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影視劇館剪輯

    20世紀六七時年代甚者八九十年代那時候大陸還很少有流行歌曲,大多數歌曲都來自於香港歌手演唱,他們本身就說粵語,所以唱粵語歌曲也深受大家的喜愛,知道九十年代達到了粵語歌曲的巔峰,也就是香港樂壇的頂峰時期。

    但是自從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懷抱後,再加上普通話的推廣,慢慢的國語歌曲逐漸興起,因此後來的粵語歌手也開始演唱國語歌曲,也是順應大時代的趨勢,所以現在絕大多數歌曲都是國語的。

  • 2 # 陳小陳音樂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觀點1:喜歡上粵語,是因為譚詠麟,是因為張國榮,是因為梅豔芳,是因為陳百強,是因為達明一派,是因為陳慧嫻,是因為張學友,是因為林憶蓮,是因為周啟生,是因為《千千闕歌》,是因為《倩女幽魂》,是因為《把冰山劈開》,是因為《每天愛你多一些》,是因為《石頭記》,是因為《雨絲情愁》,是因為《偏偏喜歡你》,是因為《一分鐘都市一分鐘戀愛》,是因為《淺草妖姬》,是因為這些人那時唱的粵語比國語唱得好聽。

      觀點2:第一次聽粵語是張學友的遙遠的她,雖然聽不懂歌詞,但是發現特別好聽,然後開始迷戀張學友,幾乎聽了他所有的歌,然後開始深入瞭解粵語圈,接觸了陳奕迅,張國榮,楊千嬅,陳慧嫻等等,都非常棒,粵語歌聽多了也就能懂了,然後開始看粵語電影,雖然從來沒去過廣東,但是基本的粵語還是會說的,看粵語電影也不用看字幕,聽粵語歌也不用看歌詞。粵語音律韻腳真的特別好聽。

      觀點3:現在的粵語歌其實並不是廣東白話或者客家話,歌詞基本可以看懂。我個人熱愛beyond,在家駒活著的時候,就開始追捧。90年代初,有個衛視中文頻道播出過不少他們的歌,也買過盜版磁帶。他們的歌之所以流行廣泛,不僅在於曲目的節奏,更主要的還是歌詞裡面蘊含的精神。他教會我們要有追求,要有打不死的心態,教會我們感恩,清晰可見母愛春風化雨。也告訴我們尊重歷史,遙遠的東方顯赫的城牆。還有不少粵語歌曲,那些情與愛的講述,多少是觸動內心的。

      再早一些的音樂就真的聽不懂了,雖然許冠傑歌唱的好,曲子的樂感也好,可是實在理解不了,自然也欣賞不了了。不過,許冠傑粵語歌之王這個稱呼卻是學友都認可的,他的地位也是香港音樂界公認的。商業化的粵語歌曲,如果還停留在許冠傑那個年代,而其他需要的音樂都在發展,自然也是沒辦法在華語樂壇立足太久的。

      

      觀點4:我就是其中一個不會講粵語的北方人,但我十分鐘意聽粵語歌曲,尤其是經典粵語老歌曲,不過現代的好聽的也聽,我感覺粵語歌曲的歌詞和意境很好,很能讓我產生共鳴,而且聽不膩,不知怎麼回事,我也解釋不清楚,反正就是喜歡聽。

      觀點6:聽粵語歌的年代因為內地當時很閉塞,作曲也不行,還在民歌跟各種庸俗歌詞夾雜著,弄潮兒們就去聽粵語歌了,其實喜歡的是曲風,詞其次,因為聽得懂的佔少數,當年很多粵語歌都用的日本曲,什麼校長阿,陳慧嫻阿,張學友blablabla,不細數,幾乎都有翻唱什麼中島美雪,平井堅等歌手的歌,加上聽不懂的粵語歌詞,意境就出來了,然而後期為什麼堅持聽粵語歌,膩用粵語朗誦詩詞歌賦你就明白了,那種音的轉折比普通話好聽n倍,再加上香港地區有幾個作詞大牛,林夕,黃偉文等,所以,很多人愛聽,後來因為出了個國語萬詞王方文山,國語歌又帶了一波節奏,現在粵語歌聽的比國語的少很多,現在比例大概2/8吧,不然也不會那麼多傲嬌的香港歌手轉型或來大路撈金了,主要是了市場,受眾很重要,但是我還是鍾情聽粵語歌,聽了有20年了,都會說廣東話,看tvb不需要字幕了。我也算是個粵語歌腦殘粉了。

