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合永恆

    共享經濟本身是降低使用者使用成本的,從這點出發是吸引人的,但是相同行業共享運營者多了,燒錢就變成了營銷策略,所以燒不燒錢和是否吸引使用者關聯不大,燒錢只是影響獲取使用者的速度

  • 2 # 趙冰峰財經

    共享經濟的本質是共贏,透過對閒置資源的分享,創造更大的使用價值。

    比如過去的鄰居間互相借東西,就是最早的共享經濟,不必每家都置辦所有的東西。比如說圖書館,網咖,也算是共享經濟。

    如今到網際網路時代,共享經濟利用技術手段更是發展出更多的使用場景,比如共享出行,共享住房,共享辦公,共享物品(家電,充電寶等)……

    中國共享經濟發展迅猛,最大的推動力就是燒錢補貼大戰。這其實是脫離了商業和經濟的本質,也脫離了共享經濟的核心,就是共贏。如今,只有使用者獲得了收益,而平臺方卻飽受燒錢帶來的虧損困擾,無法為投資者帶來回報,只能靠融資不斷加碼。

    但是,同樣是共享經濟,美國的短租平臺Airbnb(中文名:愛彼迎)如今已經連續17個月穩定盈利,而中國的短租平臺還在虧損中掙扎。

    同樣的例子還有出行領域,優步美國早在2016年就實現盈利,但是在中國卻每年虧損數十億美元,不得已,最後和滴滴合併了,算是退出中國市場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想一方面是中國的網際網路使用者被“慣壞了”,雖然補貼短期對吸引使用者有很強的推動力,但是長期看,並不利於培養使用者的忠誠度和良好的消費習慣。

    另一方面也是企業的問題,太急功近利,一有風口就全部撲上去,並且企圖在短期清理戰場,達到壟斷的市場地位。

    滴滴就是很明顯的例子,之前打車軟體有非常多的公司,但是滴滴依靠補貼,把其他平臺都“清理”了,最終在打車行業實現獨佔巨大市場份額的地位。

    但是,一家獨大之後,滴滴乾了什麼呢?最近屢屢爆出的打車事件,讓滴滴的形象大毀,騷擾乘客,甚至危機乘客生命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這恐怕很說明問題,那就是這種燒錢後一家獨大的模式並不可行。

    一家獨大後,前期的燒錢都想賺回來,所以大部分時間恐怕並不是在想著如何繼續為使用者著想,而是如何收割使用者吧。

    所以,燒錢模式並不可持續,也不會產生忠誠的使用者。

  • 3 # 郭施亮

    共享經濟近年來獲得持續高速發展,這離不開幾個因素的影響。其中,與近年來持續燒錢、持續補貼的模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性,而對於使用者來說,似乎也對平臺補貼、平臺燒錢等模式形成了依賴性,但過度依賴的背後,卻給使用者帶來太多的期待,反而不利於以後取消補貼、取消燒錢的習慣。再者,共享經濟得以發展,得益於社會的持續進步,而社會意識的持續改變,人們消費觀念的持續改觀,這也給了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積極性的社會環境。與此同時,共享經濟意在達到閒置資源有效利用、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但這些年來平臺過度比拼、平臺惡性競爭等現象,卻給了社會帶來了過度浪費的影響,而如今逐漸迴歸理性,迴歸健康理性競爭行為,也是大勢所趨。共享經濟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方向與趨勢,而持續燒錢與持續補貼,給了共享經濟獲得了高速發展的大環境,而取消燒錢也是趨勢或發展方向,但仍需使用者不斷形成良性習慣,仍有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

  • 4 # 黑馬牛散

    瀉藥!

    共享經濟理念是好的,國內的玩兒法就有些劍走偏鋒了。無論是滴滴、摩拜、OFO還是當初陳歐的共享充電寶等等之流,基本可以統稱為圈錢的手段,資本在玩的遊戲,假借共享之名,炒作以吸引資本,最終的目的是轉型。共享是高尚的東西,和人性相悖,玩兒的人名留青史容易,靠著共享賺錢卻不太現實。這幾年咱們每個人都有目共睹的一個現象:從當初的滴滴快遞大戰,到摩拜、ofo、小藍等的混戰格局,燒錢是唯一的“捷徑”,單車毫無節制的投放,在沒有完善管理調配、折舊維修等系統之前,造成車堆如山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暫且假設他們已經把這些問題妥善解決,那麼請問賺錢了麼?能賺錢麼?一輛單車的初期投入成本,後期維護成本,折舊、丟失等等,即便是收費翻倍最終的結局也只能是入不敷出。原本公共出行交通是政府扶持性的專案,是帶有“社會福利性質的慈善專案”,而不是盈利性行業。所謂的共享概念,燒錢只是大佬們的炒作手段,他們的目光所在是在為後期的轉型做準備,賺共享的錢?他們沒這麼傻!

