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娛樂小炮手
-
2 # 金風C玉露一相逢
我們現在是2019年,也就是公元2019年,減去2019年,之前的就是公元前,就是公元計年法出來之前,公元歷也是以前老百姓所稱西曆?
-
3 # 味哎兒
原本僅流行於歐洲,且是羅馬人認可基督教,漸廢各神教後,用基督年齡紀年的日曆。
其中保留有耶和華神用七天造萬物的紀日法,即第一天造光,第二天造氣或風,第三天造天,第四天造地,第五天造山水田林動物,第六天修整,第七天休息,從而有了星期的七天制式。而後是月及年。
基督紀年法是0至1不記,直接1.2.3.等歲的記下去,從而第1個一百年為0,笫2個一百年為一世紀,從此二世紀三世紀下去的,即實數世紀減一個以後記數的。所以現在是2019年,論世紀是19世紀。
同理向後追溯,2019年是19世紀。
讀法基督年前,基督年後。
中國仿歐後,留學歐洲的學生,雖在其所入學校內是最劣的劣等生,返國後成為洋大人培肓出的才子天才了,且被抬高致權威專家的程度,見帝王可不鞠禮的。
這幫人竄改基督歷為公曆,即全人類共用公用的日曆。
自此在中國有了公曆,不知其他國家怎樣稱基督歷的。
所以,基督年在中國稱公元年,且基督前稱為公元前,基督後稱為公元的。
但,在中國的公曆僅適用於城市,因政府工作時間改用公曆式時間了。
而,中國農業不適用,所以農村願用古中國的農曆及陰曆以及陽曆,只不過僅用農作物適時的用途上,而人事習俗則用黃曆或皇曆,指導好不好.可宜否,等,吉凶禍福的。
-
4 # 石頭說歷史
公元前和公元后是公元紀年法的表述方式,這是西方通用的紀年方法,也是國際通用的紀年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以基督教創立者耶穌出生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他出生之前的年份稱作公元前XX年,出生之後的年份稱作公元(後)XX年。比如今年是2019年,也就是耶穌出生後的第2019年。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后的年份是數字越大離現實越近,而公元前則相反。
中國歷史上長期採用干支和年號紀年,直到民國時期才採用公元紀年。不過巧合的是,公元元年那一年是正好是中國漢平帝元始元年。現在看來,元始這個年號也可以理解為“公元紀年法開始的那年”。
除了通用公元紀年法外,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並行特殊紀年法。
比如伊斯蘭國家的伊斯蘭紀年法,以公元622年“徙志”為元年,今年是1440年(在伊斯蘭紀年法中一年是354天)。
而北韓採則是主體紀年法,以主體思想的創立者金正日誕生的1912年為主體元年,今年是主體108年。
日本由於天皇的存在,所以並行天皇年號紀年,今年是令和元年。
-
5 # 桃花石雜談
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什麼意思?喜歡歷史的朋友都對這兩個名詞不會感到陌生,而對於其來歷,通常的解釋都會說是來自基督教裡耶穌的誕生時間,但這樣說其實並不是特別準確,或者不很不全面。因為早期英語等西方語言裡的AD和BC可以說是來源於基督教紀元,但中文裡的“公元紀元”其實是翻譯自英語裡的Common Era(CE),而從AD和BC到CE雖然好像只是名稱不一樣,但卻代表了完全不同的價值取向。AD與BC的翻譯問題
在英語等歐洲語言裡,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概念經常用AD和BC等類似縮寫來表示,這裡首先解釋一下AD和BC這兩個英語單詞縮寫的含義。AD是拉丁語Anno Domini的編寫,直譯過來就是“在主之年”,也就是指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用在紀年裡的時候,通常現代會翻譯成“公元……”,因為後面一般都會加上年份。而BC則是英語Before Christ的縮寫,直譯過來是“基督前”的意思,而現代翻譯成中文一般會翻譯成“公元前”。
(公元前和公元后在英語裡可以寫成AD和BC)
所以看到了這段說明,大家也就明白了這兩個詞確實本義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但在西方國家,這兩個詞的使用更多的是約定俗成,90%以上的場合都是隻用其縮寫形式,一些普通人甚至不知道其具體含義。這就好像華人說“過年”一樣。因為我們說的“年”其實也跟古代的“年獸”傳說有關,人們在除夕擺脫了年獸的侵擾,所以把這個過程叫做“過年”。但現代人說“過年”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只是約定俗成,決不會是因為相信“年獸”傳說才這樣說,而AD和BC這種在字面上看不出任何含義的簡稱在英語國家和其它歐洲國家也是類似這樣的約定俗成的說法,通常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宗教意涵。
但這兩個詞的中文翻譯除了“公元”和“公元前”之外,還有一種譯法,即“主前”和“主後”,而這種譯法雖然更對應於英文的原文,但其在中文裡所代表的語境和意涵卻和英文裡的AD與BC完全不一樣,因為這種說法其實是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的,因此也使其只是在特定的宗教圈子裡比較常見,在普通文章裡是很少見的。
