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羽墨蘭亭
-
2 # 天北那朵雲
很多人說到禪意畫,思維總會在怎麼畫裡糾結,也有人認為就是簡潔就是禪意畫的意旨,殊不知禪意畫和中國畫是一樣的,畫這類畫的前提就是對國學文化的理解,你沒有這個理解你畫的就是感覺像臨摹,如果說國畫還有很多的技法需要掌握和熟練使用,那禪意畫連技法都可以省去很多,但是越是如此,越是難畫,因為你沒有這個思想文化基礎。現如今我個人認為國畫和書法越來越難出真正的大家,市面上尤其是官方的,有幾個人真懂國學的?我們已經沒有這個環境了,包括簡體字在內,很多應用和社會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出科學家容易,出國學大師難!
-
3 # 至簡齋
要想畫好寫意畫,要做好一下幾點:
首先,解決駕馭筆墨的能力。
寫意畫,筆墨要求書法用筆,講究書寫性,一氣呵成。因此,要想畫好寫意畫,書法是其必修課,沒有書法基礎,筆墨沒有質量,沒有書寫性,是不可能畫好寫意畫的,像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本身是書法大家。因此,在學習寫意畫的同時,一定要在書法上下功夫,尤其注重篆隸與草書的學習,強化筆墨的表現力。
其次,有了筆墨功夫後,要訓煉筆墨的概括能力,寫意畫最忌諱用筆猶豫不暢,畏手畏腳,小家子氣。用筆講究“穩,準,狠”,穩就是下筆沉著,不激不勵;準是畫面經營位置要精準,筆墨關係有度;所謂狠是用筆肯定,追求力透紙背的效果。概括起來就是要儘可能用少的筆觸表現物象的內容,充分呈現畫家筆墨修養。
第三,寫意畫的切記不要被畫面具象左右,追求形神兼備,以神似為主,正如吳昌碩先生所言“苦鐵畫氣不畫形”,白石老人也說“作畫妙在似與不似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關鍵是神韻的把握,物象的精神氣質的弘揚,個人審美的呈現,透過對筆墨的駕馭,完成內心的審美表達。
-
4 # 松下雲池
首先要有大寫實的基本功,翔實的筆墨功底,練形練意,生活的積澱,讀書行路,胸中有大格局,大氣度。一旦有了鬱勃之氣,傾吐之中就是大寫意。否則相反,朝握管而暑成家者,筆墨之功沒有吃透,各種基礎技法欠缺而作大寫意者,就有欺世之嫌。故弄玄虛之態。無可足觀者也!拙作一幅,讀者諸君大鑒!
-
5 # 有餘有剩
寫意畫,畫得好要有靈性,得有學問,傳統功力還得紮實。齊白石、黃賓虹等大家,哪個不是詩詞歌賦樣樣精通?所以他們能畫出好的寫意畫。現在的畫家畫不出好的寫意畫,簡單地說就是因為文化水平太差。因為寫意畫需要的文化底蘊都是真功夫,甚至是“童子功”,不像工筆畫的技法那麼容易被訓練出來。
怎樣才能畫好寫意畫?首先,古代詩詞得學,文言文得會,傳統著作得讀,書法也得會。寫意畫家如果不懂書法,永遠也畫不好,繪畫格調也上不去。可以說書法功底有多深,繪畫格調才能有多高,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一個都不例外。中國的寫意畫,如果有所謂捷徑的話,那就是練字。對書法和繪畫的力氣至少應該下得平均,特別是在學習階段。尤其要注重寫意畫的用筆方法,歷代畫家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意、力、韻、趣”的用筆“四要”。