      觀點7:第一次聽粵語,應該是高一從同桌那聽到家駒的歌開始的。過去了這麼多年,家駒的歌都會唱,但是粵語還是不會說,更不用說標準了。在新疆念大學的時候,唱家駒的歌還有不少同學喝彩,笑言湖南的黃家駒,自己也沾沾自喜。畢業後來廣東工作,在真正的廣東人面前再唱家駒的歌的時候,被貶成渣。一句話,再怎麼嗓子好,只要粵語不標準,肯定被吐槽。這麼多年過去了,粵語沒有進步,缺少純粵語環境,自己也懶得去進一步學習,就這樣子吧,想唱就唱,不在乎像不像。

  • 3 # 浪潮娛樂風

    是的,現在市面上粵語流行歌曲已經很少聽到了,這並不奇怪,新鮮感才是永遠的經典,再美味的菜餚吃多了,也要換換口味吧。而國內歌手的精彩表現,正好符合了人們的視聽需求。劉歡、孫楠、霍尊、韋唯、那英、韓紅、鳳凰屬傳奇、以及"中國好聲音‘’一批新秀的歌手,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唱火了大江南北……

    每一首歌的流行,不僅因為好聽好唱而流行,而是因為它的一段故事,與你內心產生的共鳴,讓你不能忘懷,讓我們來分享音樂的魅力:

    孫楠:‘’你快回來",‘’紅旗飄飄",‘不見不散"等多首傳唱歌曲。……

    霍尊:"東風引‘’,"木棉‘’,"花雅禪‘’、"梨花落‘、"’春燕‘、"’卷珠簾‘

    韋唯:"亞洲雄風‘’,"愛的奉獻‘",’讓我再看你一眼‘’,‘’愛我中華",‘’同一首歌"……

    那英:‘’相約1998",‘’霧裡看花",‘’山不轉水轉"‘’白天不懂夜的黑"……

    韓紅:"青藏高原‘’,"喜馬拉雅‘’,"格桑花開‘’,"香格里拉‘’,"茶馬古道‘’把青青草原,高高雪山的美帶給了我們……

    國內一大批優秀的歌唱家,無數精彩的樂曲,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我們仍然懷念當年粵語歌曲陪伴我們走過的歲月,粵語歌曲仍然在我們的心中有一塊聖地,再次帶您走入它的優美與激情:

    鄧麗君:‘’忘記他",‘’漫步人生路",……

    梅豔芳:‘’似水流年",‘’女人花"

    譚詠麟:"愛在深秋‘’,"朋友‘","水中花’’‘"偏偏喜歡你’……

    張國榮:"沉默是金‘’,"一生何求‘’……

    熟習的音樂,回聽很親切,不時會在某個街角聽到它,鬼使神差唱到忘情……美妙的歌曲,永遠會帶給我們愉悅的心情,陪伴我們度過美好時光。

  • 4 # 歲月歌聲

    語歌曲一直位於人們日常歌單的榜首,可以從粵語歌壇的一個歷史發展過程來分析一下從21世紀之後粵語歌壇為什麼有著逐漸衰落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在80、90年代那個時期,粵語歌曲就是一個鼎盛的時期。

    香港歌手楊千嬅

    粵語顧名思義就是用粵語唱出來的歌,在中國的很多地區都遍佈著說粵語的人口,而粵語在中國的廣東省和香港是使用頻率最多的,高達佔了全世界的七分之四,但是在廣西以及澳門等等這些地方也都是有粵語的存在之地的,粵語歌並不會因為語言的限制而只受歡迎於說粵語的領域,在除粵語地區以外的多數歌迷也是有的,因此粵語歌曲從一出現的那時起它的受眾範圍是很廣的。

    粵曲

    粵語的最先並不是以現在這種形式出現,在大概1950年的那個時候,香港流行的音樂其實是從粵劇翻唱過來的一種曲子,叫做粵曲,那時候一般的茶樓酒樓都有著粵曲的聲影,供人們在飲早茶喝下午茶的時候所欣賞,雖然粵曲從出現就在民間流傳起來了,但是由於年輕人對於這種風格唱腔的帶有濃厚文化氣息的音樂並不喜愛,在英文歌曲和國語歌曲的選擇上更多,這也導致了那時候的粵語歌曲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都沒有一個突破的口。