AD和BC是如何確定的剛才說到AD和BC的初始含義確實和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的出生時間有關,那麼這個紀年是不是在基督教產生之後就一直使用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紀年的概念其實是在公元525年才開始出現的,而它得到廣泛使用的時間就更晚了。
(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其紀年方式也走向消亡)
基督教是發源於羅馬帝國境內,而羅馬帝國通行的紀年方式是執政官紀年或是帝王紀年,這兩種紀年其實跟中國古代的紀年方式有些類似,即都是以執政官被任命或者皇帝登極之年開始一段紀年。而在基督教徒內部,則曾經使用過一個叫殉道紀年的體系,即以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在位時,在公元284年打擊基督教徒的時間為元年。這個紀年看似起始年份比後來的AD/BC紀年要晚,但它開始使用的時間卻比AD/BC紀年要早200多年。
不過這個殉道紀年主要是在埃及和西亞地區的東方正教教會中使用,在公元451年東方正教與歐洲基督教決裂之後,歐洲的教會其實就很少使用這個紀年了。而到公元6世紀之後,羅馬帝國也已經滅亡,羅馬的紀年方式也失去了其權威,所以當時在歐洲,其實各地在紀年方面也都面臨著一定的混亂。而在公元525年,一個出生在今年羅馬尼亞或者保加利亞的修士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提出了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紀元元年的方案。因為當時歐洲正在逐漸形成以教會為核心的神權統治,所以這一個突顯宗教核心理念的紀年方式在後來的幾百年間逐漸在歐洲鋪開。
(曾經統一西歐大部的查理曼大帝對於AD/BC紀年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過因為這個紀年的開始年份最早只是由伊希格斯這個修士提出的,後來一直得到沿用,所以其實是很不嚴謹的,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他對耶穌出生日期的計算經不起推敲。因為在近代,一些學者對基督教《聖經》裡記載的一些羅馬帝國曆史事件與其實際發生時間進行比對之後,發現就算《聖經》裡對耶穌生平的記錄是可信的,他也基本不可能是在公元元年出生的,他更可能的出生時間應該是公元前4年或者公元前6年,這種看法從公元19世紀以後就基本已經成為共識。也就是說,如果把伊希格斯制定的這個紀年當作是因為根據耶穌出生年份確定的紀年,那麼它從開始就是錯誤的。而且這裡要說明的是,這個推算出來的耶穌出生年份只是根據基督教《聖經》裡的記載,而耶穌生平在當時其它來源的所有文獻裡都沒有提及,所以沒辦法對其進行更多驗證,所以這個時間只是針對宗教記載推測出來的,不能被完全視作信史。
公元紀年的概念而嚴格地說,前面我們說的只是公元紀元裡採納的起始年份的淵源,真正“公元紀年”這個概念其實要到公元17世紀初才誕生出來。在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神權統治逐步瓦解,一些歐洲知識份子開始逐漸不願使用AD和BC這類具有宗教背景的詞彙。在公元1615年,德國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第一次提出了“通俗紀元”這個概念。公元1635年,這個名詞被翻譯成了英語裡的Vulgar Era。在公元1708年,英語裡第一次出現了“公元”(Common Era,CE)這個詞彙,在公元1770年則第一次出現了“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BCE)這個說法。當時“公元”和“世俗紀元”已經成為了同義詞。
(對後世科學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開普勒才是“公元”這個概念的真正創始人)
所以“公元”的年份雖然和AD/BC紀年一樣,但其內涵已經被改變。此後用公元紀年(CE和BCE)代替AD和CE的比例就不斷增加,漸漸進入了歐美世界的主流。特別是在1980年以後,其使用比例更是飛速上升,應該範圍越來越廣。比如在2002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所有公共學校體系都不再使用AD和BC,改用CE和BCE。而近代東亞國家所使用的紀年,包括中國所說的“公元”和日本所說的“紀元”,其實都是在公元紀年褪去了其宗教色彩之後才採納的。而且也都是基於CE和BCE這兩個詞翻譯而來的,而不是基於AD和BC。
(CE和BCE才是英語裡真正的“公元”和“公元前”的寫法)
所以全面地說,公元紀元和歐洲國家歷史上使用的AD/BC紀元有淵源關係,但在中國等東方國家採納的是公元紀元,而這個紀元早已在歐美國家經過了深度的改造,其內涵和名稱都已有相當程度的改變,因此說公元紀年是代表耶穌誕生到現在的年份是不全面也不準確的。 -
6 # 心靈港灣230528010