    PS:即將奔赴港股上市估值600億美金的滴滴,好比籃球,其核心業務網約打車也就相當於芝麻綠豆的體量,其它部分全是連滾帶吹形成的泡沫。

  • 5 # 每日經濟新聞

    到了2018年,共享經濟在艱難中前行。共享單車行業經歷大浪淘沙之後,頭部玩家已然舉步維艱,摩拜賣身美團,ofo因為資金鍊緊張,資產抵押阿里換取貸款17.7億元。

    而除了共享單車之外,曾經火爆的共享雨傘、共享籃球等如今都幾乎處於銷聲匿跡的狀態。這些所謂的共享經濟,在資本回歸理性之後,似乎並沒有達到共享經濟成立之初的願景,實現盈利仍然遙不可及。

    讓我們再回到共享經濟本身,到底什麼才是共享經濟?舉各簡單的例子,假如村裡老王買了一臺耕地用的拖拉機,在拖拉機閒置時,誰家需要耕地了就找老王借,這可以成為共享,是免費的。但如果,老王開始找借用拖拉機的人收取使用費了,就可以成為共享經濟。在這個例子中,拖拉機顯然有了更廣泛的使用價值,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按照這個邏輯,當前出現的一些共享服務其實都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只是說是披著共享概念外衣的出租業務。從本質上看,這些新型的企業其實就是將自己生產的產品出租給消費者,並藉助於網際網路這個平臺而已。儼然把自己做成了B2C 的物品借用平臺。

    共享經濟的產生的初衷是為了解決資源稀缺性的困境,其本質是建立在節約資源、提高資源使用率的基礎之上。而從當前的情形來看,這些所謂的共享經濟卻為了爭奪市場,大肆燒錢,大量的重複投入已經完全背離共享經濟的初衷,共享經濟的根本目的並不在於燒錢。

    從當前這些稱之為共享經濟的事物來看,以共享單車為例,頭部玩家已經陷入到一種囚徒困境式的競爭困局中,一旦一方選擇不燒錢,其他企業選擇燒錢,則不燒錢的企業使用者將迅速下降,處於極為尷尬的境遇。

    但是,對於真正意義上的共享經濟而言,人與人之間以物作為紐帶的關係被啟用,共享平臺除了提供便利之外,還具備資訊交換的價值,這反而並不需要燒錢,也能夠有較強的使用者黏性。

  • 6 # 摩羯小哥愛新聞

    未來5年,共享經濟在中國仍是風口,且有望保持30%的高速增長。這是《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日前所預計的。長期跟蹤美國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認為,共享經濟的關鍵不在於是不是燒錢,而在於商業模式是否成功,使用者黏度是否足夠強,能否滿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就好比說吧,我們騎Mobike,最終是為了出行方便,而不是為了搶摩拜的紅包。

    共享經濟是一種創新型經濟,應當得到支援和鼓勵。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共享經濟已經深入民眾生活,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給民眾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如Mobike共享單車,順風車,愛彼迎(Airbnb)等等。

    在中國發展共享經濟,有很多先天的優勢,使用者多、消費市場廣,大資料豐富,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這都是其他國家和市場不能比擬的,堪稱發展分享經濟的天然優勢。

    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任何新生企業的成長,不會是風調雨順,或伴有坎坷,或經歷陣痛,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在探索總結中不斷前進,直至鳳凰涅槃,破繭成蝶。

    不能否認,正因為共享經濟是一種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前所未有的問題,存在監管滯後的問題。這就需要監管部門築牢監管的籬笆,將問題消滅在萌芽中,讓共享經濟在合法合規的框架內健康發展,服務使用者。

  • 7 # 波士財經

    共享經濟不能依靠燒錢來吸引使用者,因為依靠燒錢吸引到使用者,從來不是真正的目標客戶。當燒錢燒的撐不住的時候,這些偽客戶自然離開。

    因為共享經濟的本質,是透過共享,實現共贏。但燒錢只有單方面的輸出,而不是共享,違背了共享的本質。

    另一方面來說,共享經濟需要那麼多使用者嗎?不要以為擇到籃子都是菜,這裡面也有爛菜,還有蟲害。所以共享經濟要有自我淨化、選擇的功能,才能發現真正的目標客戶,只有為自己的目標客戶服務的共享經濟,才能實現健康成長。

    國內的共享打車、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都想著用龐大的融資能力,利用燒錢的“升級門檻”方式,將競爭對手拒之門外,但這種模式,不具備可持續性。因為有很多使用者,都是屬於臨時使用者,他們發現了共享經濟之間存在的補貼,能夠帶來現實的利益,才樂此不疲。但當補貼取消了,這些使用者就暴露出“偽客戶”的真面目,讓共享企業雞飛蛋打,無法實現戰略級目標。

    網際網路上,曾經流量即紅利,為了吸引流量,網際網路巨頭免費、補貼曾經大行其道。但把網際網路燒錢操作模式簡單地引入線下,不一定能成功。因為線下需要更多的投資、更大的支出、更久的補貼,這樣的投入,吸引到還不一定是真正的目標客戶,所以很難產生健康的運作模式。

    不僅中國的滴滴打車、共享單車一度依靠補貼而且仍然無法贏利,美國的Uber也陷入了燒錢的困境,而他們規模都做得很大。而規模越大,需要燒錢越多;燒錢越多虧損的越厲害。因為這個市場競爭太激烈,既要與傳統的計程車競爭,也要與自己本身的管理體系做“殊死的戰鬥”。而且,打車是一件流水很高可是每一單交易額不大,利潤不高的生意,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目前比較靠譜的共享經濟代表企業,就是Airbnb,而它卻從來不是依靠補貼燒錢來贏得市場!

