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葩歷史大觀
-
2 # 清晨如風195
我是史明,我來回答。
首先早在曹操挖諸葛亮之前,劉備就先手把諸葛亮挖走了。劉備為得諸葛亮不惜猥自枉屈三顧茅廬與諸葛亮。這才打動了這位驚世之才。
諸葛亮鬼才,曹操身邊人才濟濟,而劉備勢力孱弱,諸葛亮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自然選擇實力較弱的劉備。
曹操在諸葛亮心目中,託名漢相,實為漢賊,諸葛亮以漢朝為正統,想要恢復大漢基業,不願意幫助曹操為虎作倀,有違背諸葛亮道德夙願,諸葛亮當然不願意出山協助曹操。曹操曾經對徐州屠城,不得不使諸葛亮叔父攜諸葛亮避難荊州,曹操施行暴政,而劉備施行仁政,曹操形事與諸葛亮心中仁義不符。
諸葛亮,他高臥隆中、抱膝讀書,更是遠在荊州。而那裡是劉表的地盤,並非曹操勢力範圍,劉表更不會允許曹操到荊州去挖掘人才。據說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和劉表也是有親戚的,這些曹操不可能不顧及。 曹操用人一向多疑,即便有才也要站在他的立場上。比如楊修父親楊彪,就不同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曹操也有相當的不滿,因此楊修才飛來橫禍。諸葛亮遠在荊州曹操並不能確定他是否是自己人,因此不會輕易拋灑橄欖枝。
-
3 # 花老爺話
你這種講法不符合歷史,首先諸葛亮並不算厲害,曹操陣營比諸葛亮更有名氣,更有才華的太多。然後諸葛亮也是有些傲氣的,總想找個獨擋一面的機會發揮自己才華,而在蜀國的機會無疑是最高的。所以他肯定不會去曹魏或者孫吳。
-
4 # 阿武同學
首先,當時的人非常講氣節,已經投靠劉備,如果被曹操能挖過去,也會一直被鄙視,如今的我們也就不會過多的去關注一個隨時可以叛變的人了,諸葛亮當時已經很有名氣,劉備不是在明著對不起他的情況下,不可能叛變;即使明著對不起,他也只會心灰意冷重新歸隱,不可能去曹操那邊。
其次,就是為什麼把緣分我們看的那麼神奇,就是因為她巧合的讓你無法解釋。心理默默設定無數個假如,可是面前的一起又不是假如的那樣。曹操不可能像劉備一樣去三顧茅廬,諸葛亮能掐會算,又怎會不知自己該去哪裡呢?
-
5 # 文人草堂
這個,筆者是這麼認為的,這可不是曹操不去尋訪他,應該說是曹操壓根兒就不知道。
說這個話,咋聽可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以臥龍鳳雛這麼大的名望,作為將來魏朝的一國之君,漢朝的一代宰相,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
各位小夥伴,可千萬不要忘了,三國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那可是,1000多年前的歷史,那時候可並沒有電腦,電話,手機,這些豐富的多媒體。
若想獲得一條非常重要的資訊,就得跑斷多少匹千里馬的腿,同樣,如果想要尋訪到一名驚世駭俗的文臣武將,同樣也得費盡千難萬阻才能達到目的。
瞭解了這麼一個前提,我想各位小夥伴,就能知道曹操為什麼不去尋諸葛亮了。
咱們先說,諸葛亮當初在沒有出山之前,是誰推薦給劉備的?
都知道是號稱水鏡先生的司馬徽,想當年有鳳雛之稱的龐統,得知司馬徽住在穎川。自己千山萬水,長途跋涉,走了2000多里,才得以與水鏡先生見上一面。
爾後,由於機緣巧合,劉備得水鏡先生的舉薦,三顧茅廬尋得諸葛孔明。而反觀曹操,是建安十三年,在南征之時,才遇到晚年的司馬徽。那時,赤壁之戰一觸即發。而諸葛亮也早已,舌戰群儒!
