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靜的時光87136907
-
2 # 欣情3833
寬容是寬容人,而不是寬容罪。
寬容接受審判,悔改的人是文明。
寬容拒絕認罪,並以謊言隱藏罪惡是對惡的縱容。
-
3 # 頁線442
主張寬容的人,心裡多少有些骯髒,比如:一個男人有外遇,一個人地勸他的老婆,寬容他丈夫的出軌。這表明這個勸人的人,心裡也有著出軌的慾望,也希望出軌後得到原諒。
-
4 # 誠者
魯迅在生前留下七條遺囑,其中一條就是:"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大概意思就是,你損害了他人的利益,還不准他人報復,這種主張寬容的人,勿要與他接近來往。在此我想起了毛澤東主席的一句話:“原則問題不能寬容,寬容等於縱容。”主張對惡行寬容的人,就是一個沒有是非,麻木不仁的人。
寬容就像善良一樣不能濫用,如果所有人都在濫用寬容和善良,對惡人沒有懲戒,惡行就會任意滋長,這個社會將會變得是非混淆,沒有善惡,混亂不堪。
-
5 # 公義律師
主張寬容的人,一說是頭腦園滑之人,一說是不分好壞之人,再說是不分立場之人。這類人魯迅怎能容忍!假如魯迅主張寬,那就不是魯迅!怪不得如今課本中淡化魯迅!
-
6 # 張文禪
這是魯迅遺囑的一段話,這段話顯明瞭一個道理:表裡不一的人,暗地裡搞破壞,但表面上還主張寬容。暗地裡做了很多損人利己的事情,表面上還標榜自己是寬容,心胸寬廣的人,對於這種人,先生告誡我們千萬不要和這種人交往,否則會上當受騙,輕則破財,重則沒命。
綜上所述,魯迅的這句話是至理明言,現在還有些人說魯迅這段話顯示魯迅心胸狹窄,人格有缺陷,這種定調是荒謬的,是對魯迅精神一種歪曲。在現實社會我們還不是經常做一些荒謬的事情嗎?對一些損害人格和國格的事一忍再忍,一廂情願主張著寬容,這樣做的結果反而換來的是讓人看不起,覺得我們自己無底線。所以,魯迅的忠告"萬勿和他接近",不是心胸問題,更不是人格有缺陷,而是原則性問題,大是大非的問題。這就是魯迅過人之處和洞察一切的彗眼!
-
7 # 當年秦始皇
魯迅是個愛憎分明的人,他有原則性和理性的分寸!寬容的人,缺少的正是原則性和理性的分寸,對待錯誤寬容,對待敵人寬容,這是魯迅不能容忍和接受的!對待敵人,魯迅舉起的是拳頭和獵槍,對待同志朋友則如春天一樣的溫暖,如魯迅對待劉和珍君。所以魯迅反對那些立場不堅定的人,他主張的主要是對待敵人不能夠寬容,而不是對待同志朋友不寬容!
尤其是魯迅生活在舊中國,他痛恨的是漢奸,賣國賊,軍閥,還有腐敗的民國政府!他對勞動人民始終充滿了同情!如祥林嫂。他痛恨這些人,沒有原則,沒有立場,置民族於危亡而不顧,謀一己之私!
所以不能斷章取義的理解為,他對所有的人都不寬容,魯迅報復的都是他的敵人,聽說過他報復過普通的人民大眾嗎?沒有!
所以對魯迅的遺囑,要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
-
8 # 神奇鳥雅雅
第一、不能斷章取義。
第二、要結合歷史結合實際,要看當時的歷史環境和現在的區別,要看到不止環境變了人也變了。
第三、事事無絕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你能說這邊看到的是山換個角度就不是了嗎?立場不同而已!
第四、做你眼中心中那個善良的人就好,寬不寬容都有理由
-
9 # 青山紅豆心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遊戲有遊戲規則,做人有做人的底線,做事有做事的準則。無原則地對人對事,和稀泥,一團和氣,實際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對殘害自己親人的兇手心慈手軟,以德報怨,這還是人嗎?
公交車上,老人逼年輕人讓座不成,毆打年輕人,經過所謂的有關單位調查後,調解的結果是被打得口鼻流血的年輕人還得向打人者道歉。是可忍孰不可忍。
魯迅先生在1936年10月的“寫給親屬”之(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他的意思是:自己本身就是在損害、報復別人,但卻標榜“反對報復、心地要寬容”的人,千萬不要跟他接近。
對於損害他人卻還主張寬容的人,魯迅先生是嗤之以鼻的。
“感傷害過我們的人,是他們磨練了我的意志;感恩欺騙我的人,因為他增進了我的智慧;感恩蔑視我的人,因為他喚醒了我的自尊……” 這樣的一段話,把別人對自己的傷害、欺騙和侮辱當成自己成長的動力,這不是放屁邏輯嗎?
