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追逐浮光掠影者

    實際上常規水稻的減少是過於盲目的推廣雜交水稻所致!實際上在糧食供應得到有限保證的情況下應有效保留常規水稻的種植面積!主要問題在於常規水稻是現有雜交水稻的基因源,常規水稻的減少會影響到水稻的進一步良種開發!有必要直出的水稻品種的多樣性也是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石!單一品種在面對環境變化時難以迴避風險!

  • 2 # 柳小慶

    這是李昌平致袁隆平的信繼續發酵啊!

    我個人和以前別人批駁其觀點的說法一樣,那就是李昌平關於雜交水稻種子不是真種子的說法是外行人說法。李昌平是經濟學碩士,雖然和三農問題有很多交集,但更多是從管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去談三農問題,關於雜交水稻種子的觀點也是如此。就因為不能留種農民需要年年買種子就不是真種子了?

    農業生產除了風調雨順外,良種是重中之重的關鍵因素。貧瘠之地也許可以透過水肥調節可以來保障農業生產順利高效進行,但是種子不行你就怎麼折騰都不行。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就是種子是內因,環境因素是外因,內外因良性互作出高產高質量農產品。

    雜交優勢在農作物增產增質方面巨大貢獻是無疑的,否則玉米水稻的雜交種也不會脫穎而出成為目前的主流品種。當然,雜交種也不是萬能的,沒有雜交種不行,比如小麥就是自交系品種可以留種。但李昌平的說法無疑是外行說,題主問的雜交稻替代常規稻是否有害也是看了李昌平的文章才問的吧,答案是沒有!

  • 3 # 中華文明網

    雜交水稻是國家1960年代農業發展規劃重點課題,而不是袁隆平個人的專案,當然袁隆平功不可沒。抹黑雜交水稻就是歷史罪人!

  • 4 # 瘦瘦熊貓20

    雜交水稻農民不能留種就是最大的問題,生命之本掌控在資本利益集團手裡就是最大的問題,現在農民種田成本越來越高,種田不如打工,種田的越來越少,資本家承包田地越來越多,以後糧食會和房子一樣,價格多少,漲跌都是利益集團說了算,大米30元一斤,你買不買?不買你能抗幾天?老百姓買不起房可以租房子,等老百姓買不起糧食怎麼辦?

  • 5 # 客家人306

    雜交稻口感一般,取代與否看市場,最反對未經嚴格實驗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種植食用轉基因水稻,那是有巨大亡國滅種風險的集體被謀殺。

  • 6 # 牛小歪

    前幾天看到過有關標題,也沒當回事。今天又看到了,翻看了幾十篇評論,覺得許多是雞同鴨講。我是老知青,前後在農村工作生活了二十年,雖然多數時間已經不再面對黃土背朝天,但對農業生產還是聯絡密切的。李昌平與袁老可以切磋一些問題,他的原文我還沒看過,單從評論裡看,可能是他沒區分清楚雜交稻裡種子技術目前所能達到的程度與農戶自身技術能力之間的差異。討論切忌亂扣帽子。不要跨行亂噴。

  • 7 # 旁觀者周老師

    李昌平提出的所謂“雜交稻”與“常規稻”之爭,其實只是一種說話的切入點,把袁老爺子提出來,確實有吸引眼球之嫌(顯然,李昌平達到了他的目的,但是也引來很多誤解)。李昌平提出的,希望引起廣泛關注的事情,其實就是種子和糧食安全的問題。雜交或者常規,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自行留種,雜交水稻其實也是可以留種的,並不是每年都要從原始母本和父本進行雜交,否則種子公司每年那有那麼多種子賣。所謂雜交作物,或者轉基因作物,不能留種,其根本原因是種子公司為了自身的利益,透過某種技術手段(比如,有一種手段叫做“絕育”,孟山都還有一種手段,叫做“種子終結者”)。種子公司這樣做的目的,根本上就是為了實現種子的壟斷,從而達到自身利益最大化。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種子是不是普通商品?需不需要立法加以控制,如果完全由國家經營種子,那完全是計劃經濟,未必行的通。賦予種子一定比例的留種功能,讓農民具有抗衡種子壟斷的一定能力,恐怕是一條可行的道路,這就是李昌平想要說的事情。想當初,我們為了解決住房問題(種子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增加住房供應(提高糧食產量),我們徹底放開住房市場,所有的房子都是商品房,還大量提供銀行貸款來支援購買住房。多年下來,我們的房價已經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承擔的了,現在你再怎麼說“房子是用來住的”,已經為時已晚,根本回不去了。種子也是一樣,當種子公司,特別是寡頭種子公司,徹底壟斷種子市場,種子價格大幅上漲,從而使糧食價格大幅上漲,老百姓買不起糧食的時候,再說“種子是用來種田的”,或者“糧食是用來吃的”,很可能也為時已晚。李昌平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就是有沒有必要控制或者解決種子現已形成的壟斷趨勢,這可是大是大非的問題,相信袁老也贊成李昌平的觀點。

