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林前哨

    七星北斗自成詩,

    六瓣雪花最先知。

    五湖四海三江水,

    平分秋色一霄詞。

    弦窗緊閉半輪月,

    心緒零落竟夜思。

  • 2 # 杭州阿貴

    感謝發個古詩問答;我一小學生不知道怎麼回答這麼深奧的問題!

    其實我個人覺得詩這種東西應該個人對社會對生活的感覺,包括平時的靈感所以;我寫的那點三五不靠的句也實在讓人難以理解!所以很隨性,也就是偶然之間的突發奇想。素以多讀古詩云雲多多學習,而現在很多前輩們寫的詩太過於執著韻律導致詩沒有了靈魂,我還是喜歡靈感的詩味,當然也要多多求教前輩!

    春寒梅開二三度,

    了騷春草打寒衫。

    風來枝頭梨花殘,

    雀蟲和鳴等夏撩!

  • 3 # 融融118

    古代詩人們喜歡用“清風明月”“落花滿徑”這樣的景物意象來營造意境,表情達意。讀者也能夠讀出:前者為歡樂的景物,可以寫樂情,也可以寫哀情。後者為悽清的景物,一般來說是用之表達哀情的,亦即詩詞的意象寄寓著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

    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王維《伊州歌》

    黃鶴樓前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湄。

    衷情慾訴誰能會,惟有清風明月知。

    ——呂岩《題黃鶴樓石照》

    “清風”為撲面而來的舒爽,“明月”為頂在頭上的皎潔,這兩個意象屬於良辰美景,是樂景。

    王夫之曾說過: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一倍增其哀樂。王維的詩以樂景襯哀情,倍增其哀,引發讀者的想象,想象思婦對十餘年沒見的從軍丈夫的相思之深之苦。

    呂岩(即呂洞賓)的詩句寫無處訴衷情,苦無知音,或許只有這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才能成為詩人真正的知己。借“清風明月”來表達詩人超然物外、物我合一的境界。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浣溪沙》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張先《天仙子》

    “落花(紅)滿徑”是哀景,一般是襯托哀情的,以景寫情,情景交融。

    晏殊的詞句“小園香徑獨徘徊”,是寫實,寫落花鋪滿的小徑,作者徘徊於其上,面對百花凋殘、春意闌珊的眼前之景,心裡充滿對春天逝去的惋惜與傷感。

    張先的“明日落紅應滿徑”,是虛寫,是詞人的想象,今晚深夜,人們安睡了,風有點大,那麼明天小路上應該會鋪滿凋殘的花瓣,多麼令人傷感啊!

    兩首詞都有“落花滿徑”的畫面,以景結情,都充滿惜春傷春之情,凋零的百花同時也寄寓詞人對青春逝去的感傷。是啊,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 4 # 心禪語佛

    入正題!

    《一》古詩詞作品常常把“清風明月”與“落花滿地”作為一種意境來表達,本題考察題目重點是「清風明月」,與「落花滿地」的內容理解,以及代表了什麼句意理解,因為“清風”“明月”這樣常用的詞語組合成句子,完美提現了“身形具備”的特點,而且“月和風”是動靜組合的深幽意境與境界,甚至人們是否忽略了這個“明月清風”平仄以及對仗與修辭手法?所以“清風明月”代表了明快、幽靜的意境修飾手法!也表示了,夜裡風平浪靜,天上一輪明月照大地!

    《二》古詩詞作品以及國學古典作品常常把“落花滿地”「關鍵詞」落花,自然掉落,自然規律,語文古詩詞常常作為一種傷情,而去唏噓年華易老,青春易逝,容顏易老,美麗不在,等修辭手法!感覺人生如同飄忽不定的植物一樣,歲月無聲,歲月無情!詩詞作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文化精華與濃縮。因為花朵從盛開到凋零到隕落是一個生命週期,同時古人也感慨萬千“美人遲暮”的惶恐不安!同時也是對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恐懼感!“落花滿地芳塵委。翠袖裡,紅粉濺濺,東風吹淚落天涯”古人用“無數個落花滿地。”去表達內心深處的無奈,滿地凋殘的落葉與愁俱碎!落花滿地,讓詩詞作品朗朗上口,“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東風無力百花殘!”在此我就不一一對應了!感謝悟空老師給了我一個這麼好的題目,讓我思緒萬千啊!“或許今天,或許明天,或許後天,或許大後天!”我繼續寫作業!再一次感謝悟空老師!謝謝!晚怡吉祥如意!

