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0935079407

    宇宙物質能量空間時間一直客觀存在,物質能量一直在運動,無始無終,永恆!。具體的人類,地球,太陽,可能某一天轉化掉了,消失了,但宇宙不會消失。

  • 2 # 愛思坦雜燴鋪

    時空和物質能量這兩個概念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不能分!

    時空是什麼?時間,空間,哪樣離得開物質?沒有物質,能有時間嗎?沒有物質,空間又是什麼?時間和空間可不是獨立於物質存在的,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一個屬性,一個度量!想象一下脫離了物質的時間和空間,一閉眼黑乎乎一片,似乎感覺沒了物質的時間和空間還在,時間還在流淌,可是沒物質的時間是正向流逝還是反向流逝,是走的快了還是慢了,還是壓根沒走,有區別嗎?空間是大了還是小了,是兩維的還是三維的,沒物質去度量,有區別嗎?而物質能量是物質在空間裡運動的表現,又怎麼能脫離時空?

    有時空必須有物質,有物質必須有時空,看著是兩回事,其實是一回事!

  • 3 # 第三行星1

    物質、時間、空間是同時產生的,不存在先後,不用唯心也不用唯物。

    能量是延伸運動現象的條件表述因素。

  • 4 # 笑看風起雲湧花謝花開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本身存在就存在一個錯誤觀念,即把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割裂成一個個獨立的事物來看,其實它們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描述,之間不存在先後或隸屬關係。物質和能量是事物的相對運動變化狀態。不存在絕對的、純粹的、完全孤立的物質,也不存在絕對的、純粹的能量,二者是相比較和相對而存在的。就像“正”和“反”的概念,相對又相互依存。時間和空間是對物質和能量運動變化描述的尺度(也就是維度),它們不是對立存在的事物,而是一種概念。就像人的名字一樣,人不在而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一談到空間,人總是不自覺的想到虛空,虛空與空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空間是尺度概念,它不是虛空;虛空同物質和能量其實是一體的共同構成“真實”的物質和能量。人們常說的需要有一個運動“空間”,其實是虛空的概念。人們總是習慣把物質(或能量)與虛空割裂來看,把相對顯而易見的東西成為物質或能量,其實那些看起來空空蕩蕩的部分也是有“能量”的,也是物質和能量的有機組成部分。有了一體化的概念,就不難理解宇宙“爆炸”之前是什麼樣,以及宇宙之外有什麼了。宇宙沒有之外;宇宙所謂“爆炸”前後其實是沒有本質區別的,所謂“爆炸”只是過去與現在相比的一個相對時間點的概念而已。

  • 5 # 中和先生326

    [時][空]相交;[物][靈]相撞;續演[宇域] [永珍],顯現[和合自然] [容溶萬物]秩序,為的是:『生命進化,靈魂昇華』。

    茫茫宇域,空間不停地弦旋變換;物生物滅進化萬物生命;魂來魄往締造萬物靈魂;[和合自然] [容溶萬物],時間貫穿始終,證驗一切。[時間]是[宇域][第一][自然極]。

    [中和悟道] 2018-06-25

  • 6 # 孤猴78345271

    原創思想,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本人對宇宙的定義是:宇宙是質量,能量和空間組成的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而物質從質量和能量的相互作用中誕生。沒有人能夠把質量,能量和空間分割開來,很顯然,愛因斯坦的廣相認為質量可以彎曲虛空的觀點是非常荒謬的,因為虛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 7 # 語境思維

    以下,我先給個一個物理公理集的大致框架,然後回答時空與質能的關係。

    縱觀認識發展史,我們有廣義物理學:涉及邏輯學、哲學、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地理學、化學...等學科。這些學科揭示的基本原理,經過進一步考核、加深與補缺,構成廣義物理公理集,或稱科學公理集。

    構建科學公理集的意義在於:作為所有學科的指指南、理據與判據。

    科學公理集包括幾個子集,諸如:邏輯公理集、哲學公理集、數學公理集、物理公理集、化學公理集、宇宙公理集。

    作為示例,我推薦九個科學公理,如下。

    1 因果有序性公理:事物的聯絡與發展,必然存在特定的時空序列或因果關係。此因果律是定義/判斷/推理/證明的根基。

    2 思維規範性公理:基於因果律的概念思維操作必須遵從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充足理由律。

