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海142581829
-
2 # 真相很簡單
老子的陰陽思想嘛,白的會變成黑的,黑的會變成白的,所以,你看到白的好,但是別直接奔白的去,你就守在黑的裡面,最後那些爭著去白的裡面的人爭來爭去,都變成黑的了,你守在黑的裡面反而成白的了。想要白,就朝著黑去,反之亦然,這就是老子。
-
3 # 手機使用者73110516598
知是知道看透,守是保守保密,其白是他的優點好處,其黑是他的缺點壞處,天下式是普通的人道!……易經的精髓是一個八卦圈,白的影象中有個黑點,黑的影象中有個白點,圓潤的由小而大,圓潤的由大而小,其實就是虛實之道
-
4 # 河東來
這段話是道家有名的“三知三守”處事策略或者說宇宙觀的一部分。
第一,事物都有兩個方面,有雄的陽剛威嚴一方面,也有雌的陰柔綿軟的一方面,有榮的光彩奪目的一方面,也有辱的雲淡風輕的一方面,有白的正大光明的一方面,也有黑的默默無聞的一方面。
按道教文化深入骨髓的四川人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叫“要玩(享受)不少的格(高尚待遇),也要喪(丟失)不少的德(人格尊嚴)”。
第二,道家選擇的方向是什麼,他們選擇的是事物的輔助方面,叫“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把事物不好的一面都嘗透了,才有可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和機遇。
道家的本質是什麼,道,就是一個人,在走路過程中為首的人,道家,就是這個為首的人的忠實追隨者,緊跟領袖的人。
那麼,人類各種層次的族群,其陽剛威嚴(雄)就應該由領袖來享用,其光彩奪目(榮)就應該由領袖來擁有,其光明正大(白)就應該由領袖來佔有。
道家的人,他們的宇宙觀則起充分的輔助作用,就是:陰柔綿軟(雌)的事務要強著去做,雲淡風輕(辱)的事務要爭著去做,默默無聞(黑)的事務要甘之如飴著去做。
第三,道家的人選擇了做什麼,也意味著他們不能做什麼。
出人頭地,濃墨重彩,隆重登場的事情天然就應該領袖去做。
按部就班,清風雅靜,簡單重複的事情必然就應該由道家人士去做。
簡單一句話,道家的人,出風頭是第一大忌,道家人物,培養的就是領袖的助手,根本不能夠去追求將道家人物更進一步培養為領袖,那樣就構成了奪權,構成了專權,根本違背了道家的根本原則。
道家的重要分支法家就是忠實於這一原則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酷吏,秦孝公與商鞅,漢景帝與“蒼鷹”郅都,漢武帝與張湯、主父偃、江充,則天皇帝與來俊臣,就單純的國家統治來說,他們做的很多都是上不了檯面的事,一旦價值被利用完畢,就身死道消,他們的命運,就馬上屬於典型的“狡兔死,走狗烹”了。
-
5 # 趙雪琴
首先我要謝你的邀請!關於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的意思是在練功的狀態中會出現的一種境象。有陽丹和陰丹有時會同時出現。叫雌黃。別用世俗的眼光去解讀自已根本就不懂的東西亂加猜疑,誤人子弟,因為這種狀態沒有一定高深功夫的人是不會知道的。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名天地之始,無名萬物之母。一切都原於此。什麼眾妙之門呀都和這個白與黑有關的。就說這些吧!
-
6 # 澡雪堂主談修心
這段話,出自《道德經》第二十八章,這一章的內容,整個講的,就是一個人從氣質到心性,再到言語行為的一個系統性的修養過程,二十八章的全部內容如下: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這裡面有幾個關鍵詞,分別為“天下溪”、“天下式”、“天下谷”、“不割”。
天下溪“天下溪”是指天下溪流的歸宿,其實就是指的大海,所謂“百川歸海”嘛,這個很容易理解,“天下溪”唯一不同於眾的特點,就是它夠低,“低”,站到文化的角度看,就是謙卑,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們知道“雄”的含義是強勁有力,具有爆發性,而“雌”則正好相反,溫柔安靜,具有包容性,這樣開啟一看,整個意思清清楚楚,我們既要有氣魄,又應具包容,這樣才能天下歸心。
“常德”,“常”是指永恆,“德”是指功德,所以“常德”就是永恆的功德,一個人既敢於開創,又謙卑包容,這樣的人,想沒有功德恐怕都不可能,所以講“常德不離”。
天下式“天下式”是指天下的模範,或者講榜樣,或者講標杆等等,都可以,“天下式”不同於眾的特點,就是周全,這樣方方面面才都挑不出理,才能讓天下信服。
“白”是指光明,經常來形容善,“黑”則是黑暗,經常形容惡,我們經常講這個人“心太黑了”,就是指這傢伙心眼太壞,做人不地道。
這裡面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就是這個“守”字,“守”可不是指的堅守,而是指看守,要看住它,別讓它翹尾巴,“守其黑”,就是指要把內心的惡念給看住了,守嚴實了,別讓它動不動就出來自己自己惹禍。
“不忒”就是不出差錯,“常德不忒”就是指不要造成功德上的虧損。
