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司馬長史

    利用敵人錯誤的判斷,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漠南、河西戰役後,匈奴單于率部逃往漠北,仍妄圖南下,但對於強大的漢軍,匈奴單于也無可奈何,這時在漠南戰役中投降匈奴的趙信向其提建議說:“我軍在大漠以北,以此來引誘漢軍來攻,等漢軍疲憊時,我們再行攻擊,必置漢軍於死地。”單于大喜,採取了他的建議,於是派兵不斷侵擾漢朝北方邊郡。

    但這只是趙信的一廂情願,漢武帝得知後,打算利用趙信的判斷,打匈奴一個出其不意,於是調集10萬騎兵,14萬匹戰馬,步兵及轉運夫近10萬,由衛青和霍去病統帥,分東西兩路向漠北進發。

    元狩四年,衛青、霍去病率軍北征,漢武帝原打算讓霍去病由定襄北上,但後聽說單于東逃了,漢武帝於是讓衛青從定襄北進,霍去病部出代縣。

    衛青出塞後發現單于並未東去,於是親自率精兵追擊,命李廣、趙食從東路迂迴策應。衛青在大漠與單于相遇,衛青先以武鋼車穩住陣營,後率5000騎出戰,日暮,衛青乘風暴突擊單于,單于西逃,匈奴慘敗,後因李廣等人迷路,導致合圍單于失敗。

    霍去病出塞後,與路博得會師,攜帶少量輜重糧草直奔漠北而去,最後活捉單于大臣章渠,誅殺三王,其他將領八十三,封狼居胥、登臨翰海而還。

    經此一戰,匈奴單于的左膀右臂都被斬滅,也失去了對烏桓等國的控制,匈奴單于只好率孤軍遠遁。

  • 2 # 大飛熊騎士

    長途跋涉,師老兵疲,在深入敵境還在單于有準備的情況下,漢軍依然打贏了這場戰爭,這不能不說,這是漢軍作戰思想改變的結果。相對於遊牧民族,早期的中原軍隊不太重視騎兵的建設。即使是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也是受到遊牧民族的啟發。

    (馬蹬)

    舉個例子,項羽的最後一戰,乾脆下馬步行而戰,依然殺死數百漢軍。這不是項羽犯傻,其實馬蹬發明前,騎兵的平衡力是不太好的,造成騎兵和戰馬大量損失。遊牧民族則不一樣,從小在馬背上成長,騎射自然更加嫻熟和拿手,再加上騎兵的機動性,西漢初年的漢匈作戰,大部分處於下風。所以,西漢初年的作戰思想是以保守型的防守為主,即使是名將也是如此,比如李廣,韓安國等人。

    (騎兵對決)

    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於是開始重視“馬政”建設,開始大力發展騎兵,這期間到底有沒有發明“馬蹬”,有一些爭議。但是,漢武帝大力發展騎兵,是不爭的事實。隨著,大量的馬匹儲存,騎兵餓建設,漢軍的作戰思想開始改變。從被動到主動,從防守轉到進攻。軍事將領也發生了改變,最典型就是衛青和霍去病,大漢“雙子星”。軍事思想的改變,也必然引起戰術思想的改變。比如,霍去病常常孤軍深入敵後作戰,學習匈奴人一個騎兵帶兩匹或者數匹馬,和打到哪裡,吃到哪裡等等,這也解決了傳統上的輜重問題。甚至,霍去病軍回師時,丟掉大量的食物和肉,可見軍隊已經養成了在艱苦的條件下,以最小的生理消耗,完成作戰任務的習慣,這是和遊牧民族的作戰中,吸收學習他們經驗的結果。

    (當然,針對騎兵作戰的步兵戰術作用,也不能忽視)

