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文奮蹄

    細看“傳統文化”傳承。 就是所謂的優秀傳統文化,如儒學、國學。

    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傳統文化?

    文化是習慣的集合。習慣的淵源又是什麼?習慣是特定經濟模式之下(當然還有其他因素,但經濟模式是決定性因素)人們的普遍行為模式。

    文化是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並反哺經濟基礎的。不同的經濟基礎之上的文化是不同的。

    第二個問題就是:弄清自古以來,中國有幾種文化模式。我覺得有兩種:1,服務於爭霸圖強,適應奴隸制井田模式逐漸崩潰封建小農生產模式逐漸興起的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的經濟基礎是衰敗的奴隸制生產體系和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模式的混合體。文化強調的是變革!是圖強!是為爭霸服務!那時百家爭鳴,各顯奇能。是思想大解放的黃金時期!2,漢武帝獨尊儒術以後2000年的文化。漢武以後的文化產生並服務於穩固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生產模式,強調的是穩定!所以才拼命的強調“孝”!看重的是“孝”,而是孝字後面的那個“順”!是宣揚窮人要恪守本分,服從既得利益者!強調“孝”,就是為了讓你“順”。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只有一個目標:恪守本分,不可僭越!目的是要建立“各安天命,不得僭越”的維護士大夫利益的“安定”的“順”社會。是“存天理滅人慾”!是思想禁錮的時期!

    第三個問題是:傳統國學在今天有進步意義嗎?需要傳承嗎?如何傳承?

    我們現在熟知的,依然在發揮作用,民眾依然遵從的文化基本上都是形成與漢武帝之後的與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產模式下的封建郡縣制相適應的文化模式。這種模式的文化能適合資本化的商品經濟的經濟基礎?顯然是適應不了的!。歷史不能完全割裂,文化不能一股腦的拋棄,但也不能不加分別的一股腦的傳承。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批判性的傳承,吸取傳統文化中適合商品經濟發展的有益因素 ,如“人無信不立”的有利於商品經濟發展的誠信文化。

  • 2 # 天涯浪子客

    國學與現代科技分別屬於文治和武攻兩個方面,兩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切不可顧此失彼。近百年前的戰亂恥辱就是武攻缺失導致的惡果,某些無識之徒總認為非此即彼,把兩者放在對立面上,甚至把百年恥辱之亂歸因於文化之不足,視我千年傳統國學經典如糞土,導致文化自信缺失,思想茫然無所適從,甚至一度盲目崇洋媚外,試圖全盤西化,真是可恨之極、可笑之至。殊不知,偌大中華,千年文明,博大精深,中華五千年文明之所以屹立至今,足以說明是世界上最優秀最先進的文化。

    國學包含修身齊家之哲理與治國安邦之法寶,科技可發展保家衛國之利器,文治武攻共同發展,中華民族振興方可指日有望。

  • 3 # 玄谷真人

    中國有國學,因為中國是世界中央,有自成的文化系統。西方沒有任何國家有自己祖先創造,一脈流傳至今的文化,所以,西方任何國家沒有國學。中國文化可以說就是華人的。西方文化不是任何一華人的,所以也只能混在一起叫西方。

    至於,國學能不能凌駕於科學之上這問題,應該說國學與科學不能是簡單二分,不能是你高我低或我高你低的關係。中國傳統文化(即國學)中有科學,如數學、醫學、地理等。至於現代科學,不是西方的,只能說是西方在近三百多年是主領者,但西方發展近現代科學的基礎不在西方,而是在阿拉伯帝國時代對亞歐大陸四大文明圈科技因素的融合,在中國宋明時代科技的西傳。而中國近百年也有不少科技貢獻,也在現代科學之中。

    中國傳統科技本身是國學的一部分。中國現代科學發展也有傳統文化與科技的傳承、融入。我這裡就列舉一下中國現代科學發展中的傳統文化、傳統科技。

    竺可楨在天文、物候學方面的科學貢獻有中國傳統天文、物候資料的運用和發展,參見“竺可楨是開拓中國傳統科學文化現代科技創新功能奠基人”一文。

    吳文俊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數學的傳統(即演算法化思想),轉而研究幾何定理的機器證明,徹底改變了這個領域的面貌,是國際自動推理界先驅性的工作,被稱為“吳方法”。而且吳文俊認為“近代數學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主要是靠中國[式]的數學,而非希臘[式]的數學,決定數學歷史發展程序的主要是靠中國[式]的數學,而非希臘[式]的數學”。

