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忠與小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學。但是老師的教導,教什麼樣的朋友同樣重要。

    學好三年,學壞三天。父母做好榜樣固然重要,引導孩子交良師益友同樣重要。特別是在小學升初中這個節點,這時的孩子屬於青春叛逆期,爸爸媽媽的話他們未必聽得進去,所以幫孩子選擇一個好的讀書環境顯得格外重要。在我們老家上初中有兩個選擇,要麼上鄉鎮中學,要麼去上半封閉學校。鄉鎮中學學生拉幫結派的很多,所以比較有想法的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自制力比較差都會把孩子送入半封閉學校。說出來不怕大家笑話,我讀小學的時候特別喜歡打架,我自知樹敵頗多,因為被我哥哥揍過的人不知凡幾,所以我不敢去鄉鎮中學,剛好我之前成績不錯,我就去上了半私立的初中,初中上完,好傢伙,架不敢打了,現在跟別人大聲一點都一點心虛。我知道我要是去上鄉鎮中學,不是被欺負就是欺負別人,不管哪一種都不是我願意看到的。所以說,不僅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學習環境,跟交的朋友也很重要。

    另外,不能把自己的失敗歸咎於自己沒有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最近在看王晶導演,張衛健主演的老劇a計劃。在劇中,海盜的女兒純真善良,而賀爵士是一個奸商,但是他兩個卻決然不同,一個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大反派,一個是溫文爾雅,富有正義感的好警察。是出淤泥而不染,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往今來沒有定論。父母的言傳身教固然重要,但是個人的覺悟個人的選擇同樣重要。

    作為父母能做的,就是盡力去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盡力言傳身教做一個好榜樣,在孩子迷茫或者跑偏的時候引導孩子。因此,古有孟母三遷,清有曾國藩家書諄諄教誨。先賢在教育孩子方面已經為我們做了表率,我們依葫蘆畫瓢即可。

    父母做了自己能做的,孩子能不能成才也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 2 # 雪域孤松3

    謝謝邀請,個人認為這個很有道理。其一是孩子性格教育的最佳時間一歲左右,在父母身邊。其二,從親情來說有血濃於水,孩子在內心深處是信任父母的。其三相處時間在入學前三年多的時間,是孩子認識這個世界,建立這是個什麼世界,我應該怎樣的關鍵時間段都是與父母相處。

  • 3 # 月芽泉

    誠摯謝約。

    “深宮十月聆聽音樂”,無言體驗未來世界。一朝分娩長河落日,人間又添“白馬”“鳳蝶”。

    天下父母人之一理,疼愛骨肉情真意切。三百六五日月更迭,恩深似海無邊無界。

    孩子從胎教到來人世,無不深受父母語音教侮與行動展示的榜樣作用。“母慈兒孝順”,“三歲看到老”的民間俗語佐證了這一樸素無華的真理。

    從呀呀學話,到認識爸爸媽媽,從爺爺奶奶到姥爺姥姥的疼愛,從日夜不眠的看護照顧,一把屎一把尿的護理,從深夜有病去醫院兒科的辛勞,到甘甜的乳汁和奶粉育大,無一不處處展現父母的深沉的愛,和親人們的關注。

    幼兒,去幼兒園接愛初期學習教育與社會關愛。至小學生到學接受文化教育正式學習,一步一個腳印,一天一個模樣。時時都會有心靈認識,處處體現團結互助、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的認知,與對老師、學校的尊重和愛。

    孩子是一張白紙,父母初始教育他、她們,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事應該去做,什麼事不應該做。

    懂事之後,教育敬老,教育學習,教育品德,教育團結。

    進園要送,回家要接。要學習好、思想好、品德好,成為人人喜歡,人人愛戴的好孩子。

    進學校,愛老師、愛學校、愛公物、愛知識、愛勞動、守紀律、守公德、守人品、守團結、守時間。

    孩子就象一顆小樹,難免枝Y重生。父母就是守護人,修剪枝杈、去掉黃葉,修正樹幹,才有可能將來是大樹濃蔭,棟樑一個。

    家長是第一道關口,學校是深造機構。雙方配合默契,熟知孩子優缺點和興趣愛好、學習情況、品德優劣,公共意識、守紀規章,就一定會塑造出愛祖國、愛人民、愛學習、愛勞動、愛中華民族大家庭,為黨增光,為國出力,為家添彩,為校樹模的好孩子,好學生,好人才,好前途的莘莘學子。來日可期,前景燦爛。玉樹臨風,大任能肩,是每一個家庭和親人們的目標與期盼。

  • 4 # 志遠

    孩子的健康成長,我認為主要來自於家長的教育,家長以身作則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例如家長孝敬長輩,禮貌待人,孩子也是跟著學的,這比學校的說教強百倍。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吧。

    家長的的引導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引導孩子講禮節,比如客人來了,主動稱乎,不參與大人的談話,給客人沏茶倒水,客人走了要送一送。第二,引導孩子尊老愛幼,比如出遊坐車主動給老人或孩子讓坐,遇到需要幫助的弱勢者儘量的幫助,一瓶水啦等等。第三引導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獨立自信的性格和勞動能力。比如自己洗衣服等等,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體現在在家裡獨立完成作業,看一些有興趣的課外讀物,比如《十萬個為什麼》等等。

    總之,家長的引導教育比學校的教師更具備現實的意義!

