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銅頭鐵臂小螞蟻

    從盟約的內容看每年向遼納歲幣銀10萬布匹20萬,劃定邊界。這哪裡是盟約,明明就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從經濟角度來看宋這樣選擇都很明智,因為兩國對立光邊關調動軍馬就要支出銀幾百萬兩。更別提打起仗來動不動就是幾千萬兩的軍費,此中差距不懂會計也算的過來。但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宋朝執政者貪圖安穩不為漢人的氣節而戰真的讓後人不恥。

  • 2 # 歲月抹平了誰

    《檀淵之盟》起源於宋遼兩國為了爭奪幽雲十六州引發的戰爭。北宋建國於公元960年,其實在北宋建國之前,北方的契丹族已經建立遼國44年,佔據北極圈周邊遼闊的土地。並且在宋朝還沒有建立之前,中國的北方發生了一件大事,它足以影響安危幾百年。

    公元936年,後晉的石敬瑭反唐自立,害怕報復,投靠契丹,契丹扶持石敬瑭建立後晉。兩年以後,按照約定,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並且遼太宗和石敬瑭約為“父子”,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從此,中原王朝失去了幽雲十六州,周世宗柴榮繼位後,力圖收復幽雲十六州,無奈,中途病逝。遼國疆域進一步擴充套件到長城沿線。

    在失去北方的天然屏障和養馬場之後,中原王朝只能用步兵對抗遼國、金國、乃至後來的蒙古騎兵,戰略壓力可想而知。

    鑑於遼國強大的實力,宋太祖趙匡胤才去了“先南後北”的策略,並且積極儲存錢帛,準備用這筆錢贖回幽雲十六州,或者日後充做軍費,武力攻取。可是在攻佔南唐,把李煜和他的皇后擄至開封不久,趙匡胤離奇死亡,他弟弟趙匡義繼位 ,是為宋太宗。

    宋太宗趙光義為了彰顯自己武功不輸於哥哥,有兩次北伐。

    一次是在公元979年,趙光義在同意北漢之後,親征伐遼,開局很順利,一直打到幽州,可是在遼軍將領韓德讓的堅守下,幽州久攻不下,等到蕭太后的援軍到達,宋軍在高粱河被兩面夾擊,太宗身中兩箭,乘坐驢車逃走。

    公元982年,遼景宗駕崩,年僅12歲的遼聖宗耶律隆緒繼位,皇太后蕭燕燕攝政,並且嫁給了漢人降臣韓德讓。在中原人看來如此傷風敗俗的事情發生,遼國必然大亂。宋太宗認為機會來臨,發兵20萬,兵分三路進攻遼國。由於東路軍不顧進攻計劃,貪功冒進,宋軍打敗,北宋名將楊業在此戰中受傷被俘,絕食而死。演義小說《楊家將》據此改編而成。

    兩次伐遼失敗後,宋朝談遼色變,開始採取妥協退讓的政策。在河北平原上廣泛種植水稻、柳樹、榆樹,用來阻擋遼國鐵騎。

    宋真宗繼位後,遼國在蕭太后的治理下國勢日隆,見宋朝軟弱可欺,不斷遣兵南下,好在有大將楊延昭的奮起抵抗,遼人才不至於過於猖狂。

    在這裡插一段關於蕭太后的故事。蕭太后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是遼國209年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她在位40餘年,把遼國治理的蒸蒸日上,國力達到全盛時期。

    蕭太后,又名蕭燕燕,本姓拔里氏,契丹人,被耶魯阿保機賜姓蕭氏。父親是遼國北院宰相蕭思溫。

    蕭燕燕自幼聰慧異常,飽讀詩書,17嫁給遼景宗,景宗體弱,蕭皇后參與處理朝政,把朝廷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

    982年,遼景宗駕崩,十二歲的長子耶律隆緒繼位,為遼聖宗,30歲的蕭太后攝政。

    蕭太后下嫁初戀情人韓德讓,採用韓德讓的建議,讓掌兵的宗室歸府院修養,消除了遼國內亂的隱患。

    蕭太后又開科取士、重用漢人、消除藩漢隔閡,重農桑,輕徭役,嚴軍備。遼國國力不斷強盛。

    那韓德讓是何許人也?

