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包哥
-
2 # 聞魯生
所謂漢服,實乃君子之服(《論語》子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遠自商末周初,近至清末民初,中國裙袍文化歷經三千春秋,始終儲存“席地而坐”之初始傳統。南韓進門上炕之習,日本榻榻米之俗,無不印證、再現藩主國大中華之傳承衣著特色。
知否,漢服亦即漢禮!
知否,復古絕非復興!
-
3 # 使用者4211906027728
是現實環境的不適應時!建築是西式的,街道是現代的,人們要坐車、上班,不能每天都似過"主題休閒的文化節日"。還有漢服總感覺得,穿上很象朝`韓服裝。整個、真實的來說,是時代不搭調!
對老百姓來說,如同過傳統文化節日。"節日"是特定的,有時限的文化活動。老百姓要是有崇古尚禮的大眾性意識、行為。就作為"禮教國學"傳承地、主題節日性的組織活動。但不是日常的、復古的,這不可能,也不適合。
-
4 # 無名文文
推廣漢服主要的是款式和觀點,如果說還要看時機,這一點個人認為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人們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要比以前高多了。如果款式適合現代人的觀點,適合人們特別是每個個人的審美觀,我想這就不是問題了。
我們年輕時也追求過時裝潮流,記得當時是中山裝,尼大衣,滑雪衫,西裝等,中老年人喜歡唐裝 當然,時代不一樣,人們的觀點和追求也不一樣。只要適合現代人的,追求都是一樣的。就像旗袍一樣,到現在還有很多女性喜歡,所以關鍵還是適合。
漢服如果要推廣,個人認為首先要結合現代元素,每種款式要適合不同年齡段的人,關鍵是衣服的款式讓人一看就有感覺,就像我今天看見二位年輕人在說衣服的事情,我真好看見,那款式大概是電腦設計的,是女性的,我一看就感覺肥胖,沒有氣質的感覺,這就不好了。儘管每個人所穿的衣服各有千秋。但是還是要讓別人看到的,如果你自己都感覺不到好在那裡,你肯定是不會喜歡的。其次是觀點,而這觀點也是會隨著人們慢慢的喜歡而改變。這樣就形成了至少是一次小潮流。一旦形成了,再加上現在的宣傳方式。我想人們會樂意接受的。
-
5 # 海洋47932786
推廣漢服最大的難點,漢服的剪裁不是立體,如果穿的人體態不好,穿起來更難看。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非常好看,演員是萬里挑一,普通人不能比。所以剪裁上要改革。
-
6 # 滄海拾金王海龍
服飾文化是與歷史文化,現實文化相適應的,它有種流行的趨勢。漢服的流行的障礙就是人們思想和現實文化的轉變。人們心裡接受了漢服文化的傳統,接受漢服是中國服飾的代表,人們以穿漢服為美為流行,所有障礙都不存在了。只要有先驅著穿出漢服,從眾心裡或者流行趨勢,群眾只有隨波逐流了。
-
7 # 街趣時光
推廣漢服最大的難點有兩條是主要的。其一是上洗手間不方便,很容易搞髒。其二,夜晚出行不方便,會把一些膽小的人嚇壞。尤其穿上白色的漢服,簡直是……肇事者。
-
8 # 浪淘沙1499
難點在於自信!清末開始,革命太多了,革到華人都走向一個極端了。一是自卑,覺得西方什麼都好。一是把積怨都發洩到祖先身上,覺得先人留下的東西都是落後、腐朽、阻礙社會發展的,恨不得馬上全面徹底清除……
改革開放後,雖然正在慢慢迴歸正常。但是過度反封建,過度批判傳統,導致今天很難理性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只要提傳承、發展、恢復什麼,肯定是反對聲一片,總認為是封建復辟、總覺得會導致再度落後捱打……
推廣漢服,其實也屬重新認識傳統文化的行為。普通老百姓要做到客觀理性看待歷史,重拾信心。
當一個自信的人,穿著兩千多年前,那種典雅大氣的服裝,只會有滿滿的自豪感,根本不會去在意別人的眼光的……
-
9 # 複方醋酸
像讓老太太穿比基尼一樣,主要還是觀念上的吧,而且中國現在並不處於類似胡服騎射和中山裝的需要變革期,推廣是很難的,但是現在思想比以前開放了,所以接受別人穿漢服是不難的,自己穿可能要克服克服。
-
10 # 張進悟商道
老百姓都推崇穿漢服時,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要將漢服推廣開來,依然要從需求、資本與模式三個維度去解讀。
我們這次首先說資本。漢服帶著正統的中華民族的氣息,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底蘊做依託。但是如果我們不是僅僅將穿漢服當成某一個紀念日,而是要將其平時化的話,融入現代化的思維又極為重要。此兩者有具有充分條件,只是無利益之驅動又或者說其驅動力還不足夠。
