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加拿大家園

    “空巢老人”現象在世界上每個角落都存在,只是在跨越國界的背景下,其中包含的負面影響和負面情緒會因文化差異而無限放大。

    我就親身經歷過。留學期間在芝加哥的公交站人不多,一位老伯至少70歲以上了,一直在哪裡徘徊,忍不住問了一下,原來是聽別人說這裡有去賭場的班車,但又不確定,英語一句不會,沒辦法問人,就只有轉過來轉過去的等。就如張火麟在非虛構小說《在賭場裡等死的中國老人》中描繪的場景。

    中國有“落葉歸根”的傳統思想,華人傳統上又是宗族觀念比較強的民族,這是中華文化的根,也是每個華人內心的歸屬。任何地方的美好都只是表面上的,內心的美好才是根本,葉落歸根是中華傳統,子女的孝心使老人變為無根之萍,註定悲劇結果!如果你決定將父母接到異國安度晚年,請記得一定要給他們,你溫暖的愛意和體諒。

    有人說他不能理解中國式的父母子女捆綁生活。其實,父母老了在哪都一樣,洋兒媳容不下公婆,土兒媳也一樣。如果年輕人還不明白老人為什麼要跟子女住,那你們明白不明白你小時候為什麼要跟父母住呢?你如果明白小時候為什麼要跟父母住在一起,那你就應該明白老了為什麼要跟子女住在一起了。小和老其實是一樣的,都缺乏自理能力。小時候父母怎麼幫助你,父母老了你就應該怎麼幫助父母,這個道理連動物都懂。

    尊老愛幼,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因為國外沒有,他們可以隨意的和父母發脾氣,他們的親情僅停留在下一代上,我們國家沒有那麼富裕,我們一直在努力,但是我們的情感尊重不應該拋棄,和子女的生活並不是捆綁式,你的孩子你沒請父母來幫忙嗎?人幫你帶完孩子你就能給人踢開了?這是國情和人文發展決定的,也是傳統情懷。

  • 2 # 象眼觀天下

    上層華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體面的工作和收入,積極參與當地政治活動,擔任議員和政府公職的大有人在,在商界、政界、學界等社會各界均有出類拔萃的人物出現。體面的生活當然過得很不錯。上層華人在涉足美國政壇之外,還有很多人組建並參與了各種華人協會。

    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是著名的華人公職人員,屬於典型的上層華人精英。

    中層華人受過一定的教育,有穩定而體面的工作,收入水平在美國屬於普通中產,一般有房有車,有各種商業保險,能確保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雖然壓力比較大,但總的來說過得也不錯。中層華人一般對政治涉及不深。

    美國華人中層工作生活都不錯,在努力融入美國社會。

    下層華人主要則往往是沒有受過太高教育、經濟水平一般的華人。唐人街中的大部分華人都被視為下層華人。他們中可能有不少人沒有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有些甚至只能依賴政府救濟生存,有些可能還沒有合法身份。

    美國唐人街的華人往往被視為下層華人居住區。不過唐人街華人,即便不會英語也沒有大礙。

    上層、中層和下層華人之間,不同背景的華人之間隔閡很大。幾乎互不來往。比如來自臺灣的華人、香港的華人、大陸的華人,還有來自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華人,都有自己的圈子。

    至於華裔,基本上已經深深融入美國社會,是一個正常的美華人,部分人可能還對中國文化感興趣,但也有很多人並不認可自己的華人身份。

  • 3 # 顏二哥有言23

    所謂的美國華裔老人多數是指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數是屬於第一代移民。他們在美國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其實,他們的生活也沒什麼特別,就如在國內的老人家一樣,富有的老人家,就過著有錢人的生活。沒有錢的老人家就過著平常人的生活。我在這隨便舉幾個我認識,親眼看到的人為例子吧:

    1.馬太太。現年88歲,祖籍廣東中山人,只能講簡單英文口語。在十八歲時因日本侵華,戰亂被迫終止學業,嫁給了一個去中山相親的菲律賓華僑馬先生。在菲律賓開始從事餐飲業,後來其家公死後,守寡的家婆到處集資(她說她的陪嫁首飾也變賣給了家婆),由廣東請了制餅乾師傅,在菲律賓開了一家餅乾廠。由於生意經營得當,發展成當時菲律賓最大的餅乾廠。在她四十歲時,舉家移民美國。到美國後,除了剛去時,為了滿足美國移民法的要求,曾開了一家零售店。獲得居留身份後,就把店關掉了。當然,她家在菲律賓的餅乾廠一直都開著,早時由她老公打理,老公退休後(08年過世),就由她大兒子和二兒子打理,直到至今。她的老年生活是富有的,住兩百萬美金的三層獨立房。身體很健康,家務除了每個禮拜請一個人幫她家裡做上下清理,吸塵外,其它的都是自己親手親為。常去旅遊,每個禮拜四天打羽毛球,兩天在家和朋友打麻將,禮拜天去教堂。