    阿保機在幽州之戰中,俘虜了韓德讓的爺爺韓知古,送給皇后述律平為奴,受到阿保機賞識,曾經做到了中書令的高官位置上。

    父親韓運嗣醫術驚人,受到皇后述律平的重用,做南京留守的高官。

    韓德讓在這樣的家庭出生,起點自然很高。韓德讓自小和蕭燕燕認識,兩人青梅竹馬,無奈,遼景宗橫刀奪愛,搶走了蕭燕燕。

    由於這層關係,韓德讓受到重用,主管樞密院南院,官拜丞相,主要處理與漢人的關係。

    韓德讓也不負眾望,在宋太宗第一次北伐時,抵擋住了宋軍的進攻。在檀淵之盟的過程中,也是韓德讓主持並策劃的。

    1004年,遼國再次南侵,遼聖宗和蕭太后親披甲冑,率軍30萬,深入宋朝境內,直抵檀州北城,離北宋首都開封只有一河之隔。

    宋真宗膽小,想要回宮躲起來。宰相寇準和武將高瓊來到真宗面前,陳述厲害,鼓勵真宗御駕親征。

    宋真宗親征的訊息傳到前線,宋軍士氣大振,當遼軍攻打檀州城的時候,威虎軍頭張瑰眼疾手快,一箭射死了遼軍統帥蕭達凜。遼軍見統帥未戰而死,士氣低落。遼軍看到形勢對自己不利,隨軍出戰的韓德讓建議和談。

    在這種情況下,《檀淵之盟》達成協議:宋遼約為兄弟之國;宋帝尊蕭太后為叔母,遼主稱宋帝為兄;宋朝每年交給遼國絹20萬匹,白銀10萬兩。自此宋遼兩國有了近100年的和平。

    在宋朝重文抑武的國策下,經濟文化高度發達,軍事武備疲弱不堪。《檀淵之盟》的簽訂,對宋朝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何談吃虧之有?

  • 3 # 而知而行的歷史

    1004年秋。河北。遼國大軍再次南征,一路繞過險要關隘,來到黃河岸邊。

    自979年雍熙北伐,北宋已經與遼國打了25年的戰爭,每年支出的軍費多達5000萬兩。

    面對來勢洶洶的遼國軍隊,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真宗皇帝也想南逃,但宰相寇準力勸,真宗皇帝勉為其難,親至澶州督戰。

    宋軍堅守被遼軍繞在背後的城鎮,又在澶州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雙方戰況陷入膠著狀態,最終於十二月間(1005年1月)訂立和約:宋遼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兩國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

    澶淵之盟的第一條規定了,以後宋遼在位的皇帝誰的年紀大,誰就是哥哥,這就是兄弟之盟的意思。第二條,宋朝向遼國提供"助軍旅之費"銀10萬兩,絹20萬匹。

    這不管在當時還是現在都被認為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但好在宋朝一年的歲入是1億兩,相比每年的5000萬兩軍費來說,軍旅之銀10萬兩還是很划算的,於是宋朝就花了這個小錢,把遼國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事給擺平了。

    一開始真宗皇帝說,只要不割地,哪怕是要給300萬兩也照給。寇準拉著宋使威脅說:“皇帝雖然同意300萬兩,但你要是超過30萬兩,我就讓你人頭落地。”結果,果然談下來30萬兩。我們現在有上帝視角,知道遼國之所以急匆匆答應議和,是因為北方出現了叛亂,遼國大軍急於班師。不然,就這麼點銀子,哪兒後遼國大軍的軍費?充其量是遼國佔了點面子。

    不過,接下來才是宋朝最厲害的地方。藉著這次的議和,宋朝和遼國在邊境設定了榷場,類似於現在的邊關貿易口岸,開展互市貿易,成功地打開了遼國的市場。

    遼國是草原遊牧民族,商品經濟不發達,能賣給宋朝的不外乎是一些牛羊、馬匹和原材料了。互市才開了幾年,遼國發現宋朝的騎兵規模越來越大,就不敢再賣馬了,甚至執掌遼國政權的蕭太后親自下令遼國境內誰賣馬給宋就滅滿門。於是,榷場貿易就形成了遼對宋的貿易鉅額逆差了,遼國一年財政才收入才一兩千萬,幾乎都透過貿易順差進了宋朝。

    隨著宋朝商品的湧入,宋朝的貨幣也成了堅挺的硬通貨。遼人不擅經濟,遼幣在市場上又競爭不過宋幣,於是就乾脆不發行貨幣了,把自己家的金融市場全數交給了宋人。也就是宋人厚道些,不然像蒙古人那樣拼命地印紙幣,還不把遼國經濟徹底玩殘?自此,宋朝運用金融手段將自身先進文化傳播滲透到了遼國的每一個角落,延續了百年的和平,契丹這個草原民族也就慢慢的在繁華的城市中慢慢的腐化了。