公元紀年,也稱公曆紀年,或和基督紀年。它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即公元元年作為歷史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後的時間和公元多少年,或直接稱xx年(注意,不能寫成公元后xx年)。這就是紀年法。中國從1949年起開始採用公元紀年,現在的教材實際上也是把各種紀年方法換算成公元紀年來表達歷史時間的,因此,公元紀年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種紀年方法。 與公元紀年相關的兩個概念是“世紀”和“年代”。每一個世紀為100年,從理論上講,公元1年~公元100年為一世紀,公元101年~公元200年為第二世紀,…….,以此類推,但是按照習慣的用法,人們常把某個100年的最後一年作為下個世紀之首,如公元100年,人們並不把它作為一世紀的最後一年,而是把它作為二世紀的最初一年。這樣公元一世紀中剩下99年,變成公元1年~99年,以後的每一個世紀仍是100年,即二世紀變成公元100年~199年,三世紀變成200年~299年,……..。公元前的世紀推算以此同理,所不同者,只是每一個世紀的推算要從絕對值大的年代向絕對值小的年代順序進行,如公元前一世紀的為公元前99年到公元前1年。判定某一年在哪個世紀時,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即如果這個年份是兩位數,即在1~99年間,那麼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紀裡,如果這一年是三位數即在100~999年之間,那麼把這一年的第一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這一年所在的世紀。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數為6,6+1=7,所以這一年是在公元7世紀裡。如果這一年是四位數,即在1000以上,那麼就以這一年的前兩位數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紀了。如1840年,前兩位數為18,18+1=19,所以這一年在公元19世紀內。公曆的一個世紀中,又分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未期),或前半期後半期等。早期(初期),一般是一個世紀的前30年;中期,指一個世紀的中間50年。晚期(未期),指一個世紀的後20年;前半期和後半期是指一個世紀的前50年和後50年。 從理論是講,每一個世紀分為幾個年代,每一個年代為10年。但是習慣上人們並不具體稱每個世紀的前20年(公元后的第一個世紀為19年)為某年代。而是籠統的稱之為某世紀初,把以後的20~29年稱為20年代,30~39年稱為30年代,……,90~99年稱為90年代。這樣每個世紀實際上只有8個年代。在世界古代史教材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有幾處用了“千年代”這個概念,如在講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遺址時說“這些城市開始興建於公元前三千代中期”。一千年是一個“千年代”,公元前三千年代是指公元前第三個一拮年,即公元前3000~3001年之間。 在使用公元紀年時,應當指出的一點是:計算涉及跨公元前後的時間,與單純的計算公元前或公元后的時間有所不同,即必須在計算出的 時間總數上減去一年,如計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間有多少年,正確的計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這種演算法歸納成一個簡單公式“前後相加再減一”。這裡之所以要減出一年是因為公元紀年不設公元0年,不能按照數學上的正負數的概念來計算跨公元前後的時間。
-
7 # 西方一片雲
公元最早是西方的一種說法,把耶穌出生的那一年定為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之前就叫公元前某年,公元元年之後的這叫做公元后某年。這種說法最先是被基督教修道士狄安尼西提出的,最後在全世界範圍內通用。
-
8 # 金並先生
以公元元年為界,向前推算是公元前,向後推算即公元后,公元后常被省略。
“公元”產生於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紀,當時,為了擴大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把任何事情都附會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個叫狄奧尼西的僧侶,為了預先推算七年後(即公元532年)“復活節”的日期,提出了所謂耶酥誕生在古羅馬的狄奧克列顛紀元之前284年的說法,並且主張以耶酥誕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元,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援。公元532年,教會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作為公元元年,並將此紀年法在教會中使用。到1582年羅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曆時,繼續採用了這種紀年法。由於格里高利曆的精確度很高,而為國際通用,所以被稱為公曆。從此,教士所臆造的耶酥誕生的年份便被稱為公元元年。所謂“公元”,就是公曆紀元。
