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58274740020
-
2 # 小太陽繪夢
因為經歷了一些本不該經歷的事,看透了不該看透的東西。導致變得和常人不一樣,於是乎冷血無情,但心存餘溫。他也許很無情,但他的內心也許是溫暖的。只是他不知道怎麼表達,或者說不願意在人前表達。這樣的人比比皆是。你其實不應該奇怪,也許回答你問題的人也是呢?
-
3 # 流浪啊藝
看似無情卻有情,“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似無情卻有情。”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道出了男歡女愛、柔情蜜意的感情。
人類喜怒哀樂的感情最為自然,親情、愛情、友情、悲憫之情是我們天生具有的感情,因而我們都是“有情”之人。對於人的有情與無情,莊子則另有高論。
莊子的意思是,一個人若想超凡脫俗,必定在外表上具備普通人的樣子,而內在沒有普通人的感情。外表擁有人的模樣,才可以與別人和睦相處,而內在拋卻人的喜怒哀樂,才不會沾染人間是非,不受凡俗瑣事所累。
從渺小的外表來說,屬於人,從偉大的內在去講、是能與天為友的聖人。因而“有情之人”是庸碌之人,而“無情之人”是得道之人。
人之生也,非情之所生也,莊子談論理想中的人格與人情,惠子未能理解,認為只要是人,就不可能做到無情。莊子解答道:“我講的無情,是指人如果無喜無悲,便可無慾無傷,能夠遵循自然而然,並非有意培植感情。
道給予人以相貌,天賦予人以形狀,人不應該刻意追逐外在的東西,惹出煩惱、憂慮和悲傷,傷害到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當人追逐外物,精神和身體都處於勞頓,心力交瘁,無精打采地呻吟、打瞌睡,豈不是傷害了自己。
“人之生也,非情之所生也。生之所知,豈情之所知哉!”《莊子講記》中解釋這番話,認為人的生命不是因情而生。我們生來便具有一點靈知之性,這種靈知之性可以跨越日常瑣碎,超脫喜怒哀樂,讓我們做一些光明而偉大的事情。
靈知之性所追求的崇高是無法用情感來解釋和取代的,因為人之所以成為人,與動物有所區別,不在於有“感情”,而在於擁有靈知之性。
一個有情之人容易被喜怒哀樂、悲傷歡愛所困擾,因而那個光明、偉大的靈知之性就困在一個微小的點上。雖然人們努力想要豁達,希望心境偉大,思想偉大,操守偉大,但卻永遠做不到。
如果我們的修養和心境能夠離開感情的困撓,就會變得非常曠達逍遙,那就是一種聖人境界。普通人終日為情所困,要達到聖人境界,永遠無法成功。而聖人拋開世俗情感,一心做“無情”之人,方可達到偉大的境界。
無情之人最是有情人,莊子的“無情”論是為了讓人追求崇高,實現自然的超脫,一個人修養到心中沒有雜想,沒有妄念,恢復到嬰兒般清淨無為的狀態,生命的偉大就會展現出來。
而這世上庸碌的人整日惦念雞鳴狗盜之事,心裡放不下七情六慾,心靈空間越來越狹小。但這等人卻妄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當一個活神仙,享受人間清淨富貴。世人的感情也要,聖人的名聲也要,便以為自己的感情十分偉大。
事實上,就如六世達賴所說:“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想追求大慈大悲之情,便要捨棄世俗小情,偉大崇高的人和事,永遠要超越庸俗的情慾。看似無情卻有情,這是一種卓絕的情緒管理。
只有理性地看待情感,以“無情”之心做“有情”之事,才是接近聖賢的情感。而非世間的瑣碎俗情。南宋時期的道濟和尚,本名為李修緣,家中曾是書香門第、當地望族。
李修緣是家中獨子,後來出家靈隱寺當了和尚,法號道濟。道濟時常瘋瘋癲癲,行為舉止異於常人,但對百姓卻扶危濟困、醫治疾病,受到世人的愛戴,被稱做“活佛濟公”。
有人曾問道濟:“你拋開族中親人出家為僧,對李氏祖先不孝不義,對李氏後人不親不養,明明是一個無情之人,怎能稱為活佛?”道濟回答說:“靈花皆散盡,菩提子落根。捨去萬般念,方可度眾生。”
他的意思是,靈花菩提落葉飄零,是為了有更多靈花和菩提長出來,他將自己的感情拋捨出去,是為了讓世間更多的人歸於善念。當小情感與大慈悲產生衝突,道濟和尚選擇了普度眾生。