    無獨有偶,金國外在發現無法滅掉南宋後,也開始做起了生意。打打殺殺的不就是圖財嘛!金國的商品經濟不發達,他們接受了南宋的歲幣與榷場貿易。同樣,金國貴族在嘗試發行貨幣失敗後,也選擇了宋朝貨幣作為本國流通貨幣。

    這樣一來又是不到百年,金國的經濟也幾乎被南宋給控制了。同時還因為南宋輸入的豐富商品和文化,促使金國女真貴族加速了漢化程序,使其喪失了遊牧民族的彪悍,最終被新崛起的蒙古所打敗。

    宋朝在與遼、金對峙的三百年間,運用金融手段獲取了北方大量的原材料和貿易利潤。宋朝又透過佔有壟斷地位的宋朝貨幣,在經濟上成為了東方真正的經濟霸主。宋朝借鑑了秦漢王朝對遊牧民族“吝嗇”的不足之處,主動贈予遊牧民族必要的生活物資,換取了和平,為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宋朝最終滅亡,也是由於長期的戰爭耗幹了宋朝的經濟潛力,宋朝只能透過竭澤而漁搜刮民財進行自衛戰爭,導致士眾離心。如果忽必烈不聽劉整忽悠南征,給南宋100年經濟發展,南宋未必不能再次施展金融手段。

    宋朝之亡,概是天意。他發展的太快,文明成熟的太早,導致發動戰爭的成本太高,可是又沒有趕上工業革命,無法把綜合國力轉變為軍事能力上的代差,使得宋朝一直在軍事上做賠本買賣,直到賠得底掉。

  • 4 # 鴻涵先生

    這不是盲目鼓吹和平,而是真實的歷史,《澶淵之盟》如果非說北宋虧的一塌糊塗,那麼北宋虧的是被石敬瑭割讓的領土,(石敬瑭認遼做父,自稱兒皇帝)但是得到的卻是實惠,《澶淵之盟》換來了宋遼兩國百年的和平,在經濟上,南北方得到了互補,遼國開始全面學習中原文明,制度等,重用漢人,再次開啟了歷史上南北朝的對峙局面,大力地促進了華夏各民族的進一步融合。

    北宋是繼五代十國亂世之後建立的中原王朝,在建立初期,軍事和武力佔據主導地位,而在內部穩定之後,統治者又相繼進行多次北伐,均已失敗受挫而告終,逐漸興起的文官集團逐漸在朝中佔據主導地位,而宋遼之間的戰爭軍費每年達上千萬兩,勞民傷財,而《澶淵之盟》是在宋軍有利的局勢下籤訂的,就會給人以誤解為“明明勝了卻還卑躬屈膝做奴隸。”這也是眾多朋友認為北宋“雖勝猶敗”的原因,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在北宋建國之初,可以說武力值是最強大的,但是到了《澶淵之盟》前後,宋遼兩國的軍事實力基本對等,而因國策不同,遼更注重發展軍事力量,宋則過多發展經濟實力,遼掌握著進攻的主動權,宋則一直處於的是防守狀態,造成這方面的原因是,宋失去了北方天然的養馬場,而遼以騎兵擅長,在冷兵器時代,騎兵部隊就如今特種兵一般,宋多以步兵為主,防守尚可,進攻太難,如果單憑一己之氣,而耗費大量資源去打仗的話,對於雙方而言都不是好事,宋攻不下遼,遼也滅不了宋,這就是當時最現實的情況,對於宋而言,與其耗費大量的軍費,還不如施以小恩小惠,換取和平來養精蓄銳,以圖再戰,這是“以退為進”的方針路線,怎能說是虧的一趟糊塗呢?

    《澶淵之盟》的內容總結下就兩條:一、宋遼為兄弟之國。二、宋每年給遼歲幣10萬兩,絹20萬匹。雙方開展互通貿易往來。第一條無傷大雅,第二條就是千百年來被人唾棄的,不妨細分析,大宋每年的稅收就一億兩白銀,打戰軍費五千萬兩,那麼區區十萬兩算什麼呢?還不用死人,換來了和平。《澶淵之盟》最大的贏家是宋,而遼才是輸的一塌糊塗!