    軍事思想產生的改變是根本性的,這也是為什麼衛青,霍去病各帶一支軍隊,深入大漠,尋找匈奴主力決戰,即使大單于誘敵深入,漢軍依然勇往直前的根本原因。這時漢軍,早已經不是方面只知道用步兵方陣對抗騎兵,或者躲在城牆上,用弓弩射擊的漢軍。也正是這種重視軍隊的機動性,化被動為主動的作戰思想,陳湯才能說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有底氣的豪言。

  • 3 #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是不認真研讀史料而產生的錯誤。

    首先,根據史料記載,霍去病與衛青兵分兩路,霍去病這路大獲全勝,受到嘉獎和重賞,衛青這路戰事不利,受到重挫,全軍無賞。

    第二、霍去病與衛青騎兵數量相當,衛青還有相當多的車兵和步兵。從兵力數量,武器配置上來說,衛青佔盡優勢,霍去病的優勢在於部隊更彪悍一些。

    第三、霍去病大勝,在於用人有方,霍去病果斷啟用年青的校尉李敢,曾經單挑4萬匈奴大軍的李敢不負眾望,殺穿匈奴軍陣,奪取旗鼓,摧毀指揮中心,匈奴軍失去指揮,雖然數量佔優,卻已經不堪一擊。

    第四、衛青在兵力遠超匈奴軍的情況下,損失慘重,收穫甚微。史料記載,漢軍損失數萬之多,馬匹損失十幾萬,霍去病這邊只損失一萬,可見衛青除了十萬馬匹的損失,還有數萬漢軍的損失。而單于夜遁逃,匈奴方面總共只被斬獲1.9萬。可見衛青是打了敗仗。

    第五、衛青用人存在很大問題,人數佔絕對優勢情況下,導致戰事不利。霍去病有李敢,所以獲勝,衛青也有李廣,但是,衛青卻不以戰事為重,淨想著給好兄弟公孫敖立功,恢復侯爵。開始進軍,不知道匈奴底細,生怕遇到匈奴大部隊,所以仍舊讓李廣指揮前軍。半路抓到匈奴俘虜,打探到單于人少,不過2-3萬,於是忘乎所以,自以為手到擒來,於是假借漢武帝的莫須有口諭,不讓李廣帶前軍,讓李廣帶著步兵輜重隊和老百姓,繞遠路,自己帶著近十萬騎兵車兵,讓公孫敖指揮前軍去抓單于立功。

    沒想到公孫敖中了單于埋伏,被殺的稀里嘩啦,潰兵直衝漢軍軍陣。衛青只能用車兵佈陣,阻止潰兵衝散漢軍陣型。同時派出剩下的5千騎兵阻擋匈奴追兵,匈奴雖有1萬多騎兵,但是激戰多時,人困馬乏,所以兩軍鬥了個旗鼓相當。這時候起了大風沙,衛青趁機讓車兵從兩面包圍,公孫敖的潰兵整頓好以後,去抄單于後路。單于發現了,於是坐著騾車,和幾百侍從跑了,衛青因為部隊損失過大,即便全殲被包圍的匈奴軍,也不能抵罪,因此急忙率領騎兵去追單于,這樣包圍圈就有很大的缺口,匈奴軍趁機跑了一部分。

    六、衛青沒有抓到單于,由於上一次出定襄之戰也是損失士馬十幾萬,這次再一次損失士馬十幾萬,同樣斬獲的匈奴軍也只有1萬多。上次雖然用蘇建頂罪,同時向武帝寵妃王夫人示好矇混過關,但武帝已經警告過衛青,並且相當長時間只用霍去病,不用衛青。好不容易爭取這次機會,衛青非常擔心。所以,衛青想用李廣頂罪,以莫須有的迷路罪,逼李廣承認,並最終用諸校尉性命要挾,逼死李廣。這結局,衛青沒想到,他只是想讓李廣死罪後贖命,倒是沒想逼死李廣,然而事已至此,衛青可不是一般人。隨後文官之首的丞相李蔡,居然因為佔用皇家用地自殺而死,呵呵,鬼才信。時間太巧了,情商那麼高的李蔡,把奇襲右賢王的功勞讓給衛青的李蔡,怎麼可能去佔一塊沒有意義的皇家用地,而且還不分辨就自殺呢!

