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斌兔斯基
-
2 # 小慶聽歌
朱棣斷不會造反。原因如下
1.沒有名正言順的造反口號論資歷朱標比朱棣要強。論能力朱標雖然不會打仗,但是他處理政務,為人處世還是很符合仁君的標準的。而且,還對弟弟十分有愛,威望很高。當太子24年,在朝中也有一定的勢力。這樣的哥哥,實在不知道讓朱棣找出什麼理由去造反。師出無名,必失人心。造反怎能成功?
2.朱棣的軍事力量太弱你們在朱棣靖難的過程中看到了他天賦異稟的軍事作戰能力。感覺他用兵如神,以一敵百。但是他的這些作戰能力都是從藍玉,傅友德,馮勝這些人中學到的。倘若朱標真的當了皇帝,朱元璋還至於把這些人都滅掉嗎?不管這些人中剩下誰,都不會有朱棣的出頭之日的。
3.朱標不是朱允炆朱允炆聽從黃子澄,方孝孺等一些書生的意見,總是在一些大事上做出錯誤的判斷。書生誤國,名不虛傳。再加上他自己信奉儒教,不忍傷害自己的叔叔。多次良機,白白的拱手於人。讓李景隆這個軍事白痴,帶領60萬大軍全軍覆沒。
若把朱允炆換成朱標,定不會這樣。朱標不僅寬厚仁和,他也很會識人。再加上跟隨朱元璋多年,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啊。而且,他雖然很仁慈,但是在大事上是不會犯像他兒子那樣的大忌的。
以上三條,隨便拿出一條,朱棣都不可能造反成功。所以這不是朱棣造反能不能成功的問題,而是朱棣會不會造反的問題。很明顯,他不會。
-
3 # 漢史風情
個人認為,朱棣依舊會造反,只是造反時間會延後,而且成功性微乎其微而已。試想,朱棣造反真的是被逼的嘛?無非是替自己造反找個理由罷了,這麼多王爺沒造反,咋就你要翻天?
不管朱標有沒有死,只要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不是朱棣,那他心中想做皇帝的種子就算埋下了。對於皇位,有的人想都不敢想,怕夢中說出聲來掉了腦袋,有的人天生後腦勺就長了反骨,必然要搏上一搏!很不巧,朱棣就是這樣的人,和李世民一樣,做皇帝很好,做兄弟親戚,很慘,眼裡只有皇位,沒有血緣!當然,朱元璋也不是李淵,所以朱棣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蟄伏等待。朱標上臺,不論你多仁義,削蕃依然是趨勢,和漢初一樣,文帝就想削蕃,步步蠶食,乃至景帝步子太大扯到了蛋,引發“七王之亂”,漢武帝才軟硬兼施頒佈《推恩令》。
你道朱允文在位時,朱棣起兵造反成功率有多少呢?百里無一!99分的功勞算在朱允文和李景隆頭上,其中,換上一人,朱棣保管成功不了。一樣的道理,朱棣明知成功艱難,依舊孤注一擲,可見其性格為人,端的是一往無前之人。
所以,本人不才,偏偏與他人不同,認定朱棣必然造反,朱標又如何,不過會朝中穩定,用人比朱允文高上一籌,朱棣的成功率更低而已,並不能改變那賭徒的作為!
-
4 # 溫伯陵的煙火人間
朱棣:“再說一遍,我是奉天靖難。再說了,王爺之間的事,能叫造反嗎?”
