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爺30

    揚起教鞭,於心不忍,學生學有所成;放下教鞭,一團和氣,教學秩序混亂。你怎麼看?對這個現象的出現,要追溯到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的變化。中國從最早的教育祖師爺孔子,到近代以來,教師作為教育者,對學生總是諄諄善誘,歷史上很少出現教師故意打傷學生的現象。鄧小平同志說過,不管白貓黑貓,會抓老鼠就是好貓。依此道理,一個好的教師,不管用什麼教學方法,能提高教學質量就是好方法。但是你所用的方法,必須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家長能理解才行。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教育部門,學校一直被認為是清水衙門,老師是發不了財的老九。隨著改革開放,人們對金錢的追求越來越偏重,個別老師的有償補課等現象與人們對這個清水衙門的信任度降低了,學校,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的信任度降低了,校鬧,對老師的不尊重等現象相繼出現。加上計劃生育,獨生子女,有的家長不希望子女成材,只希望平安讀完書,到社會上也有錢賺。知識的價值好像也不值錢了。在我看來,教育部門應嚴肅處理教師有償補課等壞現象,也要協助學校建立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沒有規矩就沒有方圓,學生家長及人民群眾也要積極支援學校為了教育教學也必不可少的方法,協助學校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政府有關部門對這方面教育教學上要立法,慢慢地恢復和健全法律依據,使中國的教育教學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才能培養更多的人材。謝謝。

  • 2 # 啟點學長

    自古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在原來法律不健全的社會背景下,約束一個人的條條框框並沒有那麼多,而且當時的執法依據的不僅僅是法律條文,更大程度上要和當時的社會價值觀相匹配。前人憑藉著,仁義禮智信,孝儉恭謙讓,這十字真言,輔以適當的懲戒,讓後生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作為父母應該知道,在自己上學的那個年代,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有懲戒學生的獨門絕技,學生看到老師就害怕,老師說的話無敢不從,慢慢的就養成了,犯錯就會捱打的認知。所以能不犯錯就不犯錯了。

    我個人所持的觀點,也是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老師可以懲戒。打打手心,打打屁股都可以。這樣應該能讓孩子記憶更加深刻。

    這樣做的前提是,第一,老師本身的道德覺悟要高,知道體罰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而且不會隨意體罰學生,體罰的程度要適中。第二,家長要給予理解,配合老師,讓孩子確實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隨著時代的發展,原先所被人接受的共識,慢慢變得不被社會所容忍了,後來國家也明確了態度,不允許老師體罰學生。到了現在,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方面,老師因為體罰學生被曝光,然後,被調離教學崗位,被社會輿論攻擊。另一方面,有的老師擔心“犯錯誤”,不但不會懲戒,甚至都不會處理學生的過錯,一旦出現問題,都會交給家長自己處理。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第一,教師隊伍裡確實存在一部分不作為,或者亂作為的人。第二,當前網路輿論監管還是有漏洞,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第三,作為學生的監護人,家長們也有部分,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解決這一問題還是需要多方努力。教育是一個民族的頭等大事,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 3 # 兒童心理大講堂

    在談論這個邏輯是否成立前,我想給樓主分享一些既屬於犯罪心理學這塊的又屬於社會心理學這塊的知識。

    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米格倫爾曾做過一個實驗。

    這個實驗的被試,年齡從20-50歲不等,各種教育背景,從小學-博士。

    參與的人被告知這是一個“體罰對於學生學習行為效用”的實驗,然後他們被告知自己將扮演老師的角色,且隔壁房間有其他參與者扮演學生的角色,但事實上隔壁的學生是實驗者假扮的,所以的被試都是參與“老師”的扮演。

    實驗預估時,心理學家們認為肯定只有少數人會採高電量(330v)的懲罰,但實驗的最後結果卻發現,65%的人甚至用了超過450v的電量。

    這個實驗,真的很值得我們警醒,關於權威的服從,在學校教學的環境裡,揚起的教鞭可能起初的發心是好的,但老師這個角色所帶來的權威感,可能會對學生,對自己造成傷害。

    只有揚起教鞭,嚴厲,軍事化管理,學生才會好嗎?

