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深度工場
-
2 # 薩沙
很爛,和德英美法無法相比,甚至比不過日本,也就比中國強。
蘇聯最近剛剛寫到這方面文章,簡單說一下。
戰前,蘇聯軍人的伙食不錯。
蘇軍根據歐美列強軍隊的標準,考慮到蘇聯很多地區的高寒環境,制定了標準相當高的軍用伙食。
伙食分為夏季和冬季(恭喜蘇聯只有2個季節),其中冬季伙食的熱量要大得多。
大體來說,蘇軍主食是麵包,配以大量肉類和食用油,還有約十種蔬菜輪流食用。
按照標準蘇聯作戰部隊每天熱量是3000多大卡,相當不錯了,其中蛋白質為100多克,脂肪60多克,糖類500多克。
但是戰爭爆發以後,蘇聯迅速丟掉了烏克蘭這些產糧區,糧食供應立即出現嚴重問題。
同時,蘇軍為了和德華人作戰,幾乎將一切可以使用的青壯年男人全部投入戰場。
在後方的集體農莊中,只剩下老幼婦孺,男人不是老人就是孩子,還有負傷殘疾回來的軍人。萬幸的是,蘇聯大媽身體強壯,仍然可以頂得住農業生產的重任,但產量不可避免的降低了。
於是,從1941年戰爭開始後沒多久,蘇軍的伙食就急劇下降。
當時蘇軍的伙食大體是這樣,通常是一塊難以下嚥的黑麵包。
搭配黑麵包的只有一些豬油和一碗熱小麥湯。
偶爾供應比較好,蘇軍士兵還會得到洋蔥、葵花籽或者醃魚,僅此而已。
當時的蘇軍石冰回憶:斯大林格勒最艱苦時期,每天給我們750克的麵包,有時還有熱水和一小撮麵粉。依靠這點食物,我們要在寒冷的環境日日夜夜堅持作戰。
至於肉類,除了醃魚以外早就斷絕。這主要是蘇聯後方已經陷入嚴重的糧食短缺中。即便是軍事第一,一線部隊的每日食物熱量有3500大卡,而二線警衛部隊和後勤機關就銳減到2600大卡,少了很多。
這還是軍人,普通老百姓的熱量更少。由於麵粉短缺,老百姓多隻能以土豆充飢。
連人都沒東西吃,何談有飼料去養牲畜,哪裡還有肉呢!
隨著前線和後方惡化,蘇聯一線士兵很快也開始吃土豆。
蘇軍士兵回憶列寧格勒的可怕戰鬥:麵包越來越少,後方送來了土豆,但一天只有幾個。我們不是防禦部隊,必須不斷行動打擊德寇,每晚都揹著武器裝備行軍幾小時。依靠這幾個土豆的熱量,我們實在支援不住。有一次我們擊斃了一個德軍哨兵,從他身上搜出了白麵包和一整條香腸。我顧不上香腸已染上了血,將它塞入我的袋子。我已經幾個月沒有吃到過香腸了。
蘇軍士兵因為糧食不足,很快出現各種疾病和身體衰弱。
第130(拉脫維亞)步槍軍(曾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的軍醫主官曾寫報告給上級,指出軍糧不足的嚴重性:事實證明我們部隊計程車兵可以在三種營養物質(蛋白質、維生素A與C)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繼續戰鬥,但病患越來越多。
另一個軍醫回憶:大量士兵因為缺乏維生素患上了壞血病,在嚴寒中他們唯一的自救方法是把松針煮水以獲取維生素C。
蘇德戰爭初期,德軍俘虜了一些蘇軍戰俘,提供給他們麵包和香腸。然而,一些戰俘卻死了。德國軍醫認為死因是:德軍沒有常識,餵給那些虛弱的戰俘麵包和香腸,卻不知他們的身體已經虛弱到無法消化那些,必然會導致死亡。
即便如此,蘇聯士兵的待遇也好過後方平民太多。蘇軍至少大體可以吃個飽,平民則長期處於飢餓中。
一名工廠技術員回憶:即便是最頂尖的工人,也從來沒有領到足額的配給,發放的麵包只能當作應急的零食。通常平民的主食是麵粉沖水做成的麵糊和一小塊麵包,午餐往往吃的是用蕁麻、土豆和一小塊油脂做成的綠色“羅宋湯”。在車里雅賓斯克的基洛夫坦克廠,成百上千的人們在供銷社門口排隊,他們要在風雪中等待五六個小時才能拿到一小塊剛剛送達的麵包。
萬幸的是,蘇聯軍隊的饑荒逐步扭轉了,救世主來了,就是美華人。