    2.張先生。九十三歲。祖籍上海人。四九年移居香港,後來又去了美國,英文流利。在美國主要從事房地產工作。大部分客人都是剛到美國有能力買房的華僑。他除了有幾棟房子,還在百老匯街有幾處物業。他直到九十歲了還在家裡工作,辦公室設在自己家的地下室,還請了一個白人秘書管理物業的日常工作,請了兩個家傭,一個家傭是上海人,一個臨時的是菲律賓人。他自己兩個兒子都是醫生。自己近十年常腰痛,曾做了兩次腰椎骨刺外科手術,很幸運,兩次手術都很成功。還能站立走路。他喜歡去游泳池游泳及健身房健身。

    3.劉先生。七十六歲。廣東臺山人人。不會講英文。台山口音,我聽他講廣東話就感到吃力!他說早年偷渡到美國。後來大赦獲得身份。曾一直在唐人街餐館打工。退休後就靠微博的養老金生活。特愛喜歡光顧賭場,常常把錢賭光了,就呆在家裡無處可去。女兒不時會給他一些零用錢。自己一個住在享有政府優惠的老人公寓裡。看病有政府老年醫療保險,有些處方藥是需要自己付一部分的。他好賭,沒錢付,都是女兒幫他付。也因此沒少挨女兒罵!同他一樣的老人也不少,大家每月一領到養老金,第一站就是去賭場報到了,基本上沒其他的業餘生活,更別說去旅遊了!

    由此可見,美國華僑老人的生活質量如何還是要看他們個人的經濟狀況,有錢人過有錢人的生活,沒錢人過沒錢人的生活。全世界都一樣!

  • 4 # 方立在加州

    美國的華裔是一個很大、很泛的群體,生存狀態、生活方式有著很大的差異,難以概括,難以面面俱到,我講一些瞭解到情況。

    老人們的狀態也因人而異。

    很多人知道,美國是兒童的天堂,中年的戰場,老年的地獄。

    我的公公,去美國兩次,呆不住,他覺得自己有口不會說,有耳聽不見,因為不會英語;有腳不能跑,到處要開車----出門上車要系安全帶,他說是“五花大綁”---事實上,我們已經盡最大努力了,一有空就帶老人家去玩,給他找老朋友們,可是他耳朵不太好,普通話講不好,只想找家鄉來的人聊天。

    而另一對朋友,他們是北大的教授,七十多歲了。兩人退體後去的美國,女兒、兄弟姐妹都在那兒。兩口子進修英語、考房產經濟人的證書,開始了事業生活的的第二春現,倆人一有空就租房車旅遊,走遍了美國。

    還有一些受過良好教育的老人,他們會英語,獨立,適應能力強,很享受在美國的晚年生活。

    我周邊的朋友多是讀書出國的中產階級,他們基本都是第一代移民,有著高學歷,多在大學工作,或者在大公司任職。不少人在獲得公民入美國籍後為他們的父母辦理了綠卡,甚至父母也成為美國公民了。

    他們的父母沒有為美國作出直接的貢獻,工作或者納稅,貢獻就是給美國培養了一個納稅人——子女。這些父母以前在國內工作,退休後到美國養老。他們住在美國政府給低收入人群提供的近乎免費的老人公寓裡,享受著低收入的養老補貼,享受著完全免費的醫療。

    去年暑假,我的父母去美國住了幾個月,和更多的中國父母一樣,他們不大習慣,住了三個月就一定要回國的。聚會時遇到朋友的父母,他們是在國內退休後去的美國,現在八十多歲了,兩個人身體、精神狀態都非常好,他們勸我父母:養老肯定是美國好,我們在老人公寓裡住,雖然八十多歲了,但是隻是那兒的中年人。

    老人家給我父母講他們的生活。美國政府提供的老人公寓,他們幾乎是免費入住,因為它根據收入來收費,而他們在美國是低收入人群,就拿著政府發放的補助,所以幾乎是免費的。

    聯邦和州政府會每月給他們的銀行匯入低收入補助,每人大幾百美金,用於他們的生活。老人家說,他們的公寓的條件非常好,他們很滿意。由於是低收入人群,他們的收入主要用於生活,所以規定銀行帳戶裡的存款不能超過多少元。老人家就給女兒家買日常用品,有時回國旅遊,因為衣食無憂,看病全免費,所以也不必存款。