    《澶淵之盟》開通自由貿易這項條約對於大宋是極大的利,中原地大物博,技術發達,要什麼有什麼,遼國除了馬匹牲口沒有什麼經濟基礎,在對外貿貿易中,大宋每年賺遼國的錢早就多出歲幣很多倍了,遼國收的歲幣到了年底就全都讓大宋賺走了,還得倒賠不少。

    有詩為證:《契丹出境》——宋真宗 趙恆我為憂民切,戎車暫省方。  徵旗明夏日,利器瑩秋霜。銳旅懷忠節,群兇竄北荒。  堅冰消巨浪,輕吹集嘉祥。  繼好安邊境,和同樂小康。  上天垂助順,回旆躍龍驤。

    這首詩便是宋真宗趙恆為紀念這次重大歷史事件而作的。從詩中可以看出,宋真宗對《澶淵之盟》是非常滿意的。

  • 5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史間奇事,曉悟歷朝真理!

    澶淵之盟虧得最大的並不是北宋,也不是北宋的普通百姓,而是宋真宗。一個皇帝活活被一場戰爭忽悠成了這個樣子,在這個戰爭當中他從來沒有展現過自己的主動決策權,而在戰爭之後有一而再再而三的顯示出來了自己的懦弱和腐朽。

    事件回顧

    最開始的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只是單純的在嚇唬一下北宋王朝,可是嚇唬的次數多了,突然發現原來自己旁邊的這個小夥伴這麼經不起嚇唬,一來二去慢慢的就踩北宋一下,踩的時間長了就侵佔了大量的土地,再後來慢慢發現,北方遊牧部隊已經快到汴梁了。

    汴梁在哪?檢視地圖的話實在太費勁了,簡單告訴大家汴梁就是北宋的都城,一眨眼之間敵人竟然打到都城了,再過不了兩天,恐怕皇帝都要被俘虜了。

    迫於無奈寇準強烈要求宋真宗親臨戰場,並且鼓舞士氣。宋真宗原本不想的,可是被寇準半拉半扯的也就帶了過去,這場戰爭北宋大勝。

    按理來說北風既然贏了,那麼就繼續把之前的土地再收回來,然後把北方的遊牧民族打得落花流水就可以了,但並不是如此。

    事實告訴我們,北宋一直被四邊的野蠻之國欺負慣了,欺負慣了之後就會產生一個慣性思想,那個思想叫做害怕。

    宋真宗害怕,朝廷文武大臣也害怕,宋朝的全民百姓也害怕,於是宋真宗安排了一個人請去談判,希望雙方之間就是罷手。

    宋真宗提出,你把這些侵佔我的土地給我,然後你再向我稱兄道弟,因為我打贏了戰爭,所以我每年都會給你10萬的白銀,20萬的絲綢布匹,並且開放貿易市場。

    那種典型的把敵人打倒,還給敵人賠禮道歉的事情,也就北宋的宋真宗能夠做得出來,當然滿清是個例外,咱們暫且不談。

    沒錯,這就是事實

    按理來說宋真宗打贏了戰爭贏取了勝利是非常開心的,他本人也是非常開心,平日裡飄飄然,甚至還要求史官給自己寫一本單獨的書,可是某一日突然一個大人告訴宋真宗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咱們打贏了戰爭還給敵人錢財,現在普通老百姓都在罵你娘呢,而且他們準備了鼓槌準備上京城把你告下來。

    這一下惹毛了宋真宗,原本他自認為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竟然被無情的戳破,一時之間羞愧難當,好在他想出了另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泰山封禪。

    泰山封禪的具體規格我們暫且不講,只講一下泰山封禪有的極其重大的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一般情況下只有像秦始皇、漢武帝這樣的人才有資格泰山封禪,並且代表著自己接受老天爺的授位。

    而宋真宗一顆老鼠屎攪了滿鍋湯,宋真宗在泰山封禪之後,後世絕大多數皇帝都懶得去泰山封禪了,因為泰山封禪接受宋真宗之後就已經掉了價。折騰來折騰去,宋真宗無非就是為了想讓自己的臣民認可自己,可是沒有想到越整越糟糕,越折騰越難受,到最後活生生的把自己整成了一個不入流的皇帝。

  • 6 # 史道驛站x

    公元1005年,宋、遼戰爭的戰火已經燃燒了很多年,長期的戰爭讓宋、遼都疲憊不堪。都打累了,雙方都感覺要坐下來談一談。

    這個想法也正好對了宋真宗的心思,何況遼也派人到宋國表達了這個意思,既然這樣何不來個順水推舟,雙方各退一步,雖然此時宋朝在戰爭中處於優勢地位,但大部分人還是希望和談,經過雙方代表的談判,達成協議,這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