話說當年,朱元璋打下天下後,開開心心的當了中國的大地主。可是這片江山終究要有一個接班人吧,朱地主選定了自己的大兒子——朱標。
朱元璋為了培養大兒子,真是不遺餘力。
聽說宋濂文學不錯,來吧,教我兒子讀書;
徐達、常遇春打仗很厲害,就你們倆了,也來給我兒子當老師;
丞相李善長雖說心眼小了點,治理國家還是有一手,阿標啊,好好學著點。
此外,還有馮勝、廖永忠、楊憲、康茂才等等,在擔任朝廷官職的同時,還是太子東宮的屬官。
朱標的太子位,真是比鐵還硬、比鋼還強。
中國歷史上有個“二把手”定律,就是說皇帝之下的太子、丞相總是最危險的,稍有不慎就會被惡意殺掉。
但在朱元璋這裡,是完全不同意的。
朱元璋:“我就是要好好培養大兒子,本寶寶不許你們懷疑我。”
朱標是個幸福的孩子,只因為比弟弟們早生出來幾年,就享受到弟弟們羨慕了一輩子的待遇。
雖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可人家朱標就生在羅馬,而朱棣生在南京。
朱元璋這一生戰天鬥地,沒有什麼是他搞不定的。可朱標的命運,就像他的前輩們一樣,沒有等到繼位就著急著去見他的祖宗了。
朱元璋的心都要碎了,搖晃著滿頭白髮,在風中凌亂。
“朕原本要為後世立規矩,阿標,你怎麼忍心我難過。”再難過也沒辦法,培養了幾十年的接班人甩手不幹了,總得找人幹吧。
朱元璋按照他自己制定的規矩,選定了朱允文。
原本按照朱元璋同志的計劃,只要按照他的要求辦,大明帝國就會蒸蒸日上。
王爺們都分封在水路要衝之地,沒事就老老實實在家裡待著,朝廷需要了就帶兵出來。
朝廷裡有大臣們管理各個部門,丞相也廢了,大權集於皇帝一身。
農民好好種地、士兵世世代代的當兵、工匠商人都有固定的職業,沒有找工作的麻煩。
朱允文只要照著做就行,一個太平盛世妥妥的。
可朱允文同學太過年輕,他沒有父親的威望和地位,所以總有一種被迫害妄想症:
北方的叔叔們太厲害了,萬一有一天有揍我的屁股怎麼辦?
記得當初,四叔回南京後,見面就給我一個擁抱。那份力道真是要捏碎我的骨頭,寶寶的屁股白嫩嫩的,被打一下可是不得了。
既然如此,不如先下手為強。
周王、代王、齊王、湘王,幾位叔叔不如體會一下民間疾苦?統統廢為庶人。
“四叔,你怎麼看?”我看你大爺。
朱棣:“我只是想在北平騎騎馬、打打獵,偶爾去蒙古鄰居那裡串串門。可你連這麼點小要求都不能滿足我,那麼我就只能搬家了。”
恩,南京就不錯。
四年後,搬家大業完成。
-
5 # 靈魂的感觸
如果太子朱標沒死,朱棣肯定是不會造反的,為什麼這麼肯定的說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不足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指點。
朱標繼位,名正言順朱標是馬皇后所生,是朱元璋的嫡長子,古代一般繼承皇位者首選之人便是嫡長子,假如朱標繼位,可謂是名正言順,不會有人不服氣,不像朱允炆繼位,是爺爺直接傳位給孫子,自古少有這樣的先例,自然還是難以讓一些人信服,特別是作為朱允炆的那些親王叔叔們,按理來說,大哥死後,帝位應該屬於他們中的人才對,正所謂兄終弟及嗎!
朱標名望很高,且有明君之風歷史上的朱標天性仁慈,對兄弟十分友愛,秦王朱樉、周王朱橚及晉王朱棡等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護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頗高。朱元璋對朱標非常器重,一心想讓朱標繼承自己的位置,讓朱標輔助處理朝政,親自培養,朱標在幫助朱元璋處理朝政期間,將自己治國理政的理念在小範圍內付諸了實踐,很多政策直到今天仍有借鑑意義。
朱標有一個強大的後援團隊朱元璋對朱標極其愛護,為了培養朱標,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輔導太子。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若非朱標早亡朱元璋也不會殺那麼多功臣,以致建文一朝藩王權勢過大,留下隱患。若朱標繼位,則很難出現這樣的問題。即使有也不會像建文朝那麼嚴重,發展到不可控的地步。建文帝就是因削藩不當,才遭致滅頂之災,一來自己沒處理好,二來,藩王權勢確實過大,難以控制。若朱標在位,則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朱標繼位,朱棣師出無名朱棣造反是打著“清君側”,為國“靖難”為名!朱標在位的話,這些說詞絕對是得不到世人承認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
6 # 楓葉0829
朱棣會不會反,不僅僅取決於朱棣自己,還取決於當時皇帝的態度,畢竟造反是技術活,而且歷朝歷代成功的例子不多,而且一旦失敗,基本上就是死了。所以要想知道朱棣會不會造反,還要取決於朱標不死的話,對待藩王的態度!
