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垚

    中國獨有北斗曆法,它可以在每年冬至的時候,瑤光星正指正北方。相當於每年都要給太陽曆和太陰曆做一次校準。二十四節氣幾千年傳承下來,很了不起!

    冬至和夏至講的是天氣極端的兩個點。天氣和地氣變化最大的差異,就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和固液氣三態變化。而天之陽和地之陽最大的差別在於,天之陽氣是有天上的離火,也就是太陽,直接高位輻射來的陽熱;而地氣的相火的陽熱,是透過地氣水的低位吸熱和高位散熱來體現的。水善利萬物,處眾人之所惡,不爭,而幾於道;固態時冰堅若鐵,液態時通流溫婉,氣態時隨風而動,此為水德。如同大地,默默承載,地得水氣,是為水土合德。

    所以冬至要進補一些溫婉的食物,要和溫婉的人一起度過。

    據記載,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

    《漢書》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大吉之日。

    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中國古人將冬至分為三候。

    一候蚯蚓結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升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角解

    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逐漸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動

    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 2 # 單身老王

    冬至,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後,北半球白晝時間越來越長。

    我是煙臺人,我們那裡的習俗是冬至吃水餃,冬至倒不算是太重要的日子,大家除了吃個水餃應個景兒,也沒有什麼別的慶祝方式。

    我自己在外地工作,沒法和家人團聚,估計會是跟家人影片一下,然後點份水餃外賣吃吧。遙祝家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 3 # 且聽楓吟

    冬至將至,許多人對於冬至的瞭解甚少。到了冬至這天,南方有吃湯圓的習俗,那麼你知道北方冬至吃什麼嗎?餃子是必吃的美食之一,但北方冬至的飲食習俗還有很多,具體北方冬至吃什麼呢?以下是出國留學網小編整理的關於冬至北方人吃什麼的內容,更多內容請進入出國留學網節假日欄目檢視。

    1、羊肉

    冬至開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九”。對於老百姓來說,冬至莫過於吃。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

    羊肉性溫,能抵禦風寒、補身體,對風寒氣喘、腎虧陽痿、氣血兩虧、腰膝痠軟、肢冷腹痛、面黃肌瘦等症狀有療效。冬季人體陽氣內藏,腎陽不足,容易出現手足冰冷,面目無華、體虛乏力等症狀,而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為補陽佳品。冬季適當進食,可有效緩解上述症狀。

    如果買肉回家弄,就要眼手都動起來。新鮮羊肉鮮紅色,能看到清晰大理紋,不沾手,有彈性。冷凍和解凍後的羊肉,紅肉部分和羊肉部分基本分離。如何去羶.羊肉充分清洗,放在冷水中浸泡1小時左右。如果紅燒,則用蔥、姜、料酒先把羊肉醃半小時左右。如果清燉,水燒開後把羊肉下鍋焯水兩次,再用冷水衝。還可以在調味時加入啤酒或麻辣味重的調料、幹辣椒或腐乳油碟。

    2、狗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狗肉屬熱性食物,一次不宜吃多。凡患咳嗽、感冒、發熱、腹瀉和陰虛火旺等非虛寒性病的人均不宜食用。

    吃完狗肉火鍋後不宜喝茶,如果剛吃完狗肉就馬上喝茶,會使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進而誘發便秘。所以,吃狗肉後應該忌喝茶。

    3、餛飩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過去北京有冬至吃餛飩的說法,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是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那麼冬至吃餛飩是怎麼來的.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因此在北京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且不管傳說不管真假,餛飩的營養價值還是比較高的呢,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蛋白質種類齊全,有餡有皮,能起到蛋白質的互補作用,提高了單一食物的營養價值。要想做出來的餛飩餡很香並且不油膩的話,在調製餡料的時候,要加入生薑,食鹽,味精等調料去調製。

    4、餃子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中國北方地區民間素有吃餃子的習俗。關於冬至吃餃子的民間傳說很多,最主流的說法是源自於張仲景。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不少鄉親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矯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因為目前天氣總體乾冷,大部分朋友可以選用牛羊肉這類溫補驅寒的食材做餃子餡。如果您擔心補過頭,可以適當放些蘿蔔、芹菜或木耳等清淡去燥的食材來進行營養均衡。老年朋友易腸胃不好,餃子餡要吃清淡些,白菜豬肉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拌點素餡來吃。餃子最好是現吃現調,入味的餡心不要久存;肉餡製作的不要太細;花椒油調製餡心是最佳的調味油。

  • 4 # 光年是距離

    本人在漠河,每年的冬至邊都要搞一些活動宣傳冰雪漠河。冬至文化節以“冰雪之冠,浪漫北極”為主題,融入具有極北、極夜、極寒、極光、極雪、極純、極珍等七個具有北極特色內容。重點體現了“神秘潔白的中國最北端漠河,極冬之旅,極度誘惑,邀你向北,一路走紅”的文化理念,營造出濃厚的冬至文化節與聖誕節交相輝映,融為一體的節慶氛圍。期間將舉辦冰雪專案、文化藝術活動和冰雪賽事等一系列冰雪文化活動,使冬至的漠河天氣酷寒旅遊逐漸升溫!

