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狄仁傑和武則天是工作關係,絕不曖昧。唐朝的宰相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宰相班子。同時會有好幾個宰相在朝。宰相人員的調整也很正常。唐玄宗差不多是三年左右調整。一方面是形勢在變,需要不同人才來任職;另一方面也不希望任何人任職時間太長,會產生太大的勢力。所以,武則天用過75個宰相併不是什麼特別的不妥。

    她不是獨獨偏愛狄仁傑,武則天不是一個爛殺之人,對於耿介的大臣她非常尊重。那些直言進諫的大臣,絕大多數是善終的。

    武則天,一位女性,能夠登基為帝,其遇到的阻力與非議即使是現在都可以感覺到。她當時頂著的壓力,簡直是不可想象的。為了鞏固和維護自己的統治,酷吏政治,成了武則天統治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頁。告密、無中生有、打擊異己、爛殺、私刑……,沒有法制,說打擊誰就打擊誰。但這只是武則天統治的一段時間,沒有來帶社會下層的動亂,並也只是針對一部分官僚集團。酷吏,作為武則天手中的棍棒,當他們的功能完成之後,被無情拋棄,沒有人獲得好下場。

    武則天統治主要還是依靠能人。唐高宗透過“廢王立武”,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在唐初的勢力,給更廣大的普通人以上升的空間。武則天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任何人透過考試就能為國家所用。盛唐之所以為後世傳頌,人人都有上升空間就是其中讓人羨慕的一項。武則天為選拔人才所做的努力,也是得到當時士大夫支援的原因。

    在用人上,武則天有識人之智、用人之術和容人之量。武則天善於匯聚人才的例子很多。比如,寫“為徐敬業討伐武氏檄”的駱賓王,武則天認為沒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是宰相們的過失;宋之問的龍門賦詩奪錦袍;推薦狄仁傑的看著都有點窩囊的“唾面自乾”婁師德;糾正“冤假錯案”頂撞武則天的徐有功;……。對於耿介的大臣,武則天是尊重的,多數是善終的。

    武則天對於狄仁傑,更為倚重,稱之為“國老”。其實,狄仁傑是兩次做宰相,兩次也就三年多的時間,第一次還是在酷吏時代差點被殺了。狄仁傑肯定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備受後世推崇也是因為他說服武則天讓被廢的李顯回朝以及安排了張柬之做宰相,為恢復李唐做了準備。

    武則天重用能臣,不只是狄仁傑一人,武則天的朝堂是能人輩出的。就連開元賢相姚崇、宋璟、張悅等都是武則天首先發現並任用的。

  • 2 # 滋水人

    我最近正好在完成以一篇期末論文,題目就叫【論狄仁傑的民本思想】,看了兩唐書中有關狄仁傑的史料,武則天為何會鍾愛狄仁傑呢?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狄仁傑是個好官

    狄仁傑當之無愧,絕對是個好官,真正為老百姓著想的人。

    狄仁傑初到彭澤縣令任上時,彭澤遭遇旱災,錯失了補種莊稼的時機,結果導致“見在黃老草菜度日,旦暮之間,全無米粒……自春徂夏,多莩⚀者”。他調查了百姓的土地狀況,特地計算了老百姓種植莊稼的年產量,“縱得全熟,納官之外,半載無糧”,狄仁傑根據此種情況以及彭澤客觀的自然條件“彭澤地狹,山峻無田”向朝廷上疏,乞免民租,救黎民百姓於生死之間。

    狄仁傑遇到皇帝不對,就會上書建言,而且敢於犯顏直諫,絕不文過飾非、諂媚邀寵,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了昭陵的柏樹,依律當免職,高宗認為權善才使自己背上了不孝的罪名,非要殺頭。當時高宗火氣很大,左右隨從使眼色讓狄仁傑退出,狄仁傑偏不,直言“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使“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後來狄仁傑上武則天《諫造大像疏》亦是直諫之理,痛言利弊,武則天最後作罷。

    關於狄仁傑的為官,還有好多例項,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武則天是個明君

    狄仁傑第一次被罷相,受到誣陷,差一點就死了,可是最終沒死,不是狄仁傑的運氣好,而是武則天根本就不想殺他。縱觀狄仁傑的仕宦經歷,他就像一個救火隊長,哪裡需要哪裡上?武則天深深知道這一點。甚至,最後關於繼承人的決定都聽了狄仁傑的話。

    老鄉情誼

    武則天是幷州文水人,狄仁傑是幷州太原人,在朝堂之上,鄉音想起,那是多麼的親切啊!

    總結

    正如我前不久寫過的幾句話:

    狄仁傑不愧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也難怪高宗賞識、則天倚重、百姓愛戴不已。他是官員之楷模,在新時代下,更要向狄仁傑學習,以民為本,時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切實履行職責,這樣才不負歷史和人民的重託,才有光明的未來。

  • 3 # 亦有所思

    從武則天的心胸和氣度來看,狄仁傑值得她偏愛!