    不一定,對吧?

    那麼我們的老師在擔心什麼呢?教學評估,優秀生量,升學率,班級排名等

    那麼這些指標的上升和下降所導向的收益人是誰呢?很明顯,是老師自己,對吧。

    家庭教育裡我們最常宣揚的一句話是:愛他是愛他所愛,而非愛你所愛。

    同樣,學校教育也如此,如若教師真的為學生好,可能對他們的就不只是注重成績。

    但悖論就在於,這可能會導致班級達不到學校考核指標,亦或是教師收入的下降。

    所以,這是一個系統的問題,而非一兩個老師的問題。因為教育的作用很多時候它並不是立即顯現的,而是要在很多年後才體現出來的。但偏偏,老師之於學校,之於學生,他的作用就是要即刻的體現教育效果。

    這種矛盾的所在,不是你我能解決的,我們做不了完美教師,但至少我們要做個真實的教師。這,也就夠了。

  • 4 # 初中人教版英語

    首先說教學秩序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沒有懲戒權。

    韓愈有篇《師說》,其中講到“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韓愈藉此講師道不復。當下的教師生存環境,情況真是如此,並且更甚。因為不是師道不復,而是師道尊嚴的淪喪。當老師批評了學生,甚至出手打了學生,那一切罪責全部教師來背,輕則向自己的學生賠禮道歉,重則開除公職。於是,師道尊嚴一步步走向淪喪。誰贏了呢?一個個案例,讓學生和家長肆無忌憚;一個個妥協的處理結果,讓老師心灰意冷。無法可依的懲戒權,已沒有多少人不敢也不願意使用;推波助瀾的媒體報道,更讓師道尊嚴淪喪成為一場場可悲狂歡。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學生非常難管,特別是農村的學生,很多都是考私立學校和縣城學校剩下來的學生。有些是在縣城學校上不下去的學生又轉回農村學校上學。這些學生中,很多學生根本不學習,上課搗亂。老師發火課堂或許還好些。但是老師不能節節課發火吧?那樣老師也受不了。

    而對於這樣的學生,家長嘴上說的好聽“該打打,該罵罵”。但是一旦老師真的打或罵了,家長去學校不依不饒。並且,義務教育階段不能開除學生,這連家長和學生都知道。而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導致學生在校各方面表現非常差。即使學生犯了錯誤,老師也是叫家長教育教育,學生不痛不癢。而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就是老師缺乏懲戒權。

    其次,家長和社會法律認識的提高也約束了老師的管理。法律對學生的權益保護非常全面,從《未成年保護法》到《義務教育法》,從很多方面保障了學生的權益,而沒有從學校和老師管理的角度去制定一些法律去保障管理。這導致了學生在校無法無天,老師卻無法管理。並且只要學生在校出現任何情況,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師、學校的責任。而在網路和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更加深了家長和社會對這方面的認識。只要老師罵學生或打學生,不講理的家長知道後會從法律方面去找對自己有利的保護。一個個案例中,受到傷害的總是老師,這讓老師對於管理學生很茫然,管理調皮的學生,一旦出事自己擔責任;不管理學生課堂紀律差影響想學習的學生。

    家長與老師的對抗,誰贏了?家長和學生贏了嗎?短期來看,確實如此。然而長期看,受傷的還是學生,並且,是更多是學生。老師肯定是輸了,一點尊嚴都被剝奪了,只能把事業當職業,最後只作為謀生方式了。

    家長和老師的對決中誰輸的最慘?是我們的民族!我們民族的教育和未來!

    我們失掉了幾千年教育賴以生存和發展傳統——尊師重教!

    我們失掉了一個個家庭一個個孩子藉以改變命運的土壤——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教師的責任心!