    3 命題有效性公理:命題的有效或科學性,取決於必要的理據與充分的實證。

    4 時空無限性公理:宇宙是無邊無際的無始無終的充滿物質的固有存在。

    5 真空漩渦場公理:空間充滿不同密度的真空場物質與特定比例的費米子物質,空間物質不均衡分佈必然伴隨真空漩渦場。

    6 體積伸縮性公理:真空體積的收縮或膨脹,必然導致真空度的上升或下降,物質的真空度與質密度成正比。

    7 自旋進動性公理:由於真空度分佈的不均衡性,所有費米子與玻色子皆以光速自旋來實現各自橢球體構型,同時伴隨進動或繞旋。

    8 最小作用量公理:物系總會受到環境影響,物系內部的相互作用,必然傾向於非對稱的動態平衡或測地線運動,且有儘可能小的差額量。收縮過程的熵減或引力略大約熵增或斥力,反之亦然。

    9 統一參照系公理:無限延伸或絕對靜態的空間,可以作為測量物質引數的統一參照系。空間的任意一點,皆可作為座標原點(0,0,0)。

    有了幾個公理,就可以回答本題了。由於時/空/質/能是從四個側面,描述特定物質狀態的參量,因此沒有先後之分。

    時間,反映物質運動的順序與程序。

    空間,反映物質結構的收縮與膨脹。

    質量,反映物質內部核子自旋角動能的規模。

    能量,反映物質內部電子軌道角動能的規模。

    根據遍歷原理,時間與空間可以互為代表,光年/光日就是例證。根據自旋原理,質量與能量可以互為代表,電子伏特就是例證。

  • 8 # 宇宙譜

    本題應歸為宇宙模型理論問題,現代主流奇點大爆炸論表明時空由奇點產生,能量物質就濃縮在奇點裡,如果奇點不爆炸一切都免談,那麼時空物質能量三者論先後:奇點之前等於不存在,奇點自帶物質能量,因爆炸就產生了時空。這樣的宇宙模型科不科學,我認為很不科學,這些都是西方邏輯所謂的主流,說是邏輯實際沒有邏輯,自然界的和諧自洽性規律被這一群所謂的主流搞得不和諧也不自洽,經典論相對論量子論弦論M論等各說各的邏輯,這些理論彼此和諧自洽了嗎?不和諧自洽還算科學理論嗎?聰明的愛因斯坦最後是否燒了手稿,如果燒了也算是立地成佛了。

    發現問題不是目的,目的是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不知而確信才是真正的迷信,諾獎的規定就是獎有創造發明不迷信的人,中國現代無諾獎,原因就是沒有創新,一大群所謂的官科士院整天迷信,牛頓放下他的經典還要去神學掘金,愛因斯坦不迷信聽傳聞幹碎燒掉,可是這些自任為學識大家拿著牛頓愛因斯坦放下的作為寶貝,何時才是頭呢?

    今天受邀說一點一箇中國農民對自然宇宙的演化模式,希望共同努力,走出百年誤區。

    宇宙是人類對一切存在或有的稱謂。存在由存在過程體現,過程又由萬事萬物生老病死來完成,所謂萬物並非不變之物,而是不同規模的運動幾何造型的動態型體,生死都是因運動而發生的型態變化,從此型態變為彼型態,這就是自然的演化存在模式,此刻的一切由過去的一刻存在演變而來,所以自然宇宙是演化宇宙,宇宙就是存在的運動態,因運動才能體現空間,因變化才能體現物質,因型態變化並轉移型態變化才有能量運動態,時空只能理解為存在態,無任何具體物理量,物質空間能量不存在誰先誰後,它們共同構成運動態作為存在方式,如果將它們分開都將等於不存在。所以人類認知的一切物理量都是運動態的不同規模變化過程描述。例如一粒電子,半徑是自旋規模,電荷是自旋徑落產生的空間動態落差,不同落差才有不同的相互結合力,才有萬物的產生,如果不自旋也就什麼都沒有,電子煙滅產生能量就"是電子的自旋型態消失,擁有空間動態量被它物佔有,佔有的分攤過程也就成了能量運動過程,所謂能量就是使運動體變型的量。時間這摡念只存在於具體物態上,隨物生滅,是能量運動使物變的影子。宇宙是演化存在模式無始無終也就不存在時間概念,空間是運動場所,是動的根本,萬物才因動而有,所以宇宙的本質就是存在,動是根本,不動存在無以體現。(本文原創,個人研究結論供參考)。