根據《租借法案》,美國開始對蘇聯進行大量物資援助。剛開始是提供繼續的軍事物資,隨後美國開始對飢餓的蘇軍運輸食物。
根據蘇聯的資料,戰時共接受了超過600萬噸食品援助,小麥、麵粉(省去大量加工時間)115萬噸;糖67.2萬噸;肉類罐頭78.3萬噸(同期蘇聯各類罐頭的總產量只有61.5萬噸。);植物油51.7萬噸。
這些食品大大緩解了蘇軍的食品壓力。
對於蘇軍士兵而言,他們最滿意的是美軍的肉類罐頭,包括牛肉、豬肉,尤其是午餐肉罐頭。在這之前,蘇軍幾乎吃不到肉。
蘇軍用午餐肉罐頭做成各種食物,比如熬成肉醬澆在黑麵包上,頓時就讓黑麵包變成了美味。
赫魯曉夫曾親口說:“……若無美國的罐頭,我們撐不下去。”
除了肉罐頭以外,蘇軍還大量使用美國的雞蛋粉。
什麼是雞蛋粉,是30年代美國的一種食物。美國商人用凍幹技術生產雞蛋粉,把雞蛋乾燥成粉狀,只要按比例加水就可以恢復成蛋液。
但是,這種雞蛋粉在美國毫無銷路,因為雞蛋價格低廉,頭被門夾了才會吃雞蛋粉。
蘇軍很注重實惠,雖然雞蛋粉吃起來不像雞蛋,但營養是一樣的。所以這種一袋相當於12個雞蛋的雞蛋粉,大大提高了蘇軍的體質。
還有很多,就不多說了。
美國甚至為蘇軍提供了九百八十七噸捲菸紙!
用蘇軍老兵的話結束: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鹽、麵包、通心粉、鹹魚或罐裝肉。美國食品很常見,通常計算,這些透過租借法案來的食品在戰爭中可以為一千二百萬人的陸軍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份量。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見的,四三年後,透過租借法案來的事物原料也是很常見的。這些原料通常被稱為“第二前線”而雞蛋粉被稱為“羅斯福的雞蛋”。援助的食品物資包括麵粉、幹碗豆、豆類、糖和罐裝肉類。其他的還有 Tushonka 黃油〔一種由凝膠沉澱搗碎製成的東西〕、蔬菜、油、人造黃油、罐裝的或塊狀幹牛奶、幹雞蛋、粗麵粉和咖啡。雖然咖啡的供應一直沒有間斷,但茶依然是傳統的常見飲料。
-
3 # 萬乘之尊
主食黑麵包,馬肉腸,罐頭午餐肉,茶葉和砂糖是重要軍需品,
1940年人均配發標準是,小麥粉面包:1000克,肉:350克,動物油:20克,煉脂油:40克,蕎麥米:40克,大麥米:40克,去皮豌豆:20克,黃米:30克,大米:40克,燕麥米:10克,通心粉:20克,土豆:35克,甜菜:20克,乾菜:10克,幹蔥:3克,幹香菜、芹菜、根菜:2克,蕃茄醬:10克,茶糖:75克,食糖:10克,紅茶:3克,味精:3克22,草莓果汁:5克,檸檬酸:1克,胡椒:0.2克,乾果25克,鹽:30克,鹼:200克/月,(以下每人每天只發給其中的一種)熟豬油:50克,燻腸,100克,荷蘭乾酪:100克,奶油:50克,肉素混合罐頭:200克,素罐頭,400克魚罐頭,200克肉罐頭,200克煉乳罐頭:100克
1941年9月戰鬥人員人均配發標準是:麵包:900克,二級麵粉20克,去殼穀粒:140克,通心麵:30克,肉:150克,魚:100克,大豆粉:15克,脂肪:30克,菜油:20克,糖:35克,茶:1克,鹽:30克,蔬菜:820克(其中土豆:500克,捲心菜:170克,胡蘿蔔:45克,甜菜:40克,洋蔥:30克,黃瓜:35克),番茄醬:6克,月桂葉:0.2克,胡椒:0.3克,醋:3克,芥末:0.3克,煙:20支,火柴(每月):3盒卷,
1941年9月非戰鬥人員人均配發標準是:後方人員麵包:800克,警衛及後備人員:麵包:700克,前線機組人員:麵包:400克。二級麵粉:10克,去殼穀粒:120克,通心麵:20克,肉:120克,魚:80克,脂肪:20克,菜油:20克,糖:25克,茶:1克,鹽:30克,蔬菜:820—920克,