他出家為僧對親人看似無情無義,對百姓而言卻是有情之人。無情之人最有情,道家老莊如是,佛家菩薩如是,基督耶穌如是。無情只是不糾結於世間的小情小愛,而去追求大慈大悲的大愛。
-
4 # 玩轉滑州
會不會是因為你太在乎她了,她就感覺你不會離開,甚至感覺你對她的好都是理所應當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
5 # 徐地本
很無情的人是最可憐的人。如果說,現在很多人越來越無情,越來越寡情,我敢斷言,這隻能說明現代人越來越缺乏真正的性,繼而缺乏真正的愛,心靈一片荒蕪。不要以為現在不是性開放了嗎?不,這種性開放不是真正的性開放,甚至談不上性縱慾,恰恰是另一種形式的禁慾,其後果是更深沉的空虛與痛苦,到此他們怎麼會有情?只能是越來越冷酷無情。相反,如果能愛,能性,充分享受過高潮的喜悅,人性才會前所未有的慈悲起來,人格得以真正的完善。藉此,我向讀者推薦胡因夢的書,題為生命的不可思議。其中對無慾的性高潮的描述很到位,她用了一個詞:痙攣!或者讓我詩意的說吧:那一瞬間,天地搖晃了沒有?
-
6 # 情感蜜汁
當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爺爺和奶奶都把孩子當做小皇帝、小公主,關懷備至,寵愛有加,讓這些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些孩子養成了只想索取、不思回報的不良習慣,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不是大發脾氣,就是無理取鬧,甚至離家出走,鬧得家庭不能安寧,還給社會造成了不安定因素。
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子女,子女就應當孝敬和感恩父母,回報父母。古詩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講的就是要尊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古人尚且懂得感恩,我們生長在新時期,更應懂得感恩,做到感恩。
讓每個孩子都學會把感恩放在首位,真正體會家長、老師、同學之間的愛,認識到做人的真正道理,引導他們最大可能地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自己的終身發展打下紮實基礎是學校的教育職責。讓每個生命個體學會感恩,學會做一個有健康思想道德的社會公民,比傳授知識技能更重要。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如何孝敬和尊重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確地看待父母、爺爺奶奶的養育之恩,很難想像這個人怎麼還會去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人民。所以,我們學校認為有必要把感恩教育列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教育孩子懂是非、明事理、敬長輩、尊師長、感恩父母,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地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
一、在各門學科中滲透感恩教育。