    說到這裡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澶淵之盟》的具體內容。

    1、宋、遼互為兄弟鄰幫,遼聖宗稱宋真宗為兄。

    2、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遼歸還佔領的遂城以及瀛、莫二州。雙方不可隱藏越界罪犯,邊境地區不得設立軍事區域,人民自由往來。

    3、宋每年向遼提供白銀10萬兩,絹二十萬匹。

    4、在邊境地區開設市場,開展互市貿易。

    從盟約的內容來看,宋和遼是以兄弟相稱,誰也沒有給誰做兒子。而且疆界劃分得比較明確。只是宋每年給遼提供白銀和絹,讓人感覺不是舒服,有點屈膝的味道。在邊境開設市場,這點對促進經濟繁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對於《澶淵之盟》的評價,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觀點也是針鋒相對的。

    我個人覺得現站在歷史的高度來說,《澶淵之盟》是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的,合約的簽訂,結束了宋遼之間長期以來的軍事衝突,並且《澶淵之盟》這一紙合約,給宋遼人民帶來一百多年的和平,邊境人民為此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同時加強了宋遼之間的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為各民族之間的友好相處樹立典範。

    有人認為《澶淵之盟》是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宋以白銀和絹作為代價,換得邊境的寧靜。這是宋國力不強,重文輕武的結果。其實我覺得自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重文輕武的風氣在宋朝已經慢慢形成,軍事力量薄弱也是事實,何況喜歡風花雪月的宋朝官員,對於戰爭也是非常討厭的,所以破點小財,避免戰爭的大災難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時的宋經濟還是相當不錯的,既然遼聖宗尊宋真宗為大哥,那就是自家兄弟,弟弟比較拮据,作為大哥的宋真宗,救濟一下也沒有什麼說不過去的,給弟弟糖吃,弟弟不要給大哥搗亂就好,我覺得這是一場非常精彩的外交。宋真宗隨說不是強主,但宰相寇準能出面做這個事,說明他們是有長遠目光的。

    《澶淵之盟》是北宋的一次偉大勝利,它以有限的物質,換得了安寧。沒有戰爭的北宋文化和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澶淵之盟》北宋並沒有虧,對於宋遼來說是雙贏。

  • 7 # 謀世123

    蠻夷奴酋沒錢做貿易了,就打宋朝搶錢,資本家和漢奸勢力嚇得趕緊磕頭請安,大肆宣傳和平,忽悠百姓,把國家和老百姓辛苦賺來的錢又給了蠻夷,進行貿易再平衡,

  • 8 # 鑫挺83563181

    宋朝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防民造反叛亂初始,中國就已經走向了懦弱無能?

    男人不許練武,嚴格管控刀,銅,鐵器具等等?極大暴露出宋朝當局內心底氣不足,政治腐敗無能,文官貧汙,武官怕死的局面,並殘忍的誅殺異己,冷血的暴政,防民如洪水猛獸,如臨大敵一般?

    當面對金人侵略時,宋朝卻沒有了自信,完全喪失了戰鬥力,朝廷上下出現了眾多的賣國求榮,懼戰,怯戰,主和,投降者,最終導致宋朝走向徹底滅亡!

  • 9 # 無話可說一個字服

    真相是北宋先攻打遼國,(原因是蕭太后掌權,還有個漢人丈夫),北宋認為蕭太后亂政、遼國衰敗是進攻的最佳時機。後因武將們賭氣坑死了楊業。使戰局發生逆轉。

    後來賠點錢也不算吃虧吧!歷史不能偏見!遼繼承唐制也是正統,遼國文化包容性超出北宋。

    後期北宋聯合金攻擊遼國,使遼國滅亡。

  • 10 # 開心爺爺咪虎哥哥

    《澶淵之盟》講得再好聽有啥意義?沒有一個越王勾踐的復國強兵奮發向上的意志力,苟延殘喘滅亡就會是硬道理!翻弄故紙堆為了粉飾太平和平都是覆國危亡的為漢奸奴才做鋪墊奸臣賊子!在國事可為卻不為中蹉跎歲月浪費時機的官僚本身就是民族國家的罪人,不明白這種道理,覆巢危卵的後果怎麼樣也會無數次發生。哈哈哈,又多了個杞人在憂天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很隨意”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