    甚至,深切影響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中國的教育應該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教育,而這個保護應該既從學生和家長角度考慮,也應該從老師和學校管理的角度去考慮。只有如此,教育管理才能夠落到實處,教育才能夠健康發展。期待我們的教育能夠更好更健康地發展!

  • 5 # 致勝教育升學規劃中心

    教育是一門藝術,它是隨著學情而起舞的。如果不考慮社會上種種複雜因素,單就教育而言什麼方式最有利於達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什麼方式就是好的教育。

    教育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快樂教育、感恩教育、激勵教育、挫折教育、懲戒教育等等。

    學生的差異性,決定了教育的因材施教。

    一、對品學兼優的學生,激勵教育是最好的方式。

    從思想品德 、價值觀念和學習方法,等多方面進行積極引導。培養他們樹立明晰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遠大的理想追求,使之成為努力學習的重要驅動力。

    二、對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成績一般的學生,應主要以激勵教育、快樂教育為主。

    這種學生,大多學習努力,只是欠缺有效的學習方法,同老師和同學缺乏交流,從而導致成績進步緩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應該積極加以引導,幫他們樹立信心,培養他們樂觀豁達的性格。讓他們在學習上有獲得感,從而更好地促進他們的成長。三、對於那些成績較差,調皮懶惰,甚至秉性頑劣的學生,教育上應該寬嚴結合,要有適當的懲戒,使其對規章制度有敬畏感,規範行為習慣;要有激勵教育,讓其在進步中有獲得感;要有理想信念教育,使之成為一個積極進取,有目標有追求的人。

    總之,教育這門藝術沒有固定的程式,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材施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這裡需要提醒的是,教育學生要把握好尺度,既要滿腔熱情,又要理性施教,教鞭能否舉起來,既要看學生,更要看其背後的家長,老師不是萬能的,孺子可教,則全力以赴,不可理喻,也要學會妥協,來保護自己。

  • 6 # 才子微課堂

    揚起教鞭,於心不忍,學生學有所成,放下教鞭,一團和氣,教學混亂。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師如果對待學生狠一點,那麼學生的成績會提高,但是老師又於心不忍;如果老師和學生打成一團,和和氣氣的相處,那麼教學就會有些混亂,導致學生成績不好。其實這也反應了老師的一種比較尷尬的地位,為什麼呢?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老師在學校要如何對待學生呢?如果老師對待學生比較嚴厲的話,那麼肯定有一些學生的成績會提高,畢竟嚴師出高徒。

    第二,如果老師對待學生比較和藹的話,那麼老師的威信有可能會下降,導致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進而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老師在學校要學會,恩威並施,這樣的話有利於樹立教師的威信,也有利於學生成績的提高。

  • 7 # 小老師課堂

    “揚起教鞭,於心不忍,學生學有所成;放下教鞭,一團和氣,教學秩序混亂”,很形象的說明了,作為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內心的掙扎和煎熬。

    1.揚起教鞭,於心不忍,學生學有所成。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對待學生各方面都嚴格的老師,在學生心中,老師就是一隻老虎,不講情面,難以親近,心裡充滿畏懼,自然對待學習的態度上也不敢掉以輕心,成績自然就比較理想。

    2.放下教鞭,一團和氣,教學秩序混亂。相反,老師對學生管理不嚴,在學生心中老師就失去了威嚴,自然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各項要求,學生就會敷衍了事,套近乎,走後門,結果可想而知,老師的知識就得不到很好的傳輸,學生就難以完全吸收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成績自然就不會很理想。

    所以,個人認為老師在教學上應該揚起教鞭,樹立老師的威嚴,使知識的傳輸順利進行。揚起教鞭的同時也要適當的放下教鞭,近親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和藹可親,這樣更有利於學生懂規矩,發至內心的守規矩達到雙贏的結果!

