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232244416324
-
2 # 言勸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重男輕女”是封建思想,舊時代比較嚴重。大多數人重男輕女都基於以下幾點:一是女兒是外人,早晚要出嫁;二是有了兒子就立了門戶,延續了祖輩的煙火;三是男人是頂樑柱,有兒子家裡就有勞力可種田可做工;四是養兒防老,有了兒子就老有所依了。所以,一個家庭有了兒子,就有了未來,就有了希望,就能夠抬得起頭!
其實,“重男輕女”早已成為過去,生兒生女都一樣。兒女都有贍養老人的法定義務;後代隨父姓隨母姓可以自由選擇;婚姻提倡男到女家落戶;女兒是小棉襖,比兒子心細,會疼自己的父母。人到了老年,都能體會到要女兒好,女兒回家看望父母多一些,女兒陪伴父母多一些,女兒心疼父母多一些……
言歸正傳,父母重男輕女,小時候受委屈,長大後會原諒他們嗎?作為父母在當初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應該是可以理解的。人家兒子能替家裡乾重活,是女兒所不能的,想想你的父母下地幹活沒幫手多難?想想父母在艱苦的年代把我們拉扯大多難?想想沒有父母我們怎麼來到這個世界?小時候,父母對我們罵兩句打兩下,有什麼好“記仇”的!【圖片來自網路】
-
3 # 寶寶抱抱me
【父母重男輕女,小時候受太多委屈,長大後會原諒他們嗎?】
這個問題讓我聯想到之前熱播劇《都挺好》,那部劇之所以大火,相比就是戳中了大多數像題主一樣人的痛處,並因此產生共鳴吧!
那裡面的女主就是一個在小時候因為父母的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因此招到很多連觀劇者都憤憤不平看不過眼的各種不公平,偏心待遇而受盡委屈。不過長大後雖然也恨他們,但最終卻是釋懷,選擇了原諒!
而我自己其實也是在有著重男輕女思想的家庭長大的女孩兒,雖然這種重男輕女的程度並沒有像電視裡這麼誇張這麼大,但心裡肯定多少會有些膈應的。
只是就像有些答主說的,那是時代的產物,幾千年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也很難去改變。但只要你依然能感受到父母對你或多或少的愛,那就值得被原諒,畢竟那是給了你生命,生養了你的父母!何況即便不是兒子,都是姑娘,一碗水也難端平!
所以,原諒他們,也是放過自己!
碼字不易,覺得我的回答有點用的話,期待您的關注噢!相互交流更多育兒知識噢!
-
4 # Giannawawa
重男輕女和偏心對孩子的傷害很大,嚴重的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至於是否原諒,你不原諒還能怎麼辦,難道還要去報復父母嗎?
-
5 # 宇見美麗
說一說家裡父母重男輕女,小時候受太多委屈,長大後會原諒他們嗎?
這個問題我自己倒是沒有遇到過,在我們家,從小父母都是對我們姐弟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倒是沒有重男輕女的現象。倒是我一個特別好的發小娟子,她父母有很嚴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娟的媽媽和我的媽媽是從小一塊兒長大的好朋友,很巧的是,我和娟也同歲,我的妹妹跟她妹妹同歲,我的弟弟跟她的弟弟也是同歲的。所以兩家人走的還是比較近的。
在我的記憶裡,娟的媽媽經常和我媽媽說女孩子上學,隨便供一下就行了,花那麼多錢幹嘛,將來長大了都是別人家的。但是我媽媽都是說孩子們只要能上學就讓他上吧!兩個大人,除了在這一方面意見不合,其他方面都還是相處得非常愉快的。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娟就是一直剪著一頭很短的不太整齊的頭髮,都是她媽媽給她剪的,別的同學總是笑話她,所以她的性格有些自卑。那時候,其他女孩子都扎一個小馬尾或者小辮子,帶著漂亮的蝴蝶結和小發卡,她也特別想要那些東西,但是她媽媽從不給她買。我會經常把自己的小發卡蝴蝶結偷偷送給她。她都藏在課桌裡。
到後來中學畢業的時候,我們都在父母的陪同下選擇了自己想上的中專院校、或者繼續考高中、上師範等等。而她的父母說女孩子上學也是沒有用的,終止了她的學業,在她十六歲的時候,她就開始了去服裝店、餐廳打工的生涯。
她的妹妹也是在中學畢業之後,經過自己的爭取才得以上了一個技校,學的美容美髮。在20歲的時候剛談男朋友,就被父母騙回老家,嫁給了同村的一個有錢的人家。
中間的很多年,由於那時候通訊不暢,我常年在外地,我們漸漸失去了聯絡。直到前幾年,我們又重新經過同學微信群有了聯絡。才知道她現在過的很不好,身體很差,有好幾種疾病,她自己說也不願意出去和人交流溝通。平時除了上班就是在家裡面睡覺,看電視。她說覺得自己的人生很悲哀,小的時候不被父母疼愛,長大了之後,現在也是有孃家不能回,因為弟弟也結婚生孩子了,那就成了弟弟的家。所以她平時也沒有地方可去。
我突然覺得很心疼她,這麼多年, 她好像都是一直在為父母活著,父母給找好的婆家,父母給規劃的人生,到了這個年紀,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找工作、失業中不斷的迴圈著,拿著微薄的工資,30多歲就有了一身的毛病,明明知道做一個手術就可以緩解很多痛苦,卻因為經濟能力而捨不得去醫院,忍受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
她說,這都是命,誰不都怪,她妹妹因為當年被逼婚,很少回孃家,但她是大姐,不能這樣做,父母老了,她還是想能多儘儘孝。是呀,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也沒有不心疼父母的子女,只是煙火人生中,這都是普遍存在的一些現象。
父母重男輕女,我們也無法嚴格的說是對是錯,所以無所謂什麼原諒不原諒,我們只要心存感恩,感謝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有生之年,好好儘自己為人子女的孝心和本分就對了!人在做,天在看,你的善良,必將光芒萬丈!