    所有的!

    但是,她不在乎!

    正如當年徐敬業謀反被誅,武則天面對微笑地對大臣說:“別折騰啦,老徐那樣的都被我收拾了,你們還是消逼停伺候我罷!”

    她要的不是臣子的盡忠,因為得不到!

    她要的是臣子的盡職,僅此而已!

    能夠做到盡職的,滿滿算來,只有狄仁傑!而且狄仁傑更狠,他明確地讓武則天知道,自己也是希望還政於李唐的人之一!

    他擺在了明面上!

    不僅如此,他仍然忠於自己的崗位。從來不因為你是女人,而干擾自己的職業行為!

    他聰明,通達,正直,還不缺城府,甚至搞陰謀也有一套。關鍵是有大局觀,不會為了達到還政於李唐的目標而故意讓國策跑偏。

    在下,可安民。在中,可興邦,在上,可濟世。

    而且品德無豈!

    全才!

    在他的心裡,國,大於君!

    這是武則天最欣賞他的地方!

    這是一個值得敬重的敵人!

    以致於武則天常常委屈自己的心意,而順眾狄仁傑的觀點。為什麼順眾一個不忠心自己的人呢?

    因為此人的出發點與私利無關!

    狄仁傑要的是國家安定,民生富足,在這個前提下,實現權力的和平交接!

    所以,他懂武則天,武則天也懂他!正是因為對他的信任,認同,才產生出無與倫比的尊重。狄仁傑在後期所受到的待遇,古往今來沒有幾個臣子享受到,關鍵這種待遇還是一個帝王發自內心,發自真心的。

    在所謂的君為臣綱裡,是兩個人的求同存異,是兩個人的相知相惜!

    狄公一去,武則天長嘆“朝堂空矣!”

    是啊,江山好坐,老公好找,臣子好弄,兒女好說,但知己難尋!

    都說是魏徵成全了李世民,其實也可以說,狄仁傑成全了武則天!

  • 4 # 不書

    所謂盛唐狄閣老,大宋包青天。這兩人歸絡到一塊,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搞斷案的。

    唐高宗在位的晚期,狄仁傑先後任岐州、寧州、豫州刺史,主管地方的軍政民財。他最拿手和最有興趣的是司法審判,同時卻常因為民請命而得罪權貴,久未回遷中央。同時,京都長安也是多事之秋,高宗皇后武則天因機於心機權謀,手段老辣多變,逐漸掌握了傀儡了大唐神器,且於684年登基為一代女皇,國號後周。

    據《新唐書·狄仁傑傳》載,狄仁傑剛到京城面聖,武則天就將狄仁傑一軍說:“有人說你在地方上的壞話,你想不想知道?”

    狄仁傑雖然極盡辯解一番,但武則天還是以內衛的讒言將狄仁傑拷打一番,後又證實狄仁傑確乃冤枉。在釋放狄仁傑時說“我冤枉了你,並且將你下獄,你不記你不記恨我嗎?”

    狄仁傑坦然回答:“只要陛下您認為我有錯我就改正,如果沒有過錯就是我的幸運,自古天子教導臣工乃是天道,更是臣子的榮幸。”

    既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武則天自此以為狄仁傑思慮忠純而重用之。《舊唐書·則天皇后紀》載:天授二年(691年)四月,武則天頒佈法令,規定佛教優於道教之上(令釋教在道法之上,僧尼處道士女冠之前)。同年秋,武則天升洛州司馬狄仁傑為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三品平章事。“地官”、“鳳閣”、“鸞臺”,是武則天時期對“戶部”、“中書省”和“門下省”的改稱;所謂“同鳳閣臺三品平章事”,即其職權相當於中書省與門下省長官,位列三品。武則天授權他參與機要決策,無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權,同時為地官既替天巡牧,丈量天下。唐朝時,一品,二品多為虛職宗親,到了三品便算是權官極致了。也就是說,狄仁傑在唐代時確實位極人臣,權力滔天,拽得跟二五八萬似的。

  • 5 # 繡面芙蓉一笑開

    都說是魏徵成全了李世民,其實也可以說,狄仁傑成全了武則天!

    但是,她不在乎!

    正如當年徐敬業謀反被誅,武則天面對微笑地對大臣說:“別折騰啦,老徐那樣的都被我收拾了,你們還是消逼停伺候我罷!”

    她要的不是臣子的盡忠,因為得不到!她要的是臣子的盡職,僅此而已!能夠做到盡職的,滿滿算來,只有狄仁傑!而且狄仁傑更狠,他明確地讓武則天知道,自己也是希望還政於李唐的人之一!他擺在了明面上!