-
9 # 七彩飛揚說歷史
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一種公曆紀元的方法。原來叫做基督紀年,也叫做西曆或者西元、格里高利曆,傳到中國就叫做公元紀年。
公元紀年原先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做一番改革所制定的歷法。在1582年,擔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就把這個曆法批准且給予頒佈實施。
產生“公元”的產生來自於公元六世紀,當時統治歐洲的東羅馬帝國為了增強教會的統治勢力,僧侶們就把世間發生一切事情都牽強附會在基督教上。在公元525年,一個叫做狄奧尼西的僧侶,提出了上帝的兒子基督耶穌誕生在古羅馬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284年,並且主張把耶穌誕生那一年就為起算點的紀年方法。這個主張獲得了教會的認同與推廣。
於是,東羅馬帝國的教會就把狄奧克列顛紀年之前的284年為公元元年,在公元元年之前發生的事情,就是公元前。在公元元年之後發生的事情,就是公元后。需要注意是,如同數標軸一樣,公元1年是起點,公元前的數字遠大,就代表離現代社會越遠。如公元前200年和公元前500年,就是公元前500年與現代社會比較遠。公元200年和公元500年,是公元500年離現代社會比較近。
發展公元紀年法剛開始只在少數天主教的西方國家中普及和流行,即使教皇在為也是用中國皇帝在位期間為紀年記錄事件。到了八世紀之後,才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普遍使用。伴隨著航海時代的地理大發現,西方國家進行密切交流與合作,天主教的公元紀年也獲得頻繁使用。直到十四世紀,公元紀年的概念在西方都是普遍使用了,成為了一種主流。伴隨著西方國家殖民擴張,美洲、澳洲和非洲等國家,也使用了這一種公元紀年方法。這是因為公元紀年比較通俗與好用,再加上基督教的傳播和耶穌的影響力,都被世界各華人民認可。
中國對公元紀年的使用中國在辛亥革命之後,採用西方國家的公元紀年為國力。當然,中國也不是以耶穌誕生那一年為劃分界限的。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分界線就是以西漢第十四代皇帝漢平帝登基那一年開始算的。在漢平帝登基之前,就是公元前。登基之後,就是公元后。
本文筆者是歷史文化愛好者,渴望與喜歡歷史文化的朋友探討問題,在寫作道路上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有興趣請點“關注”。 -
10 # 跟著江老師學數學
這是西方國家用來紀年的方法,一般認為是把西方基督教中耶穌出生的那年確定為公元1年,也叫做公元“元年”,以後每年依次稱為公元2年、公元3年,到現在為止,剛好是公元2019年,我們一般把“公元”兩個字省略。
西方國家大多信仰基督教,所以,公元紀年法在西方國家非常盛行。隨著基督教的不斷擴充套件,也是資訊的不斷傳播,這種紀年法得到更多的推廣和運用。中國是在1949年開始實行公元紀年的。
公元紀年法是在公元525年才提出來,是一個叫狄奧尼西的人主張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起算點的紀元,這個主張得到了教會的大力支援,一開始是在教會內部使用的,後來逐步被全世界大部分國家使用。
確定了“公元元年”,那麼,這一年的前一年就被稱為“公元前1年”,並且向前推理,依次為公元前2年、公元前3年……而從公元元年向後,順次稱為公元××年,到現在已經是第2019年了,因為是依次計算得來的,所以,並沒有“公元后”一說。
需要注意的是從“公元元年”向前一年就是“公元前1年”,中間沒有“公元0年”,所以,我們在計算跨越公元元年的時代,就要減去1年。例如,中國最早有文字記錄的那年是“公元前841年”,到今年正好經過了841+2019-1=2859年,減去的這一年就是歷史上並不存在的“公元0年”。
二十年前有一個小笑話:在1999年快要結束的時候,人們大多以為即將到來的2000年就是新世紀的第一年,所以大家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準備迎接新世紀了。可是,有一天忽然有一個人提出來說,因為一個世紀是100年,那麼,第一個世紀就應該是從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依次類推,第二十世紀就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所以,公元2000年並不是新世紀的開始,新世紀應該從公元2001年開始。
人們恍然大悟,為了彌補前面的錯誤,就把公元2000年稱為“千禧年”,大家在興高采烈之中迎來了千禧年,然後又迎來了新世紀:第21世紀。
回覆列表
公元,即公曆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曆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他們以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為公元元年。之前就是公元前,之後就是公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