一、筆意 就是要意在筆先,畫家下筆時要心使腕運,以一種特定的情感、意念去驅使筆墨,才能因意成像,以像達意。筆意是用筆之總要,無意之筆是死筆。歷代畫家創造的藝術,所以能激動人心,主要是畫家在筆墨技巧中融進了激情和意趣。
二、筆力 就是運筆的力度感,是形式美感的重要因素。筆的力度感有兩種內涵: 第一是功力的力。所謂“力透紙背”、“筆能扛鼎”就是一種運筆功力的表現。表現運筆功力的程度有“老”與“嫩”之說。功力的老到,要有一個長時間的錘鍊過程才能做到,所謂“學力到,心手相應;火候到,自無板、刻、結三病矣”。功力老到的畫家,即使柔細的線條,也能做到柔中有剛,棉裡藏針,有內在的力度。而初學者,無論使多大的勁,筆痕還是稚嫩無力,所以,筆力是一個長期的功夫。 第二是氣力的力。屬於用筆技巧,只要掌握用筆的方法和規律,就能做到。運氣使力的方法,首先是下筆前的用意要有力,要全神貫注,凝神靜氣,然後以意領氣,以氣導力把全身的氣勁由臂至腕,由腕至指,再由指把力注於筆端,使勁力自然透出筆端。切忌表面的劍拔弩張、火氣十足。
三、筆韻 所謂筆韻,有韻味和韻律二種含意。韻味,就是要求透過用筆的輕重、虛實、剛柔、方圓、徐疾、頓挫等變化,求得畫面的統一與和諧。如同音樂一樣,有一個基調、一個主旋律。韻律是用筆要有運動感和節奏感。和書法一樣,講究線節奏,“側法如飛鳥翻然而下”,“勒法如勒奔馬之韁”,“輕如行雲流水之變動”,“重如高山墜石之勢”。
四、筆趣 筆趣有意趣和天趣兩種含意。用筆有趣,才能使觀者賞心悅目,獲得美的享受,故筆趣乃是使畫產生形式美感的關鍵。用筆的意趣,在於巧妙地處理筆的生熟、巧拙、老嫩等關係。用筆熟而生巧,美則美矣,但會流於匠氣、市井氣。所以筆貴在熟而後生,由熟返生,“畫到生時是熟時”,才生意趣。用筆靈巧、奇妙,固然不易,但要警惕流於甜俗。所以用筆貴在古拙,由巧而到拙,純樸而磊落大方,乃生機趣。用筆的天趣,發於無意之筆,所謂“好筆、好墨偶然得”,是一種頓悟,靈感突發。求筆的天趣,固然與畫家的才能有關,更重要的是需依靠平時的學識、修養和長期的苦功。
-
6 # 夜色主義繪畫
寫意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中國畫的寫意追求是神似而非形似。寫意意在何處?意在筆墨即為寫如書法入畫之寫,亦為文學詩歌等入畫之寫也。意為萬物之本寓意深遠哲學意味,用筆概括簡練或灑脫奔放,旨在表達某種詩的意境和畫家的情趣,以及自然法則之意哉。如果想畫好寫意畫並非一件容易之事也,筆墨抒寫能產生意象,筆墨語言能構成意境使其一也。這裡指的是寫意畫必須首先具備紮實的筆墨運用之基本功。二則,需對生活,自然之妙法長期感悟。三則,閱人無數多好讀書善讀好畫方能格調高雅。可謂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需勤于思考多加練習,凡事天時地利人和也。好的畫家如能做到以上根據天時得之靈感,使其地利歸期神品為妙哉。辯證來講寫意畫並非全是是禪意畫,有些為生活情趣,有些為作者爆發這類屬於寫意但不是禪宗畫。有些畫家是受氣禪宗影響用寫意來寓意生命之哲學韻味等的部分作品為禪意畫,如八大石濤髡殘一流也。寫意畫的根本在於透過簡練放縱的筆致著重表現描繪物件的意態風神的畫法。要求透過簡練概括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意態神韻,故名。不著眼於詳盡如實、細針密縷地摹寫現實,而著重以簡煉的筆墨表現客觀物象的神韻和抒寫畫家主觀的情致。
-
7 # 呂永亮
怎麼才能畫好寫意畫?