    粵語歌曲

    到1960年的時候,香港的影視作品開始繁盛起來,那時候的粵語歌曲僅僅只是粵語電影的一個附屬產品,很多的演員也有在那個時候發行過一些音樂作品,但是一直沒有被人們所普遍地接受。

    要說粵語歌曲的潮流是在哪裡開始被帶起的,那應該是在許冠傑那個樂隊為代表開始的,他們的出現使得粵語流行歌曲開始發展起來,在1972年的時候,他的首唱成為了近代史上的第一首真正的粵語流行歌曲,更是成為一個開端。

    顧嘉輝

    再接著就是在74年的時候顧嘉輝為一部電視劇創作的一首主題歌曲,更是不見了之前粵曲的那種腔調,一推出來就得到很多人的認可,更是被許多的年輕人所接受,我們從這個時候也能看到粵語流行歌曲的進步曙光了。

    之後大量的經典歌曲隨之產生,造就了粵語流行音樂歌壇的優秀歌手更是越來越多,比如:甄妮、葉麗儀以及黃霑等,這些歌手不僅把粵語歌壇以一種快速的形勢推向了巔峰,更是挖掘並培養了大量的香港歌手,讓更多的粵語音樂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許冠傑

    近代粵語音樂的開山鼻祖要認真地來算是誰,被大家所認可的就是許冠傑了,而顧嘉輝則是創作歌曲的巨匠了,那時他做的一首曲子《家變》,這個作品更是對於粵語歌壇有著兩個標誌性的作用。一個標誌是流行粵曲終於能夠登上一些重要場合了,另一個標誌是它終於有了自己的代表性作品了。

    80年代的時候是粵語歌壇全盛的時候,那時出現了很多經典音樂作品,到現在還是依舊在流行著,梅豔芳、林憶蓮、李克勤等等很多音樂藝術家更是在樂壇綻放著自己獨特的光芒。在進入了90年代後,在引領時代上占主導地位的主要是四大天王了,緊跟著80年代後期的步伐,在新的時代出來的作品更是上等的質量,王菲和王傑等歌手更是一直在粵壇積極地活躍著,《海闊天空》《一生所愛》等等的經典作品便是在那個時候推行出來的。

    王菲

    粵語歌壇在這之後便開始有了衰退的跡象,主要還是社會的盜版情況比較明顯,歌星的作品是由唱片公司包裝然後推發出來的,價格自然就比較昂貴,但是普通群眾的欣賞能力是有限的,在低價的盜版作品和高價高質量之間更多的選擇是在前者,這也導致了唱片公司的收入減少很多,更是使香港的樂壇陷入了一種很低沉的境地。

    為了解決收入這方面的問題,公司也就有了和卡拉OK集團簽約的這種渠道,自從這種現象的產生,粵語流行歌曲的質量隨之降低了很多,歌手的創作空間更是被打壓得所剩無幾。

    陳奕迅

    在亞洲金融危機的那個時候,香港的粵壇也是有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的,再加上科技的發達猶如火箭般迅猛,人們所要獲得歌曲的渠道也變的很多,唱片的銷售量更是被滯後了。隨之的“四大天王”也就因為一些音樂人退出的原因而解散了,但是隨後出道的陳奕迅,楊千嬅以及梁詠琪等人雖然也有把粵壇繼續推向高處的動向。

    但是現在的香港樂壇為的更多是賺取更多的錢而不是為了提高音樂的質量而存在著,很少有80年代那時候的經典作品再被人們所享受,更是有著歌手身兼多職的現象存在,只重視市場而不在乎實力的原因使得香港樂壇再也沒有了當時的那種百花齊放的光芒。

  • 5 # 小水哥GT

    粵語歌曲之所以沒有以前那麼火傳音樂圈,歸根到底還是粵語歌壇歌手後繼無人,從左麟右李,張學友陳奕迅等等都是經典。那麼,如今新的粵語歌手誰能來撐起一片天。

  • 6 # 電音集結號

    我認為同門檻降低、TVB作死、門事件、港臺娛樂文化衰落韓流崛起、歌曲千篇一律有很大關係。

    背景:作為一個90後,見證了香港樂壇從90後年代後期到本世紀初的最後輝煌。對香港樂壇的衰落我主要從四個方面去分析:

    一、門檻降低:

    其實在1999年之前,能夠在香港成為“歌手”大多靠兩條路:一、新秀歌唱比賽 二、唱片公司發掘,少數是演員過渡過歌手,如:劉德華、鄺美雲等……或者師從名師出道,比如:鄭嘉穎等人師從名師戴思聰。但總體風潮都是:還是要有實力才可做歌手!而實力雖有高低之分,但起碼都叫做聲線可以,會唱歌才可以發片。