學校開設的各門學科都蘊涵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其中,語文、思品教材中就有許多感人至深、充溢著濃濃親情的課文。如品德課中的《父母的疼愛》、《我從哪裡來》、《祝你生日快樂》等等,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資源。如我校一位老師在執教《父母的疼愛》一課時,課前佈置學生觀察記錄父母每天忙碌的事情,從煩瑣的家務到緊張的工作,計算出父母每天為自己洗衣服、燒飯、接送自己上學放學、幫助輔導作業需要花的時間。課堂上,讓學生交流有關父母疼愛自己的感人故事,在觀察和交流中,學生感受到了父母的愛無處不在。正是有了父母的細心呵護,自己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繼而鼓勵孩子們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把感恩的真心付諸於實際行動。比如給父母梳梳頭;給父母洗一次腳;跟父母談談學校裡的趣事。這樣把課內學習和課外行動有效地結合,實施感恩教育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許多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學生也從中體會到了孝敬父母和關心他人的快樂。
二、寓感恩於活動之中。
透過豐富多彩、富有童趣、受孩子們喜愛的德育活動,可以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鍛鍊和發展他們的各種能力,讓孩子們在喜聞樂見的活動中學會做人。在我校的感恩教育活動主要以少先隊組織為載體的活動。
1、感謝父母的養育。
“一個不愛自己父母的人,不會愛他的祖國。”同樣,一個連父母的養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回報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感謝他人的感恩。開展感恩教育,從孝敬父母著手。要讓孩子切實感受到父母為自己所付出的辛勞,親身體驗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有責任、有義務承擔家庭的部分工作。學校少先隊組織學生開展每天做半小時的家務。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每天參與家務勞動,由家長對勞動情況做好登記。每個月進行一次檢查、彙報,凡是能夠堅持每天做家務的學生給予表揚,獎勵一張孝心“星級卡”。同時,表現最好的小組獲得“孝心小獎盃”。
在家務勞動開展半個學期以後,學校組織學生談談自己做家務的感受。學生談到了在學校經過一天的學習,做完作業還要做家務非常辛苦,有時很想不做。讓他們換個角度想想,感受爸爸媽媽在忙碌的工作後,仍然要做家務,所做的家務跟自己比較更加繁重,父母非常辛苦,讓學生要懂得感謝父母。作為家庭的一份子,自己多做一點,父母就可以輕鬆一點了。
父母生養了孩子很不容易,但是絕大多數學生對父母的辛勞感受不深。光是媽媽生產所承受疼痛就是很直觀的教材。各班陸續召開“孝敬父母”主題班會,透過讓學生觀看兩位父母分娩的實況錄影,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感性認識到父母是非常偉大的。學生還回憶了父母曾經為自己所做的、讓人感動的事情,懂得把父母的恩情記在心中,就是會感恩的開始了。
-
7 # 暮然一笑終成夢
看起來絕情卻多情,“楊柳青青江水準,聞郎一江秋歌唱聲。東面太陽昇起西邊雨,道似絕情卻多情。”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道出了男女歡愛、柔情蜜意的情感。
人們悲喜的情感更為當然,真情、感情、友誼、憐憫之情是人們先天性具備的情感,因此我們是“多情”的人。針對人的多情與絕情,莊子則另有高論。
在《莊子德充符》中,莊子和惠子一起探討人的情性難題。惠子問莊子:“人是否絕情的?”莊子迴應“是”。惠子又問:“人要是沒有情感,又怎能叫人?”莊子說:“性命本身給了人們人的形,大哥給了人們人的型體,如何不叫人?
莊子的含義是,一個人若要超然物外,必然在表面上具有平常人的模樣,而本質沒有平常人的情感。表面擁有者的樣子,才能夠與他人友好相處,而本質拋開人的悲喜,才不容易染上世間是是非非,不會受到凡俗瑣碎所困。
從不值一提的表面而言,歸屬於人,從傑出的本質去講、是能與天為友的聖賢。因此“多情的人”是無所作為的人,而“絕情的人”是得道成仙的人。