  • 8 # 阿娥你好

    意思是“教鞭底下出英才”?額。。我不太同意這個說法。

    過去教育環境封閉,家長和學生心思相對於現在更單純,支援老師“嚴厲教育”的家長居多,現在教育環境開放,當年被“嚴厲教育”的學生成了現在捨不得孩子被“嚴教”的家長,一方面,現在資訊發達,家長認知層次提高了;另一方面,見不得孩子受委屈,家長護子女心切。所以,“教鞭底下出英才”這種觀念應該說已經過時了。

    老師的職業資格是有門檻的,其中之一是透過教育心理學考試,教育不是填鴨子,抓住脖子硬灌,更不是揮舞著教鞭恐嚇,孩子有靈性才能活學會用,嚇唬只能讓孩子變笨拙,怎麼可能學有所成呢?

    學生真正需要的是老師的睿智和才學,壓根不需要教鞭和撲克臉。

  • 9 # 孖無悔觀教育

    編者按:教育到底是什麼?從我從事教育幾年的經驗和師範專業知識的學習心得來看,我覺得教育不僅僅是教學,也不僅僅是溝通和交流,更不是大家說的教師和老師是朋友就行了,教育其實是一個大問題,這個問題不是教師的能力就可以完成的,正如工程建設一樣,講究的是系統的建設,維護,升級等等,教育也是一個系統的問題,社會,家庭,學校,教師,甚至是學生本身都在這個系統裡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正如問題中所述的一樣,“揚起教鞭”那意味著教師需要嚴格的管理學生,然而嚴格還不行,還需要嚴厲。畢竟,很多學生天性是玩,不肯吃苦學習,這就需要教師的督促和嚴厲管教。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師的教鞭就是規矩,就是班級紀律。教鞭揚起來,規矩也就立了起來,紀律也會好轉起來。正所謂,嚴師出高徒正是這樣的道理。事實上,在素質教育大環境下,一個班級良好的學習紀律更為重要。可以這麼說,得紀律者得成績。

    我們都知道,很多學校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有些學校還分什麼火箭班,鴻志班,提高班等等,這些班級無疑都是靠著良好的紀律而維持的。普通班紀律不好,成績也會差好多。不說重點班和普通班比較,單單是普通班之間比較,紀律好的班級成績也會好很多,學生學有所成也很正常。可見,教師就是紀律的管理和實施者,紀律是學生成績的保障。

    可惜的是,很多教師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實施和管理紀律起來卻很困難。一個班級的紀律的好差與學校的校風,學習氛圍,教師的性格特點,學生的性格特點,家長的支援度等組成。一般來說,一個學校校風學風好,教師嚴肅到嚴厲,學生遵守班級規章制度勤學好問,家長支援教師的管理,這樣的環境下,學生想學不好都難。

    但是,現在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不敢管學生已經成為普遍的認識。有些性格不嚴肅,也路怎麼喜歡嚴格要求學生的教師,他們從來不拿起教鞭,也不會擔憂家長會告他們體罰學生,學生也摸清了他們的脾氣,久而久之,班級也就沒有了紀律可言,班集體一天比一天鬆散,教學氛圍看起來一團和氣,師生關係融洽,這只是表面的現象,實際上卻是班級紀律渙散,教學秩序混亂,教學成績也會相應低很多。

    特別是剛畢業回來的師範生尤為表現深刻。他們剛從大學畢業出來,懷著純真的心態,以及利用課本里的教育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生在他們的管理下變得無所忌憚,成績普遍較低,一些學校領導和老教師也會說他們沒經驗。其實,剛畢業出來的大學生教師其實不是教育經驗不足,而是在管理和紀律方面有所欠缺,導致教學秩序有點混亂,教學成績也沒有提高上來。這也是為什麼一些老教師總會告誡新教師說:“別跟他們走太近,管嚴格一些!要不然壓不下他們,課堂紀律也就變差,成績也會變差!”,特別是鄉鎮學校類似表現很突出。

