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何俊辰
-
2 # 徐行者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是中華文化之根,之源!太極就是中華文化的標誌
有的朋友提出疑問說太極八卦圖被南韓註冊成國旗,其實南韓那個國旗不能算,也代表不了中華文化
理由如下,右圖為南韓國旗,不是太極八卦圖。太極八卦圖為陰陽互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如太極圖裡的白色部分有黑點,黑色部分有白點,這個意思是陰陽是可以互相轉換的,也有中庸的含義。 南韓的紅色和藍色裡面沒有相互包含的意義,倒成了像是百事可樂的標誌含義。而且太極八卦有八個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這八個寓意著八個最重要的自然現象。而南韓國旗只有乾坤離坎,這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現象系統,南韓沒有了解太極易經的靈魂所在!南韓學的只是形式並沒有學到和領會到中華文化的靈魂和精髓, 比如南韓學著中國貼對聯,春節中國傳統貼紅色對聯,而有人逝世的家庭當年才用白色,南韓也學著,認為白色簡單,一過年就全部用白色對聯!南韓文化如果和中國文化對比,就是殘缺不全的文化,根本沒有掌握中華文化的真正含義和靈魂!就如一句俗語雖然被模仿但從沒有被超越!隨便轉個彎就把被甩的老遠,南韓人應該坦誠一些,謙虛一些,南韓的國運也許更好一些,中國是南韓文化的源頭,南韓不承認只會錯的更遠
-
3 # 思華評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追根尋源,為何在幾大古文明中唯有中華文化充滿無盡的生命力,勃勃生機,個人覺得最核心的要素就在: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獨立性!
獨立即原則,自信,自尊,自強;包容即求同存異,是學習力自我最佳化也是影響力!縱觀歷史長河,有創世神話,有天下為公,有一統江山,有邦國朝賀;亦有百家爭鳴,佛教東傳,絲綢路,下西洋;有中華民族之復興,亦有人類命運共同體!
文化之基,人之根本!民貴君輕社稷次之,齊家治國平天下;文化之核心在人,人之生存在家與和,所以個人覺得中華文化的標誌在家和萬事興!
-
4 # 務必要追求真相
從印度而來卻對中中國產生深刻影響的應該是佛教。
在中國,許多人一邊鄙視印度人,一邊又去寺廟燒香跪拜印度人(諸佛諸菩薩都是印度人),並信仰印度人所創造的佛教,這是否很矛盾?
按佛教,佛自稱是覺悟了的人,即使他所謂覺悟了他也不是神,他仍無足夠的智慧和能力去統管萬有並保佑別人,佛經也明明說了佛只是教導者,是不佑人的……但許多佛弟子利用人們拜神祈求保佑的心態,利用信眾不讀經的特點,撕謊說佛能賜福能保佑人升官發財賜平安等,誘騙華人去燒香拜佛,出現了許多華人去跪拜印度人的情景……
佛教起源於印度。釋迦摩尼出生於藍毗尼(尼泊爾),悟道成佛在菩提加耶(印度),第一次傳佛在鹿野苑(印度),涅槃在拘屍那加(印度)。 佛陀的僧團人員都是印度人,部分人員被佛弟子演變成了菩薩。
佛教有很多東西都是從古印度婆羅門教來的:輪迴的說法是婆羅門教的,“空有說”也是從婆羅門教的“無有說”來的,佛教所說的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吠陀經中的天、地、空三界的發展。吠陀經稱三界為三有,佛教也把三界叫三有。佛經的天龍八部和一些鬼神早在佛陀之前就已活躍在吠陀經的三界裡。
在中國歷史上,對印度的最早記載在《史記·大宛傳》,當時稱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 對音),漢書記載“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裡,得蜀賈人市。”。 《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天竺國一名身毒”。唐初統稱為天竺。後來玄奘西域取經,根據讀音才正名為印度。唐高僧玄奘往西域天竺取經,首創根據 Indu 讀音正名為“印度”,“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稱身篤,身毒,賢豆,天竺等。今從正音,宜云印度”。