    另一對老夫婦,朋友的父母,都是高階知識分子,老大學生。他們在北京退休後,兒子給辦了綠卡,按照美國綠卡持有者必須半年在美國生活,才能保持綠卡。於是這對老夫婦半年在北京,北京還有一個兒子,半年在美國。兒子家有特別大的豪宅兩套,他們也不住,申請了老人公寓。朋友媽媽是上海人,非常精緻,保養也好,她閒不住,就去給別人家帶孩子,每個月有兩千多美金的收入,加上政府的補助,有三千美金了。

    認識另一個偷渡去的,後為拿到了身份,父母以親屬移民去的,她母親95歲了,不願住養老院,享受白卡福利,護士上家照顧,24小時全免費。

    美國適合窮人,福利好,有託底,對中產階級,稅費不低。

    我查了一下,美國的低收入老人的公寓,由聯邦政府提供資金,並由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執行,致力於提供符合低收入條件的年滿62歲(某些州為55歲)的美國公民和綠卡持有者的老年人住所。租金方面根據家庭收入的20-30%而定,剩下費用則由政府負責。有的州目前老人公寓興建數少,因此低收入老人公寓很少有空位,一般要等數年以上。實際等待時間各州各地區各有所異,具體情況可諮詢所在地的Local Public Housing Agency (PHA)。  

  • 5 # 美國生活速遞

    華裔老人與美國其他老人一樣,都要根據自己不同的經濟條件,過著不同的生活。但一個總體現象就是,多數老人是獨立生活的,並不會與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如果按一般的中產階級收入來說,退休後的老人還有社會保證金的收入,有的人也有一些房地產,所以生活上比較輕鬆,反而是老年人比較富裕。年青人通常在創業與成家立業的時期,反而經濟比較緊張。 華裔老人除了少數非常富有的之外,一般的人都會選擇住在老人公寓或者是老人院。美國的社會福利相對比較完善,老人們可以按收入住在老人公寓中,也就是同一座樓,同樣的待遇,如果你的退休收入高,你每月可能要交租金500元。而如果你是赤貧,你可能除了不用交租金,每月還可得到一定數目的補助。總之是越窮越有理。通常老人中心也有其他志趣想投的華裔老人,他們會白天結伴出行,有時候在公寓打牌娛樂。 年紀再大些,需要別人照顧的老人,則要入住老人院,這也是所有老人共同的歸宿。老人院中有護士及看護,24小時有人照顧。通常是兩個人一間房。據觀察,一些華裔老人是後來通常子女移民來美國,雖然原不在所在國也有些積蓄,但是因為美國無法查出,這些華裔老人雖然家境不錯,卻也在美國享受赤貧的福利救濟,住在老人公寓,平日在政府提供的老人中心吃喝免費,還有醫療保險。這也是如今特朗普總統想要消除的一部分親屬移民。

    美國首位華裔女州務卿江月桂。

  • 6 # 田蘭地博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老人漂洋過海到美國投靠子女安享晚年生活。但是,這些老人卻面臨著種種問題,由於文化差異、語言障礙、經濟壓力以及各種家庭糾紛等。因此,對他們來說成為關鍵中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適應美國的生活。

    據廣州日報報道,一對已年過八旬的華人李老太及老伴,家住紐約法拉盛,老兩口每天搭乘“發財團巴士”一起去賭場吃免費午餐,順便賺點小錢,然後再回到法拉盛。美國不少賭場為了吸引客戶,專門吸引一些“拖兒”,併為其提供免費接送、飲料、午餐和賭資。這些老人要花好幾個小時“坐班”,往返兩三個小時坐車,最終一個月能掙六七百美元現金。“發財團”每天往返於目的地和家之間,已成為華裔老人的“另類美國生活”,這就是這批老人的生活狀況。

    我想,如果這種事放在國內,只要能動得了,不少老人也會加入的。說實在的,我都有點動心呢!能免費吃,免費喝,還能有事做,也能順便掙點錢,對於勤勞的華人,這點苦算什麼呢?他們在國內,說不定也沒有養老金,無生活經濟來源呢,有那樣的事何樂而不為呢?老年人,最煩麻的就是能動卻沒事幹,沒錢,還沒人陪!這種日子真是難過!尤其在國外,怎麼過下去都不知道呢。

    據瞭解,華裔老人在美國的生活,絕大多數都是貧困的。有些老人無兒無女、單身、殘疾等;有的被兒女騙光錢財。雖然美國也為老人提供各種福利待遇,但很多華裔老人特別是新移民老人很難申請到美國各種福利待遇。即使有待遇,一個月的生活補助金也僅有400~600美元。

    可見,華裔老人應該與美國其他老人、國內老人一樣,都是根據自己經濟條件,過著各種不同層次的生活吧。

    總的來說,在美國多數老人獨自生活,不會與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其實,近年國內獨居老人也越來越多,養老麻煩啊。

    當然,如果是退休老人,會有社會保證金收入,有的有房地產、有積蓄,生活當然會好過些。可是,華裔老人除了少數富有,跟家人住一起或住好些外,不少人都會住在老人公寓或老人院,這樣的話,花錢會少很多,或靠救濟補助度日,當然這部分人還算經濟條件好一些呢。

    可見,多數華裔老人在美國,因經濟、語言等問題,無法“安度晚年”!

