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風微涼北島梔子花的

    第一代計算機(電子管時代):體積大,功耗大,速度慢

    第二代計算機(電晶體時代):①採用電晶體作為邏輯開關元件;

    ②使用磁芯作為主儲存器(記憶體),輔儲器(外存)採用磁碟和磁帶;儲存量增加,可靠性提高;

    ④開始使用作業系統,有了各種高階語言。

    總之:第二代計算機和第一代相比體積減小、重量減輕、速度加快、可靠性增強等優點。

    第三代計算機(積體電路時代):將三種電子元件結合到一片小小的矽片上。科學家使更多的元件整合到單一的半導體晶片上。於是,計算機變的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這一時期的發展還包括使用了作業系統,使得計算機在中心程式的控制協調下可以同時執行許多不同的程式。

    第四代計算機(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時代):體積小,運算速度快,系統穩定性高,發熱量小,維護方便。

    就是這幾個了

  • 2 # 使用者6505072306778

    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特徵: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價格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2代:電晶體數字機(1958—1964年) 特徵: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效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積體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特徵: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價格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字處理和圖形影象處理領域。 第4代:大規模積體電路機(1970年至今) 特徵:1971年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拍攝手法,蒙太奇,源自哪個國家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