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漸行漸無蹤

    “詩仙”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非凡的自負和自信,狂傲的獨立人格,豪放灑脫的氣度和自由創造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了盛唐士人的時代性格和精神風貌。盛唐詩歌的氣、情、神,在李白的樂府歌行和絕句作品中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的詩歌充滿了澎湃的激情,神奇的想象,既有氣勢浩瀚、變幻莫測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舉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意境,美不勝收!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成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追求功名、漫遊山水和求仙學道,伴隨著李白一生,但又不願科舉入仕。“狂”是他人生象徵,處處突出自我,自命不凡,喜為大言。但他又是一個有狂熱情感的人,狂飲醉歌,追求精神的陶醉。在他的性格中還有一種與自然的親和力,現實生活中的挫折失意,都在自然中得到補償。他常透過對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繪,表達對自由嚮往和傲世獨立的人格精神!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2 # 全民美育報

    1、李白家在四川,蜀道不好走,且刀光劍影,路上也不太平,他回去一次很難;

    2、生活在唐朝,想要讓自己的詩篇傳遍天下就要去帝都混,這樣才能更多的和達官貴人交往上;自己的作品才有可能在圈子裡傳開。

    3、李白其實很想家的,這從他的詩“低頭思故鄉”就能看的出來,他其實很想家,但並不能代表就要回家。

    4、作為一個詩人,遊歷祖國的山山水水才會有靈感迸發,才會有作品誕生,才會不被人看做江郎才盡,所以,李白遊歷了很多地方,寫出了大量的名篇詩文,如果不去遊歷,呆在家裡為生活和瑣事忙碌,對於李白這樣的性格是沒辦法寫出詩的,這就等於斷送了他的創作生命。李白只有走出去,才會靈感迸發,雄渾的詩文隨之而來,讓他成為一代詩仙。

    5、李白“離婚”了,孩子判給了老婆。所以他無家可歸,徹底是一個流浪的人,所以不回家是可以理解的。

    6、經過友人的推薦,他認識了了玉真公主,後來又得到賀知章的賞識,介紹給了皇上,李白在國家中樞謀了一個翰林的職位,相當於是找了一個穩定體面的工作。這個時期他自然是不會回家的。

    7、李白離婚之後又了新的喜歡物件,這個人就是楊玉環。別笑,在唐朝當時的風氣來說,這件事情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在陳凱歌的妖貓傳裡,李白不是在酒場上故意發酒瘋嗎?那大概是因為他情場失意所致。楊玉環對李白也很有好感,她看過李白的作品,是他的忠實粉絲。

    8、第一次李白見到楊玉環,喝了不少的酒,趁著酒勁兒寫出了傳世的名篇: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首詩寫的真是好好直白,楊玉環都有些臉紅了,她也明白了李白對自己很有好感,不然怎麼能寫出如此讓人喜歡的詩文呢!

    9、當然了李白也只是喜歡而已,最後他在暮色中離開了長安。二十年後,留下一首詩文,和這個世界告別。“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 3 # 磨史作鏡

    李白,字太白,盛唐大詩人,這裡用三句詩引出對他的感覺:三仙,不是三鮮哈!

    一、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詩仙

    誰沒讀過李白的詩呢,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流傳下來的詩篇豈止是膾炙人口,簡直是一種文化,一種專門的學問,有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也應該有研究李白的“白學”吧!什麼叫浪漫,請看:燕山雪花大如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仙

    李白嗜酒,而且是斗酒詩百篇,越喝越有才情,其關於酒的詩篇也多,關於酒的故事也多。著名的《飲中八仙歌》他的篇幅最多。還有太白醉酒,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研磨的典故。

    三、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謫仙

    謫仙是賀知章給他的稱呼,說的是他就像是天上下凡的神仙。我這裡借用一下,說一下太白仕途上的不順利。其實李白一直以為自己有宰相之才,總想能居於廟堂之高,但是他其實政治上較為幼稚,雖然唐玄宗用他為翰林侍講,但其實只是想讓他當個御用文人,專門負責作詩解悶罷了。他當時很興奮,以為自己的理想抱負即將實現,“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後來被玄宗放還。千不該萬不該,他後來稀裡糊塗參與了唐藩王的活動,被唐朝廷定位謀反罪,差點丟了性命,後經人營救,改為流放。比貶謫還重!