  • 9 # 董加耕

    謝謝邀請。廣義相對論認為,時空是彎曲的,時空的彎曲程度由時空中的物質存在和運動狀態確定。因此,時空與時空中的物質存在和運動密切相關,同生同滅。基於廣義相對論的宇宙學認為,宇宙,當然也包括時空,起源於一次宇宙大爆炸,所以,時空與物質運動同時產生於宇宙大爆炸的那一時刻。無中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怎麼感覺與我們老祖宗的思想不謀而合?但在老祖宗的話中,無中生有,最後生出萬物,這萬物只是指物質存在和運動,還是包含有時空,不得而知。

    無中生有,能說它不符合邏輯,無中究竟能不能生出有來,是一個實測判定的問題,如果實測發現無中確實能生出有來,那這就是一個真命題。過去,我們就曾認為,微生物,就是無中生有自動產生的。量子力學認為,真空不空,不空的真空中的漲落,就能無中生有的產生出物質粒子。但無中能不能生出時空,卻值得仔細的分析。

    時空究竟是什麼?時空是彎曲的嗎?它的彎曲程度是由物質存在和運動狀態決定的嗎?時空真的與物質能量同生同滅嗎?

    時空究竟是什麼,許多哲學家對此問題進行過討論。如何從物理學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只要我們回答清楚了時空是怎麼測量出來的,測量的物件是什麼,測量的方法是什麼,測量所用的基準是怎麼制定出來的,也就是從物理學的角度,回答清楚了什麼是時空這一問題。

    例如,為了測量兩物體之間的距離,我們首先規定那個儲存在大英皇家天文臺一個恆溫恆溼箱中的鉑金條為標準的直尺,它的長度就是標準的1m,用這個標準直尺去與兩物體之間的距離比較,就可測量出這兩個物體之間的距離。同樣,為了測量時間,我們規定,銫原子的週期性振動是我們的標準時鍾,它在規定次數內的振動所持續的時間,就是標準的1s。如果說時空因物質存在和運動而彎曲了,是不是指這個標準直尺彎曲了,這個標準時鐘的走時變慢或變快了?如果是,請問你是與誰比較的?有比這個標準直尺和標準時鍾更標準的直尺和時鐘嗎?

    也許有人會說,時空彎曲,是指時空座標系彎曲了。但時空座標系應該是與標準的直尺和標準的時鐘等價的呀。標準直尺和標準時鐘不能彎曲,那時空座標系會彎曲嗎?

    有人說,在廣義相對論中,時間和空間已經組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彎曲的是四維的時空。我知道,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是由一個被稱為度規的物理量描述的。如果ds^2=dx^2+dy^2+dz^2-c^2dt^2,則時空就是平直的,如果該式不成立,成立的是ds^2=gijdxidxj,則時空就是彎曲的。請問,ds怎麼測量?測量了什麼才算是測量出了ds?只有當我們測量出了ds,並與測量出的dx、dt比較,才能知道究竟是那個公式成立,才能知道時空究竟是平直的,還是彎曲的,但ds怎麼測量?測量的物件是什麼?

    標準直尺和標準時鍾是人為規定的,談論標準的彎曲、變化是毫無意義的,沒有比它更標準的標準,與標準直尺和標準時鍾等價的時空座標系,也不會因物質運動的存在而彎曲,時空與時空中的物質存在和運動無關,二者不存在是否同生同滅這一問題,因為時空的特徵,是在我們規定標準直尺和標準時鍾時,人為規定好的。

  • 10 # 時空通訊
    這個問題涉及到宇宙起源問題。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的一種宇宙起源理論,這個學說是一種越來越多證據支援的科學假設。