寫意畫首先強調的是書寫性,從繪畫技術來講,就是以書法作為基本功的畫。
可以說,書法太差的人是無法勝任寫意畫的。那怕造形能力很強,也無法組織起有效的筆墨線條穿插搭配。這也是寫意畫的原始文化美學所決定的基本元素。
這種基本元素在大寫意繪畫上體現的更為強烈,可以說書法不行的大寫意就是塗鴉形式而已。
筆墨技術過關後,在表現形式上(意境)涉及的卻是個人的綜合素養了。
最後需要說明的的是,寫意畫是表現形式,禪意畫是教化作用,屬於不同的二個概念。
-
8 # 紅梅工筆佛畫
寫意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是與工筆畫相對的,但把中國畫分為寫意畫與工筆畫不確切,應該叫做粗筆與細筆畫。因為中國畫在寫意這個問題上是完全沒有分別的。
當然因為時代的不同,寫意的內涵也與時俱進。但是那種體現著時代激情的個人感情的意,無論用粗筆或細筆手法完美地寫出來,肯定都能打動很多人的心絃。
寫意畫以寫實為基礎、以抽象的構架為依據,表達一種“意”。“意”就是意思,就是意向、意義,就是構思、內容,就是精神,沒有精神的形式是不能構成藝術的,包含著精神的這種形式本身就是有內容的。
比如說中國傳統的筆墨, 在中國的筆墨裡面就有內容,中國的筆墨裡有作者的人生內容、人生修養及其對世界的認識。畫家在採取這種筆墨的時候,一定是自然不自然地、有意無意地反映了它的全部。
寫意的含義在中國古代文論、詩論及其他典籍中,被多次作為重要內容而不斷重複和提及。明清以後,繪畫採納了詩論、文論中的寫意概念。
在畫法上,作為一種專用名詞,它是指在生宣紙出現後,一種一揮而就的短速、快速而傳神的畫法。
但是我們現在強調的是寫意精神,是從古代的詩論、文論直到明清的文人畫,以這樣一個重要畫種、一種精神,來談寫意的,並不侷限於文論、詩論,更不侷限在作為寫意畫的形式材料。
寫意是一種概念、一種觀念、一種精神。它絕對不是我們談的一個材料、一個畫種、一種形式。它只是這種形式在大概念之下的一個典型代表。
中國禪畫是中國畫獨特、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其特點和特徵在於:禪畫筆簡意足,意境空闊,清脫純淨,在脫塵境界的簡遠筆墨開示中,體現了一種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直觀簡約主義思想和卓而不群的禪境風骨。
基於儒,染於禪,歸於道,空而不虛,寂而不滅,簡而能遠,淡而有味,高古脫塵,是本土中國畫家畢生追求的最高禪畫境界之一。
禪畫的創作多以禪詩為題材。原則上,禪詩是歌詠禪境的。禪畫是禪詩的藝術體現。禪宗認為,境由心生,“心生則種種法生”。
主體不僅可對眼前景物取捨選擇,而且可以透過藝術想像,憑空創造出藝術形象來。那種“山河大地皆是佛法”、“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的境界,如果把它畫出來,那將把人們帶往壯觀而又虛無飄渺的世界中!
禪畫筆法簡練但禪意盎然,有時山水畫中有一處“空白”,則滿紙皆活。相亦是道,道亦是相,體用渾融。
王維在《畫法秘訣》中指出,禪畫作為一門藝術,要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美學原則。也就是說,要想達到藝術的美,必須把表現自然的特徵作為開端,而且要加以主觀的創造,才能使之完善。
-
9 # 陳星席
古人云:“物在靈府,不在耳目,故得於心,應於手,孤姿絕狀,觸毫而出,氣交衝漠,與神為徒。” 唐代張璪的畫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這些說的其實就是中國畫的創作思維,自古至今都是以意寓象!作品中塑造的為作者所刻意追求的理想而典型的形象,稱之為“意象”。而“意象”造型取捨於自然本象,自然物象的本來面目千差萬別,它本身無所謂美或醜,但到了畫家眼裡和筆下,強調取捨,一取一舍,便意在其中。用意象思維來明確作者主觀的藝術創造性,通常就是所說的寫意畫。往往會說這是寫出來的,寫意畫在中國書畫中自古至今不變,亦不衰。
中國畫發展演變到今天有多種形式,從寫意的角度來審度和劃分,學術界把唐宋初期的雙勾填色工筆畫,稱為“初寫意”;把運用落墨為枝葉的寫意法與雙勾填色相互混合的兼工代寫稱為“兼寫意”;把運用小筆意的技法稱為“小寫意”;把比較灑脫自如的筆觸稱為“中寫意”;把橫塗豎抹稱為“大寫意”。中國畫從初寫意演變到大寫意,是發展的使然。中國畫始終是依照寫意的創作方法不斷提高,不斷深入,不斷髮展。所以說,只有讀懂古人及前人,並深層次的理解寫意筆墨的精髓,更深入生活寫生創作、不斷探索才能畫好寫意畫。
禪意畫本應是修禪者用筆墨來表達禪道,寫出心聲,表達禪理的繪畫方式。繪的不在於形象,而在於背後的“道理”。這就是禪宗所謂的:參禪前見山是山、參禪中見山不是山,悟道後見山仍是山的境界。而禪意畫有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筆簡意足,意境空闊,清脫純淨,在脫塵境界的簡遠筆墨中體現了直觀簡約思想的禪境。基於儒,染於禪,歸於道,空而不虛,寂而不滅,簡而能遠,淡而有味,高古脫塵,這就是禪意畫的最高境界。
據說唐代王維即是寫意畫的開山鼻祖,又是禪意畫首開先河者,影響深遠。到了宋代,禪畫達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透過他的簡遠筆墨將儒、釋、道並融的禪意畫推向無可質疑的藝術頂峰。
而真正意義上的禪意畫必須掃盡俗腸,不隨時趣,散閒清介,在意象筆墨中達到禪畫境界,要體現筆中有禪,墨中有禪,禪在筆先,直指本心。在禪意畫中“筆” “墨”能否體現“以筆為宗,以墨為法”之雙重功蘊,最終要看作者筆墨語言所喻旨的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能否達到最高境界。而禪意畫又是中國畫中的最高境界之一。由此所見,禪意畫應源於寫意畫。而又在寫意畫筆墨中達到禪意境界!