相聲演員岳雲鵬15歲在餐廳當服務員,有一次因寫錯單子,給客人多算兩瓶啤酒,不論他如何道歉,如何補償,對方還是不依不饒。幾個小時內,客人把岳雲鵬的祖宗十八代都罵遍了。多年後他回憶這段往事時說:“到現在我還是恨他……我特別恨他!我到現在還恨他!”
人是感性動物,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成長環境不同,所能忍耐的創傷極限也不同,不是每個人的傷口都能自動癒合的。
憑什麼別人傷害了我,我卻要以德報怨?見人家深深傷害了我,卻勸我要以德報怨,這還是人乾的事嗎?
-
10 # 夕魄騰輝
對於這個問題,不能不先提一句話,“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對於歷來提倡的“恕”道,近年來多有文章抨擊,好像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才是正常的,不如此怎出的了胸中的一口惡氣。我不得不說這純粹是誤解了“恕”的原意。
首先講“恕”是為了遠“怨”,講“恕”的前提是“躬自厚”,前提是必須要深厚的個人修養。而“責”並不是指責備,而是要求的意思,“責人”是對別人的要求。這裡有點兒推己及人的意思,出發點是這件事真的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怎麼做。用現在的話說,一件事自己沒做到就不要要求別人。所以要“責人”先看看自己有沒有資格,這是最基本的“恕”。
如果你的修養更高深一步,很多事都不縈於懷,自然也不會將別人的一些小錯誤放在心上,自然就做到“薄責於人”。這裡一個重要問題許多人沒搞明白,“恕”道是由提升個人修養開始的。修養不到,想恕也恕不了。心裡明明恨的要死,嘴上卻說原諒了,弄得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自怨,怨人,被人怨,弄得一塌糊塗,想想是不是這個理兒?所以寬容這個東西來不得半點兒虛的,心裡過得去就是過得去,過不去你說破大天也過不去。
魯迅先生的原話是:“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魯迅先生這句話可算是君子之言了。自己不願吃虧,佔了便宜還不讓人報復,這不是混蛋是什麼,他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寬容。君子主張的可不是寬容,君子主張的是“躬自厚”而“恕”道自在其中。“躬不厚”還寬容個啥,不害人就不錯了。
君子對待“怨”也有自己的原則,可不是寬恕啊,有句話叫做“以德報德,以直報怨。”本來君子要做到遠“怨”,可是談何容易。不要聽到一個“直”字就胡作非為,有人常說,哎呀那是個直性子人,別和他一般見識。領導還沒批評兩句就蹦起來要揍人,性子直嗎?這是糊塗。什麼叫“直”不好說,不“直”的我倒能說幾樣,第一個摻雜個人情緒不叫直,注意是情緒,不是情感,合情合理的,不是由於自身不合理的情緒引起的不在此列。二是對人對事懷有偏見不叫直,三是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叫直,你說這個人得罪過我,我得想法整他一下,這不叫直。暫時總結這三點。所謂君子坦蕩蕩,“直”做到了,就可以稱為君子報仇了。做到了“直”,寬恕也由你,不寬恕也由你,因為沒有違背天理人情。反過來看一個主張寬容的人是否做到了這個直字,究竟為什麼要寬容,合情合理的當然要聽。殺人要有可殺之道,恕人也要有可恕之道。
總的來說,魯迅先生的話並不是反對寬容,一個君子必定是有原則的,一個做著壞事還不讓你反抗的人是什麼人?壞蛋唄,先生的主張是遠離他,這也是“直”,也是離“怨”之道。
-
11 # 優雅雪碧Iq
口唸佛,手敲罄,腰中掖著釣子稱。只利已,總損人,口中唸佛一片聲,別記恨,要寬容,暗地毒手到處伸。
-
12 # 茫茫長夜1
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怕路上有陷阱
-
13 # 魯中居士
道理,道理嗎!魯迅先生強調的是事之理,而非"恕"道!再說,分辨此事只能擺明自己的眼光並不高遠!
-
14 # 有趣的溪流r
從他的文章裡,從沒感覺到他對什麼人有過寬容,更沒感覺到他喜歡接近萬物。
-
15 # 使用者8256105393705
魯迅的意思是說,萬勿接近那些主張你寬容(而不是他自己寬容)的人。
-
16 # 從護國軍師到護球世皇
寬容又不對,不寬容又不對,文字變成了多餘的事。
-
17 # 白露為霜max
他是指具體的事情。不是泛泛而談
-
18 # yaoych
魯迅片面了,魯迅不是神,寬恕是自信的表現,但真正做到極難,大部分都停留在嘴上
-
19 # 鹽胺
不怕問者有文化!就怕問者斷章取義。
-
20 # 嘿劉愛評
政府更需要寬容,比如對車主,不要整天罰罰罰;比如對小販,不要整天趕趕趕……
回覆列表
魯迅在《遺囑》一文中這樣寫的:“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你的標題只說後半句,就是斷章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