    七、李敢,霍去病在之後兩年,也因為衛青相繼離世,衛青終身不再領兵,衛青兒子侯爵被免。漢室接連失去李廣,李敢,霍去病,三位神將,有任何一位在,都能輕鬆滅掉匈奴。這也導致十幾年後,李廣利孤掌難鳴,和匈奴鬥了個不分上下。漢的國力衰落從衛青始。

  • 4 # 公長師

    首先,這個問題提得就不嚴謹,需糾正一下。漠北之戰,衛青遭遇了匈奴主力,戰爭打的異常殘酷,最後雖然勝利了,但卻是險勝,談不上大勝。漢軍的傷亡比匈奴好不了多少,也正因為此,漢武帝並沒有因為漠北決戰的勝利而額外犒賞衛青。

    再來說兵力: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各率五萬騎兵,十數萬步兵,分東西兩線夾擊匈奴,而匈奴則是清一色的騎兵迎戰。關於匈奴參戰人數,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我們可以從其他資料來作分析。霍去病斬殺匈奴左賢王部七萬多人,左賢王僅率萬餘騎逃脫,可是這七萬多人中很多都是老弱婦孺的非參戰人員,所以匈奴真正與霍去病的作戰的騎兵,並不見得一定比霍去病的騎兵多,如果再算上步兵的話,則霍去病所率領漢軍人數明顯高於匈奴。

    最後說說衛青與單于本部的決戰,因為是匈奴主力,所以匈奴非參戰人員比例較少,至於匈奴具體多少騎兵,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可以推算,要大於五萬人。可是別忘記了,衛青也率領了十幾萬的步兵,總作戰兵力仍然多於單于本部。步兵雖說是後勤部隊,戰鬥力要弱於騎兵,但弱也是相對的。為了阻擋匈奴騎兵的衝擊,衛青用戰車環繞為營,這其中起作用的就是步兵。從古至今,漢人制造的軍械都要明顯高於北方的遊牧民族,這方面,漢武帝時期提現的淋漓盡致。漢軍發明的巨型弩箭,架在戰車上,要五名士兵操作,一次齊射,居然可以射出上百隻箭,對匈奴騎兵的衝鋒造成了巨大殺傷。

    在我看來,漠北之戰中,地理位置上,漢軍確實是略勢,但人數上卻絕對是優勢。其實漢武帝戰略思想也是在於此,漢朝經濟總量和人口數量都是數十倍於匈奴,所以就跟匈奴拼實力。打了幾十年的仗,最後匈奴被拖垮了,漢朝雖然損失也很慘重,但卻沒有垮。

  • 5 # 漩渦鳴人yy

    兵力上來講,肯定是漢朝佔據優勢,總共人數是10萬人,霍去病和衛青各自率領5萬人出關,但是事實上後方負責補給的部隊達到十數萬之眾,這些補給的部隊瞬間就可以投入戰場,並且投入作戰行動。

    要說這一次,匈奴人為什麼會遭遇這麼慘重的損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料到漢武帝這一次決心下的這麼大。這次動用馬匹10萬多匹呀,這10萬多匹戰馬從小到大吃的不是草料,是粟米,就是人吃的那種米長大的,這種馬匹爆發力強,而且耐久力比較好,整個戰爭結束以後,漢朝進行統計,只剩下來4萬多匹戰馬,由此可見,這一次漢朝為了攻下匈奴,可以說是下了血本兒,漢武帝雞長了將近十幾年的軍事實力,全部投入到了這一次作戰行動裡面,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豪賭!並且整個漢朝可以說是舉國去支援這一次漠北之戰,中途霍去病還吞併了敵人的一個大型的糧倉,作為補給,才勉強維持了這一次的作戰行動。

