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遊戲兜兜

    我認為一個人的文化程度和他是否快樂沒有必要的聯絡。

    一個不認識字的人,他的喜怒哀樂源於生活,他的情緒在於與人.物.環境之間的關係,書上的東西從不會引起他的情緒波動。沒有書,他一樣會快樂,一樣會悲傷。

    而一個學富五車,曠古絕倫的人。不單單生活會影響他的情緒。從書中一定會得到快樂嗎?也許他在汲取知識中得到啦快樂,但是悲傷的文章他會不悲傷嗎?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哈姆雷特千千萬,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所以我認為一個人是否快樂與他的個人愛好有著莫大的關係。

  • 2 # 蝦百花說說

    快樂應是因人因時因境而異吧!

    快樂有時是比較出來的。也是自身的一種感覺。事情本身沒什麼變化,不同的是對事物的認識。

    總感覺一個人看到了太多的灰暗的事情不容易快樂!

    一個學前小孩子,沒文化不識字,但是他是快樂的!

    一位老人,識字但文化不高,靠撿廢品為生,也許是不快樂,因為還要為生存發愁!

    記得某年一個電視臺採訪一個大爺,你幸福嗎,大爺說你來做我的活,你看看你幸福不?

    一個工人。每天靠自己的雙手勞動賺錢,二三百塊錢也許他是快樂的。因為周圍的人都和他一樣。

    一個高階白領,坐在辦公室,每天拿著高薪,也許他是不快的。也許他看到了比他更強,更富有的人。

    心是一塊田!快樂自己種!

  • 3 # 殘夜如墨

    我認為是後者。

    讀書能讓人明白事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很努力,很勤奮,但就是沒有成功,為什麼?因為讀的書少,沒有明白事情的理,所以白白做了很多無用功。所以很多沒有文化的人總是抱怨社會的不公平,抱怨別人欺負他沒有文化。

    書中蘊含著很多智慧與境界。俗話說: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對於真正熱愛讀書的人來說,讀書可以讓他快樂,可以讓他生活的更好,而沒有文化的人就沒法做到。有文化的人更容易得到尊重與認同。在這個社會,有文化,有學識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也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尊重,所以,相對來說,他們生活的會更加有尊嚴,更加好,而沒有文化的很多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從事的是體力活動,大多數人忙於生計,生活得並不輕鬆。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六祖慧能悟道前還是一個砍柴的呢,所以快樂不快樂最重要的還是看自己的內心境界和修養。有很多人,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照樣很快樂。

  • 4 # 平淡如水2379

    咱先說說什麼是快樂?我認為,快樂是一個人心中,由內而外表現出來,再到達五官,臉部發生變化。快樂的是心,不是倔強的讓臉部發生變化。一個沒有文化什麼字都不識,與一個滿腹經綸的人,他們快樂指數的大小,與知識關係不大,在於人的心態。我們來分析一下:

    1、沒有文化的人,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體力勞動,早起貪黑,為了生活四處奔波。他們生活中有掙不到錢的憂愁,有體力不支的痛苦,但也有今天掙到了錢的喜悅。他們在生活中無非就是張家長李家短、雞毛蒜皮的小事。沒有官場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們懂得滿足,有房子住,有飯吃,天天快樂無比。憨厚的農村人,性格好爽,豁達開朗。他們也有思想,也有思緒,但不細膩,很直白。他們不懂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他們只知道書中的字密密麻麻的字像螞蟻,一個也不認識。他們只知道多苦多累的活也要幹,掙了錢讓孩子讀書,上大學,不能像自己一樣沒出息。

    2、滿腹經綸的人,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靠腦力勞動所得,他們基本不會為生計發愁。他們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樣樣精通。可以這樣說,透過一個陌生人的一言一行,他能猜出這個人八九分。他能察言觀色,一件小事能聯絡百種事物,一件大事透過他的說理,能化成小事,也能“化干戈為玉帛”,有知識的人才能這樣做到。他們有“黛玉葬花”的多愁善感,感情細膩如髮絲,花落驚他心的惆悵。在精神上,他們讀書勵志,是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他們能體會到書中的快樂。

    有知識和沒知識的人,誰的快樂大小難評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要心中充實,就能快樂。“案頭書要少,心頭書要多。” 讀書與交友像遊山玩水一般,應該是最輕鬆愉快的 。 讀書是人的一大樂趣,書是知識的源泉,裡面有一方淨土。讀書讓人心中明朗,讓人快樂!