  • 8 # 順禮成章LSL

    雜交稻取代常規稻,在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好多年了,所謂的“危害”無非是擔心常規稻種源因此而滅失。由於大多數人對雜交稻、常規稻、轉基因水稻的概念認識模糊,有這種擔憂也可以理解,但事實是杞人憂天了。

    什麼是常規稻?在我們還沒有種植雜交稻之前,所有種植在田裡的水稻都是常規稻。常規稻是由野生稻經過很多年馴化而成的,就如家養的豬、雞也是由野豬、野雞馴化的結果一樣。常規稻品種特性各不相同,有的產量高但經不起風吹,遇大風有可能大量減產或絕收;有的味道超好卻產量太低;有的產量、口感都不錯,但很容易生病……每一個品種都有它獨特的優點,也有它致命的缺點!怎樣才能讓水稻既抗病又抗倒伏,口感好又兼具高產量呢?於是雜交水稻應運而生了。

    雜交稻是由兩個常規稻品種透過雜交的方式培育出來的,這裡面的知識就比較專業了,限於篇幅簡單點說。每一個常規稻品種都可以作為父本,同時也可以作為母本,透過父本和母本傳花授粉的結合,就可以產生出兼具父母本兩個品種優點的新一代雜交種子。如一個品種產量高但遇風即倒,一個品種產量很低但莖杆粗壯,這兩個品種雜交後,它們的後代就可能是一個兼具父母優勢的抗倒伏、高產的品種。這裡為什麼說“可能”?因為一個組合(父本和母本)是否能兼具強強優勢,需要至少三五年的觀察對比。一個成功雜交稻品種能在大田推廣種植,歷時三五年算運氣爆表,十年八年稀鬆平常,有的甚至一二十年還在探索發掘中。這也就是雜交稻種子價格不菲的原因。

    我們知道,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就是說它既有雌花也有雄花,透過自身就可以繁衍後代。而雜交就必須去除母本的雄花,人工去雄是一個繁瑣而浩大的工程,大面積制種幾乎不可能!人工去雄必須在水稻抽穗吐蕊、上午八九點鐘楊花之前進行,用鑷子將一株稻穗中的每一粒種子的雄花夾出來並收集好,亂扔有可能太陽出來後花粉飛揚而失敗。每粒種子有幾條雄花,每穗有百十粒,如果一穗中有一條雄花遺漏必然前功盡棄。去雄後讓父本的花粉與其授粉,再套袋防止串花,一個人一天(只有兩個小時能操作)也弄不了幾穗!

    袁隆平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不僅僅因為他兢兢業業吃苦耐勞,更因他的專業知識發明(或發現)了“水稻不育系”。不育系的出現代替了人工去雄,使水稻雜交制種技術如虎添翼。簡單說一下水稻的“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

    1、不育系:自身不育,不借助別的花粉到老只是空殼。

    2、保持系:與不育系雜交可以產生後代,並且能保持後代也具有不育的特性,也就是說第二年種植出來沒有其它花粉介入仍是空殼。在整個制種過程中,保持系的作用是繁殖不育系,以備來年提供給恢復系作為大面積制種。保持系自花授粉還是保持系,保持系也是常規稻。

    3、恢復系:與不育系雜交可以恢復不育系的生殖功能,它們的後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雜交稻種子。恢復系也是常規稻。

    我們知道,雜交稻的優良性狀只能保持一年,這並不是說我們把自己種出來的雜交稻穀留作種子就顆粒無收。二代的特點是“優良性狀不穩定”,有可能持平、略差或差得多,為了避免差得多的風險,我們只能選擇只種一代種子來止損。這不是農業科技研究人員為了種子公司的利益為難農民朋友,而是科學技術使然,這一點大家要有理性的認識,不要亂噴。從反轉基因到現在,已經有人在質疑雜交稻了,之所以質疑雜交稻,理由就是“不好吃”。這類人不是沒有科學常識就是沒有市場經濟認知,抑或是飽漢不知餓漢飢!在飯都吃不飽的年代,農業專家、種子公司和廣大農民都必須追求高產量的雜交稻種子,那時的大米確實不好吃。但隨著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很多家庭的餐桌上,米飯只是象徵性的一點點,開始追求口感了。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農業專家、種子公司、農民都開始順應市場的需要做出調整,誰守舊(一味地追求高產)誰就會被市場淘汰!沒見現在的大米口感好些了嗎?追求口感將是今後雜交水稻的終極目標,農業科學工作者們正在不遺餘力努力著。