    我們都知道匈奴人為什麼這麼難以剿滅,或者說遊牧民族在對戰農耕文明的時候,為什麼佔據優勢,就是因為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跑了,這樣一種作戰方略,他打你把你的人殺了一遍以後,然後你想去集結力量去揍他的時候,他跑到草原裡面去了,你又沒有力氣去對草原進行逐個的排查,把他們給搜出來這個時候,你只能夠對於這批草原人,表是無可奈何。

    漢武帝這一回就是集結的舉國之力,就是要把整個草原給排查一遍,軍隊就像梳子一樣來回的在草原上面,書裡把這些匈奴人從草裡面給刨出來。

    除此以外,匈奴人對於漢朝的這一次進攻,一開始也覺得肯定又像其他的幾次一樣,就是做做形式也不會對自己本身產生多大危害,所以有人就建議等到漢朝軍隊糧食沒有了,他們就自動就走了,所以我們不需要做任何東西,只要稍作警惕即可。結果匈奴人吃了大虧,霍去病率領的騎兵部隊直接突襲了他們的王庭,俘虜了大單于手下諸多重要的大臣,在另外一邊為輕率的部隊,由於行進速度較慢,再加上部隊的迷路,所以讓單于有了準備,並且在漢朝軍隊合圍之前逃了出去,我看到出其不意,進攻匈奴部落的霍去病斬獲頗豐,而衛青這一步路所斬獲的東西比起霍去病那一路就有點少。

    並且漢朝和匈奴之間已經打了這麼多年了,有的人甚至已經投降過一次漢朝以後又投降了匈奴,雙方之間早就已經知根知底了,再加上霍去病和衛青,尤其是霍去病對於戰場有一種天生敏銳的直覺能力,他第一次率領部隊就800騎兵就在茫茫的草原身上找到了匈奴部落,並且率領800騎兵,以少積寡殺了幾千個人。

    對抗匈奴人,或者說草原之上的作戰早就不是以前《孫子兵法》所能夠概括的。這個時候需要動用到的是全新的軍事武裝和軍事知識,比如說《孫子兵法》裡面要求50裡作為警戒哨,但是在草原之上僅介紹放到一百里都已經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危險的距離了,霍去病的漢朝軍隊通常僅介紹的距離達到數百里,騎兵一個晝夜衝刺就可能到達千里之外,這樣一種先進的戰法。如果說沒有天縱之才去指揮的話,無論是多麼先進的部隊,在庸才手裡都會變成一支人見人欺的軟綿綿的肥羊。

    虞舉國之力作為豪賭的資本,再加上漢武帝以及整個漢朝對於這一次軍事行動的全力支援,再加上匈奴人對於這場戰爭認識不徹底,雙方的知根知底,最後再加上霍去病和衛青的軍事天才,造成了這一場農耕文明對陣遊牧民族的一次大的勝利,漢武帝也正是透過這一場戰役跟秦始皇一起並稱為秦皇漢武,對內打的多麼愉快,多麼輝煌。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有種的找異族人去發洩自己怒火去,這才是本事。

  • 6 # 梧院樓主

    簡要說明,第一,兵力上並不處於劣勢,騎兵10萬步足50萬,匈奴主力還有左賢王部單于本部,估計在15到20萬騎兵,漢軍刀劍鎧甲優於匈奴,所以相當。第二,50萬步足做後援運送糧草,同時也在壓縮匈奴機動空間,一路向北搜尋,匈奴主力不得不戰,漢帝國憑藉龐大的國力弱其地利。第三關於天時,出兵時間是元狩四年春,匈奴最適合作戰的時間是秋季,秋高馬肥之時往往是匈奴南下劫掠之時,而漢軍多是以春季發動進攻,春季時,正是馬牛羊等產仔之時,而且牧民正忙於遷換牧場,類似於我們的農忙,匈奴戰力正弱,天時已去。