    這個理論1927年由宇宙學家勒梅特首次提出,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這個假設提出了哈勃定律,這個定律認為星系紅移與星系間的距離成正比,推匯出星系都在互相遠離的宇宙膨脹說,這個學說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觀測證據。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由大約14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一大批科學家對哈勃紅移現象進行了觀測和驗證,發現不管從那個方向看,遠處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近處的星系卻在向我們靠近,這就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宇宙在不斷的膨脹,二是在過去某一時刻宇宙是緊密聚集在一起的,這就誕生了奇點理論。

    後來越來越多的事實為宇宙大爆炸理論給予了支撐,最有力的證據是3K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氦丰度、星系恆星的演化過程,這些證據與哈勃定律一起成為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四大支柱。

    我們確定好了這個前提和基礎,就好回答是先有時空還是先有物質能量的問題了。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宇宙138億年前起源於一個體積無限小,時空曲率無限大,密度無限高,熱量無限高的一個奇點。這個奇點是一個超時空的玩意,我們現在已知所有的理論在那裡都無效。部分宇宙學家稱那個奇點為量子真空(假真空),其充滿著與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相符的量子能量擾動,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我們無法探知的能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宇宙是先有能量,但這個能量我們無法描述,也不是我們這個時空的東西。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能夠認知的這個宇宙是從大爆炸那一刻誕生的,時空物質同時誕生,三者是三位一體,密不可分。

    不存在沒有物質和空間的時間,也不存在沒有時間和物質的空間,更不存在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物質。在大爆炸之前這一切都是烏有之鄉,所謂無限曲率就是把時空無限的壓縮到了另一個超時空,我們這個宇宙就是什麼都沒有。科學家們根據大爆炸理論和各種證據對大爆炸的的過程進行了一個描述,這就是時空誕生的簡史。

    大爆炸開始那一刻,是科學界認定的普朗克時間,也就是宇宙中最短的時間,再短的時間就沒有意義了。

    這個普朗克時間產生了普朗克溫度和普朗克密度,在我們這個世界沒有比這更高的溫度和密度了。這個普朗克時間就是10^-43秒,就是小數0.後面有43個0後面拖個1秒;這個時間宇宙的溫度是10^32度,就是1後面拖有32個0度(以後類推);宇宙的密度是每立方厘米10^94克。宇宙在這個時間引力子出現了,但現在認知的其他3種力仍為一體。

    大爆炸後10^-35秒,引力已經分離,夸克、玻色子、輕子形成。溫度降到10^27度,這個階段宇宙發生了暴漲,是第一推動的暴漲期,暴漲僅持續了10^33秒,這個瞬間宇宙經歷了100次加倍(2^100),宇宙尺度已經是先前的10^30倍。宇宙暴脹理論認為,暴漲停止時,今天所能探測到的東西都已經在各自小區域穩定下來。

    後來宇宙經過粒子期,質子、中子及其反粒子形成,玻色子、中微子、電子、夸克和膠子穩定下來,與周邊開始冷卻,各種力開始形成。

    大爆炸0.01秒時宇宙溫度降到了1000億度;大爆炸10秒後,宇宙溫度降到了30億度,原子核開始形成;這以後一直是粒子和各種力在形成過程中,宇宙依然是一片混沌,光依然無法發出。

    一直到了大爆炸1萬年後,物質密度追上了輻射密度且開始超越它,宇宙的動力開始為物質所主導。

    30萬年,宇宙溫度已經降到了3000度,第一個中性原子才出現,宇宙主要成分為氣態物質,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聚整合密度較高的氣體雲塊,宇宙發出了第一縷光線,恆星和星系開始醞釀形成。

    2018年2月28日發表在《自然》這個世界著名專業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坦佩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Judd Bowman領導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發現了宇宙中第一顆恆星的蹤跡,這顆恆星誕生於大爆炸後的1.8億年。

    如果這項研究最終得到證實,可以認為我們宇宙的恆星和星系從大爆炸1.8億年開始形成。這以後宇宙風起雲湧在不斷的膨脹中發展到了今天這個樣子。

    現代宇宙科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宇宙中可見物質(包括星系、星雲、黑洞等所有可見物質)才佔有宇宙總密度的4.9%,暗物質佔有26.8%,暗能量佔68.3%。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穿越紅樓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