    但是,張柏芝的出現,打破了這個規則。

    一個帶有一張完美無缺的臉的模特,突然被環球唱片公司發掘,出了人生第一張EP“任何天氣”,人們發現:這個美女的嗓子很是特別,雖然迅速引起了質疑,但絲毫不影響她的唱片賣出了白金銷量,甚至在四大頒獎禮中,她的風頭比師從羅文的新人容祖兒也要厲害。甚至在四大頒獎禮中,有其中一場容祖兒還屈於最受歡迎新人獎銀獎稱號,而張柏芝橫掃了全部的新人獎金獎。

    這改變了整個娛樂圈的風向,讓很多唱片公司知道:不一定要找會唱歌的人出道的,原來五音不全,高音唱不上,聲線不好聽,也可以成為歌手,只要長得漂亮!

    二、tvb與四大唱片公司惡交

    我認為香港樂壇衰落,TVB起碼要負一半責任,印象中記得2008年的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是近10年最後的輝煌了。以往各大唱片公司為了爭奪這個含金量最高的獎項,出盡法寶,各公司一哥一姐也是爭個你死我活,一到年尾,各大雜誌就爭相報道,為雜誌的可讀性增色不少。

    以前的勁歌金曲,一到女歌手獎男歌手的頒發就會上演各種感人戲碼:陳慧琳含淚多謝正東唱片公司、多謝鍾珍……楊千嬅多謝PACO……許志安廚房宣言……

    而2009年開始TVB與四大唱片公司因為版權問題惡交,至此TVB作為香港唯一有號召力的宣傳平臺,它的皇牌節目《勁歌金曲》、《勁歌金曲頒獎典禮》除了英皇與TVB旗下的唱片公司以及巨星幫的歌手外,其他歌手紛紛表示再不參加。不是不想參加,而是參加了,TVB也表示不會給獎。

    於是我們看到了如此搞笑的局面:林峰連續N屆勇奪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手獎,以往拿這些獎的是劉德華、郭富城,容祖兒打破梅豔芳記錄連續N次獲得最受歡迎女歌手獎,而那些最具風向標的新人獎:要麼被巨星幫囊括、要麼被TVB旗下藝人、要麼一堆你都不知道是誰的人……而以往基本上能拿新人獎的都是當年真的是紅到爆眾望所歸的新人,後來……額……

    TVB理應為香港樂壇的衰落埋單!!!!!!!

    三、整個港臺演藝圈衰落,韓流崛起

    進入2010年後,港臺無論是從劇集、綜藝、歌唱乃至電影,都走向了疲軟以及真正的衰落,連臺灣偶像劇大家都追不下去了,不要說香港電視劇,而華語樂壇除了陳奕迅、周杰倫、蔡依林還能保持唱片發行量,基本其他歌手,都很難被大眾熟知。

    香港歌手吳雨霏說過:現在不唱卡拉OK情歌(口水歌)不行啊,因為只有情歌才有傳唱度,想試快歌那些,大眾不接受,而且日韓組合對於香港樂壇衝擊很大。

    確實,千里之外的南韓,練習生多如牛毛,訓練系統,以人海戰術著稱,每個組合均有數名成員,且人設各異,總一款啱你心意(適合你的心意)。能唱能跳、能搞笑、身材樣貌都堪稱一絕……大批年輕粉絲不再在本土地區追星,而是越洋追歐巴、姐姐去了,連港星自己都對韓星迷戀不已。這樣的情況下,港樂幾乎走向了無可挽回的頹勢……

    四,歌曲千篇一律

    千禧年後,港樂基本以情歌為主,與以往七八十年不同,有喚起港人鬥志的<獅子山下>,唱盡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海闊天空......還有展現小市民心態的許冠傑的鬼馬歌曲.....