    漢匈決戰還有幾個勝負的關鍵因素,第一,軍隊的紀律性,匈奴多是牧民直接轉化,擅長騎射,但軍事訓練缺乏,缺乏基本的軍事素養。如單于本部對陣尋敵而至的衛青部,本是以逸待勞,衛青部可以在李广部沒到達的情況下迅速列陣,匈奴失去了大好的攻擊機會。

    第二就是戰術,衛青首創騎兵衝擊戰術。孫家村漢代畫像石的考證也說明了漢軍正是依靠了這樣的戰術來擊敗匈奴的。匈奴騎兵是騎射為主的遊騎兵,正面衝擊能力很弱,衛青採用長戟為武器,進行正面衝擊,與匈奴騎兵近戰,克之。霍去病繼承後,如河西走廊之戰,史記的記錄也是用“合短兵”這樣的詞。總得來說就是,原來衝擊的步兵,現在變成騎在馬背上衝擊。當然,當時還沒有馬鐙,所以衝擊的反作用力也有可能將士兵自己推下馬,騎兵衝擊戰術剛出現,尚未成熟。

    第三啟用胡人,如趙信原本是漢軍啟用的胡人,後來又反叛了,霍去病在這方面用的很徹底,手下將士胡人很多,熟悉草原,擅長騎射。

    如此,漢軍勝,匈奴敗。

  • 7 # 克萊爾A

    天下戰爭無堅不摧唯快不破,不希奇以快打慢而已。

    衛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全是青壯軍人,而且騎兵為主力可快攻;匈奴方面則是攜家帶口自然行動緩慢,面對強大漢軍猛烈攻擊,必須分派部分軍隊掩護老弱婦幼撤退,作為生活主要食源牛羊也需有專人轉移,無法集中全部力量迎戰漢軍。

    在後勤供給充足、武器裝備先進、戰馬數量眾多優勢條件下,即使成吉思汗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不否認衛青、霍去病蓋帽當世的軍事天才,漢武帝付出海內人口減半的特大代價,並沒有將戰果鞏固穩定,導致漢匈戰爭長期化三十多年,留下漢祚衰落後五胡入華的後遺症。

    實話實說科學評論,衛青、霍去病合而為壹獲得的勝利,遠遠不及左宗裳壹人斬獲輝煌:衛、霍所率軍隊數量和質量,明顯多優匈奴好幾級臺階,後勤供給由朝廷百分百充沛輸送,衛、霍才能別無顧忌投入戰爭。左宗裳僅率領七萬湘軍入疆以少打多,還要自籌壹半軍晌方可持續征戰,最後收回全部新疆的統治權再未丟失,左公“功高珠峰無古人”!

  • 8 # 五行山潑猴的剋星

    少數民族只是野蠻,橫,其實不耐打的,重文輕武的宋朝打不過,中原王朝腐敗動亂的時候打不過,只要是中原王朝在睡醒的狀態,他們都是待死鼠輩

  • 9 # 沉墨I方之城

    漠北之戰勝在戰略的完美,戰術的成功,後勤的保障,將士的用命,

    漢武帝元狩四年,漢朝針對匈奴發動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史稱漠北之戰。漠北之戰真正意義上是匈奴引發的,在元狩三年,漢匈之間的戰爭已經出現了傾斜,以往一直對漢保持絕對戰爭主導權的匈奴已經無法對漢朝進行大規模的掠奪似戰爭了,匈奴單于採用了當時漢朝的降將趙信的策略,仰攻大漢邊境,吸引漢朝大軍深入漠北草原腹地進行包圍殲滅。