要知道朱棣之所以造反是因為建文帝基本上沒給朱棣機會,我們先看一下建文帝削藩的過程: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注意這裡,朱元璋是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死的,也就是爺爺死的第二個月,就削叔叔周王,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遷往雲南蒙化。然後十個月後,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連削三王,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為保名節舉家自焚;齊王被軟禁在南京;代王被軟禁在封地大同。兩個月後,削岷王,廢為庶人,徙漳州。也就是說看到這些兄弟,朱棣如果不造反的話,結局也好不到哪去,所以還不如造反,就算輸了也不過就是死了!
而如果是朱標呢,歷史上記載,朱標從小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標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所以如果是朱標的話,首先他鎮得住場子,畢竟下邊都是弟弟,而且早朝中大臣中的威信也不是建文帝能比的,所以朱標沒有必要這麼急的去削藩,而且以朱標的性格,也不會採取這麼極端的方式,基本上不給藩王留活路。所以,朱標在的話,朱棣沒有必要去造反,畢竟朱棣造反前也不會想到自己一定能成功,能舒舒服服的在邊疆手掌大權,當藩王,沒事進京給當皇帝的哥哥進貢點禮品,聊聊天,順帶帶點京城特產啥的,也不錯!
所以綜上所說,如果是朱標繼位,只要不是採取朱允炆這麼極端的削藩方式,相信朱棣是不會造反的!
-
7 # 阿斗不傻
這個問題一句話就能回答,如果太子朱標沒死,燕王朱棣靖難之役,面的的主將就不會是廢物一樣的李景隆而是身經百戰的名將藍玉。想當年朱棣還是藍玉手下的小跟班,藍玉做主將,和朱棣對壘?誰贏誰輸還用說嗎?
當然我這樣說,肯定很片面,因此圍繞這個問題還是很值得繼續思考一下的。
如果說中國歷史上,做皇帝最幸運的是誰估計很難評選出來,但是做太子最幸運的,毫無疑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子朱標。朱標這個名字看山去平凡普通,也沒有老朱家後來那稀奇古怪的金木水火土字號加成,可是這個太子那是真受到寵愛,他自己也爭氣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話說當年朱標出生的時候恰恰是朱元璋事業大跨步發展的時候,當時的朱元璋正在攻打自己革命事業最重要的根據地南京。正值酣戰激烈的時候,被家人告知長子朱標出生,高興的那是不亦樂乎,跑到南京附近一個山上就開始揮毫潑墨,寫下“到此山者,不患無嗣”。這樣的字,這興奮勁頭也是沒誰了,而且朱標還是朱元璋結髮妻子馬皇后的長子這就天然又受到更多的重視和寵愛。
正妻嫡長子的身份,加上生下來就拿下南京建立根據地的利好,在迷信的古代這就是天降祥瑞,不重視才是有鬼。
也因此年紀十歲朱標就被朱元璋正式冊立為吳王世子,當接班人悉心培養。不僅自己悉心培養,還深感自己文化水平不足的朱元璋,給自己家兒子找老師那也是不遺餘力。
明初大儒宋濂是朱標的老師文化老師,李善長、徐達也是他的老師。從文化到兵事,朱元璋都讓朱標學習。等到後來朱元璋當皇帝之後,就更直接了。直接將東宮作為監國並派出一票人馬專門輔助太子辦事。
只要朱元璋出外征戰,國家就由朱標執掌,這份信任古往今來幾個太子有?到朱標二十二歲時,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後一切政事都由太子處分,然後奏聞。目的就是讓他處理所有政務,自己做個督辦人。
“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這一帶掌國政就是十幾年,這十幾年的執政不僅讓朱標獲得了豐富的治國經驗,也讓朱標收穫了無數大臣的人心。
朱標和他老爹朱元璋不一樣,老朱是脾氣火爆,經常罵人。而朱標因為從小受到儒家正統教育,養成了溫文爾雅的君子性格,不僅對人寬厚還從善如流。
做太子期間的朱標看朱元璋殺人太狠,就經常建議老爹施行嗯,“寬通平易之政”,這樣的人天生受到群臣愛戴啊。
不僅群臣愛戴他,就連所有的兄弟們也敬愛他,作為老大的朱標為人友愛,很是有長兄風範,老二、老五犯事了,老朱招他們回京城懲罰。朱標會在朱元璋面前極力調節維護,有人告發老三有異心,朱元璋很生氣,要處罰,朱標哭著求情,朱元璋被朱標兄弟情深感動才罷手。
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不止親弟弟,朱元璋撫養的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還有義子沐英,都和他關係非常好。
由此可見朱標威望極高,人心所向,這一點就讓燕王造反企圖消了大半,靖難起兵“清君側”這個理由絕對站不住腳。那麼燕王朱棣還能打出什麼旗號?