  • 5 # 一箇中學教師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很多生活習慣,生活行為不必家長教,孩子只需要看看就學會了,孩子最信賴家長。

    當然社會,媒體上的風氣也會感染到孩子。

    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也是另一個重要因素,但也需要家長與社會的配合。

  • 6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真正的教育確實是引導,而不是灌輸。

    絕大多數家長採用的是灌輸式的教育,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種教育的結果就是,孩子明明知道對錯,但是還是會去犯錯。比如孩子明明知道偷拿爸爸媽媽或別人的錢是不對的,但是孩子依然會去偷拿爸爸媽媽的錢,或者其他孩子的錢。太多的現實案例證明,這種教育模式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而真正科學的教育模式,顯然是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拿別人的錢是不對的,犯了錯應該受到什麼樣的懲處。那麼不偷拿別人的錢,我們可以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去合理的解決自己的需求?

    我曾在一個孩子偷拿父母的錢的問題中,詳細解答過這個問題,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去查閱一下。

    科學的教育是解決問題的教育,而不是隻告知對錯,而讓問題積累起來的錯誤教育方式。這當中,引導式、思考式的教育模式才是正確的教育路徑。

  • 7 # 喜205409161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季節性把關植被工作。為什麼這樣說,首先我們從授精開始產生胎兒形成開始,前提條件是造就胎兒的主導因素_一雙父母的基因結合,為什麼要篩選精子,為什麼近親繁殖不被認可,為什麼痴呆傻子拒絕配對。一系列育人"方案"提醒和告誡人們,育人"把關"條件越來越好。

    我們從胎教開始有了新的措施,從營養到感覺教育,給胎兒放抒情音樂,直至"出世"的起步工作,要科學合理地"因材施教",因人施"肥"。從月開始到年度時季,孩子的吃奶都有時間節操,從不能說話到呀呀學語,最直接受到影響的是父母的動作言行,從開始說話到行走經歷,模仿動作是父母的示範,從3歲開始有了新的世界_幼兒教育,認識了另一對父母,幼兒老師,這三年是人生的奠基工作,對錯好壞基本在父母的細心與老師的載重起決定因素。

    從小孩開始至初高中教育,最受損的莫過於留守孩子,失去父母愛心的孩子,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天職。因此,孩子的教育真的與家長密切相關。

  • 8 # 龍輝65434577

    謝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此話一點不假。但是要當好這第一任老師可不簡單。很多時候不是你想當然就會所以然。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認為做得很正確了,但結果卻大相徑庭。父母正確引導是沒錯。可是,千萬別矯枉過正。白眼狼是怎麼培養出來的?這是一個深刻教訓。

  • 9 # 京京EM

    最懂孩子是父母,由於父母長期陪伴,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影響其一輩子。

    什麼叫衣食父母?幾乎從小天天陪伴,如果不是嬌生慣養,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最初的教科書。三字經裡就講到“人之初,性本善”,說明孩子本性不差,如果小時候養成壞習慣,父母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孩子小時候的成長,父母必須對其負責。

    民間還有句俗語“孩子要乖,三歲乖”。孩子自小可塑性強,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強,這時父母抓住機會,對孩子日常行為觀察得最明白,可以因勢利導,及時教會孩子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學會自己穿衣吃飯和行走等,還要教育孩子基本禮貌行為,做事情要形成好習慣等,這些將為今後的一切行為作好鋪墊,將終生受益。

    父母的行為,對孩子長大後也是影響很大的。那些父母做事情紮實,待人和善,事業輝煌的,其子女除了遺傳上能繼承優點外,行為上也多少起到榜樣作用,子女們受到的薰陶也不容忽視。反之,那些父母行為不端正,沒能給孩子好的家庭教育的,其子女的成長也不太順利,有的會走很多彎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說明這樣的問題。

    所以,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養成教育好壞的關鍵,好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多陪陪孩子,關注孩子,孩子的起跑線就在父母身邊。

  • 10 # 促成教育

    在此略表我的一點遲到的見解。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可謂當今社會特別熱衷,而又特別關注的一個話題。

    關於孩子的教育,家長,社會,學校都起著一定的作用,但社會,只是一個對孩子的側面影響教育,可能是好的方面,也可能是不好的方面。但只要家長能做好監督,做好監管,即使有一些負面影響,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可控的。學校教育,主要是一個知識上的教育,當然也有育人教育,但育人教育只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層面,主要的還是知識上的教育。

    但對於家長來說,可就非同一般了,家長的教育,主要是對孩子的行為習慣教育,各方面的養成教育。家長的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是一種無形的教育,是一種潛在的教育。所以,家長教育,是孩子最初的啟蒙教育,也是根深蒂固的教育,對孩子的以後的學習,以後的發展,以後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最初的老師,是孩子最初的啟蒙者,影響者,榜樣者,示範者。好說,什麼家長,就有什麼孩子,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個問題孩子,往往背後是一個問題家長,或是一個問題家庭。

    所以,孩子的教育,關鍵在家長,只有家長全身心的投入到管理孩子,教育孩子中,對孩子多點管理,多點監管,多點陪伴,多點關注,多點期望,多點付出,多點耐心,多點恆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才能讓孩子有一個長足的發展,長足的進步。

    作為家長的,只有做好了自身應有的對孩子的教育,才能為孩子以後的發展做好思想上,行為上,習慣上的各種奠基,從而為孩子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行為基礎,。除此之外,作為家長的,要多結合學校,多結合老師,共同擔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相信只要家長,學校,社會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相信孩子定會往好的方面發展,相信孩子會有一個滿意的教育。

    這就是我的一點不太成熟的看法,不當不妥之處,敬請諒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荷花蓮花睡蓮芙蓉木芙蓉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