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普護生堂

    血糖高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對於異常的高血糖我們需要關注並想辦法降低血糖,以確保身體的健康。如果得了糖尿病,不加控制,那就會引發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併發症。

    不少糖友都會為自己的血糖控制不好而煩惱,明明每天按時吃藥,為什麼血糖還是忽高忽低呢?事實上,除了藥物治療,還和日常生活方式有極大關係,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少食多餐,飲食定時定量

    一日至少進食三餐,而且要定時、定量,兩餐之間要間隔4-5小時。還應在三次正餐之間添2-3次加餐,即從三次正餐中勻出一部分食品留做加餐用,這是防止低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

    要提醒的是,少食多餐是少量多吃食用。有人誤認為加餐是在限定飯量之外再加餐,從而加大了飯量,致使血糖升高。

    2、保證足夠睡眠

    糖尿病患者要堅持每天晚上10點入睡,並保證8小時的充足睡眠。不規律作息會引起內分泌紊亂,導致胰島素的分泌減少,所以規律作息也十分重要,建議養成早睡早起和不熬夜的生活習慣,保證每天八小時的充足睡眠是穩定血糖的基礎。

    3、避免久坐,堅持運動

    研究表明,長時間久坐的人比經常活動的人罹患糖尿病、心臟病或早亡危險高2倍。

    所以,適量的運動可預防、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建議,運動應遵循“1357”原則:

    具體是,1次運動不少於30分鐘,每週運動不少於5次;

    運動強度應該以渾身發熱、出汗但不大汗淋漓為宜,脈搏應控制在:(170-年齡),這樣運動則為有效且安全的。

    糖尿病者運動,以走路為宜,最好是餐後1小時運動最佳。

    4、控制情緒

    緊張、焦躁等不良情緒影響人體內分泌水平,通常會抑制胰島素分泌而促進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使患者血糖升高,所以生活中控制情緒也是降血糖的關鍵。建議以冷靜、平和心態對待事情、事物,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正面情緒。

    總而言之,糖尿病是一種複雜且難以控制的疾病。雖然在飲食和藥物控制的基礎上,許多患者仍難以獲得理想的血糖。即便如此,併發症的發生也與個體差異和個體控制水平直接相關。所以說糖尿病併發症沒有特定的時間。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多加的調理。

    溫馨提示: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根據藥物與飲食一起來進行調理,另外還要注意自己的心情問題也不能忽視,過於有壓力,對於治療疾病,沒有好的效果。

  • 2 # 急診科鮮醫生

    糖尿病是一種長期慢性病,患者日常行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決定糖尿病控制與否的關鍵之一,糖尿病的控制不適傳統上的生病吃藥,然後藥到病除,而是需要進行系統的管理,其中更大程度上的管理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管理的目標是控制高血糖和代謝紊亂來來消除糖尿病症狀和防治出現急性代謝併發症,在此基礎上透過良好的血糖水平控制來預防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提高糖尿病生活質量和延年益壽。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需要從哪些方面做起呢?

    一、瞭解並認識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水平升高為表現,可以導致各種急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的疾病,但是積極的治療,控制血糖水平,是可以減少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二、明白瞭解糖尿病是一種與“吃”關係密切的疾病,要管住嘴、邁開腿,這兩句話說起來超級容易,但是真的實施時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人不能進行長期堅持。

    三、藥物治療是降糖的一大法寶,但是吃藥不代表血糖就一定控制達標,如何判斷血糖是否達標,那就需要定期在家中進行自我血糖監測,指間血糖測量是居家方便的測血糖方式,建議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應家中備一血糖儀,以便進行血糖監測。

    四、藥物治療,血檀控制不達標時,通常需要醫生的指導下調整降糖方案,因此,定期的隨訪,調整治療方案或者評估併發症的情況,也是非常重要的。總之,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涉及自身飲食、運動管理,也涉及自我進行血糖監測,還要需要醫生定期的評估,必要時調整治療方案。

  • 3 # 嶄新的每一天

    糖尿病本身並不是很可怕,只是少吃含糖高的食物,最可怕的是它會引起各種併發症,這是非常嚴重的。所以,一旦你得到了它,你必須小心。不僅要遵醫囑認真對待,而且要注意飲食。

    血糖太高,晚上睡覺會有4種表現,若1個不佔,血糖控制的還不錯!