朱標有執政經驗,做儲君多年,朝中群臣願意聽命,朱棣就算在雄才大略,以燕地一藩起兵,勝算渺茫。而且朱標天性仁慈,是個寬厚有愛好大哥,即使要削藩,也不會像朱允文那麼激烈。以朱標性格,削藩也不會對弟弟下狠手,剝奪藩鎮和兵權同時會用其他豐厚封賞代替,兄弟其樂融融在京城享樂豈不美哉!
朱棣綜合考慮,起兵不佔道義優勢,打肯定也打不過、這個哥哥那麼好自己反叛良心也過不去,不如搬去南京享樂去吧。
這就是朱標不死,如果要削藩,朱棣和諸王唯一的選擇,話說長兄如父嗎! -
8 # 關河南望
這種問題是顯而易見的,朱標不死,朱棣很難去造反,或者造反會很難成功的。
朱標的地位不是朱允炆能比的首先說到地位問題,朱標是朱元璋認證過的嫡子,那是合法的擁有天然繼承權的繼承人,在中國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朱標的地位都是絕對的,而朱棣作為朱標的弟弟,那是絕對服從的份兒,而朱允炆要說還不是嫡子,最少落下了這個空隙,朱棣造反說朱允炆是信任奸臣,他要清君側,當叔叔的管教侄兒,這也是當年老朱留下的bug,但是要有朱標在的話,朱棣是必須要聽話的,朱棣的地位那真是穩如泰山。
朱標獲得的支援也不是朱允炆能比的朱標作為老朱認證 嫡子和天然的繼承人,他幾乎能獲得朝中所有官員和民間的支援,甚至燕王和宗室對他也是支援的,畢竟他的身份在那裡放著,他最早跟著朱元璋打天下,朱元璋身邊的無數的文臣武將都支援朱標,而朱允炆當政的時候,他的支持者只是一些只會空談的書生罷了,武將們和勳貴們大多支援和他們的利益更為貼切的朱棣,而朱標在則不會有這個問題。朱棣的支持者們,比如徐家在朱標在的時候那是絕對要一心支援朱標的,所以朱棣根本就不會反。
朱標的能力也不是朱允炆能比的作為皇太子的朱標,其一早就是被朱元璋用心培養的,他經歷過戰爭,有威望,懂得戰爭,是不會親近只會空談的書生的,當然,他也不會一心親近武將們,他作為太子掌管朝政的時候,贏得了不少人心,不管是對大臣來說還是對宗室來說,人們都願意尊重他,所以朱棣對朱允炆的手段,在朱標這裡是行不通的,朱允炆是個走偏了的官二代,而朱標顯然是個可以領袖國家的人物。同樣被分封出去的藩王們,他這個當哥哥的是不會採取朱允炆的那一套的。
所以,只要朱標不死,朱棣是不敢也不會造反的,諸多條件他都不具備,他不服氣侄子,但絕對服氣老大 -
9 # 南嶺說史
關於成功與否問題,其實按照現在來說,很難定論。
為什麼呢?因為就算是朱允文,朱棣能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存在很大的運氣。
很多人說是朱允文優柔寡斷,顧念叔侄之情,說出那句“勿使朕傷叔之名。”
這句話背後的深意是你們要在外面直接搞死我的四叔,不要生擒回來。
其實靖難過程也確實這樣,朱棣幾次遇險,但就是活下來了。這也許就是真命天子的運氣吧。
那麼說到如果是大哥朱標做皇帝,朱棣會成功嗎?
