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憶葉知秋
-
2 # 米粒兒7390
據研究表明,愛打小報告的現象幾乎在每個低齡兒童身上都發生過。
三歲至五歲的孩子,大多喜歡打小報告。
一是孩子年齡小,無法區分事情好壞,只靠自我認知判斷,認為新鮮或壞的事都會找到他最信任的“保護神”,先行確認。
二是孩子如果不被關注,他會找到各種方法引起監護人對他的重視,所以打小報告就成了最有效的方法。
升至小學後,一部分孩子已形成自己的認知觀,漸漸減少打報告的次數,一部分孩子的性格趨向於成熟穩重,也不會再打小報告。還有一些孩子無法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學業上,學習中不仔細,但平常事物極能引起他的注意,屬於不停地要在大人面前刷“存在感”。家長不用對打小報告的行為全面打擊。細心聆聽孩子的小報告,找出她感興趣的點到底在哪裡,因此分析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所在。
在小報告尋找一些並無惡意的事情上,可以肯定孩子:例如“觀察很仔細,你說的這件事我都沒有發現哦”。
“你很關心某某”。並因此找到幫某某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去做。
“其實你可能誤會了某某,他可能會是…”
等等這樣的語言和動作,一是幫助孩子剔除不必要的告狀,使其學會分辨,二是撫慰他並告訴他關注很多事情是多餘的,慢慢地,孩子會從中學會這種規則,而且會因為大人溫和的處理方式改掉這種習慣。
-
3 # 梅姐花
孩子愛打小報告,家長如何正確指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指導:
1告訴孩子適當的對策行動.孩子不是告知監護人,而是告知在同齡人中自己解決矛盾. "你這麼想嗎?” 那麼,去弟弟/朋友那裡親切地交談怎麼樣?可能是弟弟/朋友不知道不能扔東西。
2衡量一下朋友的感情,立即介入情況,向孩子講述弟弟或者妹妹或朋友的感情。 "是的,弟弟或者現在扔你的作業本了。但是,我們要不要一起想一想弟弟或者妹妹為什麼會這樣呢? 你認為弟弟或者妹妹為什麼這樣?"如果以這種方式提問的話,孩子會說自己的意見的。
所以,作為爸媽們一定要正確指導孩子打小報告,爸媽們你家的寶寶有打小報告嗎?
-
4 # 我是杜佩玉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還是喜歡和你聊天,喜歡把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告訴你,說明孩子對你的喜歡,有時候真的和愛打小報告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因為小孩子心理根本就不知道小報告是什麼內容,也不知道如何打小報告這些定義,這些名詞都是成年人給的,所以說我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千萬不要給孩子定義,更多的是要引導孩子,如何敘述其他人的一些情況。
比如說一些客觀真實的事情可以描述,可以和家長溝通,孩子在學校中遇到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和家長溝通,也可以添油加醋,但是對別人進行人身攻擊和道德破壞的事情是不允許的。
只是還有一些事情不允許,那就是自己杜撰出來或想象出來的內容,也不允許過多的暗示,更不能把這件事情當成一種結果,和其他人隨意溝通和家長溝通是沒有問題的。
但如果有一天孩子不主動和老師聊天,不主動和家長聊天的時候,很多老師和家長又想著讓他們主動和自己來交流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打小報告的同學也是非常可愛的。
能夠和家長多打小報告的人,這些孩子的情商或者語言表達能力肯定會慢慢得到加強,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所有一切,學習與生活對於孩子的幫助是有好處的,特別是家長對孩子的瞭解方面。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家長不應當制止,而是善意合理的傾聽,慢慢糾正孩子的一些語言表達能力,增加孩子的道德判斷水平就可以了。
-
5 # 輕煙說育兒
孩子愛打小報告,說明孩子能夠發現其他人的行為錯誤,說明他已經有了很強的規則意識,而且眼光相當“敏銳”。為此,家長在心裡應該肯定孩子,這有利於成人把握住教育孩子的整體傾向。
-
6 # 老吳拍攝
你好,年少的孩子愛告狀是其年齡特徵決定的。做家長的,不必太過擔憂。”甬上不少心理諮詢師認為,孩子的這番舉動,其實是內心依賴大人的一種外在表現,對家長而言,更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孩子告狀的原因。
有些孩子是在尋求幫助,也許是被人欺負後,想尋求大人的保護;有的孩子則是希望大人對自己的行為判斷作出肯定,給自己貼上“好孩子”的標籤;也有些孩子是做了調皮的事情,為了免於受罰而找的理由。
所以,碰到孩子打小報告,家長要認真傾聽,不要打斷、斥責孩子。
第三,在弄清事實真相後,不要急著給孩子貼上對或錯的標籤,而是要幫助孩子分析,引導他(她)獨立思考,鼓勵他(她)自己去解決。
比如,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了,當父母的要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可以問問孩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你覺得該怎麼解決這件事情?”同時,不要一味地“教導”孩子動不動就去找老師,向老師告狀。一旦孩子形成這樣處理矛盾的方法,長大後,進入社會,很可能也會“照章”辦事,如此一來,不僅會影響孩子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還會帶來諸多職場以及心理的困惑。
當然,如果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化解了矛盾,解決了 問題 ,家長也不要吝嗇讚揚。
-
7 # 愛侶一起遊
首先要告訴孩子每一個人都是有缺點,比如你可以指出自己孩子身上有那些缺點或者問題,反問孩子如果被人總盯著他的缺點短處,他會有什麼感想。
其次要告訴孩子,要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別人的長處,以人之長補己之短,自己才能變的越來越優秀。
最後要告訴孩子,背後議論缺點或者打別人小報告,是不道德的行為。別人也不喜歡和愛打小報告的人做朋友。
-
8 # 李文彬531
其實這就是習慣的養成,說白了叫彙報。因為孩子還對是非分辨不太好,還不能達到這個能力。當然也不見得完全是壞事,至少有兩點優勢,發現問題的能力,鍛鍊彙報的完整性。不需要強制剎車,正確引導,老師也會逐漸引導孩子什麼樣的事可以由孩子處理等!……
-
9 # 坦蕩274400236
孩子愛打小報告,肯定是跟家長或在幼兒園學的,告訴他要大大方方的給提出來,同時問他別人要是打他的小報告該怎麼辦
-
10 # 三月呀011
孩子愛打小報告一方面說明他比較細心,感受比較豐富,能發現其他小孩沒有發現的事情。另外一方面,是想獲得關注,我們透過觀察會發現,愛打小報告的孩子都是比較活躍,喜歡錶現的孩子,他們給老師或家長打小報告,也是他們獲得關注、滿足心理預期的一種方式。平時多給孩子鼓勵,多誇誇孩子,讓孩子感覺自己的優秀,他自然會減少透過過度表現來獲取關注的行為。
回覆列表
孩子之所以會打小報告,一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二是為了體現自己的能力:三是為了求援。
我一般碰到這種情況,會詳細聽取他打報告的內容,如果是第一種情況,我會問他怎麼處理你會高興呢?之後,我會反過來說,如果你做這種事時,別人告訴我了,我也這樣處理,你能接受嗎?
第二種情況,我會告訴他自己能獨立完成一件事,才是有能力的體現,同時會教他處理問題的方法;
第三種情況,也會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弄清誰是誰非,如果有他的責任,會跟他講明道理,並讓他明白“能力差的人才會打小報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