  • 8 # 財經觀察徐叔

    如果共享經濟不燒錢,肯定是不會吸引這麼多的使用者,至於原因,共享經濟實質上就是規模經濟,他們的盈利就是不斷增加使用者,分攤成本和提高消費頻率,如果使用者達到一億人,每產生一元的營收,就是一億元的營收,對於共享經濟而言,這樣的情況是可以實現的,只要達到吸引到使用者。

    原因其二是,共享經濟是網際網路經濟,燒錢獲取使用者則是網際網路慣用手段,目前來看,無法避免。

    因此,在共享經濟的商業模式裡,出現一個共同的特徵,要麼虧損,虧損則是巨大的,但是一旦到了一個臨界點,虧損轉為盈利,盈利則又是巨大的,在共享經濟+行業的載體企業中,都是如此。

    而為了達到達到這個臨界點,共享經濟的載體就必須不斷增加使用者,在當前網際網路高度滲透的背景下,各類個性化的平臺層出不窮,使用者的選擇是龐大的,如何讓這些使用者選擇你,必須留在此地,就必須燒錢,要麼帶來好玩的,要麼帶來方便的,要麼帶來實惠的,總之是有益的,每一個使用者的需求都是現實的。

    但是,一旦燒錢讓你對這個共享經濟的平臺產生了工具似的依賴了,對不起,燒錢可以結束了,相反,就到了賺使用者的錢的時候了。

    因此,對於共享經濟的運營商和投資商而言,和燒錢不是長久之計,它是不符合實際要求的,實際要求則是儘快不燒錢儘快盈利,但是燒錢階段,不能半途而廢,否則前期燒的錢都要變成紙灰了。

  • 9 # 孫建波

    為什麼不看好呢?因為城市核心區的最後一公里不可能靠共享單車。你想一想,要是北京的三環裡面,東京的核心區,香港的中環,到處都堆砌著共享單車,那將是多麼糟糕的市中心啊。一個城市的核心區,應該是靠公共交通的發展來解決問題。看看東京和香港核心區的地鐵口是多麼地密集,就知道城市中心絕不可能容忍共享單車這樣的垃圾。

    如果一種業態不是城市發展的趨勢,就必然被淘汰。當前,北京市已經開始要求減少核心區的共享單車數量了。市中心地鐵站的混亂,已經痛苦不堪了,嚴重影響了城市的正常交通和容貌。

    再回過頭來看看,這些共享的事情,其實就是出租而已。出租腳踏車,為什麼要冠以共享二字呢?是因為想免費佔用城市公共資源,迴避城市管理的監管。如果是你家自己的東西要出租,放到別人的場子上,是要交租金的。過去的這些共享單車,欠了城市一份租金。

    不僅僅是欠了城市一份租金。

    那麼,他們燒錢,又燒在哪裡了呢?他們希望人人都使用,然後形成使用者粘性和網路價值,然後獲取新的商業利益。可是,共享單車,以及各類共享,本質就是出租,有其他附加的粘性嗎?顯然沒有。於是,問題就來了:燒了錢,沒有形成好的穩定的商業模式,於是就倒下了。

    目前的共享充電寶,逐步有了一定的市場,那是因為本身的現金流是確定的,有關單位也希望自己的場子裡有這麼一個便民服務。如果要是靠燒錢來獲得場地和使用者,估計也是很難成功。

    現在又有了共享按摩椅,我不瞭解場地費用如何解決,運營成本如何解決。要是解決不了,現金流不匹配,當然也就必死無疑了。

  • 10 # 家族企業雜誌

    共享經濟燒錢是為了養成使用者習慣,一旦有穩定的使用者群體,那就沒有必要繼續燒錢了。畢竟做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賺錢,投資方也不是為了慈善不求回報而投資的。

    崔書峰說的是很現實的,燒錢不是長久之計。但是目前國內的共享經濟在燒錢的過程中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提前建立有效的客戶機制,完善共享商品使用規則。要考慮到共享商品的使用者從免費使用到付費使用之間的心理落差,在燒錢的前期就應該完善商品使用機制,使得使用者不僅僅對商品產生習慣,同樣也要對使用機制產生習慣。這樣才能有效減少開始付費使用後的使用者流失。

    共享經濟其實相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比較新鮮的模式,並沒有前人的榜樣可以參考模仿,只能一步步來走。中國在共享經濟的發展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如何有效的使這個模式繼續發展下去還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而不僅僅是投資方和專案方的燒錢行為就可以維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茉莉花怎麼剪枝,什麼時候剪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