    不僅如此,他仍然忠於自己的崗位。從來不因為你是女人,而干擾自己的職業行為!他聰明,通達,正直,還不缺城府,甚至搞陰謀也有一套。關鍵是有大局觀,不會為了達到還政於李唐的目標而故意讓國策跑偏。

    在下,可安民。在中,可興邦,在上,可濟世,而且品德無豈!全才!

    在他的心裡,國,大於君!

    這是武則天最欣賞他的地方!

    這是一個值得敬重的敵人!

    以至於武則天常常委屈自己的心意,而順眾狄仁傑的觀點。

    為什麼順眾一個不忠心自己的人呢?

    因為此人的出發點與私利無關!

    狄仁傑要的是國家安定,民生富足,在這個前提下,實現權力的和平交接!

    所以,他懂武則天,武則天也懂他!正是因為對他的信任,認同,才產生出無與倫比的尊重。狄仁傑在後期所受到的待遇,古往今來沒有幾個臣子享受到,關鍵這種待遇還是一個帝王發自內心,發自真心的。

    在所謂的君為臣綱裡,是兩個人的求同存異,是兩個人的相知相惜!

    狄公一去,武則天長嘆“朝堂空矣!”

    是啊,江山好坐,老公好找,臣子好弄,兒女好說,但知己難尋!

    都說是魏徵成全了李世民,其實也可以說,狄仁傑成全了武則天!

    狄仁傑不愧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也難怪高宗賞識、則天倚重、百姓愛戴不已。他是官員之楷模,在新時代下,更要向狄仁傑學習,以民為本,時刻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切實履行職責,這樣才不負歷史和人民的重託,才有光明的未來。

  • 6 # 歷史的坎

    在我們的印象中狄仁傑是一個斷案神探,是可以和包青天向媲美的人物。

    斷案是狄仁傑最感興趣也是最拿手的事情,但是狄仁傑同時也是一個能臣,如果僅靠斷案狄仁傑是不會擔任兩次宰相的,那麼你知道武則天為何如此偏愛狄仁傑麼?

    要知道武則天上位是頂著巨大的壓力的,因此她上位後不求臣子盡忠只求臣子盡職,能盡職的人也就只有狄仁傑一個。

    狄仁傑並不會因為武則天是女人就陽奉陰違的不忠於自己的崗位,相反他從來不在乎武則天是不是女人而干擾自己的職業,並且他還明確的讓武則天知道自己是希望武則天還政於李唐的人物之一,但是卻不會為了達到還政於李唐的目的而讓國策跑偏。

    而武則天的心胸和氣度完全可以接受並偏愛狄仁傑,武則天知道狄仁傑是一個能臣,他敢於直言進諫,並且狄仁傑從來都是以國家為出發點,與個人私利無關,因此武則天非常尊重狄仁傑,可以說是這一對君臣是求同存異的,狄仁傑一去武則天長嘆“朝堂空矣!”

    縱觀狄仁傑的仕宦經歷,他就像一個救火隊長,哪裡需要哪裡上,武則天深深知道這一點。甚至,最後關於繼承人的決定都聽了狄仁傑的話。

  • 7 # 浮生茶說歷史

    都知道武則天是個心狠手辣又野心勃勃的人,她替李治處理政事,由此在朝廷中樹立了如同皇帝般的威望和權勢,有時甚至能夠左右李治的決定。李治死後,武則天稱帝,為了牢牢地掌握權力,廢掉了繼位的唐中宗李顯,那可是他的親兒子。武則天一路走來,殺了很多剛正賢能的大臣,重用酷吏,又殺了很多潛在地反對者。

    那狄仁傑是什麼樣子的人?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狄仁傑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為啥武則天對狄仁傑如此偏愛?有一下幾點原因:

    其一、她要的不是臣子的盡忠,因為得不到!她要的是臣子的盡職,僅此而已!能夠做到盡職的,滿滿算來,只有狄仁傑!而且狄仁傑更狠,他明確地讓武則天知道,自己也是希望還政於李唐的人之一!他擺在了明面上!不僅如此,他仍然忠於自己的崗位。從來不因為你是女人,而干擾自己的職業行為!他聰明,通達,正直,還不缺城府,甚至搞陰謀也有一套。關鍵是有大局觀,不會為了達到還政於李唐的目標而故意讓國策跑偏。

    其二、狄仁傑是個工作狂,一年內就處理了前任積壓許久的諸多案子,釋放了上萬名冤枉的無辜百姓,頓時名揚海內外,成為明鏡高懸的神探級青天大老爺。因此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在武則天稱帝后,做了宰相,備受重用。