要問會不會成功,首先要問會不會做這件事。
我個人一直認為,朱棣造反無外乎兩個原因,其一求生,其二求帝位。
如果皇帝是朱標,朱標一直標榜為仁義太子,多次忤逆朱元璋殺伐行為,和兄弟們感情也是很和睦,很受眾兄弟的尊敬。當然削藩肯定是會削的,但做法會不一樣。相信如果是朱標,也許會學漢朝的推恩令削藩方法。那麼兄弟們不用那麼擔驚受怕,朱棣不用求生不會造反。
但如果朱棣一心求帝位,那麼不管是誰都會造反,時間問題罷了。
如果是朱標,朱棣面臨將不是被稱為草包的李景隆,而是強化版的鐵炫。要知道鐵鉉就是差一點就搞死朱棣了。
也就是藍玉。
藍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的女兒嫁給了朱標。朱標不死則藍玉不死,那麼朱棣造反朱棣死。
回到第一句話,歷史其實很難定論,因為在朱允文這個位面 朱棣已經運氣爆表了,不能否定在朱標這個位面朱棣沒有運氣了吧。萬一這個位面藍玉病死了呢,或者就是敵不過朱棣也有可能。
總之,以我個人觀點,朱棣為求生則不會造反,也就沒有成不成功的問題;朱棣為帝位,還是五五分的成功可能性。
回覆列表
答案是肯定不會的。
為什麼這麼肯定呢?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朱棣是朱標的弟弟,而朱棣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在封建倫理綱常中,長輩哪怕是錯了,也有商量的餘地;但是,嫡子與庶子之間的鴻溝,哪怕是九五之尊,也是難以逾越的。君不見有多少因為立嫡子還是庶子而引發的宮廷政變,乃至戰爭嗎?
再返回頭說朱棣發動的所謂清君側,這並不是一個說的過去的造反理由。因為歷史上有太多以這個藉口搞事情的了。朱棣找的這個藉口實在是爛的不行。具體爛在哪裡?聽我一一舉例:
第一點:以清君側起兵的,史書上常常以叛逆來形容。比如發生比較早的漢代七國之亂。吳王劉濞要造漢景帝的反,結果罵名傳揚千百年。
第二點:以清君側造反的話,如果皇帝真的命他身邊的這個人自盡,那你還繼續不繼續造反?如果你繼續造反,道義上就輸大了。
第三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以清君側起兵的,在朱棣之前發生了三次比較著名的造反。除了第一點我提到的漢代七國之亂,還有安史之亂以及元代的孛羅帖木兒叛亂。關鍵點是他們都以失敗告終了,而且鬧了個身死族滅,為天下笑。
除了這個清君側比較爛以外,還有一點是,縱觀朱棣造成伊始到造反成功,他之所以能活蹦亂跳到打進南京城,純粹是因為朱允炆不想背上殺叔的罪名。要知道朱棣造反之前,已經被圈禁在了王府之中,那時候要他死不過是朱允炆一句話的事情。
後來的數次大規模交戰,雖然朱棣屢次勝利,但總體形勢上,朱允炆還是能把控大局的,當然除了最後一次被朱棣冒險渡江。但若是換了朱標來處理朱棣的話,他朱棣早死在燕京王府啦!哪裡還用在濟南城掛朱元璋的畫像啊!
所以,綜合歷史上的情況來看,假若太子朱標不死。朱棣肯定是不敢造反的,朱棣的所謂清君側純屬被姚廣孝忽悠的,而且姚廣孝給朱棣找的這個藉口也實在是不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