  • 4 # 物道

    知乎上有人問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老杜”,李白沒有被稱為“老李”?

    最高票答案不但精煉,而且耐人尋味:杜甫未曾年輕,李白從未老去

    事實也確實如此。

    20來歲的李白是輕狂浪漫的: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0來歲的李白是輕狂浪漫的: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40來歲的李白是輕狂浪漫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50來歲的李白是輕狂浪漫的: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50來歲的李白是輕狂浪漫的:

    “夫子紅顏我少年,章臺走馬著金鞭。”

    他到死都是輕狂浪漫的,像一個英姿勃發的少年。

    ▲ 李白醉酒繪畫作者-範曾

    所以我們說李白是仙,是詩仙,是酒仙,是劍仙,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謫仙。好像因為他是李白,他就應該這樣浪漫,這樣輕狂,這樣無慾無求、無懼無畏一樣。

    但成仙之前,李白也是人。是人就有痛苦。卻沒有人談論李白的痛苦。

    ▲ 李白

    700—742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的身世是個謎。

    故里何處,至今還是一場跨國爭奪戰;父親的名稱也不甚明瞭,只說是“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

    這種遮掩引發了人們的種種猜測。《新唐書》說李白是西涼太祖李暠的九世孫,屬李唐宗室,因先祖獲罪流放,始終不敢明示家譜。或許確因如此,李父一生從商,從未涉政。

    但李白的內心,有一片更大的天下。

    ▲ 李白醉酒繪畫作者-範曾

    24歲的李白,認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在旅程中,他透露了自己的志向:“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要像春秋時期的管仲、晏嬰一樣,做皇帝的輔弼之臣,使政通人和,海晏河清。

    那個時代的文人,都想以筆為劍,在考場上殺伐,謀得廟堂上的一席之地。但中唐以後要考進士需要資格審查,其中一條就是:商賈子弟不得科考。如果李白真是因政治原因而流亡域外的李唐後人,就更沒有參試的可能了。

    而且,在桀驁的李白眼裡,他是“一日同風起”的大鵬,是“作賦凌相如”的天才,要他在獨木橋上和一眾庸人去擠,換一個毫無存在感的“基層崗位”,簡直是笑話。

    所以李白選了另一條捷徑:干謁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唐李白》的作家張大春說:“拿詩作禮物這件事情,他是做得最徹底,最全面的。他送詩的物件很多,多半是中下層的官僚,你都很難通過歷史的材料,考證他送的詩都是送給什麼人了。”

    ▲ 李白的《上陽臺貼》

    李白有李白的傲慢,權貴自然也有權貴的偏見。所以他投出的這些簡歷,大多時候都沒有迴音。

    李白沒有輕易放棄,這條“捷徑”,他一走就是十餘年。一道道山川因他的足跡而愈顯巍峨,一座座城池因他曾下榻而頓生華彩,他挫敗,卻更精彩。這是李白的生活哲學:越挫越勇,屢敗屢戰,依然自信,依然狂傲。

    742—744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公元742年,是李唐歷史的一道分割線。這一年,唐玄宗的年號從“開元”改為“天寶”。唐玄宗本人也從勵精圖治的明主,變成了寵信奸佞的昏君。

    偏偏就是在這一年,李白走進了朝堂。

    此前結交的幾位摯友,終於在皇帝面前說上了話。“明皇聞其名,召見以為翰林供奉。”

    應當說,李白進宮那天還是很風光的。唐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還親手為他調羹。他也自信滿滿地寫下了《塞下曲》:“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彷彿即將要去馳騁疆場,建功立業了,這種情懷是何等豪邁,何等榮耀!

    但是榮耀不等於重要。“翰林供奉”,說白了只是皇帝的一個秘書,負責寫些歌功頌德的東西。李白潛心研讀的《貞觀政要》和各類治國典籍,在唐玄宗眼裡,可比不上為貴妃唱的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

    本意在長安化鯤鵬,卻成了籠裡金絲雀。四十來歲的李白,在理想達成的這一年,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狼狽和無邊的孤獨。

    “數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的李白,終究還是不願意屈服。作為一個文人,一個有追求更有底線的文人,他開始用自己的形式反抗現實:放浪形骸,醉酒填詞,意興所至,敢叫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這般狂傲,叫阿諛奉承的朝堂如何容得下他。就在李白與宮廷日漸疏遠的時候,朋友們也一一辭別:劉十六入楚渡湘江,裴圖南高臥嵩山畔,王昌齡灞陵告別,賀知章告老還鄉……一個孤零零的李白,縱使心有光芒萬丈,又能和時代的黑暗對抗多久呢?