    漢武帝不愧是千古一帝,他很睿智的識破了匈奴的戰略意圖,並決定將計就計,元狩四年,漢武帝動員全國力量著手準備對匈以來規模最大的戰爭。

    漢武帝徵調了全國最為精銳的騎兵隊伍,其中包括以前投降漢朝的匈奴部落將士和將軍等;同時徵召全國的私馬十多萬匹用來進行後勤保障運輸;委派了當時漢朝最為善戰的將軍衛青、霍去病、李廣、公孫敖等。

    在戰略制定上,漢武帝一改過去以步兵為主的打法,全部使用騎兵大兵團作戰,而且在針對匈奴漠北地區的地理和匈奴部落兵力分佈情況,令衛青和霍去病兵分兩路。衛青部著重正面對峙匈奴的誘敵部隊並完成對匈奴主力的合圍;霍去病的任務是帶領五萬精銳騎兵深入漠北匈奴王廷,直搗匈奴後方。

    在戰術執行上,無論是衛青還是霍去病都非常忠實的執行了漢武帝的命令,兩路人馬都取得了很大的勝利,特別是霍去病不但攻佔了匈奴的王廷所在,甚至還封禪狼居胥山。漠北之戰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對匈奴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不但解決了大漢王朝多年來的北邊匈奴的威脅,更是收復了河西走廊,漢朝勢力直通西域各國,建立起了絲綢之路。

    漢朝能取得如此大的勝利,主要原因是漢朝是舉國之力與匈奴一戰,從綜合國力來講匈奴是無法與如此龐大的帝國抵抗的,更重要的是漢武帝制定了完全與以前不同的對匈作戰戰略。

  • 10 # 域封

    1.元狩四年,實行幣制改革,又令“初算緡錢”,實行鹽鐵專賣,以籌集戰爭所需要的大量物力和財力。

    2.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機智地運用了車守騎攻、協同作戰的新戰術鮁軺咋筇鵬律剁譜,雙方主力在大漠以北進行的一場戰略決戰。

    3.漠北之站也是漢軍在距離中原最遠的戰場進行的一次規模最大也最艱鉅的戰役。河南、漠南之戰後,匈奴單于雖率部遠徙漠北,仍不斷攻掠漢朝北部邊郡,企圖誘漢軍越過大漠,以逸待勞,擊滅漢軍。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漢武帝遣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5萬騎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並組織步兵數十萬、馬數萬匹以保障作戰。

    4.兵分兩路

    一.衛青

    衛青率前將軍李廣、校尉公孫敖、右將軍趙食其、後將軍曹襄等出塞後,得知單于並未東去,遂自領精兵疾進,令李廣、趙食其從東路迂迴策應。衛青行千餘里,穿過大漠,與早已佈陣的單于本部接戰,衛青先以武剛車(兵車)環繞為營,穩住陣腳,隨即遣5000騎出戰。至日暮,大風驟起,沙石撲面,衛青乘勢指揮騎兵從兩翼包圍單于。

    伊稚斜單于見勢不妙,立馬跑路。匈奴潰敗,衛青急派輕騎追擊,自率主力跟進,然李廣、趙食其因迷失道路,未能與衛青會師漠北,導致合圍單于失敗。

    二.霍去病

    霍去病率校尉李敢等出塞後,同右北平郡(治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路博德部會師,在深入漠北尋找匈奴主力的過程中,霍去病攜帶少量的輜重糧草,驅使所俘獲的匈奴人為前鋒為漢兵開路,跨過大漠,過河活捉單于大臣章渠,誅殺北車耆王,又轉攻左大將雙,繳獲敵人的軍旗戰鼓。又越過難侯山,渡過弓盧水,抓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

    此次遠征,霍去病所率部隊,一直殺到狼居胥山,以一萬的損失數量,前後一共斬獲胡虜70443人,從而也獲得了古今武將的最高榮譽。

    5.匈奴帝國在此戰後再也沒有恢復到往日的強大,數十年後就分裂為多個小部落。

    6.從此絲綢之路成為了,東西交流的紐帶,橋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手一直使勁點iPhone7螢幕。對螢幕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