    雖然後來偶然有富士山下 夕陽無限好 明日恩典這些非情歌,但近年來像tvb力捧的新人菊梓喬,她的歌幾乎全篇一律是古裝主題曲,曲風單調,歌詞不過是唱盡情愛的歌,多是由張美賢寫的,憑藉tvb每晚洗腦式播放而走紅,港樂怎能不衰落。。。

  • 7 # 嗨妹DJ音樂

    大家好,我是一位音樂愛好者。我喜歡音樂,喜歡聽各種版本的音樂,歷史流行歌曲、鄉村歌曲、草原歌曲、、、新潮歌曲等,以下是我的觀點和分享

    第一次聽粵語是張學友的悠遠的她,儘管聽不懂歌詞,可是發現特別好聽,然後開端沉迷張學友,簡直聽了他一切的歌,然後開端深化了解粵語圈,觸摸了陳奕迅,張國榮,楊千嬅,陳慧嫻等等,都十分棒。

    語歌聽多了也就能懂了,然後開端看粵語電影,儘管從來沒去過廣東,可是根本的粵語仍是會說的,看粵語電影也不必看字幕,聽粵語歌也不必看歌詞。粵語樂律韻腳真的特別好聽。

    現在的粵語歌其實並不是廣東文言或許客家話,歌詞根本能夠看懂。我個人酷愛beyond,在家駒活著的時分,就開端追捧。

  • 8 # 平凡喵本喵

    首先近些年內地對於音樂娛樂這方面投入製作都能感覺到在逐年加大,音樂也在不斷的創新宣傳方式市場空間較大,而粵語在這方面就弱了一些,加上粵語歌曲近年傳唱度高的歌曲不多,粵語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朗朗上口,歌曲最重要的是要有共鳴,加上內地有才華的歌手都在迅速崛起,演繹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導致粵語歌曲再去往日巔峰

  • 9 # RyanairNick

    1.門檻比較低,出現過很多千篇一律的歌曲 2.tvb與四大唱片公司惡化 3.整個香港演藝圈衰落,韓流崛起

  • 10 # 長江飛燕

    我發覺在我的身邊關於歌曲總是有一層類似於語言的結界:我身邊的朋友執著於華語或者歐美流行,嘻哈,民謠……或者每天看著QQ和網易雲的熱搜音樂,聽一聽某些“原創歌手”的爆紅單曲。我的身邊總有著一種跟風的氣氛,人怎麼能和氣氛去作對呢,因而這樣的抉擇一直讓我很苦惱——什麼樣的音樂真正值得去一個人靜靜細聽呢,是的,我遇見了港樂。

    香港音樂的巔峰時期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現在總說香港歌手進軍大陸發展,唱國語歌吸引粉絲,當年的時候都是當紅的大陸歌手去香港發展,王菲一個北京姑娘,粵語歌竟然也有幾十首,那個時候的港樂真的是無比輝煌:從許冠傑、林子祥到譚詠麟、李克勤,從陳慧嫻、梅豔芳到王菲,關之琳;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黃家駒……那個時候真的是群星璀璨,香港就是亞洲流行音樂的中心。回想那些歌,你一定聽過:《男兒當自強》、《千千闕歌》、《光輝歲月》、《遙遠的她》、《暗湧》、《Monica》……即使不明白歌詞,它們每一首的旋律都能讓我們隨口哼唱,萬千青年曾為港樂狂熱,這便是那個時代港樂無上的影響力。

    如今到了一個港樂日漸式微的時代,港樂人才青黃不接,許多歌手並未在大陸發展,再加上本來固有的語言障礙(我們一會再討論這個問題),讓粵語變成了一個小眾的藝術品,甚至於化成了一種單純的情結,這或許也是當今港樂變得難於走出粵港澳的原因之一,它越來越走向“瀕危的狀態”,“五十年後會否有人唱港樂”或許真的越來越值得發問,這也讓我覺得:好的東西不應因語言的問題而被阻隔。

    為什麼我會這樣說呢?因為有太多人聽著英文歌與日文歌,英文與日文實際上與我們是有真正的語言阻隔的,是徹徹底底不同的語種,但是無數歌迷成為它們的擁躉,我也不例外——當聽到《Mockingbird》的時候,雖然Eminem的說唱快到聽不清,但我願意看著翻譯一句一句搞懂歌中對孩子的安慰,當聽到中島美嘉的《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的時候,我也是看著翻譯哭著聽了一遍又一遍。所以當許多人說聽不懂粵語歌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很難過:愛好不同,不能強求。

    但是請試著聽聽粵語歌吧——它有著歌一樣的九韻,是世界上最適合音樂的語種之一;它有著動人的旋律,有著江志仁、王雙駿、陳輝陽、澤日生這些音樂詩人;我愛著那些歌手們,陳奕迅,王菲,張國榮,李克勤……他們都是天賜的使者;我最愛它的一句句歌詞,林夕的出世,YY的入世,潘源良小克周耀輝陳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案油條和麵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