-
6 # 梅子的小鎮生活呀
這個問題沒有發生在我自己身上,因為我是獨生女,我爸爸媽媽也從來沒有嫌棄我是女孩,我爸媽為了我受過很多苦,把最好的都給了我,雖然他們沒有大富大貴,但是我很幸運,這一生和他們是一家人。
但是我身邊發生過很多重男輕女的事,以前大學室友,她出生的時候,她爸爸和奶奶見她是個女孩兒,就直接把她抱出去扔山上了,她媽媽還在做月子,哭著出去滿山找,找回來的,我是九零後,我沒想到還有這麼重男輕女的人,大多數可能是不怎麼喜歡女孩兒,沒想到還有這種直接抱出去扔的,虎毒還不食子呢!
反正在她讀大學的時候,平時很少見她給她爸爸打電話,也沒有什麼感情,給我們說這件事情的時候似乎都還不能原諒。
我現在的孩子就是女兒 我很愛她珍惜她,女兒多好啊,貼心的小棉襖!
-
7 # V傾城月
搞不懂,為什麼有的父母重男輕女!不管是男是女,身上都流著同樣的血,能有什麼不同!
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應該是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為什麼要另眼相看?另類對待?讓孩子小小的心靈,受到創傷!讓孩子覺得自己純粹是個多餘,甚至讓孩子心裡產生自卑感,因為自己的父母都不愛自己,自己能怎麼辦?
難道就因為是個女孩?就該不被疼愛?
是女孩就該受盡折磨,受盡委屈,受盡冷落,然後默默躲在角落,獨自難過,獨自流淚!
同是父母的孩子,為什麼男孩子就受盡優待,女孩子就要被輕看,被忽視,被當做野草,被蹂躪,被踐踏……
同是父母的孩子,不管男女,對自己孩子好,難道不是最正常的事?對自己孩子好,以後等老了,孩子也會成為父母的依靠,也會加倍對父母好!人一輩子能有幾個親人,多一個親人關心自己,有什麼不好!怎麼這麼正常的事卻變得不正常了,難道不該檢討一下,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難道就因為性別不同,就要另眼相看!
女孩怎麼就不好了?難道生命不是女人創造的?難道孩子不是女人生的?
就問誰家的孩子是爸爸生的?難道要叫男人爸爸又要叫男人媽媽,這才正常!
這世界不能沒有男人,也不能沒有女人,因為只有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才能創造生命,這是自然法則。所以男女同樣重要,應該同等對待!
所以,只要是自己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應該同等對待,對他們百般疼愛,百般呵護,讓他們無憂無慮的,健康長大!
這才是合格父母該做的事!
不要因為重男輕女,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成為孩子永遠的心結,就算長大也無法原諒!
父母給了她生命,卻沒有給她愛,只因為是個女孩,父母就默默拋棄了她,讓她學不會如何去愛,所以心中只剩下恨,只剩下怨,父母沒有給她愛,沒有給她溫暖,她又怎麼會對父母有愛?
所以不要因為重男輕女,讓家變得不像個家!
只有家充滿溫暖,充滿愛,全家在一起,一起開開心心的,熱熱鬧鬧,歡聲笑語,是多麼的美好!