道給予人以長相,天授予人以樣子,人不應當有意追求外在的物品,惹來苦惱、焦慮和憂傷,損害到自身的人體和內心。當人追求外在因素,精神實質和人體都處在勞頓,身心疲憊,沒精打采地嬌吟、犯困,簡直損害了自身。
“人之生也,非情之生也。生之孰知,豈情之孰知哉!”《莊子講記》中表述一席話,覺得人的性命並不是因情而生。人們天生便具備一點靈知之性,這類靈知之效能夠超越平時零碎,超脫悲喜,我們一起做一些光輝而傑出的事兒。
靈知之性所追求完美的高尚是沒法用感情來表述和替代的,由於人往往變成人,與小動物有所區別,不取決於有“情感”,而取決於有著靈知之性。
一個多情的人非常容易被悲喜、憂傷歡愛所困惑,因此哪個光輝、傑出的靈知之性就困在一個細微的點上。儘管大家勤奮要想豁達大度,期待心情傑出,觀念傑出,情操傑出,但卻始終沒法做到。
假如人們的涵養和心情可以離去情感的困撓,就會越來越十分豁達消遙,那便是一種聖賢人生境界。平常人整日為情所困,要超過聖賢人生境界,始終沒法取得成功。而聖賢撇開凡俗感情,一心做“絕情”的人,即可超過傑出的人生境界。
絕情的人最是相愛的人,莊子的“絕情”論是以便令人追求完美高尚,保持當然的超脫,一品德修養到心裡沒有雜想,沒有執念,修復到寶寶般清靜無為的情況,性命的傑出就會呈現出去。
而這世界上無所作為的人整天掛念雞鳴狗盜的事,內心忘不掉七情六慾,內心室內空間愈來愈窄小。但這等卻空想跳出三界外,沒有五行中,當一個活神仙,享有世間清靜榮華富貴。大家的情感還要,聖賢的知名度還要,便認為自身的情感十分傑出。
實際上,就如六世達賴常說:“人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辜負如來不負卿。”想追求完美大慈大悲之情,便要放棄凡俗小情,傑出高尚的事情,始終要跨越膚淺的肉慾。看起來絕情卻多情,它是一種卓著的情緒控制。
只能客觀地對待感情,以“絕情”之心做“多情”的事,才算是貼近聖人的感情。並非人世間的零碎俗情。南宋階段的道濟高僧,本名叫李修緣,家裡曾是書香世家、本地望族。
李修緣是家裡獨生子,之後剃度靈隱寺當上高僧,法號道濟。道濟常常傻乎乎,個人行為言行舉止不同於平常人,但對老百姓卻扶危濟困、治療病症,遭受大家的擁戴,被稱作“活佛濟公”。
許多人曾詢問道濟:“你撇開族中家人剃度為僧,對李氏先祖大逆不道不義,對李氏後代不親別養,本來是一個絕情的人,怎能稱之為活佛?”道濟迴應說:“靈花皆散盡,菩提子落根。捨棄千般念,即可度一切眾生。”
他的含義是,靈花菩堤落葉飄零,是以便有更多靈花和菩堤長出去,他將自身的情感拋捨出來,是以便讓人世間大量的人歸入善念。當小感情與大大慈大悲造成矛盾,道濟高僧挑選了普渡眾生。
他剃度為僧對家人看起來薄情寡義,對老百姓來講確是多情的人。絕情的人最多情,道教老莊如果是,佛教觀音菩薩如果是,基督耶穌如果是。絕情僅僅不擔心於人世間的小情愛醬,而去追求完美大慈大悲的大愛無疆。
-
8 # 新鐵湯元
現在,為什麼有的人那麼無情,甚至對自己的親人也是張口就罵,抬手就打,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上侮有一在日本留學的男青年,因嫌自己媽媽給的生活費少了,對前去接機的母親,拔刀連捅五刀,至母親當場死亡。這種畜生兒子,自小就被母親弱愛慣了,一切以自己為中心,極端的自私利己心理,伴隨著他成長,成為一個無情無義之人。
一個無情的人,表現在他對社會的冷漠,對生命的冷漠,什麼親情,對弱小的同情,在他的眼裡,看到的只有自己,一不順心,便惡向膽邊生,做出常人難以理解的寒心舉動。家暴,啃老,虐待等等,這種無情冷酷之人,在當今社會就是垃圾,大家還是遠離為妙。
追根尋源,家庭的教育,學校的教育是關鍵,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善心,讓孩子明白在社會上,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是多麼受人尊重,有情走天下,也是今後孩子闖蕩社會的根基,不要做那種永遠長不大的”巨嬰”,被社會所拋棄。
-
9 # Songhongfeng34381154
現在,為什麼有的人那麼無情,甚至對自己的親人也是張口就罵,抬手就打,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上侮有一在日本留學的男青年,因嫌自己媽媽給的生活費少了,對前去接機的母親,拔刀連捅五刀,至母親當場死亡。這種畜生兒子,自小就被母親弱愛慣了,一切以自己為中心,極端的自私利己心理,伴隨著他成長,成為一個無情無義之人。