  • 5 # 復旦大學徐靜波

    這個問題好像不能一概而論,也無法做出簡單的非A即B的回答。

    我的理解是,快樂是一種狀態,一種心境,一種感覺,一個人是否覺得快樂,可以與別人有關,但更多的情況下,似乎與別人無關,只是自己內心的一種狀態。同時,快樂其實有好幾個層次,有好幾個境界,不同的層面,不同的境界,其快樂的內涵有時是不一樣,單純的感官滿足和高層次的精神愉悅,是不能簡單地相提並論的。因此,簡單地對上述的問題做出一個很斷然的回答,恐怕是不合適的。

    我們先來假設一下沒有文化什麼字都不認識的人,這些人大都從事的是體力勞動,比如在田頭勞動的農民,或在工地幹活的工人,總之大部分是從事一些簡單勞動的人,他們要感到快樂,首先要吃飽穿暖,這是基本前提。由於他們一般而言經濟上不是很寬裕,能吃到一點好的食物,比如一鍋豬肉燉粉條,一條鮮美的大魚,如果還有一點白酒,那就很滿足了。還能抽上一點好煙,間或還能玩一下賭錢,或找一個女人,就覺得很快活了。他們因為受教育有限或根本沒有受過教育,又不認字,無法閱讀,對天下大事不甚了了,對天體宇宙的奧秘也不大感興趣。但他們也有自己快樂的小天地。在我經常走的一條街上,有一個修理腳踏車的小攤,攤主好像是一位河南人,平時有活忙就忙活,沒事時,就翹著二郎腿,抽上一口煙,閉著眼睛聽小錄音機或是收音機裡播放的河南梆子或是高亢的秦腔,一幅陶然自醉的模樣,顯然是很快活。有時來了一個老鄉,一起嘮嘮嗑,也會眉飛色舞。只是最近盛行共享單車,自己買車的人越來越少,修車的人自然也是銳減,他就沒有什麼活可幹了,閒著無聊,也沒了收入,常常見到他雙眉緊鎖,心裡悶悶不樂。是呀,溫飽成了問題,如何能快活?

    再來談論一下滿腹經綸(“滿腹經綸”這個詞我覺得有點大妥帖,或許“飽讀詩書”更好些吧)的人的快樂。這些人由於受過不錯的教育,知曉很多的道理,修養和教育使得他們比較有知識,對人的內心和外部世界也具有比較豐富的感受力,他們的快樂,往往會在更高的層次和境界。當然飽暖依然是一個基本前提,但他們對於快樂的感受,絕不會僅僅停滯在吃飽穿暖,有一鍋燉雞,一瓶紅星二鍋頭。他們還要追求更高層次的滿足。由於他們的生活內容相對複雜,他們也具有相對比較高的感受能力,有時候也會有更多的苦悶和煩惱,在配偶的追求上絕不會僅僅滿足於一位異性就可以了,他們會有更多的攀比,對孩子的教育也會有更高的要求,因為自己具有相當的能力,也會具有相對強烈的功名心甚至一定的虛榮心,而現實生活又往往難以滿足這些物質和精神上的要求,於是他們就會有些苦惱和失落感。他們中的一些人,會有家國情懷,對社會、國家和世界都有些悲天憫人的情懷,對社會和世界上的不公不平,往往會憤懣不平,對人類的昏聵行為導致的環境汙染、地球變暖等憂心忡忡。這些都會減弱他們的幸福感和快樂的感覺。從這一點上來說,似乎他們不像沒有文化的人那麼容易獲得快樂。其實也不盡然,由於他們具有較高的感受能力,對一些美好的事物,諸如四季變化中的大自然的美,藝術作品,文學作品,精巧的庭園和優美的建築,富有新意的設計,精緻優雅的音樂等等,他們的感受力比沒有文化的人要強烈、敏感、豐富得多,他們從中獲得愉悅和快樂,則是沒有文化的人所難以體會和品味的。從這一角度而言,他們會獲得更高層次的愉悅,而這種愉悅往往是比較雋永的,耐人尋味的,持久的。他們在完成一項比較複雜的勞動之後所獲得的成就感、滿足感,也不是一般沒有文化的人所能體會的。