第二說需求。 本身現在大多數人對於漢服並沒有太大的需求,這是事實。但是營銷就是創造、引導或滿足目標群體的慾望與需求的過程。那麼我們對於漢服價值的塑造就需要提上日程。
而漢服的價值塑造,我們可以從文化傳承、工藝、功能與系統多方面去塑造。
文化傳承方面,不僅僅要做漢服與文化傳承方面的關聯,更要從多處重新喚起大眾對於傳承文化的認知與認可一起做起來。漢服之韻、美可透過一些公益的活動進行推廣。
而工藝上,可以與中國“繡”文化做嫁接,利用新的技術將以前擬“繡”產品量化,才能在原來文化韻美之上再加上裁剪與紋飾之美。
而功能上呢,當這種服裝可以成為某一種活動或是場合的有效憑證之時,功能自解。
至於系統,還是要配合當下“人民有信仰”上,讓更多的華人認知中國的傳統文化,並認可將其往潮流上推送。
所以,漢服的推廣看起來是一種服飾的推廣,其實更多的點還是落在傳統文化的推廣上。它不是一家能做成的,而是由社會共同認可去推行會更容易。
所以當下能做的,就做更多與漢服相關的傳統文化的活動。
回覆列表
漢服之所以在現代社會推廣困難,一方面證明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不被廣泛認同性,另一方面也證明漢服必須改革的必須性。而對於改革,這事上就能看出支援漢服復興的人們,到底哪個是真心的了。文明傳承如同接過前人的火把,此刻我們當代人不僅有義務保證文明之火不被熄滅,其次更有義務將火把發揚光大、燦爛燃燒,從接過火把這一刻開始,漢服的主人是當代人,我們想怎麼就怎麼,我們擁有無可爭辯的正統性,所以我們沒必要抱殘守缺,而更應該進行漢服改革,使之容光煥發。
一、要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現代化很重要。
筆者支援漢服改革,其一是當今社會生活生產方式不同於古代,其二款式老舊不適應當今社會審美需求。傳統不是文物不是死物,如果你真的它就是文物就是死物,那就太可悲了。你是已經在文明層面判其死刑了。既然不中用了,何必復興?豈不矛盾?既然復興,就別把它當老頭老太太似的供著。它活生生的文化產物,中華文明明還沒亡呢。
所以,如果意識形態上都沒法改變這種錯誤認知,怎麼可能復興呢?每一代人都是那個時代的主角,今天的華人是中華文明的主角,我們對於傳統文化改革沒有什麼不妥,我們是正統繼承人,我們想怎麼改就怎麼改,這個最基本的認知必須理清。只有這個理清了,漢服在人們認知中才沒死掉。才能有現代社會的需求價值。
當然,天地、日月、四季、陰陽、天圓地方、仁義禮智信、各種服裝零件(非裝飾品)是不能去除的,這是文明的結晶。在基本設計理念和結構不大動的情況下,進行現代化改革,使之適用當今社會的各種文明活動,漢服才能逐漸被人民群眾所接受,“衣冠上國”方為復興。
二、應該建立一套漢服制度,便於推廣,便於教育。
必須要建立一套制度。因為需要適應現代化的要求。現代化的社會已經是多元文化的時代。著漢服用於日常生產和生活是不現實的。需求它的價值也是需要改變的。當然個人條件允許的話,想怎麼穿就怎麼穿,這肯定沒人攔著。對於大多數人能做到漢服制度的要求即可。
這個制度,應該是關於漢服的設計、用料、生產工藝、各零件名稱、產品檢驗方法、國家標準制定等等方面,這樣的話有一個制度,就可以統一全國的文化市場,有利於漢服復興運動的良性發展。除了生產要求,還要有使用要求。比如教育領域,婚慶領域,文化活動領域,祭拜領域,傳統節日期間服裝的使用,禮制規範等。既有了統一的生產規範,又有了使用規範,這樣才能讓漢服從一個小眾圈子推到全國全民之間。立馬就煥發了生命力。
三、官方的權威認同,民間的活動缺乏正統性。
適應現代化要求,制定現代化漢服制度,除了民間大力支援獻計獻策之外,即使民間全都做到,但還是差那麼回事。差什麼?官宣的正統性。沒有官方的正式檔案認同,怎麼可能具有權威,進而在文明層面上被人民群眾認同?這就好比情侶同居生活還生孩子,沒有結婚證和婚禮,這夫妻就是差的那麼回事。
再者,本來制定制度就不是一兩個人或者民間的事,這種事關文化和正能量自己社會和諧的問題,官方必須出面。提出議案、大會討論、做出結論、制定草案、修改草案、複審、定案、頒佈制度。這樣由官方協助並作權威釋出,漢服才能有了現代社會的名分,才能正正當當的在新中國開遍天下。
漢服面對的問題,至今仍舊起步緩慢
漢服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復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這個問題必須解決!強大的民族是不會逃避和輕視的。這把文明之火不能在我們這代手裡熄滅。沒人想做歷史罪人。
我們天天喊民族偉大復興,是否有人知道,民族復興到頭來最突出的還是文化的復興,文化是最能展現一個民族復興之後的狀態。漢服所面臨的問題,與其說是問題,不如說是巨大機會,火把即將熄滅時也未必是死亡,還會是新的火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