一條黑麵包是10個戰士一天的口糧,4月-9月面包份量在以上標準減一百克
-
4 # 小姐姐講史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見行軍打仗,士兵們的軍糧是重中之重。
1941年6月 22 日,德國單方面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極大規模的進攻,蘇聯被迫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蘇聯二戰前期伙食參戰前期士兵們的伙食基本能保持住,有他們的傳統軍糧黑麵包和紅菜湯(羅宋湯),但是和我們今天喝的大不相同。他們的做法就是些剩菜,番茄,剩肉剁碎,剩飯,凡事能吃的就扔到一塊亂燉,主要是能填飽肚子。黑麵包是他們的主糧。他們的黑麵包飽腹時間長,又有營養。他們用的是小麥在墨粉中碾壓下的皮子,胚芽,糊粉層等,就是粗糧烤製成的,但是比精粉食品有營養。上面偶爾有麥仁,南瓜籽,芝麻,植物籽等,有時候配鹹魚,鹹肉,肉腸等葷菜。
還有茶葉,伏特加。為什麼是茶葉呢?因為蔬菜和水果短缺,長期缺少維生素的話,士兵們會有疾病的威脅,而茶葉在一定程度上能補充維生素,還可提高士兵們的精神,為了節約更為了填飽肚子他們把茶葉、牛奶和鹽壓縮成“茶磚”不到效果好,更容易儲存。伏特加在一定程度上抵禦了寒冷,蘇聯男人們都好這一口,特別是軍人,喝了提高士氣,在作戰時,邊喝邊戰,但是有量的。
蘇聯二戰後期伙食1942年冬天——1943年夏天,這期間,蘇聯士兵的伙食極度短缺的一段時間。伙食特別不固定,主要是圓白菜湯和煮蕎麥麵湯,偶爾是茶葉、咖啡、麵包、通心粉、鹹魚和罐裝肉,有時候幾天都沒有,連湯都快供應不上了。德軍更加瘋狂,一塊黑麵包吃幾天,黑麵包的味道本來在我們來看就不怎麼好,又酸又鹹,像放餿的食物。他們不捨得吃完,又放幾天味道真的不敢恭維。好在他們有吸菸的習慣。餓的受不了,一支菸就頂過去了。有時候菸葉缺少,就用麻草、幹楓葉捲菸抽,伏特加也喝完了。蘇聯大個子士兵在戰場上消耗的體力大,如果沒有食物供應,他們將面臨被凍死的威脅,當時德國士兵就凍死了很多。
美軍開始援助,他們援助的有78萬噸的罐頭和午餐肉,73萬噸的香腸和黃油,雞蛋粉,67萬噸的糖等,這些都是高熱量的食物。美國做的午餐肉,用的是粉碎了的豬肩肉,食鹽,糖等做成,味道雖不怎麼樣,是美軍士兵認為的“最恐怖的食物”,但對於極度飢餓的蘇聯大兵來說就是人間美味了。蘇聯領導赫魯曉夫當年說:“沒有罐頭午餐肉,我們的軍人將無糧可吃”。蘇聯軍將德國打回了柏林,士兵們的酒癮犯了,在柏林四處找酒喝,甚至連酒精都不放過。
他們就這樣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5 # 傳奇歷史觀
1941年2月,希特勒感覺時機已經成熟,撕毀了之前與蘇聯簽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開始大舉進攻蘇聯,蘇聯被迫應戰,蘇聯在一開始就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因此在德國的閃電戰下防線快速崩潰。
蘇聯在開戰前期,軍隊伙食還能勉強供應,雖然不算太好,但填飽肚子還是沒有問題。蘇軍每日的伙食通常是黑麵包與紅菜湯為主,黑麵包是蘇軍的主糧,味道肯定不算太好,但是卻很有營養,由小麥等粗糧烤制而成,那所謂的紅菜湯是大雜燴,各種剩菜剩飯剩肉等食物胡亂燉在一起。