    其三、狄仁傑文能當宰相,武能破契丹,還很會舉薦人才,武則天讓他推薦一個宰相之才,狄仁傑就稱讚說地方官張柬之有才德,武則天提拔張柬之當了洛州司馬(副州長)。過了一陣子,武則天又讓狄仁傑推薦將相之才,狄仁傑說:“我上次推薦的張柬之,您還沒任用呢!”武則天說已經把他提升了。 狄仁傑畫像狄仁傑說:“我推薦的人才,是當宰相的,不是當司馬的。”張柬之終於被調到中央,後經過幾番升遷,果然當了宰相,不過他那時都快八十歲了,武則天倒也沒嫌他老。

  • 8 # 一起聊code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被閻立本譽為“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首先,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高宗年間,左司郎中王本立倚恃皇帝寵信,驕橫跋扈。狄仁傑彈劾王本立,請求將其交付法司審理。但唐高宗卻下詔寬宥。狄仁傑諫道:“國家雖然缺乏人才,但卻不缺少王本立這種人。陛下為何要愛惜此人,而虧損王法呢?如果陛下一定要寬赦王本立,就請把臣放逐到無人之地,作為以後的忠貞之臣的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後來,狄仁傑彈劾司農卿韋機,稱其所督建的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室太過壯麗。唐高宗遂將韋機免職,自此朝廷風紀肅然。

    其次,狄仁傑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越王之亂後,武則天為懲治亂黨,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餘口。司刑使催逼狄仁傑行刑。但狄仁傑認為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他密奏武則天,認為一旦按此定罪,將牽連甚廣,何況這些人中有許多是被迫作亂,並非本心所為,可以赦免武則天便下詔赦免他們的死罪,改為發配豐州。囚犯們途經寧州時,寧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的命吧?”囚犯們遂相互攙扶著前往百姓為狄仁傑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後又齋戒三日,方才離開寧州。他們到達豐州後,又為狄仁傑立碑,以頌恩德。

    第三,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怒斥酷吏,狄仁傑被誣陷下獄時,御史臺酷吏王德壽對他道:“您曾與楊執柔同在禮部為官,我想請您攀連楊執柔入獄,作為我升遷的臺階,可以嗎?”狄仁傑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讓我狄仁傑做如此不義之事。”他以頭撞柱,血流滿面。王德壽嚇得趕緊溜掉。舉薦人才,兩薦張柬之,保薦契丹降將,內聚不避親,外局不避仇。

    第四,武則天並不是只會弄權的女人,她知道治國需人才,需諫臣,國家的穩定和繁榮需要像狄仁傑這樣的能臣去管理,同時,為了自己愛賢臣的名聲,武則天也很樂意去信任他。

  • 9 # 旅者體育

    先說結論,武則天對狄仁傑偏愛嘛?其實並不是,狄仁傑兩次上次擔任宰相。第一次差點死在任上。前後不足4月,第二次任宰相三年,老死在任上。所以說,武則天對狄仁傑絕對談不上偏愛,而是人盡其用。

    一,狄仁傑履歷

    先來看一下狄仁傑的履歷。這是百度百科上的資料。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出身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幷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勇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其實狄仁傑的政治生涯並不順利,直到61歲才第一次拜相。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在監獄被酷刑毆打,險些一命嗚呼。最後在監獄寫下學書,讓其次子轉交武則天,武則天后調查,知道是誣陷,但這種處境已經沒有辦法繼續拜相了。

    營州之亂時又開始任用。營州之亂也是我們在神探狄仁傑當中看到的崇州之亂。其實在營州之亂時,狄仁傑並不像神探狄仁傑那種說的那樣厲害。只是起到了撫卹地方的作用,並沒有直接參與平亂。

    此事後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700年死在任上,,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二,為什麼武則天對狄仁傑重用

    狄仁傑出身官宦世家,政治能力極強。無論治理地方和在中央都妥善解決了當時各種問題。

    且在當時的環境下,復興李唐。狄仁傑雖然也有一樣的政治抱負。但狄仁傑絕不陽奉陰違,完成了武則天交代的各項任務。得到了武則天的認可。

    狄仁傑在士林地位極高,門生弟子無數。狄仁傑最後一次拜相也撫慰了當時的天下讀書人。

    三,為什麼現在對狄仁傑評價如此之高

    1.電視劇的神話 狄仁傑確實有破案之才,但絕沒有電視劇裡的神話了,狄仁傑首選是個政治家,而不是仵作法曹。他有斷案之才,而不是破案之才。就像現在你讓一個市長幹刑警的事情,他乾的來嘛。

    2.盡心做事,盡忠李唐 狄仁傑在任期間適逢李唐天下大便。他沒有像一些激進派的做法一樣。而是人盡其用,一方面造福百姓,服務朝廷,完成武則天和朝廷的政治任務。一方面,又懷著光復李唐的信念。在其第二次任上幫助李旦成為太子。力勸武則天覆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是什麼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