  • 5 # 使用者60394491499

    我們華人表達情感向來含蓄,大多以物寄託情感,不直抒胸臆。對事、對物、對人都留有餘地,造就了我們相對含蓄的文化屬性,同時也對一個人的悟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有了浪子回頭,孺子可教的典故。

    這其實我們生活方式所決定的,我們華夏文明,一直是家族性的傳承,小時候長輩在明月下促膝長談,在清風中談古論今,在行徑的路上與友人交談等等,我們如此,古人更是如此,所以我們耳濡目染,形成相對固定的表達方式。再者我們文化當中一直有功名一說,求的了功名,不僅光宗耀祖,還能八面威風。這就是追求的排面,也就所謂的面子。用柳條道別友人,以明月寄託相思,以清風表達心情舒暢……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不過用了含蓄的方式表達。

    從古到今就深深的烙印心中,形成了兒時到古稀的美好記憶。

    今天春分時節,做一首打油詩

    月上柳梢頭,銀河落蒼穹。

    清風攜春意,情滿石槽村。

    莫見笑

  • 6 # 棲哈丶

    古典詩詞美,確實給我們留下了共同的文化記憶。

    似乎閉上眼,就能感受古代詩詞達人的那種飄逸灑脫。明月清風中,於花香滿徑處,他們翩然而至。明月皎潔之夜,詩人張若虛,獨步江畔,一首《春江花月夜》應運而生。詩意的曼妙絕倫,正是這一輪明月帶來的惝恍迷離,一個"美"字,已不能道盡此詩的意境。因此,此詩也成了"詩中之詩,峰中之峰"。詩人也以他僅存於世的幾首詩作,奠定了不可憾動的地位。下面不妨摘錄全詩,分享給大家去體會一下,什麼是明月清風。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唐 ·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不厭其煩的完整地摘錄下來這首詩,目的就是和大家一起共同回味古代詩詞文化帶來的美感。沒有這樣的優美華章,我們無從去想象那逾越千年的"秦時明月漢時關",無法體會"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感慨!

    關於清風明月,花落滿徑在古典詩詞中的鋪陳,例子不勝列舉。賞析這些古詩詞的文章也有很多。信手拈來幾句,作為答題結語。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燦爛的文化,迷人的魅力,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帶給我們的共同感受吧!

  • 7 # 志國姥姥

    我沒有太多的文化。我是共和國的長子。沒在最好的時光讀書。只是少年夢從頭再來。學一點記一點看別人的文采點自己的心亮。

  • 8 # 每天詩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這首宋朝蘇軾所著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有這句詩詞。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國歷史悠久的文化傳承,值得我們研究,其優良文化傳統,和民間藝術源遠流長。

    清風明月,落花鋪徑,描寫從意境,哲理性思考,聲韻人情之美,都細膩刻畫,靜動皆都生動形象描寫,山河故人,明月皎潔,清風拂面,情景交融,聲色具備,詠歌欣賞,給人精神享受,給人精神食糧,這些都是大自然的靈魂。給人一種靜謐的世界獨白,使傳統文化發揮歷史性的作用,不管是古代,還是今天都讓人深思陶醉。

    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底蘊,在引領我們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年輕人成長。

  • 9 # 夕陽紅155908541

    清風明月,落花滿徑為我們展現了無數幅大自然的美好畫卷,古代文人或把酒迎風,喜氣洋洋。或對月賦詩,感慨萬千。或惜花填詞,泣淚葬花。…

    張若虛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情景交融,把月亮描寫得盡善盡美,橫貫古今。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描繪了一幅作者夢寐以求的沒有專制統治,平等、自由、豐衣足食的理想社會。

    李嶠的巜風》描寫了風的喜怒無常,風喜時"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為人類帶來幸福與歡樂,風怒時"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也會給人類帶來痛苦和災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好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避免自然災害,為人類創造幸福。

    從古詩詞中,我們都可以領會到"清風明月,落花滿徑"的美好情趣,鋪就共同的文化記憶。

  • 10 # 詩驀詩書畫

    清風拂我面,明月照我心。

    曲徑通幽處,花落滿地殤。所謂的“清風明月、落花滿徑”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廣為應用。涵蓋之廣,所表達的情感包羅永珍。在古代詩人云遊四方尋詩覓句,每所到之處“清風明月,落花滿徑”都可以抒發詩人當時的情感,而且古代詩人嚮往“清風明月”般無拘無束的生活,所以字裡行間都會引用進去。比如唐代詩人王維的這句詩:“清風明月苦相思”可以是借物述說相思之苦,也可以直接比喻她本人。不說別的就說“明月”,李白的詩裡應用最多,沒辦法,夜深人靜,望著天上的明月,眾多的心緒湧上心頭……至於“落花滿徑”,古詩《水調》中“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這句詩流露出詩人看到滿徑的落花觸景傷情,表達詩人惜春之情,也表達詩人恨時光太匆匆。現實也是這樣,誰看到滿徑的落花都會有所感觸。當然經過歲月的長河,“清風明月、落花滿徑”也在現代詩廣為應用,下面小編也來拙對兩首:一,明月夜來夢劫數,清風不勝話當初。

    橋前檀越舟中士,形影留為墨客書。

    二,拂面清風送暗香,曲徑通幽覓春光。

    接二連三黃梅天,沿途落英繽紛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和vivo會衰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