      特色活動

      漠河冰雪大世界+聖誕雪雕園

      在遍地冰雪資源的黑龍江,能工巧匠們利用大自然的饋贈每年都會打造出別出心裁的冰雪藝術作品,漠河當然也不例外。漠河全縣的冰雕藝術愛好者將零散的冰雕整體佈局統一設計在西林吉鎮極星廣場進行布展。同時,在聖誕村還打造了妙趣橫生的聖誕雪雕樂園。冰雪樂園作為漠河今冬全新打造的冰雪遊樂專案,專案包括冰上碰碰車、冰上腳踏車、雪地足球等十多個遊樂板塊。在北極聖誕村的雪雕園裡,一座座新創作的雪雕作品都極具特色,既有長30多米的巨型聖誕老人雪雕,還有影視中熱播的動漫人物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聖誕之吻等時尚氣息濃厚的作品,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雪雕藝術作品讓一路向北來漠河看雪的南方遊客驚歎不已。

      還有千人潑水成冰活動全網直播,時值元旦將近,沿途各市縣舉行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赫哲、鄂倫春、達斡爾等風情活動,不僅注入深厚的地域文化基因,還有助於行經地區的人文歷史乃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與推廣,如果有喜歡冰雪極限運動的朋友不如冬季來漠河看看!

     冬季來漠河旅遊注意事項:

      1、保暖:絕對是最重要的。儘量穿輕便保暖性好的衣服,如羽絨服、羽絨褲、雪地鞋或者棉鞋,保暖內衣、能包住耳朵的帽子、棉手套等。

      2、防滑:冬季漠河道路多為冰雪路面,遊覽景點或者外出時要小心慢走,防止滑倒摔傷,一定要穿防滑的雪地鞋,一般走路的時候建議您兩手放在衣服外面,摔倒時起到緩衝作用。

      3、護眼:建議佩戴墨鏡、滑雪鏡,(冬季儘量不帶金屬性眼眶的眼鏡),防止眼光強射下,雪地折射的光線帶來眼睛的不適。

      4、防潮:手潮溼有水的情況下,切忌千萬不要碰未經附屬製品包裹金屬物品。防止手被沾上。

      5、藥品:請攜帶一些感冒藥、止痛藥、止瀉藥、暈車藥,以備不時之需。

      6、包車:冬季漠河道路多為冰雪路面,租車、包車一定要租用正規旅遊手續車。

      7、食物:建議自備保溫杯,在室外隨時可以喝到熱水,巧克力等高熱量食品可小量攜帶,不喝生水。

      8、裝置:電池很容易被凍沒電,請多配帶幾塊電池備用。

      9、食物:冬至吃水餃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 5 # 攜手同行45

    冬至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北半球白晝最短的一天,而南半球則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天。這天和夏至正好相反,從冬至這天北半球又開始一天天白晝變長,南半球一天天變短。這一天是數九的第一天,預示著一年中最嚴寒的日子來臨。

    冬至這家鄉的習俗是家家吃餃子,說這樣在嚴寒的數九天不至於凍壞手腳。餃同腳。從而平安渡過這個寒冬。當然這都是美好的嚮往,但確實到冬至了出門一定要多穿衣服,防止受凍感冒。特別是老人小孩和有哮喘病的人更要少出門,多喝水,多吃蔬菜,充分保持室內溫度和溼度。平安渡過數九寒天的季節。

  • 6 # 國學風水王偉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也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冬至吃什麼呢?冬至有什麼飲食習俗?其實全國各地習俗五花八門,冬至吃的東西也不一樣。下面就看看全國各地老百姓冬至是怎麼吃的吧?

      北方人冬至吃什麼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那麼冬至吃餃子混沌是怎麼來的呢?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南方人冬至吃什麼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餃子和湯圓是南北方冬至餐桌上的主角,但是除了這兩個主角外,有些地方的冬至飲食習俗也是很有趣的哦!