在開戰後期蘇德兩軍陷入了僵持,兩軍後勤都已經供應不足。在1942年至1943年這一年間,蘇軍糧食極度匱乏,之前的黑麵包與紅菜湯早已供應不足, 取而代之的是白菜湯與蕎麥麵湯,不過也是極度缺少,有時蘇軍士兵一天都喝不上一回湯。
有時蘇軍還有茶葉,咖啡,鹹魚,罐頭,伏特加等食物,尤其是伏特加,蘇聯士兵都喜歡這一口,蘇聯天氣寒冷,來一口伏特加可以暖暖身子,又可以提升勇氣。
-
6 # 瘋狗的輕武
我就不提什麼被圍困或者極端環境了,這種情況下有口吃的比啥都好。就說標準吧。
Kulesh是一種用小米熬製的粥,起源哥薩克。這種粥挺隨意的,用小米也行,用燕麥也行,甚至土豆泥也行。調料有啥用啥,有肉就扔肉進去,有菜扔菜,黃油豬油之類的自己看著加。可以理解成一鍋帶主糧的亂燉粥。這是蘇軍最常見的伙食。
另外羅宋湯和白菜湯之類的也是比較流行的
如果是夏天的話他們還會喝一種叫俄羅斯凍湯的玩意,主料是蔬菜、土豆、雞蛋還有格瓦斯。話說俄羅斯人對湯的執著就像英華人對茶一樣
當然,黑麵包的供應是少不了的。但在1941-42這個年頭的冬天。烏克蘭這個大糧倉被佔,蘇聯的食品供應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士兵在前線往往只能拿到黑麵包和一些就地徵集的蔬菜和一小塊豬油或者黃油用來配麵包。
另外黑麵包這種用裸麥製成的玩意裡邊有酚酸和其他一些奇特的酸味,特喵吃起來就像放在馬桶裡餿了半個月的裹腳布似的。我不知道德華人和毛子是怎麼接受這個味道的,反正我是吃不慣。但黑麵包中碳水含量雖不如小麥麵包,但蛋白質更多,持續提供能量的時間更長。
到了1942年中旬開始,來自英美的午餐肉、英華人不要吃的鹹牛肉罐頭、濃縮的湯塊、方糖等物資開始大量輸入蘇聯,毛子從此刻開始算是吃上了英美人不喜歡的軍糧...但總比啃黑麵包好不是..
-
7 # 江上孤舟
在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當時的蘇軍糧食供應成為了一個大難題,這是因為當時德軍已經將烏克蘭霸佔,而烏克蘭就是糧食產地,德軍的這個行為等同於斷送了蘇軍的命脈,當時在蘇聯國內農業和戰事都是十分緊迫的,比較年輕的男子都上前線去打仗了,只有年老的人負責種地,本來糧食產量就不足,又沒有壯丁來負責耕種,讓糧食供應更加雪上加霜,但是戰士在前線作戰時不能缺少吃的,這就導致在一段時間內蘇軍飢餓難耐。
這期間蘇軍士兵每天都吃不飽飯,伙食質量開始大大降低,不僅糧食不夠,肉食也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而很多戰場上計程車兵都是長身體的階段,所以很多蘇軍在作戰期間都是飢腸轆轆的,沒有太大的戰鬥力,作戰結束後也沒有充足的食物可以享用,讓蘇軍的戰鬥力不斷降低。當時蘇軍一般士兵只能吃一些小麥湯,以及黑列巴,列巴很硬不好嚼,但是為了填飽肚子只能忍著嚥下去,平時能看到肉腥都是奇蹟,當時蘇軍為了滿足戰士們的餐食供應,居然在做列巴的時候摻了木屑,這樣讓列巴更加難吃,而且也不利於健康。
長此以往蘇軍士兵都開始變得瘦弱不堪,很多士兵都是皮包骨,後來高層也認識到這個情況,於是下令調整伙食供應制度,對於上戰場計程車兵發放更多的口糧,而且要按照人頭髮放,不再按照編制發放,透過這樣的調整,蘇軍士兵倒是可以吃到了一些豬油和洋蔥之類的食物,雖然食物變得豐富了一些,但是肉類的供應依然是大難題,不少士兵後來因為缺少維生素和蛋白質而病死。據說當年有很多士兵在被俘虜後,因為看到德軍供應的肉食很多,就忍不住吃了很多,並因此被撐死。
蘇軍的這一情況後來因為得到美軍的援助而有了徹底的改變,因為美蘇之間有《租界方案》,所以美軍開始向蘇聯提供大量的肉類食物,其中包括各種肉類罐頭,還有糖果和奶油等,這不僅豐富了蘇軍的食物種類,也讓蘇軍士兵變得更加強壯,在上戰場後戰鬥力提升,對於當時的蘇軍來說,與其進行大量的思想動員,都不如一盒罐頭來的實際,就連赫魯曉夫也曾經十分感謝美軍對於蘇軍的食物支援。