    ▲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公元744年三月,李白上疏請還山,唐玄宗也順水推舟“賜金放還”。

    幸好是放還。仙融不入紅塵,凡人也供不起仙,不如像一對曾經愛過的戀人,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離開的那一天,李白依然倔強地對著長安城高聲放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時候的大唐,才真正迎來了詩仙。

    744-762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離開長安的李白,開始了又一次漫長的遊歷。

    他尋訪仙山名士,與杜甫、高適等人結交同遊,留下了無數華彩辭章,被傳為文壇佳話。

    天寶末期,安史之亂猶如一場瘟疫,席捲了李唐江山。玄宗逃至四川,太子自立為帝,駐守江西的永王李璘打著平定叛亂的旗號,從江陵起兵了。

    這時候李白已隱居於廬山屏風疊,卻還關心時政,一心想要報效國家:“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這時候永王突然到訪,三度相邀,使他又一次燃起了愛國雄心,欣然前往。

    ①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②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然而這不過是一場奪權的鬧劇。不到五個月,李璘兵敗身亡,李白以“附逆”罪入獄,雖然免死,卻被流放夜郎。

    年近花甲的李白已貧病交加,還要長途跋涉,他所有的政治理想已全部破滅,身邊也再沒有親朋好友可以扶持。曾經的摯友高適是關押他的將領,此時卻只想裝作素不相識。李白,已處於“世人皆欲殺”(杜甫《不見》)的慘淡地步。

    歷經了兩年的流放,天下大赦,滄桑的李白立馬又變回了那個Sunny少年: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 《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一日千里,真是輕快極了。這種“快”,不僅是重獲自由後的暢快,更是藐視一切苦難的快意。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李白就是這樣一個英雄,無論人生多艱,我自仰天大笑。

    之後的日子,李白抱恙在身,卻依舊瀟灑,依舊浪漫,依舊喝酒,依舊舞劍,甚至還想請纓追剿“安史之亂”的殘餘勢力。

    史書說他最後“醉致疾亡”,很多人都是不信的:仙人又怎麼會生病呢?人們更願意相信,他是酒醉入江,抱月而歸。

    抱月而歸,這很李白。就像余光中先生說的,樽中月影,才是他的故鄉

    回首李白這一生,壯志凌雲,卻因一身傲骨而頻遭坎坷,蹉跎終老。

    他的詩歌詠山水、羨神仙、歌俠客、記飲酒、贈友人,都是那麼浪漫、豪放,這豪放背後,卻是騙過了全世界的悲憤、孤獨和落寞。“天才之奮勉、天才之寂寞、天才之不為時人所知、天才之無用武之地,俱在於是。”(張大春)

    ▲ 李白賞月

    但是,李白強悍的生命張力,也正因為從這樣的悲劇中掙脫、迸發出來,才成為了響徹天地的時代之音,成為了整個盛唐最響亮的長歌。

    兩千年的中國文學史,“少年”何其之多,但只有李白一人,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霜雪滿頭,卻依然年輕。

    所以千百年過去,我們依然深愛著李白。因為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是我們內心中決不妥協的倔強和堅持,是華人至高形式的浪漫。