    由此看來,快樂是分不同的層次和境界的,簡單地做出結論往往會失之於武斷,需要我們逐一進行分析和論述。我這裡只能非常粗略地說一說。

  • 6 # 賣地板的詩人

    幸福是相對的。

    人喜歡拿自己和熟悉的人比較,來獲得認識。比自己混得好的人多,容易否定自我,怨天尤人,負面情緒膨脹。比自己混得差的人多,也容易誇大自我,目中無人,傲慢情緒倍增。

    讀書和不讀書,並不能決定獲得快樂的大小。

    不識字,能有樂觀豁達的情懷,一樣可以有積極拼搏的人生,幸福感不斷襲來。

    學富五車,一樣有痛苦不堪,走向自殺毀滅人生的案例。

    人活在希望裡。

    奮鬥能激勵人,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希望在。事業有希望,子女有希望,身體有希望,愛情有希望。希望不斷,幸福不斷,快樂不斷。所以,人生中的不同階段,要不時給自己新的希望。

    讀書,但不能照搬照套,要從中汲取精華後,能跳出書來,令自己既能廣見博識,又通達樂觀,瀟灑走完人生路。

    要讀活書。社會,歷史,自然,人生都是不同的書。值得細細品讀。回味無窮。

  • 7 # 逸楠

    假如他生活在城市, 是一個下崗職工 ,又沒有一技之長,享受著國家的低保待遇,那麼他就會覺得很滿足,國家沒有拋棄他, 他會慶幸自己生而逢時 。

    假如他是一個城市的拾荒者 ,他會為了今天比昨天多賣了十塊錢而開心 。他們大多數人不會去想太多 ,只為今天會比昨天更好 而高興 ,是真正活在當下的人。

    而飽讀詩書的人, 她讀過萬卷書之後 ,思想比較豐富 眼界也比較開闊。情緒方面,很容易觸景生情悲春傷秋 。

    事業方面,小到個人的利益得失大到國家大事, 他們都有憂患意識。總之想法相對來說比較多,想法多了 煩惱就來了。

    凡事都不是絕對的 ,不能一概而論 。快樂還需要自己去尋找去發現, 開啟你的快樂之門吧, 從現在開始。

  • 8 # 熱愛首都北京

    無論窮富、無論文化的高低、人生的快樂與幸福是一樣的、那就是對自己的的人生感到滿意、自我感覺良好、知足。

    人生不快樂、不幸福卻有各種各樣、說也說不完。

  • 9 # 潛能瑜伽創始人楊華

    快樂與不快樂,和一個人有多少知識沒什麼關係,和一個人感知快樂的能力有關係。所謂知足常樂,這個知足就是一種能力。

    有的人雖然滿腹經綸,但是卻不具備這種知足的能力,所以反而更加的人心不足蛇吞象,痛苦煎熬的活著。

    有的人雖然目不識丁,但是人家心態Sunny,凡事開朗。

    另外知識和智慧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很多博士生碩士生都是有知識,但缺心眼,鑽牛角尖,甚至連基本的生活常識都沒有,他們更容易痛苦!

    很多人沒什麼知識,但是有生活智慧,所以可以輕鬆的處理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自然更容易快樂!

    真正的快樂,和知識,錢財,地位,等等毫無關係,雖然這些會讓人暫時的快樂,但不是真正穩定恆長的快樂,真正的快樂只和感知快樂的能力有關係!

  • 10 # 昔時人

    人類生活在"洞穴"裡,這是東西方一切智者的共同結論。天生就不知從哪來,去哪裡,也不知道這個"世界"是什麼。

    於是乎,西方的柏拉圖說:走出洞穴,要靠知識的力量。這奠定了整個西方把握世界的方式:學習,思考,分析。笛卡爾更是直接:我思故我在。強調的就是"知識",也就是題主所謂的"滿腹經綸"。

    而同時期的東方智者,老莊和釋迦摩尼等,卻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完全放棄知識性的把握世界,落腳點在"我在"上,以一絲不掛的心靈與"世界"融為一體,會通物我,沒有衝突,萬物齊觀,去體驗去發現那生命本有之真樂。

    回到話題,快樂是生命本有還是透過學習得來?你看那懵懂的孩子,為何如此快樂?那不是因為無知,而是他心靈純淨,能與這世界和諧相處。有人說,孩子是離神最近的群體,深以為然。滿腹經綸,其實與真正快樂無關,但卻和"快感"有關,他可以在與他人的"對比"中來凸顯自身的"不同尋常",這快感是滿足,自我存在感的一種滿足,但它並不是真正的快樂。

    我的結論:快樂,與知識多寡無關。滿腹經綸與快樂,不沾邊。也與認識不認識字無關。它是對生命真相的發現,與這世界的和諧相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柚子皮泡的水為什麼能去除油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