道德規範,如果人們都能以“與人為善“的態度去處理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我們的生活都會充滿Sunny。

    如果你想做一個愉快的人,讓自己的身邊都充滿歡樂,就用你一顆友善的心去對待他人。那麼,在和別人打交道時,如何做到“與人為善”呢?

    首先,要學會寬容。

    寬容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時能充分的理解他人、體諒他人,擁有寬闊的胸懷。人們生活在一起,產生一點摩擦是正常的。俗話說牙齒和舌頭也會“打架”,但是矛盾發生後,應該學會忍耐、包容、體諒他人,不能斤斤計較,應該讓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寬容,使自己的周圍充滿歡樂。其次,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學會說:“對不起”。你可別小看這三個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處理同學關係時有著出奇的效果。我們生活在一個集體裡,難免會發生一些磕磕碰碰的小事,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有的同學會“怒髮衝冠“,甚至大打出手;而有的同學則會友善待人,一聲“對不起”,表達自己的歉意,請求對方原諒,於是雙方握手言和,重新成為好朋友。有了過失和誤會,衷心的向對方說“對不起”,實現了一個人開闊的胸懷和彬彬有禮的風度,用自己“友善”的心感染他人,遠比唇槍舌戰更有效。此外,我們應該善於“化敵為友”,讓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隨風而去,這樣,你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

  • 6 # 劉相成213

    如何友善待人?友善待人基本應具備以下幾點:一是格局大有一顆包容的心;二是樹立與人為善、一個將心比心的觀念;三是要有一個換位思考,一分為二認識問題的思想方法。具備這三點基本上可以象《勸學篇》裡,所講的那樣:“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神明自得,而聖心備焉”。慢慢的你自然會,以最平和的心態,善待一切人和事。具體地講,所謂包容的心,就是要以寛廣的胸懷,以容天下難容之事的肚量,去面對你所應面對的人,處理你遇到的所有問題。所謂將心比心的思想意識,對自己做的事,是否違背良心,對你的行為會引起對方有哪些思索,也就是你的行為,是否符合對方正常的心裡需求。所謂換位思考的認識問題的方法,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觀察認識,你所做的事是不是正確。也就是對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全面,客觀地去分析,充分考慮對方的感受,做到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對方,也就是通常所講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到以上三點,時間一長,你就會養成一種好的善良的思想意識,善良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及處理問題思想方法,持續下去你就會養成善良的習慣,善良的思維定式,你就會友善的對待所有的人和事,久之亦養成了友善待人的習慣。謝謝邀請!

  • 7 # 雲存檔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所以當你不再有分別心的時候就好了,善惡本就是相對的,沒有永恆的善惡區別,比如在戰場上為民族大義而殺敵千萬人~站在己方角度看就是善良的~而在敵方看來就是魔鬼,在比如在和平年代的張扣扣殺一個人為母報仇~站在法律角度就是邪惡的~而在他自己情感角度來看又是善良的,所以一念之間的善惡沒有固定標準,只要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就行,在社會制度的制約下也不由得不負責,放鬆下來好好生活吧,沒有必要刻意做一個善良的人,就做一個不作惡的普通人就好了……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平平淡淡才是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期貨,暴倉8次是怎樣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