做到一家人相親相愛,才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END-
-
8 # 吳家三姐
我身邊有一個真實案例。
小女兒是老大,五年後剩下的弟弟,因為父母30歲才喜得貴子,因此對小兒子特別的喜愛。有什麼好吃的先緊著小兒子,因此大女兒就受到冷落,高中畢業後,因為家裡條件有限,大女兒考的不是很理想,因此家裡建議不讓大女兒上學了,為此大女兒把自己關進屋子哭了好久,後來大女兒的二姨看到孩子想去上學就資助了孩子讓他去上學,後來女孩上完後留在了大城市人,每月拿著高薪,給家裡買好多東西,照顧父母。
講這麼多,是為了告訴你,父母重男輕女的思想有,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父母恩,父母也有他們的無奈,所以,好好愛家人,好好愛自己。
-
9 # 情感老饕
感覺你是在說我奶奶,我四姑從小是被打大的,我奶奶平常就護著我爸跟我叔,我的三姑、四姑從小就不怎麼受待見。好在我三姑出嫁比較早,等只有四姑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她總是要做很多活。
初中沒有畢業,四姑就不讀書了,而是進城打工去了,是在一個包子店,別的沒學會,她現在包餃子,包包子的速度簡直是一流。
後來四姑嫁人後,也有了孩子,現在每年都會回家住一段時間,她說,當年的時候是很委屈,很生氣,但是現在我過的也很好,看著她(我奶奶)一天天變老,心裡還挺不是滋味的。
覺得這個人啊,強勢了一輩子,到老了,還是什麼都做不了了,看著她的樣子,其實真的挺心酸的,我現在不對她好一點,過幾年,說不定,就沒有機會了。
讓四姑說的我心裡都酸酸的,想流眼淚。
其實無論多麼重男輕女,小時候無論受了多少委屈,有一樣都是不變的,那就是血緣。那種親情是一直存在的。
《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小時候受的委屈還小嗎,她到最後還是一樣要管蘇大強的,雖然簽署了個什麼協議,但是協議歸協議,該養的時候還是要養,而且從她的內心深處,何嘗不願意跟父母和好?
無論你怎麼變,都抹不去你們是親人的事實,也許你心裡還會有些疙瘩,但是看著他們一天天變老,你一定會原諒他們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趁著還有機會,孝敬他們吧,別等著他們沒了,才想起來。
其實他們可能現在也在後悔,當年到底是為什麼會那麼做,都是自己的親生兒女,為什麼不能一碗水端平呢?
-
10 # 恩九月
我的觀點是,選擇原諒。就算不為了養育之恩,也不為孝道,只為了我們能夠快樂,我們也要放下怨念,原諒他們。想一想以下這幾點,試著讓自己放下怨念:父母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父母重男輕女,小時候受了太多委屈,長大後,你可能會經常想起從前那些傷心的事情。有時候,甚至還會怨恨父母,讓自己幼小的心靈受了那麼多傷害。但,不管父母怎樣重男輕女,怎樣讓你受委屈,畢竟你還是長大了。我相信在這長大的過程中,他們一定也為你提供了衣、食、住等基本的生存條件。比起流浪街頭的人,你還是幸福多了。父母怎麼著也算養你了一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我說這些並不是要你原諒他們,而是想讓你明白這些以後能放下心中的怨念,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會快樂。揪住他們在你小時候重男輕女的事不放,其實是在折磨自己,不放過自己。因為你會越想越生氣,這對你的身心健康都是很不利的。我是不想讓你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理解他們的侷限想一想父母那時生活的時代,比我們所處的時代落後;所受的教育可能也沒我們高;面對的生活壓力也比我們的大,種種原因綜合在一起,使他們有了“重男輕女”這種認知上的侷限。
對他們要有悲憫之心對待父母以及所有至親的人,要想快樂,必須學會以悲憫之心來看待他們。要明白,他們也不是聖人,也會犯錯誤。而不是針尖對麥芒,你對我不仁,我對你不義。換句話說,就是他們可以狹隘,但我們必須心胸開闊。不要只看到他們對我們的不好,也要看到命運對他們的不好;不要只看到我們受到的委屈,也要看到我們所受的恩惠;重要的不是原不原諒他們,而是放不放過我們。
結語有句話叫“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苦樂一念間,放過他人,就是放過自己。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肯原諒,那很難相信,他在和別人相處的過程中會大度、會寬容。原諒他們吧,就當是一種修行,這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供參考。
回覆列表
事出:有因,因為年代,生話條件和環境造成的,不能去怪父母,因為那年代,特別在農村,又有那種傳種接代的習慣,為了生個男孩父母,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東躲西藏,在那時侯父母也是沒有辦法,那一個做父母願意把自己親生的小孩送人,做父母心裡的痛苦和無奈,只有自己知道,背後也不知道哭了多少,流了多少淚,誰也不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