    在物理學方面。中國學者提出了現代原子論“太極粒子波”理論。物質結構的“太極粒子波”學說已經被寫進“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自然科學概論》, 物理學教材已經被中國科學家改寫。

    在邏輯學方面,陳世清創立了有中國文化根基的對稱邏輯。對稱邏輯是對傳統文化反思的邏輯,對稱邏輯是中庸智慧的昇華。

  • 4 # 一起三八說

    國學的概念,始於晚清民初,相別於“西學”等提法,由反思中國落後捱打是讀死經、不科學、反民主等原因的有識之士逐步提出、定調。是接觸了西方思想、學術的人,對之前傳承並控制中國二千年以上的文化遺留,從揚棄的角度,就願意保留、傳承的部分,做出的內容歸納。

    國學興,能救國?能先進?歷史已證明!未見腐儒說退惡敵,奴才捨身取義,弓馬敵過洋槍。反倒是自吹“厲害了”,被人打臉。

  • 5 # 百姓創造歷史

    一個是方法論,一個是實踐論怎會有凌駕一說?

    行為肯思想指導,怎麼發展符合當前的人類形勢,有利的大力發展,偏道的扶正方向就是科學的發展觀。

    國學有益的思想指導科研踐,以人為本,放眼人類發展大局,繼承與創新並舉才能更好的發展科技,造福人類!

  • 6 # 玄學探究

    國學是中國五千年來傳統經典書經傳承下來的東方文化。對中國乃至東亞,東南亞影響深遠。在西方工業革命興起之前,中國的國學在世界上都是有較大的影響,直到西方工業革命完成,對中國落後的農耕文化進行侵略與殖民,才使國學在社會人文與現代化進展中漸漸落後並沒落。特別是"五四"以後中國文化人提倡白話文,現代文,引進西方思想教育,使國學至今在世界文化上與西方相比存在乏力的競爭。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西方的現代化卻是最大的衝擊!

    西方的現代化是建立在現代科學發展之上的。現代科學對全世界的貢獻是巨大的。從學術,理論,科研,實踐,應用都無時無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對現代文明的貢獻巨大!現代科學成為當今人類發展最大的科學文明成果。但是從精神文明與未來人類長遠發展看,也存在著弊端,資源的制約,精神壓力澎漲,個體慾望得不到實現等等,這些都可以從國學中去尋找治病良方。國學在精神信仰,個人價值取向,社會發展治理,都有一整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可對現代未來建設提供所需的文化營養。

    所以綜上所述,國學不可凌駕於現代科學之上,只能相互共生,相互影響,相互發展!

  • 7 # 思辯虛理

    不可以。

    如果是那樣,我們的發展新科技、新技術,在世界上趕、學、優、超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強國願望都是空中樓閣。

    可以說“國學”對華人的精神生活發生影響,但是對發展科技、發展經濟,提高科技、增強國力,尤其對提高國民科學知識普及、提高知識素質其作用是微乎其微。所謂“國學”也就對培養“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起點作用。

    說到底“國學”就是“忠君報國”思想。“赤膽忠心”思想。但是國民光有“忠君報國”“赤膽忠心”思想而科學知識落後、遇事隨眾心理嚴重,缺乏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則不能強盛起來的。

    我們應該客觀地看到我們與西方列強之間在科學技術上的差距。在科研發現技術發明上的差距。列強之所以強霸,歸根結底還是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即使是時至今日,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義大利、以色列等西方發達國家仍然保持著科學技術的領先地位。我們光是強調“忠君報國”思想就能在科技上趕上來嗎?那就是一個良好的願望,要強大還是要把發展科技放在首位。

  • 8 # 矇昧泰晤士

    所謂國學,是因為西學東漸的潮流中提出來的,是針對西學這個詞而來的。

    更早之前,國學就是指國家設立的學校,如太學、國子監之類。國學指相對於西學而言的一門學問,那是在清末民初,新文化運動中被重新定義的。

    國學涵蓋範圍太廣,不過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華人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美學觀點”,可以概括的稱之為“華人的世界觀”。

