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柳侍墨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哈。

    人有五感。是:形、聲、聞、味、觸。也即人的五種感覺器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

    形:指形態和形狀,包括長、方、扁、圓等一切形態和形狀顏色大 ,小、多、少,方向、行為、外貌。

    聲:指聲音,包括高、低、長、短等一切聲音,分發出聲音,聽見聲音。

    聞:指嗅覺,是微粒在黏膜中的反映。如:香,臭,酸等等。

    味:指味道,包括苦、辣、酸、甜、 鹹 鮮等各種味道。

    觸:指觸感,包括觸控中感覺到的:冷熱、滑澀、軟硬、痛癢等各種觸感。

    題目中的“紅色”屬於哪一類呢?必然是屬於視覺範疇的“形”類——顏色是直觀、具象的認知嘛!

    但是,眼盲了可怎麼看呢?盲人是沒辦法透過視覺來直觀感知什麼是“紅色”的……五感缺了一“感”,想體驗理解的話,就只能憑其他四感來補憾了。

    眼睛不能用的情況下,我們還有其他感覺器官。不過,用其他感官來代替眼睛理解顏色,必然會是很費力的事情。因為紅包用眼睛直接看過去是具象的,可是換成用其他器官感受,就變成抽象的了。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有難度的。

    顏色是沒有味道沒有觸感也不能品嚐的東西,如果一個盲人,在眼盲之前沒有見過紅色,那麼也只能透過您對顏色的描述,讓盲人透過想像自己體會。具體能體會到什麼程度,這個要視盲人的理解能力+描述者的表達能力的限制了。我個人認為,上學時候,美術老師的授課方法還是可以借鑑的。

    我上中學的時候,美術老師有一節課是專門講色彩的。當然,講臺底下坐的都是五感健全的學生。老師在還沒講課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認識“紅色”了,所以再聽老師講課我們會理解得更加容易一些。

    既然是美術課嘛,自然會講到一些代表色的故事。換句話說,提到“紅色”,就會產生一些相關的聯想。這個關聯您也可以反過來用在給沒有視覺的盲人描述紅色——我這麼說,您是不是感覺有點繞啊?那麼,我換個說法。您把和紅色有關聯的事物和盲人講一下,也許,他就能從側面感知到什麼是“紅色”了。

    當年的美術課上,老師曾問過我們一個問題——提到“紅色”,你會想到什麼?

    有的同學回答是“血液”,有的同學回答是“辣椒”,而我所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中國紅”。

    抽象的東西可以借用具象的物品來描述表達。比如,可以問一下盲人:您吃過辣椒嗎?大部分的辣椒都是紅顏色的,而且,辣椒的口感也很像紅色——熱烈,奔放;

    如果您沒吃過辣椒的話,沒關係,您有受過傷嗎?做為盲人,因為眼睛看不見,受傷流血的機率應該是高於普通人的吧?紅色也是我們血液的顏色——所以紅色也會用來代表革命;

    另外,紅色還可以聯想到火焰。紅黃色的火苗,不光帶給人光明和溫暖,還可以烹飪可口的食物——當然了,如果操作不當的話,被火焰燙一下,會很疼。

    紅色可以聯想到的物品還有很多。只要是盲人接觸過的,有印象的,都可以拿來給盲人加深印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餐應該必備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