-
10 # 鴻鵠迎罡
在中國畫裡,寫意畫是相對於工筆畫的一種技法,是用簡潔、凝練、粗獷的筆墨來畫畫,重視物象的神似而看輕形似,畫得像從來不是寫意畫的本質追求。
寫意畫重在一個“寫”,是因為在許多筆法的運用上,通常使用書法中草書和行書的筆意,行筆比較快,往往採用一氣呵成的方式畫成。
因此,在創作大寫意國畫時,必須仔細認真,如果一筆下去沒有畫好,會影響整幅作品的品味。
寫意畫是畫家情緒化的產物,畫家畫畫前如果沒有醞釀出熱烈的情緒,就畫不好寫意畫,即使勉強畫出,也缺乏感染力。
寫意畫裡的“意”,以我的理解,“意”字主要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意識或意思,就是說,從筆墨中能看到畫家的意識流動,意識是畫家依靠筆墨的濃淡乾溼,輕重緩急,塑造出來的一種節奏,觀者如果能從畫面中捕捉到這些,就證明畫得不錯。
二是指意趣或意蘊。
畫乃心聲,是畫家個人人格的外在對映,一個畫家有什麼樣的脾性和個性,有什麼樣的思想情懷,有什麼樣的審美理想,有什麼樣的品行和人格,都會在筆墨中流露體現出來,越是體現得鮮明,就說明畫家的功力越高。
畫家透過筆墨傳達自己的人格理想,實際上是在表達一種具有正能量的意趣,最終體現藝術教育的目的。
怎樣才能畫好寫意畫?必須做到兩點。
一是掌握深厚的書法功底。寫意畫的用筆方法實質上是書法的用筆,如,勾勒線條,皴擦點染,掌控墨韻的濃淡乾溼和層次感,都要用到筆法,如果筆法不過關,想畫好寫意畫很難。
近現代寫意畫大師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潘天壽等人,之所以寫意畫能畫得那麼出色,根本原因是他們的書法功底很強,對用筆都有很深的研究。
二是增加自己的畫外功夫。
藝術是相通的,文學中安排結構,音樂、舞蹈中設計節奏,雕塑中如何造型,等等,都跟繪畫裡如何體現結構、節奏、造型,在本質上沒有區別,因此,多學習其它藝術類別,有助於開拓自己的眼界,增加畫面的藝術張力。
寫意畫並不是禪意畫,寫意畫是一種繪畫技巧和方式,或者說是一種繪畫理念,而禪意畫是一種繪畫風格,以空靈、寧靜、高古為主要特點。禪意畫既可以畫成寫意的,也可以畫成工筆的,甚至油畫也可以表現禪意趣味。
回覆列表
國畫中的禪意畫是最簡約的吧,禪意畫講究的就是意境,水墨潤染已達到一定境界,點點墨色,一抹暈染,一幅畫就完成了。作者用心去畫,用靈感去創作,賞析者看懂它,讀懂它,它就有了生命力,意境自然也就有了,也就是一幅好畫。
禪意畫是寫意畫的一種,重在意境,描繪的禪意、佛意;畫中有禪,禪中有畫,詩與畫創作的完美。喜歡看禪意畫,可以看一些畫冊,將自己喜歡的與自己的創作相結合就有了自己的作品,慢慢的就有了自己的畫風,也就形成禪意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