    國學是數千年來形成的中國世界觀,但是其中並不包含“現代科學”的成分。

    現代科學興起於西方,進而傳遍全球。東方國學基本沒有科學成分,更遑論完整的科學體系了。雖然國學沒有科學內容,但是國學中有正確的對待科學的態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師夷長技”、“學以致用”等謙遜、篤實地對待知識的態度。

    其實西學也曾經面臨很大的問題,但是西方經過了兩次意義重大的變革,使得西學完成了蛻變,被廣泛接受。一個是十三世紀漸興的“文藝復興”,一個是十六世紀開始的“宗教改革”。這兩次大變革,使得西學受到火的鍛鍊和返璞的滋潤,逐漸獲得新生,成為風靡全球的進步文明。

    當然了,至於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是否受到了東方華夏知識的啟迪和指引,進而把他們從“人與神”的糾葛中解救出來,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們的國學,沒有經過文藝復興,也沒有類似於宗教改革的洗禮,雖然有二十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但是那並非自主的變革,那是一場被迫的應急反應,因此也無法以客觀審慎的態度對待舊有的知識,結果沉滓泛起,淹沒於時代的潮流之中。國學實際上也就沒有進行大浪淘沙,因此,國學始終沒有完成“去粗存精”、“去其槽粕,取其精華”的批判性重塑。

    毋庸諱言,國學中有大量的糟粕,如果所謂的國學包含先秦、兩漢、魏晉、宋明等所有的一切的話,那麼可以說90%都是糟粕。

    如果說西方文藝復興是追尋古希臘的“返璞歸真”、“以人為本”的話,那麼我們的先秦國學同樣還有一股生機勃勃的樸實自然的朝氣,到了兩漢之後就基本被儒學束縛了手腳,僵化不堪,猶如歐洲的中世紀一般,知識分子陷入不絕如縷的“釋經”的汪洋大海了,白白浪費了中華民族的大量智力。

    但是,作為“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美學追求”的國學而言,如果與西學相比,並沒有好壞、先進落後之分。因為這不過是不同的世界觀而已。

    就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美學追求而言,國學是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

    國學使你成為一個不同的人,一個有根基的人,一個知所來處、知所向往的人。很顯然,你穿著西裝,吃著大蔥蘸醬會感覺很不自然;你剛在城市裡學會新潮的團隊協作,回到老家就得面對叔叔阿姨舅舅姑媽大嬸子,你覺得好彆扭;你興致很高的在家磨咖啡、煎牛排,做著做著發現沒有黃油、沒有乳酪、沒有羅勒葉、沒有胡椒、有叉沒有刀,好不容易開吃了,又想起應該喝冰水,不能喝熱水,可惜你沒有製冰裝置,也就算了,最後以一晚白米粥結束。

    這就是為什麼要興國學的原因。因為國學倡導的是“華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特有的東方思維方式和美學觀點。與西學相比,這個沒好沒壞,這只是塑造我們自身的一切文化元素而已。

    無論如何我們就是要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啊,這就是國學!

    回家了,每次都拿出一沓錢來給父母,對華人來說是最自然的事情了。可是在西方,這會被認為非常不可思議!不但不可思議,他們的父母甚至會認為這是不尊重他們!這就是國學啊!這些做法,使得你成為一個典型的“華人”,而不是非洲人,也不是印度人,更不是歐洲人。

    只要聽到一聲古箏的聲音,你的心都醉了,連連說“這個好,這個好”,這就是國學!聽到一聲鋼琴的聲音,你有點羨慕,連連說“真好聽,真好聽”,你讚歎鋼琴的神奇,讚歎彈鋼琴的人帥氣,可是你並不真的喜歡鋼琴,內心一點也沒感動,這就是國學塑造了你,只有特定的、民族的、中華文化的事物才能真正打動你!

    看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你會偷偷的抹眼淚。看了《羅密歐與朱麗葉》,你會說“這片子真不錯!”,其他的就無感了,這就是國學塑造了你!

    國學,是華人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美學追求。當林黛玉發出終極之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每個華人都會心懷惻惻,不禁悲從中來,因為這就是華人對美的特有追求,這就是華人精神世界的終極追求!

    至於本題所問,國學可以凌駕於現代科學之上嗎?當然不能!因為國學中根本沒有現代科學,一丁點也沒有!國學怎麼就會凌駕於現代科學之上呢?