    孔子有一句話說“過猶不及”。管紀律是好事,揚起教鞭也是有好處,但是跟有些教師把體罰學生當成是嚴格管理學生,用教鞭毆打學生當做是為學生好,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因此,告誡廣大教師不要覺得揚起教鞭就是為了學生好,這可是違反《教育法》的問題。此外,還有個別教師,正在氣頭上,揚起教鞭就不知道輕輕放下,而是把學生往死裡打,結果適得其反,其後果不但不能讓學生遵守紀律,還把自己飯碗給搞丟了。

    所以,在這裡,我跟大家,特別是一些性格粗暴,脾氣控制不好的教師說,管理學生,維持班級紀律需要有一些必要的原則和底線,越過這些原則和底線的教育堅決不做。這些原則是:1,認清教育不僅僅是教學成績,還有其他很多內容的原則。2,學生不是自己孩子,更不是自己朋友,和他們溝通交流要注意一些技巧,保持一些距離。3,學生的前途不要看得太重,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4,學校領導要的是成績和政績,普通教師要的是工作和工資,犯不著為了學校領導的成績和政績而拿自己的工作和工資去體罰學生。5,教育學生可以認真,別較真。

    特別是第五點,我要簡單講一下。看到以上截圖,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教師們體罰學生的原因很多都是因為學生成績落後,不交作業等小事情,教師忍不住要體罰他們,而且還說是為了學生好才體罰學生,對我來說這就是太“較真”。

    學成成績差原因有很多,比如是他智商太低,紀律太差,家長不重視,學校領導管理不到位學校學風不濃厚,學生不愛學習不寫作業,偷懶等等諸多原因,而不僅僅是教師教得不好的原因而已,沒必要太糾結,太計較。其次,不寫作業,不交作業不是什麼天大的事,批評一下,跟家長說一聲就行,沒必要冒著丟工作的危險去體罰他們,這樣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太較真只會害了自己,沒什麼好處。

  • 10 # 鈴蘭讀書

    “揚起教鞭,於心不忍,學生學有所成;放下教鞭,一團和氣,教學秩序混亂”很理解作為一位負責任的老師的矛盾心理,真心希望孩子們好,可以學有所成,又為孩子的個體差異所頭疼,不是每個孩子都那麼聽話。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幾點:

    一是孩子少,從小被溺愛,沒有規則,更不知道尊重老師,遵守課堂紀律。

    二是新生代的孩子有個性,早熟,他們太懂得家長和老師的心理,老師和家長在他們眼中失去了權威性。

    三是老師的教育方式落後,不能掌握孩子的心理。揚起教鞭貌似解決了孩子的問題,事實上沒有解決根本上的問題,放下教鞭孩子又亂套了。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是加強家校聯合,尊重孩子並理解孩子,建立規則。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只有一個自尊心強的孩子才會對他自己的行為有更高的要求。

    二是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並與老師加強溝通,讓老師對孩子有進一步的瞭解,以賞識教育為主,懲戒教育為輔。

    三是老師要多讀心理學的書籍,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意圖,對症下藥,引導孩子積極向上。當然,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可以把一個班級分成小組,讓優秀的小組成員帶動組員。用正面的評分制激勵孩子遵守紀律,好好學習。有進步的同學及時鼓勵和表揚,號召其他學生向他學習。

    與其用嚴厲的方式讓孩子聽話,不如試試用正面的方式引導孩子。我自始至終相信,孩子天性是向上向善的,先寬後嚴,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我是靜靜,政務服務工作者,不專業的養老保險知識達人一枚;14歲男孩的媽媽,愛好讀書、寫作、彩鉛手繪。家有青春期孩子,專注親子交流。

    我能提供的價值:1. 養老保險政策解答;2. 彩鉛畫入門繪畫;3. 分享養育孩子過程中所走的彎路以及自我情緒管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癱十天被針灸一次就好了貴不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