-
8 # 誰心而論之言
蘇軍的伙食伙食標準分戰鬥人員和後方人員。戰鬥人員每天的伙食包括:麵包:900g(冬季.10月-3月)/800g(夏季.4月-9月);二級麵粉:20g;去殼穀粒:140;蔬菜:820;肉:150;魚:100;大豆粉:15;菜油:20;鹽:30;糖:35。後方人員每天的伙食包括:麵包:800g(冬季.10月-3月)/700g(夏季.4月-9月);二級麵粉:10g;去殼穀粒:120;蔬菜:780;肉:120;魚:80;大豆粉:10;菜油:20;鹽:30;糖:25。
不過由於戰爭初期德軍迅速佔領了蘇聯的糧倉烏克蘭,加上許多蘇聯青壯年都上了戰場,留下老弱病殘在集體農莊的田裡幹活,農業本來就十分落後,導致糧食緊缺,食物異常緊張。於是,蘇軍的伙食質量大幅度下降,普通士兵極少有肉類供應,就著一碗小麥湯,啃著硬的似磚塊一般難以下嚥的黑列巴,那種由麵粉、蕎麥、燕麥等原料烤制而成,顏色很深的麵包,口感極差。
黑列巴與德國的黑麵包不同,黑麵包是用燕麥粉和雜麥製成的黑麵包為了儲存,所以燒的很硬。而黑列巴是混合了小麥在磨粉過程中被碾下來的皮層、胚芽、糊粉層及少量胚乳等麩皮,後期甚至加入了木屑,所以黑列巴德硬是由原材料導致的。
這種情況一直到美國大規模支援蘇聯時才稍有改善,當時美國對蘇的支援清單上含有大量的食物,美國的牛肉、豬肉罐頭、由雞蛋提取的雞蛋粉、糖果、奶油、果醬、咖啡、菸草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斯帕姆午餐肉,這種混合的大量澱粉的東西被美國大兵稱為豬食,但在蘇聯人眼中卻成了無上美味。
-
9 # 天地經緯402
據說是很糟糕的,由於烏克蘭大部被納粹德國佔領著,所以糧食問題在當時是個大問題,美國軍援之中就有一些吃的東西,可見蘇聯缺糧的現象。
-
10 # 喝可樂就打嗝1
相比歐洲國家毛子軍隊算是伙食最差滴了,比當年國軍不得強,毛子對吃也不太講究,能滷飽肚子就行,也麼個標準,反正就是一鍋煮有什麼吃什麼關鍵是條件也不允許,黑麵包基本就是主食,聽說那玩意跟豬食差不多難以下嚥,都不要說吃,除了近衛師這種一類部隊其它滴就是武器都做不到人手一把,香菸,飯後小甜點,飲料之類滴更是不可能作為標配了,毛子滴戰鬥口糧就麼個標準有啥吃啥,但有一樣東西那是任何部隊都缺不得滴,就是伏特加,毛子軍隊對伏特加滴依賴甚至超過生命
回覆列表
總體來說,蘇軍飲食比較簡單,湯主要就是圓白菜湯,蕎麥湯。美國食品也比較多,赫魯曉夫說過:“沒有罐頭午餐肉,我們的軍人將無糧可吃。”
在二戰,美國援助了蘇聯420多萬噸食品,其中包括,78萬噸肉罐頭,73萬噸香腸,黃油,36萬噸奶粉,乳酪和蛋粉。還有67萬噸糖。
另外,蘇軍飲食包括茶葉,伏特加和香菸。從1886年開始,俄羅斯軍隊就已經開始配備茶葉,香菸也是最重要的軍需品,美國還援助了987噸煙紙。當然最重要的捲菸紙,其實是各種報紙。卡圖科夫將軍說過:“代表俄國的味道是:皮靴、黑麵包、捲心菜、馬合菸草。
伏特加也是部隊急需的,蘇軍一天可以得到2兩伏特加,坦克兵則可以加倍。但是具體能喝到多少,就要看,具體情況了。在二戰後期,衝進德國的蘇軍,喝光了能看到的所有含有酒精的飲品,從啤酒,紅酒一直到白蘭地,威士忌。
基本飲食包括黑麵包,餅乾,濃湯,動物油,各種素罐頭,魚罐頭,肉罐頭,豬油,燻腸,白糖,茶葉和鹽。
當然,蘇軍飲食也要分部隊,近衛軍精銳部隊有的還會提供番茄醬,果脯,鮮牛肉和牛奶等等食品。總體來說,蘇軍飲食種類單調,熱量比較高,相對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