    至於常規稻種子會不會消亡,其實大可不必擔心。每一家農科院(所)都有若干常規稻品種,擁有常規稻品種越多,製出高產優質的雜交稻種子的機率就越大,就越有可能成為行業霸主,誰願意砸掉自己的飯碗?有條件的去看看農科院(所)的實驗田,十來畝一塊的田,幾平方米就是一個對照品種,而這樣的實驗田不是一塊兩塊!有的水稻看上去就像雜草,根本沒什麼穀粒;有的高而細,看似弱不禁風;有的矮而粗,有尺把深的水就會給它造成滅頂之災……這些其貌不揚的水稻就是雜交稻的鼻祖。有些品種也許幾十年都沒發揮出它的優勢,但今天沒發揮不代表明天也不能發揮,南方發揮不了不代表北方也發揮不出來,在亞洲用不上,非洲可能就是它的樂土。不管現在有無利用價值,這些品種都會一直保留下去,不會讓其消亡。有些與我們毫不相干的植物國家都要保護,說是要保留植物的多樣性,何況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稻呢?

    我們吃黃瓜絲瓜時,是不是有時會感覺很苦?那是一種返祖現象,就是說它的祖先原本就是苦的,不苦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經過長期馴化的結果。所有進化過程中的動植物包括人都有返祖現象,返祖就是退化。一個常規稻品種經過多年栽種也可能退化,產量和口感不如從前。如果你鍾情於一個常規稻品種,你要做的是防止它退化,專業術語叫“提純復壯”。怎麼做呢?大田栽插之後,觀察它的每一個生長期,選出分櫱不多不少、拔節不高不低、穗大粒多的植株,八成熟時單獨收割,去除稻穗基部未成熟的秕粒,曬乾(避免暴曬)揚淨儲存,以備來年作種。如圖

    年年如此這般,良種的優勢才能得以保留,其它作物常規品種提純復壯也大體如此。

    也許有朝一日,我們的雜交稻品質會超過常規稻,又或許我們來不及等待,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優質的常規稻種子就有可能像土豬、柴雞一樣推向市場。

  • 9 # 春雨7919

    現實的問題是現在農民種的轉基因種子和雜交種子都不能象常規種子一樣直接留種,真的種了可能,收穫無望,損失巨大。

  • 10 # 見腫消世界

    從自身的經驗出發,個人認為常規稻產量低,但可以自留種子,而雜交稻產量高,無法自留種子。當然,雜交稻絕不是那些人口中的“轉基因水稻”。所以,袁隆平不能替那些別有用心者背“轉基因水稻”的黑鍋。

    小時候的記憶總是讓人難以忘卻。那個時候,很少有買種子的說法或者機會。一般就是自己留種,大人們在田地裡給苞谷施肥鋤草,總是會東瞅瞅西望望,把那些漲勢特別好,顆粒飽滿,枝幹粗壯的多培土,多施肥了,即使到了收割的時候,也要將這些留在田地裡,讓他們長得時間久一點,長得“老一些”。收回家後也是分開晾曬,分開儲存,目的當然是為了來年點種。最讓人說道的是,在山區,不一定都是風調雨順,比如點種苞谷,種子點進土裡之後,遇到不下雨,土壤墒情差,不易出苗,這個時候就要補種,種子從哪裡來?就從牆上掛著的,樓上堆著的苞谷棒子抹(剝的意思)下來,作為種子補種,照樣出苗結子。而以後有了雜交種之後,這種做法就消失了,就是因為雜交種子不能留種,他不結子或者結子很少!(圖片來自網路)

    雜交稻也是一樣。育苗不成功或者出苗率低,補苗也得重新買種,一旦種子站沒有了該種子,只能等其他人栽秧剩下的秧苗,假如秧苗也短缺,田就只能該種其他或者荒著。

    不能自己留種,是其最大的“危害”,那轉基因就不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中的袁紹是個怎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