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人的忌口: 很多羌民不食牛肉,特別是耕牛,被視為“衣食父母”而受到尊敬。牛死後剝皮埋葬,堆“牛墳”,意為牛脫去毛皮,下世可變人,不再受人驅使。新中國成立後,部分村寨始食牛肉,至20世紀90年代,禁食牛肉的習俗已普遍改變。但禁吃馬肉、母豬肉、耕牛肉、羊肉和姜;小孩禁吃豬尾、豬蹄。人們在製作饃的過程中尤為講究,製作的好壞體現食用者的吉凶禍福。在蒸龍型饅頭時,蒸熟的龍型饅頭不能讓人輕易觸控,若不小心弄斷龍身,則猶如冒犯了祖宗神靈,被視為不吉,也不能當禮品饋贈。非常注重成型待蒸的龍背有一條從頭至尾的“暗溝”,蒸熟的龍從頭至尾往往順著“暗掏”形成一條長長的裂縫,羌族稱之為“笑”,認為“笑口”開得越長越深,就會給家庭、家庭乃至受禮人帶來福分,因為尊貴的龍神在高興時往往會賜福人間。反之“笑口”開得短而淺,或段開“莢口”,則認為不吉,會有災禍降臨。燒饃是野外活動的主要食品,人們製作時十分小心,若大意燒焦饃面,則預示食者此行會迷途不歸,為此不主張出門遠行;若弄壞了燒饃,則預示攜帶者外出一定凶多吉少,故會改變出門遠行的計劃。 羌民吃家常饅頭時,切忌掰開分食,只許一口一口地咬食;吃燒饃時,忌用手去拍打饃上的灰;忌將剩飯倒在菜內;飯後禁將筷子橫放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因為這是敬鬼儀式。羌族設宴,忌10碗,因“10”與“石”同音,石碗乃豬狗之碗,故忌。羌族在飲食方面還有關於其宗教文化傳統相聯絡的禁戒規定。 羌族: 羌族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自稱“日麥”、“爾瑪”,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傳說5000年前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大戰,戰敗後炎帝率其大部與黃帝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漢族);少部分西遷南遷,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羌族、藏族、彝族等。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平武縣,其餘散居在阿壩州松潘、黑水、九寨溝等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成都市都江堰地區、雅安地區、四川西南,貴州省江口縣、石阡縣,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寶雞市鳳縣部分地區,甘肅南部、雲南、現有人口約309,576人(2010年)。
羌族人的忌口: 很多羌民不食牛肉,特別是耕牛,被視為“衣食父母”而受到尊敬。牛死後剝皮埋葬,堆“牛墳”,意為牛脫去毛皮,下世可變人,不再受人驅使。新中國成立後,部分村寨始食牛肉,至20世紀90年代,禁食牛肉的習俗已普遍改變。但禁吃馬肉、母豬肉、耕牛肉、羊肉和姜;小孩禁吃豬尾、豬蹄。人們在製作饃的過程中尤為講究,製作的好壞體現食用者的吉凶禍福。在蒸龍型饅頭時,蒸熟的龍型饅頭不能讓人輕易觸控,若不小心弄斷龍身,則猶如冒犯了祖宗神靈,被視為不吉,也不能當禮品饋贈。非常注重成型待蒸的龍背有一條從頭至尾的“暗溝”,蒸熟的龍從頭至尾往往順著“暗掏”形成一條長長的裂縫,羌族稱之為“笑”,認為“笑口”開得越長越深,就會給家庭、家庭乃至受禮人帶來福分,因為尊貴的龍神在高興時往往會賜福人間。反之“笑口”開得短而淺,或段開“莢口”,則認為不吉,會有災禍降臨。燒饃是野外活動的主要食品,人們製作時十分小心,若大意燒焦饃面,則預示食者此行會迷途不歸,為此不主張出門遠行;若弄壞了燒饃,則預示攜帶者外出一定凶多吉少,故會改變出門遠行的計劃。 羌民吃家常饅頭時,切忌掰開分食,只許一口一口地咬食;吃燒饃時,忌用手去拍打饃上的灰;忌將剩飯倒在菜內;飯後禁將筷子橫放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因為這是敬鬼儀式。羌族設宴,忌10碗,因“10”與“石”同音,石碗乃豬狗之碗,故忌。羌族在飲食方面還有關於其宗教文化傳統相聯絡的禁戒規定。 羌族: 羌族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自稱“日麥”、“爾瑪”,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傳說5000年前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大戰,戰敗後炎帝率其大部與黃帝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漢族);少部分西遷南遷,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羌族、藏族、彝族等。 羌族主要聚居地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平武縣,其餘散居在阿壩州松潘、黑水、九寨溝等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成都市都江堰地區、雅安地區、四川西南,貴州省江口縣、石阡縣,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略陽縣,寶雞市鳳縣部分地區,甘肅南部、雲南、現有人口約309,576人(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