    現代科學體系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知識體系,我們國學沒有,那就學來就是了,有什麼猶豫的呢?有什麼可患得患失的呢?

    國學,講述的是我們的生活方式,沒有誰先進,誰落後之虞,不過是“不同”而已。如果說,全球化是追求“求同存異”,那麼國學就是追求“求異存同”。

    新國學方興未艾,等待諸君能大刀闊斧“去其槽粕,取其精華”,進而永遠塑造華人的非凡的個性和情操。

  • 9 # 或曰天下

    國學不能夠凌駕於科學技術之上,以國學代替科技非常荒謬。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國學和科學二者並不是一個層次的概念。與科學處於同一層次的概念,應該是文化,而國學只是文化下屬的一個概念。國學連他上層的範疇文化都不能代替,更不要凌駕於不同範疇且更高層次的科技之上了。

    第二,探究題主提出這個問題的原因。

    在習主席上臺以來,國家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樣一個社會大環境之下,一些走得非常極端的人,把自己的孩子從普通學校拉到所謂的國學班,讀經私塾。讓孩子在如今這個文化豐富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只去學習古代的四書五經。當然,存在即合理。但是合理性到底有多少?究其原因,可能只是家長對現行教育有自己的不滿,對國學教育極度認可,可即使如此,讓孩子只去閱讀古代的四書五經,會讓孩子脫離時代,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教育方式。

    第三,如何平衡國學教育和科學教育?

    1,國學,或者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化瑰寶,毋庸置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文化意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除去國學之外的其他文化,也在日益繁榮。讓孩子只去閱讀四書五經這些國學經典,顯然不能夠讓孩子具備豐富且全面的文化知識。所以我們在讓孩子堅持閱讀國學經典的基礎之上,要去廣泛的涉獵其他文化,使其具備全面完善的知識結構。

    2,科學,作為與文化同等層次的概念,對於個人素質的提高和國家實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大家試想,我們現在的中國,如果大家只去閱讀國學文化,而忽視了科技的發展,大家千萬要記住一句話,我們的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以內。當我們忽視了科技,大炮的射程日益縮短,我們的國學文化能夠推廣的範圍就會日益縮小。

    3,國學與科學的關係。雖然國學不能取代科學,國學甚至不能取代更高層次的文化,但我們還需要承認的是,國學經典裡面蘊含的智慧,可以指導科學研究,可以給如何使用科學技術製造出來的工具提供智慧的指導。就好像我們用科學制造出原子彈氫彈,但如何利用這些原子彈氫彈可能就需要國學的智慧。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就是一句如何利用國家重器的智慧之語。而科學帶動的國家實力的增強和經濟的發展,可以讓國學的智慧推廣到更大的範圍內。

    總結

    國學文化非常重要,可以給執政者和個人提供豐富的智慧,但絕對不可以凌駕於科技之上。

  • 10 # 寂語堂齋

    國學可以凌駕於現代科學之上,而且是必須的。

    國學歸根到底是研究人的問題,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門學問。現代科學是研究物的問題,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的問題。研究物的問題,根本出發點是為了更好的為人服務的。再說物的問題必須人去研究,人是世界存在的主體,若是沒有了人類,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國學必須凌駕於現代科學之上。

    國學和現代科學技術,同屬於文化領域裡的東西。現代科學技術沒有國界,是因為物是死的,它的存在是為人來服務的,誰掌握了它,它就會為誰服務。國學是中國文化幾千年沉積的產物,是華人民智慧的結晶,具有廣泛的包容性,現代科學技術是我們學習世界先進技術的產物,是國學的延伸和擴充套件,是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依賴的物質基礎,所以國學必須凌駕於現代科學技術之上。

    中國歷史科學技術沒有發展起來,這不是國學的錯誤,而是統治者的錯誤。是忽視了國學的包容性,即然天人都能合一,那麼國學又有什麼不能包容的呢?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科學技術訊速發展起來了,這正顯現出我們國學的魅力來。但科學技術無論是怎麼發展,黃面板,黑頭髮,黑眼珠的華人種是變不了的。國學是籠子,現代科學技術是鳥,鳥只有在籠子裡飛才能為我所用。所以國學永遠都凌駕於現代科學技術之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喻人生美好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