總結後面的內容因為和問題無關,所以就不多賣弄了,總之,所謂的修養,並不是掛在嘴上講好聽話的,而是要找到突破口,實實在在的去做,要把真正的境界提上去,有些事之所以只是停留在嘴上,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踐行的方法。
其實也不是沒有方法,只是我們沒有做“天下溪”、“天下式”的追求,放不下架子,低不下頭,這就造成了我們的口才越來越好,修養越來越差的現實情況,所有這些,確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
-
7 # 穀神不死
人的能力是在白天得到施展,在黑夜裡休息時得到休整和提高。
有些人只在白天施展自身能力時,才感覺自己有能力的進步,可是卻容易忽略了自身能力的進步其實是在晚上進行。
於是,太注重白天的鍛鍊,卻忽略了晚上的休息。結果,會逐漸發現,自身能力的進步逐漸不如別人。
這是不重視晚上休息導致的。個人能力的增長,需要白天的施展和鍛鍊,更需要晚上的休整和提高。白天好好鍛鍊,晚上好好休息,才是自身能力進步的正確方式
因此,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
8 # 送風雲生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這裡的“其”是指當時老子所處的社會。白是指社會上流的生活。黑是指普通百姓的生活。這意思是說,看到上流社會的生活,並不羨慕,因上流社會的“白”生活,是從普通百姓“黑”生活而來的。寧願守著普通百姓的“黑”生活,也不去巴結上流社會,這是有情操的人生存的基本模式。話說到這並未結束,老子後面還補充了“為天下式,常德不忒”,意思是指有這一態度的人,他的基本道德不會差到那去。
為什麼這麼分析這句話?因為在這句之前有“知其雄,守其雌,天下為溪,天下為溪,常德不離”,而在其之後又有“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這裡三個天下正是“其”字指的當時的社會。雄,白,榮正是指上流社會的狀態。有情操之人,對現實社會做到所說的三“守”,道德自然會不離,不忒乃足。
-
9 # 漢人子龍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是說向內覺悟光明,潔白,善良,清淨以及靈魂的善。
向外要守住邪風歪理,惡意攻擊,他人支見,違背良心的芸芸眾口。不讓外寒侵食內在的溫暖與愛的黑。
為天下式,做到上面兩步就可以行走江湖,不隨波逐流。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有自己尊於內心真正的良心標準,成為有自己模式的有見解不被邪惡歪理勢力脅迫的人。
惟向良知尋龍訣
能去彼岸得自在
守得世勢逆風惡
遊遍天涯任逍遙
-
10 # 鐵嶺張久文
究其原意,還應把這句話放到整篇《道德經》大背景中去理解。
巜道德經》是講聞道、修道、得道的經典。
白,應理解為顯相的,顯化的。
黑,應理解為隱相的,未顯化的。
顯相的、顯化的,是人的感官能感受到的。
比如,能看到的,能聽到的,能嗅到的,能嚐到的,能觸到的,能想到的。
隱相的,未顯化的,是人的感官不能感受到的。
比如,看不到的,聽不到的,嗅不到的,嘗不到的,觸不到的,想不到的。
顯與隱是對應的。
能看到的,顯化的,是有形狀有色彩的,看不到的,未顯化的,是無形狀無色彩的。
但恰恰是有無形狀、無色彩的作為背景,我們才得以看到有形狀、有色彩的。
能聽到的是聲音,聽不到的是無聲音。但恰恰是有無聲音作為背景,我們才得以聽到有聲的。
其餘嘗、觸、想皆是如此。
知白,即知道這些顯相的、顯化的。
守黑,即是知道這些隱相的、未顯化的,並且守之。
需要重點強調的是,要了解,顯相的是因隱相的而產生。
顯相的,是顯化的,是運動的,是變化的,是有生有滅的。
隱相的,未顯化的,是靜止的,是恆常的,是無生無滅的。
知白守黑,主要講的是守黑。
守黑的前提是要知黑。
黑是隱相的,是未顯化的。
知道了什麼是隱相的,什麼是未顯化的,我們才知道守什麼。
現在應該清楚了,守黑就是守虛靜。
就是老子在巜道德經》第十六章中講的:
“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為什麼要守黑呢?
這是關鍵之處。
整篇《道德經》都是在講怎麼聞道、怎麼修道、怎麼得道。
老子在這裡告訴我們,守黑就是修道要訣,就是《道德經》首章裡講“玄之又玄”的“眾妙之門”。
在這裡可以做一個小節:
守黑就是守虛靜,守虛靜就是天下修道的模式,按照這個模式修道,因道而彰顯的恆德就沒有差錯,就能夠歸於無極,修成大道。
(請看老子對“知白守黑”的完整表述:“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道德經》二十八章)
回覆列表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萬物離不開太陽,可受太陽的敝端也不少。所以知道太陽的無可替代,必須忍受太陽的缺陷。以寬廣的胸懷正面一切。人性也一樣,只認正邪,小缺點略過。知其白,守其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