    ▲ 李白醉吟圖

  • 5 # 飛天ZY漫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是喝酒越多,詩興越濃,下筆越有神的天才詩人。他經常出入於長安鬧市區的酒家。喝的酩酊大醉。李白的晚輩,後世把他與李白並稱為《李杜》的杜甫,曾以上面那首詩,歌頌這位他所敬愛的詩人。另一位長安的詩壇前輩賀知章,也稱李白是,謫仙,(被放逐下凡的仙人)而李白在後人心目中的形象。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因此,每當人們一聽到李白的大名。腦海中就會立刻浮現,酒,仙,花,月。等字眼。他的生涯,與那些傳說渾然成為一體。所以,很難正確地究明他一生的行蹤十分困難。反乏,如果我們從事實與傳說之間,去捕捉李白的形象,反到很合乎他的個性。李白喝酒的好處,總是在喝酒時詠歌賦詩,然後抒發自己的胸臆。他的,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他的意思是,心頭積蓄了許多愁悶,不得不獨酌美酒,聊以澆愁,雖然酒量比不上積壓的愁緒。可是隻要我一拿起酒杯,所有的憂煩自會消去。難怪有人說,清酒是酒中聖人,一點不錯,酒喝到半醉時,憂愁消淡,心中自然也開闊。還有李白的,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來、來、來,就讓我們在這灑滿月光的高臺上,舉杯共飲香醇的美酒吧!)從以上的詩句,我們不難了解李白的內心,而事實上,只要李白的才華能夠得到合理的評價,並有一個讓他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窮愁千萬端,自然會化解。否則對於李白來說,只有愁上加愁了!李白的時代,約與唐玄宗在位期間(七一二——七五五)同時。時值盛唐,唐朝的最盛時期,是一個百花怒放的時代。在詩史上,唐朝呈現一片空前繁榮的景象。律詩,絕句輯錄了將近五萬首詩的全唐詩中,不難窺知其盛況,當中李白和杜甫的詩被評價得最高,他們二人就像矗立在連綿山巒中的兩座高峰。後來,據說李白死於疾病,但也有另一種傳說。一天,李白乘舟,遊賞長江採石磯的風光,照例喝的酩酊大醉,當時他看見照映在河面上的月影,更伸手去撈,誰知就是這一撈,成了他戲劇性的結束。享年六十二歲!

  • 6 # 大小徐說電影

    最是“天真”李太白“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太白之詩,當是千古絕響;太白其人,應是人間謫仙。談及太白,我們常想起其天真爛漫。屈原之後,太白堪稱浪漫主義第一人。

    太白之詩天真爛漫,他喜歡毫不掩飾地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揮灑在詩中。

    當受玄宗徵召,他高喝“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與友人同飲,他勸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惋惜《詩經》正聲傳統之失,他哀嘆“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故土之思泛起,他低喃“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沒有曲曲折折,沒有柳暗花明,太白總是毫不掩飾地將自己的情感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胸有凌雲壯志,心藏千百柔腸,卻又率真灑脫,隨性而為。太白之詩,或有金戈鐵馬磅礴之勢,或如林間小澗細水長流,自有一番天真爛漫,貫穿始終。

    太白之性天真爛漫。有天真爛漫之情不易,守住這份天真爛漫更是“難於上青天”。我們常讚美太白的天真爛漫,但又又少有人談論太白貫徹一生的“天真”是多麼可貴。

    受人誹謗,得罪刺史,他仍心懷壯志,“但得長把袂,何必嵩丘山”;等得玄宗徵召,卻又受人讒毀,賜金放歸,他壯志未泯,“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安史亂起,在顛沛流離中,他一心向君主獻計,“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

    當層層陰霾下終見得一絲曙光時,太白心懷“誓欲清幽燕”的壯志登上了李璘戰船。卻又深陷帝位之爭的漩渦而鋃鐺入獄。幸得友人相救免於一死,流放夜郎。夜郎路遙,一路隨著江流飄遠的不僅是一葉扁舟,還有他那留在京城的夢。霜雪早已染上雙鬢,疾病席捲而來,前途渺茫,這一生似乎就如此刻滔滔江水上浮沉的小舟,在命運的急流裡隨波飄蕩。

    生活用險惡與苦難擁抱了他,太白對生活的熱愛卻依然不泯。輕舟行至白帝城遇赦,他欣喜若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以前的跌宕與苦難,他只輕輕一拋,置之身後而不聞,隨著湍急的流水遠去。與其沉浸在悲痛之中一蹶不振,不如把酒當歌,依舊以滿腔熱情擁抱生活,豈不快哉。