    1、口乾口渴

    如果沒其他的原因,像吃的太鹹,勞累過重等問題,睡前出現口渴或是經常性的口渴,喝水也不會起太大的作用,那你一定要小心了。

    這就是中醫說的“消渴症”,也是西醫的“糖尿病”。

    血液中的血糖升高,導致血液中的滲透壓增加,同時使身體失水過多,人就會出現口渴的表現。

    2、尿量增多

    血液的血糖升高,導致身體排出的尿糖也增多,所以就會引起尿量的增多。

    有的糖尿病患者一晚上,會去很多廁所,甚至根本無法安穩的睡覺,這也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的表現。

    3、面板出現異常

    血液中的糖的濃度升高,身體的代謝減慢,血液的流速減慢,手腳瘙癢、疼痛等症狀。

    面板長期的處於缺水、缺氧的狀態,就會出現面板的異常,像瘙癢,尤其是到了晚上,我們身體不運動,血液流速減慢,瘙癢的症狀更加的明顯。

    4、四肢出現症狀

    大量的臨床的資料證實,糖尿病患者有40%的人,會出現手腳麻木,手腳冰冷等症狀。

    高血糖會導致神經敏感,同時損傷我們的血管,特別是細小的血管,我們的神經末梢等。

    所以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有壞疽,就不難理解了。

    一旦長期高血糖不受控制,則會帶來三個併發症!

    一、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又稱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一種能導致視力缺失甚至失明的可怕眼病,同時也是糖尿病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

    因為人眼部的視網膜上分佈著眾多血管,當高血糖破壞血管時,就會造成視網膜缺血、缺氧,從而引起視網膜神經病變。

    繼而影響到視力的健康,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引起白內障、青光眼等,嚴重的還會造成失明。

    二、糖尿病腎病

    作為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糖尿病腎病的後果相當嚴重。一般來講,血糖濃度正常的人,其腎臟對血糖的濾出量可與腎臟對其血糖的再吸收量相抵消。

    可一旦長期血糖高到不受控制,就會損傷腎臟的微血管,導致腎小球濾過率增高,出現腎功能損害。出現了糖尿病腎病,就離尿毒症更進一步了。

    糖尿病腎病是導致腎衰竭的常見原因,約佔所有尿毒症的10%,有30%的糖尿病腎病患者,直接轉歸為糖尿病尿毒症。

    三、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病也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作為心臟的最遠端,患者的腳底會由於血糖太高會導致血流速減緩,血液不能及時到達身體遠端,易導致腳部缺血缺氧發生,出現麻木、發黑的情況;

    並且長期的高血糖狀態,還會使患者的抵抗力降低,足部很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形成糖尿病足,造成潰爛、壞疽,嚴重的會被截肢。

    大多數人認為糖尿病和尿毒症不太相干,但事實上,二者有著密切的聯絡。經過最新資料統計顯示,每3個尿毒症患者中就有一人是由糖尿病腎病發展而來的,糖尿病腎病已成為導致尿毒症的重要因素。

    預防糖尿病,堅持做好這3件事!

    1、堅持喝水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透過持續大量飲水的方法,對解除糖尿病病人對藥物依賴性有一定的幫助,並且對有糖尿病傾向的人群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堅持喝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毒素排出體外,喝水時也可以選擇在中加入一下白鼓丁番麥須茶,更有助於對糖尿病的控制和預防。

    用番麥須1g,白鼓丁根0.4g,玉竹0.3g,玫瑰花0.3g做成茶包每日泡水喝。

    番麥須,民間常用於茶藥膳中,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番麥須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等作用。番麥須具有抗血糖、抗體內自由基等活性物質,且原料廉價,為加強番麥須治療糖尿病過程中,保護肝臟的作用,與白鼓丁搭配使用。

    白鼓丁性味甘,微苦,寒。歸肝、胃經。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經常食用白鼓丁,可以促進肝臟排毒,避免服藥對肝臟的損害。其次,白鼓丁多糖有降糖的作用,可以調理血糖。

    玉竹是《中華藥典》中經實驗證實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藥之一,魏晉時期的藥書《大明本草》裡面記載:玉竹“除煩悶,止消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糖尿病引起的口渴、口乾、發熱煩躁等症狀,都可以服用一些玉竹食療。

    玫瑰花性溫,既可以中和茶中的寒性,還有很好的溫胃活血的作用。

    2、堅持保證8小時睡眠

    研究顯示,糖尿病和睡眠問題可相互影響,糖尿病可引起睡眠障礙,而長期的睡眠障礙也可引發糖尿病。

    做好保證每天八個小時的睡眠,保證第二天能有好的狀態工作,還能維持血糖平衡,合理的作息習慣很重要。

    3、堅持合理飲食

    民以食為天,人每天都要吃很多頓飯,要想預防糖尿病,如何吃,怎樣吃才是關鍵!