所以,各位小夥伴應該明白了吧?曹操並不是不想得諸葛亮,以曹操的性格,連見到威震華夏的關羽,都愛不釋手,若是知道諸葛亮,這種驚世駭俗的謀臣自然欣喜若狂。
-
6 # 品山103510031901
曹操是何等人,孔明又是何等人,我想信雙方都對對方瞭如指掌。曹操挖也是勞而無功。孔明能易主嗎?答案何必再說。
-
7 # 蕭十三郎說三國
這個問題算是問著了。可以提升一個,將問題總結為天才英才,曹操是如何招攬的。
曹操對於人才,極為重視。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在於擁有一個長長的人才隊伍,足以支援事業的發展。
在創業初期,曹操基本上靠推薦,推薦制也是漢朝常用的方法。
推薦,相當於現在的獵頭。
到後期,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就靠機制了。
同時,曹操也搞挖牆腳的事。
他聽說誰誰誰厲害,就會以朝廷的名義,進行徵召。
這種挖牆腳,光明正大,而且給人名分,讓漢朝極講名分的人士難以拒絕。
諸葛亮這個人才,厲害是厲害,但對於曹操來說,有些年輕,出現得太晚。
諸葛亮出生181年,在207年才出山。
而207年,曹操已經統一整個北方,旗下人才濟濟。
諸葛亮對於曹操來說,完全是一個陌生的年輕人。
對於荊州人士,曹操比較熟悉的人才有蔡瑁、蒯良等。
對於諸葛亮這個後生,曹操是真不知道。
真不知道,就不會有挖的動機。
如果曹操真知道諸葛亮,他會不會起挖的心思呢?
還真不一定。
諸葛亮的才能,需要放到最合適的位置,才能顯現出來。
那麼,諸葛亮最高的位置,是哪裡呢?
是丞相的位置。
那麼,曹操會不會把丞相的位置,讓諸葛亮來做呢。
很難很難。
曹操及曹丕,都是權力慾極強的人。
丞相一職,權位太重。
曹氏父子,不會假手於人。
所以,即使諸葛亮被挖到曹營,他全面發揮作用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如果真的那種情況發生了,諸葛亮也會理智地調整他的預期和能力,會找到一個最適合的位置。
畢竟,諸葛亮是個智者,智者無形,因勢而為。
-
8 # 青梅煮酒品三國
曹操廣納天下之士,對於有才能的人很是渴望。所以曹操當然想挖諸葛亮牆腳,但是也註定不會成功。
待遇不同在劉備處:劉備手下謀士不比曹操,諸葛亮未出山時劉備手下只有孫乾、糜竺之流,過的是顛沛流離得生活。諸葛亮跟隨劉備後,劉備對諸葛亮信賴至極,可以說是代朕行事,甚至在關羽、張飛不服時,劉備本人聽從諸葛亮調遣。劉備去世後就更不用說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給臣子最大的厚待了。在曹操處:曹操廣納天下之士,帳下聽從調配的文臣武將比比皆是。更有郭嘉、荀彧等不輸於諸葛亮的謀士。即使曹操把諸葛亮挖過來了,也不過是手下多了一個大能。曹操生性多疑,絕對不可能將大權交到諸葛亮手中。因此諸葛亮在曹營也只能是壯志難酬。影響如果三國時期“臥龍鳳雛得一可得一天下”的臥龍諸葛亮都是可以隨便挖牆腳的存在,那各路諸侯可要人人自危了。試想一個君主剛剛招募一個驚世之才,正在走上坡路,君主對這個人又倍感信賴,然後這個驚世之才卷著自己的老本投敵了。這對一方諸侯可是致命的打擊。再說一個賢士要是這樣,他怎麼能夠對的起賢士的稱號,這樣不是自己毀了自己嘛!所以個人認為曹操不是不想招攬諸葛亮,而是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只有在劉備處才能得以發揮。
-
9 # 格格不怒
挖不動。
首先,被劉備搶佔了先機。
諸葛亮厲害,其時也不過是在南陽一帶有些名氣,作為琅琊沒落士族,隱居狀態的諸葛亮當時擁有的也不過是小圈子裡的聲名。《三國志·卷三十五·蜀志·諸葛亮傳》: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而此時的曹操已經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的政治優勢,麾下謀士無數。建安六年,劉備與曹操大戰敗走荊州,也是此時才知曉了諸葛亮的才幹,並且順路三顧茅廬請其出山。也在隆中對,劉備認可了時年27歲諸葛亮的蜀漢立國基本國策,他給予了諸葛亮極大的賞識、信任和尊重。這也讓諸葛亮在政治輔佐上對其死心塌地。
其次,曹操老了,跟劉備煮酒論天下的時候他已經年屆五十了。心力不濟,官渡之戰後,在跟蜀軍對壘的過程中連連退敗,諸葛亮被劉備重用為軍師中郎將,曹操拿不出足夠大的籌碼來撬動對方的陣營裡的關鍵人物。