    任憑苦難磋磨,哪管命運多舛,太白也始終維持著他的天真爛漫。一支筆,一把劍,一壺酒,一襲白衣,一縷憂思寄家國。

  • 7 # 漸行漸無蹤

    “詩仙”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非凡的自負和自信,狂傲的獨立人格,豪放灑脫的氣度和自由創造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了盛唐士人的時代性格和精神風貌。盛唐詩歌的氣、情、神,在李白的樂府歌行和絕句作品中發揮的淋漓盡致!他的詩歌充滿了澎湃的激情,神奇的想象,既有氣勢浩瀚、變幻莫測的壯觀奇景,又有標舉風神情韻而自然天成的意境,美不勝收!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成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追求功名、漫遊山水和求仙學道,伴隨著李白一生,但又不願科舉入仕。“狂”是他人生象徵,處處突出自我,自命不凡,喜為大言。但他又是一個有狂熱情感的人,狂飲醉歌,追求精神的陶醉。在他的性格中還有一種與自然的親和力,現實生活中的挫折失意,都在自然中得到補償。他常透過對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繪,表達對自由嚮往和傲世獨立的人格精神!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8 # 全民美育報

    1、李白家在四川,蜀道不好走,且刀光劍影,路上也不太平,他回去一次很難;

    2、生活在唐朝,想要讓自己的詩篇傳遍天下就要去帝都混,這樣才能更多的和達官貴人交往上;自己的作品才有可能在圈子裡傳開。

    3、李白其實很想家的,這從他的詩“低頭思故鄉”就能看的出來,他其實很想家,但並不能代表就要回家。

    4、作為一個詩人,遊歷祖國的山山水水才會有靈感迸發,才會有作品誕生,才會不被人看做江郎才盡,所以,李白遊歷了很多地方,寫出了大量的名篇詩文,如果不去遊歷,呆在家裡為生活和瑣事忙碌,對於李白這樣的性格是沒辦法寫出詩的,這就等於斷送了他的創作生命。李白只有走出去,才會靈感迸發,雄渾的詩文隨之而來,讓他成為一代詩仙。

    5、李白“離婚”了,孩子判給了老婆。所以他無家可歸,徹底是一個流浪的人,所以不回家是可以理解的。

    6、經過友人的推薦,他認識了了玉真公主,後來又得到賀知章的賞識,介紹給了皇上,李白在國家中樞謀了一個翰林的職位,相當於是找了一個穩定體面的工作。這個時期他自然是不會回家的。

    7、李白離婚之後又了新的喜歡物件,這個人就是楊玉環。別笑,在唐朝當時的風氣來說,這件事情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在陳凱歌的妖貓傳裡,李白不是在酒場上故意發酒瘋嗎?那大概是因為他情場失意所致。楊玉環對李白也很有好感,她看過李白的作品,是他的忠實粉絲。

    8、第一次李白見到楊玉環,喝了不少的酒,趁著酒勁兒寫出了傳世的名篇: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這首詩寫的真是好好直白,楊玉環都有些臉紅了,她也明白了李白對自己很有好感,不然怎麼能寫出如此讓人喜歡的詩文呢!

    9、當然了李白也只是喜歡而已,最後他在暮色中離開了長安。二十年後,留下一首詩文,和這個世界告別。“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 9 # 磨史作鏡

    李白,字太白,盛唐大詩人,這裡用三句詩引出對他的感覺:三仙,不是三鮮哈!

    一、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詩仙

    誰沒讀過李白的詩呢,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流傳下來的詩篇豈止是膾炙人口,簡直是一種文化,一種專門的學問,有研究紅樓夢的紅學,也應該有研究李白的“白學”吧!什麼叫浪漫,請看:燕山雪花大如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酒仙

    李白嗜酒,而且是斗酒詩百篇,越喝越有才情,其關於酒的詩篇也多,關於酒的故事也多。著名的《飲中八仙歌》他的篇幅最多。還有太白醉酒,高力士脫靴,楊貴妃研磨的典故。

    三、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謫仙

    謫仙是賀知章給他的稱呼,說的是他就像是天上下凡的神仙。我這裡借用一下,說一下太白仕途上的不順利。其實李白一直以為自己有宰相之才,總想能居於廟堂之高,但是他其實政治上較為幼稚,雖然唐玄宗用他為翰林侍講,但其實只是想讓他當個御用文人,專門負責作詩解悶罷了。他當時很興奮,以為自己的理想抱負即將實現,“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後來被玄宗放還。千不該萬不該,他後來稀裡糊塗參與了唐藩王的活動,被唐朝廷定位謀反罪,差點丟了性命,後經人營救,改為流放。比貶謫還重!

  • 10 # 物道

    知乎上有人問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杜甫被稱為“老杜”,李白沒有被稱為“老李”?