一個無情的人,表現在他對社會的冷漠,對生命的冷漠,什麼親情,對弱小的同情,在他的眼裡,看到的只有自己,一不順心,便惡向膽邊生,做出常人難以理解的寒心舉動。家暴,啃老,虐待等等,這種無情冷酷之人,在當今社會就是垃圾,大家還是遠離為妙。
追根尋源,家庭的教育,學校的教育是關鍵,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善心,讓孩子明白在社會上,做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是多麼受人尊重,有情走天下,也是今後孩子闖蕩社會的根基,不要做那種永遠長不大的”巨嬰”,被社會所拋棄。
-
10 # 大鵬鳥187359532
我真有些相信一些人的無情是因為富裕,俗話為富不仁吧?看周邊有許多發生了此類事,另觀察有一些人得勢得意得權以後也會變,俗話:男人有錢就變壞,恐不只是指有好色的,甚至一些較差勁,如與窮人過不去,好似欺弱才為強,有的富後澎漲狂妄,似乎也沒有所敬畏的人和事吧?以為天下勝者就為王,敗的全是該被欺壓,給人感覺格局較低,恐人性被扭曲了,似乎忘了別人也該有生存權等基本權力和利益。有少數人對己有利的事就任性地作為,如別人影響了甚至沒防礙自身利益的人和事也要大力壓制、限制、取消。並找出所謂並不被別人認可的藉口和理由,讓人感覺有些過於自私、狹隘、冷血、和無情。估計也沒有受到良好教育,欠缺修養和基本良知。對別人好心提醒建議意見也無視和不理採,看似悟性缺乏吧?甚至有些霸道的行為象是老美的徒弟既見不得別人好。所以看來需由真正的公正的法律來約束、規範、調整其一些極少數缺乏道德的行為和預防出現小人,因為影響較大,損失也驚人。如有些所謂專家富人脫離實際、科學、眾意等誤導並破壞了一些本該是很自然、很得眾意、很順時代進步正當的追求、需求事情以及小康希望和本該愉快的心情。因此有必要提醒當今真正能明理的人士別忽視誤解了現時代最緊缺的不是什麼物質、錢財類東西,而是真文明、幸福感、高尚的社會風氣、道德修養、稀少的悟性、自律、懂歉虛、懂敬畏如眾人心、利他奉獻精神、海量的包容性、大胸懷,大度量、博愛、真情、和諧、團結、安定、共同富裕、互諒、互讓、互理解、互幫助、關懷、愛心、童真般純潔的真情實意、是雷鋒、焦裕祿、孔繁森、白求恩、中國科學家等無私奉獻精神,以及人間永遠追求的真理、等美好東西。也希望當今著重增加人與人的信任度和換位思考這二個重大現實弱項欠缺的社會問題,提升提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朋友遍天下忘我利他的高境界,共享共賞共贏美麗的世界風光與燦爛的人生。……
回覆列表
每個人有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由,我們不是她,不瞭解她夫妻的感情有多深,沒站在她的角度,無法理解她不奇怪,有的男人老婆天天守著還找情人,他出意外死了老婆立馬從找,也有的女人老公還活著她就愛上別人的老公,我姨奶奶從二十一歲就守寡守了七十年,九十一歲去世,那又怎樣,我想姨公公在九泉之下也不願姨奶這樣,雖然姨奶與姨公公育了一兒子,但姨奶奶含辛茹苦一人養大兒子,取妻生子,晚年姨奶奶一人孤獨生活,要是姨奶早找一老伴就好,滿堂的兒女趕不上半路的夫妻,我堂姐和姐夫同甘同苦二十多年,剛養大兒子有車有房,堂姐就得肝癌去世二十六天,姐夫遇人介紹一比堂姐年輕漂亮喪偶女人,兩人一見鍾情,二十六天啊,堂姐屍骨未寒兩人就結婚啦!堂姐陪他吃了一輩苦,生,美大兩個兒子,蓋起兩套房子,一生沒穿過上千元一件的衣服,更沒用過上百元的化妝品,那又怎樣?別人住我堂姐蓋的房,做她家的車,孩子不願喊娘喊孃,人太沒意思,不要管別人怎樣有情無情,活好自己就行,擁有健康就擁有一切,生死 由命,活著一天,俺就該吃就吃,該穿就穿……那天去了另一個世界,不管老公那天另娶她人,他都是我曾經同甘同苦,相濡以沫,深愛的老公,我上天堂都祝福他們幸福到終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