     

     

    冬至吃什麼  冬至各地飲食習俗有哪些

      寧夏人冬至吃什麼

      冬至吃“頭腦”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淨、熬湯,熬好後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幹後放姜、蔥、蒜、辣椒麵翻炒,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一醃(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調和麵、精鹽、醬油;肉爛以後放木耳、金針(黃花菜)略炒,將清好的蘑菇東加入,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就做好一鍋羊肉粉湯了。這鍋湯紅有辣椒,黃有黃花菜,綠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塊、粉條,黑有蘑菇、木耳,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冬至,老百姓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著粉湯吃。羊肉粉湯黃蘿蔔餡餃子,對銀川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飯食,外地人一吃卻讚不絕口。在外地很少見這樣香辣可口的餃子,這也算是銀川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吧。

      重慶人冬至吃什麼

      重慶人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既滋補食品,也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蘇州人冬至吃什麼

      吃餛飩憶西施。由於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選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在古城蘇州的大街小巷的超市內,冬釀酒堆得像座“小山”。一年只釀造一次的冬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老蘇州”們回到家,桌上擺好的“圓夜飯”不僅豐盛更是有“意思”,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魚肉牲禽,都換了雅名成了“吉祥菜”,“元寶”(蛋餃)、“團圓”(肉圓)、“雞”(撲撲騰),“金鍊條”(粉條)、“如意菜”(黃豆芽)、“吃有餘”(魚)等,形色相似,處處滲透著姑蘇傳統節慶的喜氣和寓意。

    冬至吃什麼  冬至各地飲食習俗有哪些  

      杭州人冬至什麼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臺灣人冬至吃什麼

      在中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潮汕人冬至吃什麼

      吃甜丸:此習俗幾乎普及整個潮汕地區,但這個習俗還包含著一個有趣的陋俗:人們在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後,拿出一些貼在自家的門頂、屋樑、米缸等處。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相傳有兩個原因:一是甜丸既甜又圓,是表示好意義,它預示明年又獲豐收,家人又能團聚。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頭,這有如少數民族的“潑水節”一樣。如果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門拜訪,讓外人碰上它,這些外人也會交上好運。所以,這一天人們不希望有外人上門拜訪。一是專放給老鼠吃的。相傳五穀的種子,是老鼠從很遠很遠的地方咬來給農民種的,農民為報答老鼠的功勞,約定每年收割時,應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後來,因為有一個貪心的人,把田裡的五穀全收割了,老鼠一氣之下便向觀音娘娘投訴,觀音娘娘聽後也覺得可憐,便賜給它一副堅硬的牙齒,叫它以後搬進人家屋內居住,以便尋食,自此,老鼠便到處為害了。成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這個“到處貼甜丸”的陋俗畢竟行不久,它不僅不衛生,而且有損美觀和十分浪費,也就自然消亡了。而這個“吃甜九”的習俗則一直流傳至今。

      此外,南瓜餅、蘿蔔、紅豆糯米飯、九層糕、搓丸等也是各地人冬至餐桌上的美食。

  • 7 # 淮安老楊

    冬至是二十節氣中比較重要的節氣,亦稱為小年。可見冬至重要。在哪裡過冬至?從小到現在冬至這天當然儘量是要在家裡過的,在外打工較近的一般都是回家過冬至節。怎麼過冬至呢,我們這裡習俗是吃餃子了,交冬數九,從冬至這天開始就數九了,天氣真正寒冷起來。據說冬至這天吃餃子,是為了不凍耳朵,還有一說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我們還要舉行拜神祭祖,來祈求平安,緬懷先人,這是冬至節這天每年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其儀式和清明節相似。

  • 8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2019年12月22日,是冬至日,即冬至節,連雲港本地也叫“短日節”,俗呼叫“冬”或“過冬”。 民間認為“冬至大如年”。這一天,Sunny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其後Sunny直射位置逐漸北移,白晝逐漸變長。所以古人有“冬至一陽生”之說,把冬至看成是節氣的起點。《史記·律書》所謂“氣始於冬至,週而復始”,就是這個意思。

    在連雲港,冬至日叫“正冬”,前一天則叫“冬晚上”。過去民間習俗是,節日活動主要在冬晚上。冬晚上的中午,家家備酒菜香燭燒紙祭祖,因天氣寒冷,大都在祖先堂前燒紙碴頭;也有拾祭桌到三岔路口燒紙拜祭的,叫“望燒”, 望燒的後代們一定要在燒紙火的周圍用手指畫一個圈叫“打圍”。因三岔路口過往野鬼很多,打圍便可防止野鬼搶錢;有少數地方,無論雨雪都要抬祭桌到野外墳墓前燒紙拜祭。冬晚上的下午,家家要蒸饅頭,叫做“爭(蒸)冬”。正冬日全天吃熟食,不能生糧下鍋,更不能吃糊焦食物。正冬日中午或晚上,家家要吃一頓煮老蕃瓜,據說過冬吃老蕃瓜,一冬季手腳不害凍瘡。一般人家在冬至前幾天,把黃豆煮熟發酵,加以鹽、姜、蔥、椒調製成豆醬,正冬日向豆醬內摻些冬瓜塊,可保味鮮不生黴。民間有“捂春亮秋”之習,秋季要儘量晚穿棉衣,“凍凍好過冬”;直到冬至日“亮秋”結束,才能上戴棉帽、下穿棉褲,否則會耳聾和害紅眼病。過了冬季,遲遲不脫棉衣叫“捂春”,直到“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襖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創意設計和商業設計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