    最高票答案不但精煉,而且耐人尋味:杜甫未曾年輕,李白從未老去

    事實也確實如此。

    20來歲的李白是輕狂浪漫的: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0來歲的李白是輕狂浪漫的: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40來歲的李白是輕狂浪漫的: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50來歲的李白是輕狂浪漫的: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50來歲的李白是輕狂浪漫的:

    “夫子紅顏我少年,章臺走馬著金鞭。”

    他到死都是輕狂浪漫的,像一個英姿勃發的少年。

    ▲ 李白醉酒繪畫作者-範曾

    所以我們說李白是仙,是詩仙,是酒仙,是劍仙,是“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謫仙。好像因為他是李白,他就應該這樣浪漫,這樣輕狂,這樣無慾無求、無懼無畏一樣。

    但成仙之前,李白也是人。是人就有痛苦。卻沒有人談論李白的痛苦。

    ▲ 李白

    700—742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的身世是個謎。

    故里何處,至今還是一場跨國爭奪戰;父親的名稱也不甚明瞭,只說是“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

    這種遮掩引發了人們的種種猜測。《新唐書》說李白是西涼太祖李暠的九世孫,屬李唐宗室,因先祖獲罪流放,始終不敢明示家譜。或許確因如此,李父一生從商,從未涉政。

    但李白的內心,有一片更大的天下。

    ▲ 李白醉酒繪畫作者-範曾

    24歲的李白,認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在旅程中,他透露了自己的志向:“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要像春秋時期的管仲、晏嬰一樣,做皇帝的輔弼之臣,使政通人和,海晏河清。

    那個時代的文人,都想以筆為劍,在考場上殺伐,謀得廟堂上的一席之地。但中唐以後要考進士需要資格審查,其中一條就是:商賈子弟不得科考。如果李白真是因政治原因而流亡域外的李唐後人,就更沒有參試的可能了。

    而且,在桀驁的李白眼裡,他是“一日同風起”的大鵬,是“作賦凌相如”的天才,要他在獨木橋上和一眾庸人去擠,換一個毫無存在感的“基層崗位”,簡直是笑話。

    所以李白選了另一條捷徑:干謁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大唐李白》的作家張大春說:“拿詩作禮物這件事情,他是做得最徹底,最全面的。他送詩的物件很多,多半是中下層的官僚,你都很難通過歷史的材料,考證他送的詩都是送給什麼人了。”

    ▲ 李白的《上陽臺貼》

    李白有李白的傲慢,權貴自然也有權貴的偏見。所以他投出的這些簡歷,大多時候都沒有迴音。

    李白沒有輕易放棄,這條“捷徑”,他一走就是十餘年。一道道山川因他的足跡而愈顯巍峨,一座座城池因他曾下榻而頓生華彩,他挫敗,卻更精彩。這是李白的生活哲學:越挫越勇,屢敗屢戰,依然自信,依然狂傲。

    742—744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公元742年,是李唐歷史的一道分割線。這一年,唐玄宗的年號從“開元”改為“天寶”。唐玄宗本人也從勵精圖治的明主,變成了寵信奸佞的昏君。

    偏偏就是在這一年,李白走進了朝堂。

    此前結交的幾位摯友,終於在皇帝面前說上了話。“明皇聞其名,召見以為翰林供奉。”

    應當說,李白進宮那天還是很風光的。唐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還親手為他調羹。他也自信滿滿地寫下了《塞下曲》:“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何當破月氏,然後方高枕。”彷彿即將要去馳騁疆場,建功立業了,這種情懷是何等豪邁,何等榮耀!

    但是榮耀不等於重要。“翰林供奉”,說白了只是皇帝的一個秘書,負責寫些歌功頌德的東西。李白潛心研讀的《貞觀政要》和各類治國典籍,在唐玄宗眼裡,可比不上為貴妃唱的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

    本意在長安化鯤鵬,卻成了籠裡金絲雀。四十來歲的李白,在理想達成的這一年,第一次感到了巨大的狼狽和無邊的孤獨。

    “數十年為客,未嘗一日低顏色”的李白,終究還是不願意屈服。作為一個文人,一個有追求更有底線的文人,他開始用自己的形式反抗現實:放浪形骸,醉酒填詞,意興所至,敢叫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這般狂傲,叫阿諛奉承的朝堂如何容得下他。就在李白與宮廷日漸疏遠的時候,朋友們也一一辭別:劉十六入楚渡湘江,裴圖南高臥嵩山畔,王昌齡灞陵告別,賀知章告老還鄉……一個孤零零的李白,縱使心有光芒萬丈,又能和時代的黑暗對抗多久呢?