最後,作為漢室宗族擁護者,諸葛亮的祖父輩均在漢朝為官,尊奉漢朝劉氏主流政權,是他出身之時就要揹負的使命。曹氏奪權被稱為竊位叛國,諸葛亮不可能跟隨曹操。此外,作為著名的政治家,諸葛亮深知名不正則言不順的道理,輔佐劉氏立國,在輿論上就佔了有利地位,這也是他的必然選擇。
-
10 # 沈雁初
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是為蜀國大計操碎了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千古以來為人稱頌。詩聖杜甫的名篇;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可以說是諸葛亮的真實寫照。
蜀漢自關羽敗走麥城,荊州丟失,劉備集團極速上升的趨勢被孫吳和曹魏兩家聯手遏制,又因關羽之死,荊州之失,孫吳不顧聯盟之誼,與劉備集團撕破臉皮,導致劉備義憤滔天,不顧諸葛亮等人反對,發兵攻打孫權,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施火計大敗劉備。此戰使劉備集團損失慘重,一落千丈,在加之張飛、黃忠兩員大將之死,更是雪上加霜,直到劉備去世,諸葛亮管領大局,蜀漢已無力與曹魏抗爭,所謂六出祁山,實則只有兩次,以當時蜀國的國力,支撐不了六次出征龐大的軍費開支。而之所以出兵伐魏,也只是不想坐以待斃,本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態所做的抗爭。
以當時的格局,孫吳苟延殘喘,蜀漢不足為慮,曹魏只要困守不出,坐視國力增長,兩家日漸式微,孫劉早晚是待宰羔羊,這就是地盤大,人口多的優勢,拖也拖死你。
所以問諸葛亮厲不厲害是個偽命題,諸葛亮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然而荊州之失,蜀漢尚可與曹魏一戰,但經過伐吳之敗,江河日下,任誰都無力迴天。
至於說為什麼曹操不收了諸葛亮,一是歷史的原因,曹操沒有遇到諸葛亮,也不知道諸葛亮這樣一個人。二是諸葛亮後來仕蜀,以他的性格,不可能賣主投“賊”。三是到了三國後期,沒必要。就算諸葛亮投曹也會有各種“亮”站出來頂上。
人才對於一個集團固然重要,但國力對拼才是戰爭的根本,尤其到了三國後期,大局已定,不是軍閥混戰時期,可以縱橫捭闔,到處打游擊佔便宜,而且曹魏後期採用死守策略,能不出擊就不出擊,藏在龜殼裡,啃不到軟地方。
整個三國前後,從黃巾起義到軍閥混戰,再到三分天下,最後曹魏一統,東漢末年官方人口大約5000多萬,到蜀漢劉禪投降,蜀國不過108萬吳國230萬,曹魏440萬,共770餘萬人,幾十年間造成的人口損失駭人聽聞。
回覆列表
在諸葛亮出山之前,劉備一直沒有穩固的根據地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而諸葛亮投奔劉備之後,劉備的事業就開始蒸蒸日上了,佔據了荊州和益州
成為了一方梟雄,而諸葛亮的老家在徐州琅琊郡那裡是曹操的統治地區,為什麼曹操沒有搶先一步挖掘到諸葛亮這個人才呢?
原因非常簡單,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點原因就是諸葛亮那個時候早已經離開了曹操的統治區,諸葛亮諸葛亮是在公元189年離開琅琊郡的一直隱居在隆中。
到了公元209年才出山。而諸葛亮搬家的地方顯然不屬於曹操的勢力範圍,
而曹操一直佔據著北方地區,北方地區的人才很多,曹操可能根本就沒有聽說過諸葛亮的名頭,自然也沒有必要去請諸葛亮出山了。
諸葛亮雖然一直自比管仲樂毅,但是這樣一個毛頭小子是沒有人相信他有這個才能的,當然曹操也是不相信的,
曹操顯然沒有必要去請一個初出茅廬的毛頭小子去當官,這樣也太丟他的臉了。
第三是曹操根本就不缺乏人才,曹操的手下的謀士也是不勝列舉的,這些人根本就是主動投奔曹操的,而在曹操的陣營中,諸葛亮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他顯然沒有必要像放下身段去尋求諸葛亮出山。
劉備身邊沒有一個靠譜的謀士,有的只是一些白面書生,自然需要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這麼一個人才出山輔佐。其實劉備的主要謀士是法正。
可惜法正死的太早的,否則也就沒有必要放下身段去行去,找諸葛亮啊,
諸葛亮是一個要求很高的人,而曹操早已經做大做強的,顯然沒有必要去對諸葛亮開綠燈,而劉備則是一個寄人籬下的人,為了增長自己的實力,再怎麼禮賢下士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