-
5 # 德晉堂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很難選出一個標誌將其概括表現,如長城,太極,功夫,戲曲,詩詞,古建築,中餐……,每一個都是中華文化的形象符號,但是若只選一個文化標誌,我覺得還應該是—龍,龍是中國文化提煉出來的一個具象,從形象上來說,鹿角馬頭蛇身魚尾,本身就是一種相容幷蓄,象徵意義來說,中國龍代表著祥瑞,西方龍代表著邪惡,千百年來封建帝王一直將龍作為皇權神授的標誌,到了近代,龍這一印象走入尋常百姓,我們都被成為龍的傳人,因為龍代表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力量,一種集體圖騰,正如美國是白頭鷹,俄羅斯是黑熊,龍作為中國的標誌,不僅被西方認可,更為中國民眾接受,當然這一標誌形象需要我們去不斷維護,不斷賦予更多的正能量。
-
6 # 民間文學黑戶
中華文化標誌有很多,由國家文物局確定併發布的中國文化遺產圖形標誌是成都金沙“四鳥繞日”金飾圖案。
1、中國國畫。2、中國書法。3、篆刻印章。4、中國結。5、京戲臉譜。6、皮影。7、武術。8、秦磚漢瓦。9、兵馬俑。10、桃花扇。11、景泰藍。12、玉雕。13、中國漆器。14、紅燈籠,宮燈紗燈。15、木版水印。16、甲骨文。17、鐘鼎文。18、漢代竹簡。19、茶,品茶。20、中藥。21、文房四寶,硯臺、毛筆、宣紙、墨。22、豎排線裝書。23、剪紙。24、風箏。25、佛。26、道。27、儒。28、陰陽。29、禪宗。30、觀音手。31、孝服。32、紙錢。33、樂器中的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34、龍鳳紋樣紋和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等。35、祥雲圖案。36、中國織繡刺繡。37、彩陶。38、紫砂壺。39、蠟染。40、中國瓷器。41、古代兵器。42、青銅器。43、鼎。44、敦煌壁畫。45、石獅。46、門神。47、年畫。48、鞭炮。49、謎語。50、餃子。51、舞獅。52、中秋月餅、端午粽子等。53、鳥籠。54、盆景。55、芭蕉扇。56、白酒。57、唐裝。58、繡花鞋。59、虎頭鞋。60、旗袍。61、肚兜。62、斗笠。63、帝王的CROWN。64、皇后的鳳冠。65、泥人面塑。66、大花轎。67、水菸袋。68、鼻菸壺。69、筷子。70、牌坊。71、園林。72、寺院。73、古鐘。74、古塔。75、亭。76、對聯。77、井。78、民宅。79、石橋。80、金元寶。81、如意。82、燭臺。83、羅盤。84、八卦。85、禮佛器。86、司南。87、象棋。88、圍棋。89、黃包車。90、長命鎖。91、玉佩。92、千層底。93、椅子。94、絲綢。95、簷。96、花窗。97、古造紙術。98、古火藥。99、雕版印刷,活字印刷。100、豆腐,豆漿。
-
7 # 午夜隨風lost
中華文化的標誌是什麼?
首先應該明白哪些事物可以代表中華文化~~我們可以舉出大量歷史人物、文化傳承、經史典籍、出土文物、圖騰傳說……乃至民俗等等例子,展示文化的淵源和傳承,但是要從其中歸納出具有代表性的標誌,則應該考慮幾點:
一,有足夠的時間跨度貫穿我們民族的歷史脈絡。
二,具有很強的文化親和力和鮮明代表性。
三,本質上應該是出自文化的最基礎層面。
四,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文化特徵。
五,展示文明程序,至今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性。
你肯定已經想到了!
答案呼之欲出~~對,就是“漢文字”!
為什麼說漢文字是中華文化的標誌?
因為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記錄符號,是世界上唯一至今依然應用的古文字。從甲骨文金銘文到今天的簡化漢字,它的形狀變化並沒有脫離其象形表意的本質。
從古至今,從最權威的宮廷編年史、從殷商周到當代,經歷了漫漫的歷史歲月浸潤,我們的政治歷史文化傳承,基本都是依靠文字記錄並傳遞,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所以說,我們可以驕傲的說,中華文化的標誌就是~~漢文字!