    ▲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公元744年三月,李白上疏請還山,唐玄宗也順水推舟“賜金放還”。

    幸好是放還。仙融不入紅塵,凡人也供不起仙,不如像一對曾經愛過的戀人,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離開的那一天,李白依然倔強地對著長安城高聲放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時候的大唐,才真正迎來了詩仙。

    744-762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離開長安的李白,開始了又一次漫長的遊歷。

    他尋訪仙山名士,與杜甫、高適等人結交同遊,留下了無數華彩辭章,被傳為文壇佳話。

    天寶末期,安史之亂猶如一場瘟疫,席捲了李唐江山。玄宗逃至四川,太子自立為帝,駐守江西的永王李璘打著平定叛亂的旗號,從江陵起兵了。

    這時候李白已隱居於廬山屏風疊,卻還關心時政,一心想要報效國家:“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這時候永王突然到訪,三度相邀,使他又一次燃起了愛國雄心,欣然前往。

    ① 廬山秀出南鬥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②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然而這不過是一場奪權的鬧劇。不到五個月,李璘兵敗身亡,李白以“附逆”罪入獄,雖然免死,卻被流放夜郎。

    年近花甲的李白已貧病交加,還要長途跋涉,他所有的政治理想已全部破滅,身邊也再沒有親朋好友可以扶持。曾經的摯友高適是關押他的將領,此時卻只想裝作素不相識。李白,已處於“世人皆欲殺”(杜甫《不見》)的慘淡地步。

    歷經了兩年的流放,天下大赦,滄桑的李白立馬又變回了那個Sunny少年: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早發白帝城》

    ▲ 《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一日千里,真是輕快極了。這種“快”,不僅是重獲自由後的暢快,更是藐視一切苦難的快意。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很著名的話:“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李白就是這樣一個英雄,無論人生多艱,我自仰天大笑。

    之後的日子,李白抱恙在身,卻依舊瀟灑,依舊浪漫,依舊喝酒,依舊舞劍,甚至還想請纓追剿“安史之亂”的殘餘勢力。

    史書說他最後“醉致疾亡”,很多人都是不信的:仙人又怎麼會生病呢?人們更願意相信,他是酒醉入江,抱月而歸。

    抱月而歸,這很李白。就像余光中先生說的,樽中月影,才是他的故鄉

    回首李白這一生,壯志凌雲,卻因一身傲骨而頻遭坎坷,蹉跎終老。

    他的詩歌詠山水、羨神仙、歌俠客、記飲酒、贈友人,都是那麼浪漫、豪放,這豪放背後,卻是騙過了全世界的悲憤、孤獨和落寞。“天才之奮勉、天才之寂寞、天才之不為時人所知、天才之無用武之地,俱在於是。”(張大春)

    ▲ 李白賞月

    但是,李白強悍的生命張力,也正因為從這樣的悲劇中掙脫、迸發出來,才成為了響徹天地的時代之音,成為了整個盛唐最響亮的長歌。

    兩千年的中國文學史,“少年”何其之多,但只有李白一人,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霜雪滿頭,卻依然年輕。

    所以千百年過去,我們依然深愛著李白。因為他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是我們內心中決不妥協的倔強和堅持,是華人至高形式的浪漫。