    一日三餐,最好只吃七成飽,每天攝取的食物保持多樣化,以穀類為主;

    適當的攝入奶類,大豆製品;

    最好粗細糧搭配,多吃蔬菜;

    正確計算自己每日能量攝入(kcal)=標準體重(kg)×不同勞動強度所需能量kcal/(kg·d)

    合理的控制身材和體重,預防糖尿病。

  • 4 # 糖尿病健康管理師宋陌

    答案很簡單,除了遺傳上的原因,糖尿病一般都是長期的不良生活習慣日積月累導致的。而這些習慣並不是一生病就可以馬上改變的,這往往需要很大的毅力,也需要環境的支援。

    如飲食治療,這需要家裡和外部環境的共同支援。比方你想吃清淡小菜,可入眼的卻是大魚大肉;你要低鹽低油低糖,可偏偏好廚子撒調料;你要吃粗糧吃全穀物,可時間又不是那麼充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改變前,最好給自己準備一個支援自己改變的環境,有的時候真的很困難,但多想一想,總會找到辦法的。不改變就會讓健康狀況惡化,我們要對未來的生活和責任有擔當,有期待。

    拿鍛鍊身體來說,戶外的有氧運動最好不過,快走慢跑,打羽毛球,踢毽子等都可以。不一定非要去健身房,也不一定颳風下雨就堅持不了,哪怕是在家裡鋪上一個舒適的地墊,放上幾首動感的音樂,半個小時的運動可能就完成了。

    每個人的情緒只能由他自己掌控,不能穩定自己的情緒,又如何能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實現情緒心態上的輔助療效呢?

    自我管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很重要,為了健康,請管理好自己的飲食、情緒、運動、用藥、監測。知道了該做什麼,該改變什麼,就不要放縱,健康是自己的,別人替代不了。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好辦法,讓健康變得簡單。希望未來的醫學能夠治癒糖尿病,讓廣大糖友卸掉包袱,快樂健康的生活。

  • 5 # 小鋆醫生

    1.飲食:根據理想體重和工作強度來計算每日的熱量攝入,其中三大營養素的分配情況可見下表

    根據上述表格可以計算每個人所需要的能量攝入,那麼具體該怎麼安排三餐呢

    首先做到三大營養素的合理分配,容易出現低血糖情況的患者可以考慮少量多餐或選擇兩餐之間加個小點心,但也要主要熱量攝入喔;合併腎病的患者以優質動物蛋白為主,限制植物蛋白;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的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即保證營養的同時減少油脂的攝入,可以透過改變烹飪方式來減少油脂。其中有很多患者想問的是糖尿病可不可以吃水果?我的回答是:可以,儘量選擇升高指數低的水果,例如聖女果、蘋果、藍莓、草莓、柚子、櫻桃等,最好選擇在兩次正餐之間食用,這些水果雖然升糖指數低但也不宜吃過多喔。

    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的區別:動物蛋白的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更接近於人體,所以吸收率更高,植物蛋白缺少了人體所需的幾種氨基酸,相較於動物蛋白就差了些。還要說明的一點是,大豆是少數富含優質蛋白的植物之一,吸收率接近肉類,所以對人體也很有好處。

    2.運動:對於糖尿病肥胖人群是很重要的一種控糖方式,但很多患者不能夠長期堅持,即使揚言要開始減肥啦!但往往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麼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呢?首先學會記錄運動時的心率,這樣有助於測定這種運動強度對你來說是不是過強了。運動強度應保持心率(次/分鐘)=(220-年齡)✖60%-70%,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比如打乒乓、打羽毛球、打太極、武術等等。運動時間儘量不選擇在早餐前,可以在飯後2小時運動,運動時間和強度應根據個人耐受能力逐漸增加,千萬不要勉強,適度的熱身和恢復運動也是有必要的,這樣有利於保護自己不在運動中受傷。

    注意點:有一個系統的運動計劃,儘量有固定的運動時間、固定的運動強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建議以太極等緩慢的運動開始,切忌強度較大的運動,同時要避免空腹運動,易發生低血糖的患者記得隨身備好糖果。