-
8 # 秦人吉相
中國文化的標誌應當是貫穿華夏曆史,啟承中華文明發展,具有歷史時代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一切文脈象徵和文脈資源!例如:漢字、習俗、服飾、瓷器、刺繡等與生活有關的;還有像黃河、長江、長城、秦嶺等地理標識的,因為這些地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和集聚地;還有像各種佛家寺院、歷史遺蹟、民居建築、名山大川等等都可以說成是中國文化的標誌,它們極具中國屬性!
-
9 # 飛飛11185421
古典在建築,各種廡殿頂,歇山頂,硬山頂,懸山頂,攢尖頂等等,簡直美的讓人透不過氣來,只是現在多是西洋的大框架直邊平面,千篇一律,太呆板了!
-
10 # 奔跑地五花肉x
中華文化得標杆是什麼?
個人感覺是文字,現階段歷史考古發掘證明中華文字最早出現在商朝中晚期。也就是甲骨文。自從文字誕生以來人們可以將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供後人瞭解和學習。這正是由於文字的出現我們才能更直觀的瞭解自己的祖先的生活。雖然也有其他比如黃金青銅武器甚至城牆遺址等文物能成為歷史的佐證。但文字的註解始終更具說服力。
同時中國為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文明。其實說是文明沒有中斷還不如說文字沒能中斷。雖然在不同時期文字都在不斷演變。但歸根結底始終還是漢字,之間還是一脈相承。
今日的考古工作在商朝之後的考古往往進行比較容易。因為文字就能證明主人身份,年月以及生平簡介。而商之前得考古就比較困難。只能經過民間傳說得彙總和碳十四的年代分析。最終也只能給出一個模糊的年代。事件只能經過推敲給出答案。準確性存疑。就像西安楊官寨遺址,只能確定距今大約五千多年,黃帝在此生活過!出土的文物也只能作為輔證,而黃帝是否究竟真的在此,哪年至那年在此都不能確定。一切全靠猜測。太不嚴謹也很容易出現錯誤
回覆列表
龍
從數千年前無信史可考的文化時代到殷商、西周,再到戰國先秦,關於龍形象的器皿、紋飾一向層出不窮,有翼、無翼,有角、無角,更有良渚文化的獸身龍、查海遺址的蛇形龍,其形象也多有不同,故而有學者認為,龍的起源、源頭眾多。
西漢(包括王莽時期)的龍形象身體細長,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鰭。頭部似鱷魚,整體較瘦長。分為有翼、無翼兩種。有的角似牛角,細長,前端略帶弧形。上下顎等長,上下唇分別向上下翻卷。分為有無兩種,翼為鳥翅形。獸腿,短粗。足部分為獸、鷹足兩種,三趾。
而到了東漢,龍體粗壯,似虎形,身尾分明,個別有鰭。 角似牛角。角下都出現突起的稜,頂端前卷,也有類似鹿角的。 且都有翼。獸腿較長。 以虎的形象為主,其他動物形象輔之。
建安至魏晉(十六國時期)的龍體較細長,似虎形,身尾分明。頭角略似鹿角。羽翼分有無兩種,有翼的龍形狀仍舊為鳥翅形。腿為獸類,長。
南北朝至隋時,龍體細長,似虎形,身尾分明,頸和背上出現焰環。龍翼依舊分有無兩種,出現飄帶形翼,鳥翅形尚存。四肢上飄,有長的獸毛。
唐宋時期,體粗壯豐滿,回覆到蛇體,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鱗,宋代時尾上則有一圈鰭。吸取了獅子形象的特點,圓而豐滿,腦後有鬣。 唐代時出現分叉鹿角,前期略似鹿角尚存。 上唇很長,頂端成尖形,下唇短而不再下卷。 龍翼已經都為飄帶形。 宋時出現四爪的足,後肢和尾常交叉盤旋。
龍圖騰形成的時間,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時代。史書記載,華夏始祖伏羲曾在黃河一帶目睹了一隻龍首馬身的異獸,有感而發,於是發明了八卦,並且從此以龍作為部落標記,號稱龍師。伏羲部落中的官員,均以龍命名。有昊英潛龍氏、大庭居龍氏、渾沌降龍氏、陰康土龍氏、慄陸水龍氏。整個伏羲部落就是一個龍氏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