    ▲ 李白醉吟圖

  • 11 # 飛天ZY漫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是喝酒越多,詩興越濃,下筆越有神的天才詩人。他經常出入於長安鬧市區的酒家。喝的酩酊大醉。李白的晚輩,後世把他與李白並稱為《李杜》的杜甫,曾以上面那首詩,歌頌這位他所敬愛的詩人。另一位長安的詩壇前輩賀知章,也稱李白是,謫仙,(被放逐下凡的仙人)而李白在後人心目中的形象。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因此,每當人們一聽到李白的大名。腦海中就會立刻浮現,酒,仙,花,月。等字眼。他的生涯,與那些傳說渾然成為一體。所以,很難正確地究明他一生的行蹤十分困難。反乏,如果我們從事實與傳說之間,去捕捉李白的形象,反到很合乎他的個性。李白喝酒的好處,總是在喝酒時詠歌賦詩,然後抒發自己的胸臆。他的,窮愁千萬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雖少,酒傾愁不來,所以知酒聖,酒酣心自開。他的意思是,心頭積蓄了許多愁悶,不得不獨酌美酒,聊以澆愁,雖然酒量比不上積壓的愁緒。可是隻要我一拿起酒杯,所有的憂煩自會消去。難怪有人說,清酒是酒中聖人,一點不錯,酒喝到半醉時,憂愁消淡,心中自然也開闊。還有李白的,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來、來、來,就讓我們在這灑滿月光的高臺上,舉杯共飲香醇的美酒吧!)從以上的詩句,我們不難了解李白的內心,而事實上,只要李白的才華能夠得到合理的評價,並有一個讓他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窮愁千萬端,自然會化解。否則對於李白來說,只有愁上加愁了!李白的時代,約與唐玄宗在位期間(七一二——七五五)同時。時值盛唐,唐朝的最盛時期,是一個百花怒放的時代。在詩史上,唐朝呈現一片空前繁榮的景象。律詩,絕句輯錄了將近五萬首詩的全唐詩中,不難窺知其盛況,當中李白和杜甫的詩被評價得最高,他們二人就像矗立在連綿山巒中的兩座高峰。後來,據說李白死於疾病,但也有另一種傳說。一天,李白乘舟,遊賞長江採石磯的風光,照例喝的酩酊大醉,當時他看見照映在河面上的月影,更伸手去撈,誰知就是這一撈,成了他戲劇性的結束。享年六十二歲!

  • 12 # 大小徐說電影

    最是“天真”李太白“從開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當地一彈挑起的迴音。”

    太白之詩,當是千古絕響;太白其人,應是人間謫仙。談及太白,我們常想起其天真爛漫。屈原之後,太白堪稱浪漫主義第一人。

    太白之詩天真爛漫,他喜歡毫不掩飾地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揮灑在詩中。

    當受玄宗徵召,他高喝“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與友人同飲,他勸道“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惋惜《詩經》正聲傳統之失,他哀嘆“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故土之思泛起,他低喃“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沒有曲曲折折,沒有柳暗花明,太白總是毫不掩飾地將自己的情感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胸有凌雲壯志,心藏千百柔腸,卻又率真灑脫,隨性而為。太白之詩,或有金戈鐵馬磅礴之勢,或如林間小澗細水長流,自有一番天真爛漫,貫穿始終。

    太白之性天真爛漫。有天真爛漫之情不易,守住這份天真爛漫更是“難於上青天”。我們常讚美太白的天真爛漫,但又又少有人談論太白貫徹一生的“天真”是多麼可貴。

    受人誹謗,得罪刺史,他仍心懷壯志,“但得長把袂,何必嵩丘山”;等得玄宗徵召,卻又受人讒毀,賜金放歸,他壯志未泯,“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安史亂起,在顛沛流離中,他一心向君主獻計,“仍留一隻箭,未射魯連書”。

    當層層陰霾下終見得一絲曙光時,太白心懷“誓欲清幽燕”的壯志登上了李璘戰船。卻又深陷帝位之爭的漩渦而鋃鐺入獄。幸得友人相救免於一死,流放夜郎。夜郎路遙,一路隨著江流飄遠的不僅是一葉扁舟,還有他那留在京城的夢。霜雪早已染上雙鬢,疾病席捲而來,前途渺茫,這一生似乎就如此刻滔滔江水上浮沉的小舟,在命運的急流裡隨波飄蕩。

    生活用險惡與苦難擁抱了他,太白對生活的熱愛卻依然不泯。輕舟行至白帝城遇赦,他欣喜若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以前的跌宕與苦難,他只輕輕一拋,置之身後而不聞,隨著湍急的流水遠去。與其沉浸在悲痛之中一蹶不振,不如把酒當歌,依舊以滿腔熱情擁抱生活,豈不快哉。

    任憑苦難磋磨,哪管命運多舛,太白也始終維持著他的天真爛漫。一支筆,一把劍,一壺酒,一襲白衣,一縷憂思寄家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管理類綜合聯考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