    3.藥物:糖尿病藥物以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為主,除1型糖尿病必須使用胰島素外,都可以以二甲雙胍為基礎,聯合磺脲類、α-糖苷酶抑制劑、格列奈類、DPP-4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藥物進行降糖。各類藥物的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我就不多敘述了,具體還是建議大家找專業醫生諮詢、用藥。其中的問題可能就是有些患者對於控糖的誤區了,例如有些患者認為血糖高了就多吃點藥,低了就少吃點藥,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血糖的平穩是控糖的基礎,如果想要完全依靠藥物而不管住嘴,容易引起血糖的應激性升高,不利於平穩控糖。另外,有些患者經過多種口服降糖藥物的嘗試依然不能使血糖達標,但因害怕打針、或者覺得胰島素較貴等各種原因而不選擇胰島素治療其實是錯誤的想法。其實如果經過胰島素控制好血糖,還是可以改為口服藥,完全不必擔心打了針就停不下來。

    4.監測:血糖的自我監測是控糖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吃了降糖藥或者打了胰島素,如果不進行血糖的自我監測,就不能瞭解自己的動態血糖,例如中國糖尿病患者大多以餐後血糖高為主,但大多數患者更側重於關注空腹血糖,忽視了餐後2小時血糖的監測;又例如使用睡前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夜間發生頭部出汗、上半身出汗、心慌的症狀,但晨起測血糖又比較高,以為胰島素打少了。其實夜間的症狀已經提示有低血糖的出現,說明胰島素使用量過大而不是過少,晨起的空腹血糖其實是機體因為低血糖自發的保護機體而引發的應激性高血糖。透過前面兩個例子,也是要告訴大家血糖的自我監測是很有必要的,建議糖尿病患者可以自備家庭式血糖儀,血糖控制不佳的時候也可以監測三餐前後、夜間血糖共七次,根據血糖及時調整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的使用量。

    5.教育:基層作為慢性病的主戰場,對於糖尿病的教育也是有很多,包括社群對慢性病定期的講座、健康資料宣傳、糖尿病檔案的宣傳。另外,現在媒體帶來的糖尿病宣傳也是很多,大家可以去搜索,但注意要找靠譜的專業醫生。

    至於題主所說的糖尿病人群對於自我控制血糖的困難及難以長期堅持,我想說的是隻要從根本上認識到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危害,希望自己能夠健康或者延緩併發症的產生,就能有毅力學會自我監測、自我教育,並且透過飲食、運動、藥物這三大利器平穩降糖。

  • 6 # 孫醫生講糖

    糖尿病如果能夠得到、科學、合理、經濟的治療,關鍵性指標得到控制,糖尿病的一輩子也可以像健康人一樣活得很好。

    對於2型糖尿病,從得糖尿病開始,就要控制血糖和其他相關的危險因素,這些包括血壓、血脂、體重、戒菸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壽命可以很長,生活治療也可以保持的很好。對於剛開始發病的患者,患者必須學會自我管理啊,學會與糖尿病好好相處。但是目前中國大部分糖尿病人不知道如何管理,因此反覆出現酮症或者各種併發症,生活治療也明顯下降。

    北大的李立明教授發表文章指出,中國農村的糖尿病人併發症的發生率要遠遠高於城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發生是城市糖尿病患者的4倍。這是因為病人的管理不到位,教育不到位,醫療不到位,總而言之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瞭解的不夠。同時還有經濟條件、醫療資源等多方面原因所決定。

    飲食和運動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的關鍵環節,但因為它需要時時、餐餐注意,因此患者可能就不能保持的比較好,同時由於我們國家獨特的飲食習慣,習慣聚餐,喜歡排場,各種食物準備的充足,老祖宗也說“食色性也”,因此很多患者感覺長期的飲食治療很難。

    飲食治療應該在血糖監測的基礎上,逐漸摸索出符合自己生活方式的模式。不可能大家的飲食都是一樣的,我們的中餐和西餐不一樣,西餐定量,中餐中重油重鹽,因此導致多吃一口,每餐攝入的熱量都不一樣,因此對血糖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所以要吃餐時的定量,自己準備定量的餐具是非常必要的。外出進餐要儘量多瞭解食物交換份,這樣在吃不同食物的時候才能保證熱量的基本恆定。

    測血糖非常重要,因為醫生只有根據患者的血糖情況才能有效的調整藥物。但血糖值是一個瞬間值,多次的血糖結果才能客觀的表現血糖的控制情況。不要試圖幾個月見一次醫生,拿出一個血糖值就要醫生調整用藥,這是不負責任的。可以想象,血糖控制的也會非常的差。建議每3個月進行一次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查,遵醫囑進行尿液、眼底、心電圖的檢查。

    這樣能夠做到,才是真正的進行健康的自我管理。當然,現在電子技術發展的比較好,也可以透過資訊、平臺等進行管理。但仍需要各種的基本資料才能進行。

    願大家能夠認真自我管理,避免各種急重症併發症的出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不能分享下你人生第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