  • 7 # 玲玲媽媽69657142

    16年去了舊金山親眼見,有幾個華裔老婦人在漁人碼頭彎曲身體在撿垃圾以前只是看媒體披露在唐人街上許多老人都不怎樣,真心酸哪像上海的老人個個過得挺好的!

  • 8 # 顧大局kop

    講兩個真例項子。

    第一個,我媽前幾天和一個去美國的老同學吃飯,回來和我說,他們在美國很懷念粥。因為他們在美國,大家都圖方便,買點麵包,熱一杯牛奶就是一頓早餐了,大概五分鐘搞定,十分鐘吃完。不像中國為了早餐,熬粥還要很多時間,還有其他小菜點心等。中午就隨便炒幾個菜,中午和晚上可以吃兩頓。說哪裡節奏很慢的其實,而且沒太多事情要做。

    第二個,我之前在外企做銷售,有一次去到一個公司的辦事處,就一個老太太,她跟我說她和她老公兩個人都是搞科研的,現在主動申請派回來回來,美國實在太無聊了,到了上海他每天就是約人打麻將。開心的不得了。。。在美國地廣人稀,人都約不到,約個人大概車子也要開幾十公里路。。。她也不想回去了。

  • 9 # 老孫回憶錄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老人漂洋過海到美國投靠子女安享晚年生活。但是,這些老人卻面臨著種種問題,由於文化差異、語言障礙、經濟壓力以及各種家庭糾紛等。因此,對他們來說成為關鍵中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適應美國的生活。

    據廣州日報報道,一對已年過八旬的華人李老太及老伴,家住紐約法拉盛,老兩口每天搭乘“發財團巴士”一起去賭場吃免費午餐,順便賺點小錢,然後再回到法拉盛。美國不少賭場為了吸引客戶,專門吸引一些“拖兒”,併為其提供免費接送、飲料、午餐和賭資。這些老人要花好幾個小時“坐班”,往返兩三個小時坐車,最終一個月能掙六七百美元現金。“發財團”每天往返於目的地和家之間,已成為華裔老人的“另類美國生活”,這就是這批老人的生活狀況。

    我想,如果這種事放在國內,只要能動得了,不少老人也會加入的。說實在的,我都有點動心呢!能免費吃,免費喝,還能有事做,也能順便掙點錢,對於勤勞的華人,這點苦算什麼呢?他們在國內,說不定也沒有養老金,無生活經濟來源呢,有那樣的事何樂而不為呢?老年人,最煩麻的就是能動卻沒事幹,沒錢,還沒人陪!這種日子真是難過!尤其在國外,怎麼過下去都不知道呢。

    據瞭解,華裔老人在美國的生活,絕大多數都是貧困的。有些老人無兒無女、單身、殘疾等;有的被兒女騙光錢財。雖然美國也為老人提供各種福利待遇,但很多華裔老人特別是新移民老人很難申請到美國各種福利待遇。即使有待遇,一個月的生活補助金也僅有400~600美元。

    可見,華裔老人應該與美國其他老人、國內老人一樣,都是根據自己經濟條件,過著各種不同層次的生活吧。

    總的來說,在美國多數老人獨自生活,不會與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其實,近年國內獨居老人也越來越多,養老麻煩啊。

    當然,如果是退休老人,會有社會保證金收入,有的有房地產、有積蓄,生活當然會好過些。可是,華裔老人除了少數富有,跟家人住一起或住好些外,不少人都會住在老人公寓或老人院,這樣的話,花錢會少很多,或靠救濟補助度日,當然這部分人還算經濟條件好一些呢。

    可見,多數華裔老人在美國,因經濟、語言等問題,無法“安度晚年”!

  • 10 # Bbh

    我現在波士頓,去過幾次波士頓唐人街吃飯,中國餐飲很受歡迎,幾家海鮮餐廳生意火爆,每次去都滿滿的。在這裡下棋打牌的中國老人很多。抄著廣東話,聽不太懂。開餐館的廣東人比較多,大多老人隨子女來到美國。中國老人不太講究衛生,唐人街和其他街道衛生就格格不入。這裡看不到鮮花、綠草坪。其實在那裡都一樣沒有錢生活一定好不到哪裡去。波士頓最繁華地段也有黑人乞討者,他們手裡拿著一個一次性杯子,裡面放一下零錢,丁零當啷的晃著。或者是站在超市門口為你開門得到一些小費作為回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準備裝修房子,據說門對門不吉利,臥室的門對著餐廳的門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