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黃鶴大帥哥

    英屬印度是由很多小國構成的,應該按教派分成很多國家才好,避免“聖雄”甘地和兒子及兒媳被印度國內的錫克教派暗殺。

  • 2 # 西北老狼8

    印巴分治,有歷史原因,因為原來的大印度是多個城邦組成的,是英華人憑著先進武器強行將它們統合起來。更重要的是宗教信仰的不同,才有後來的分裂各自建國。巴基斯坦片區側重於伊斯蘭教,印度片區側重於印度教。形成了族群對立,最終分道揚鑣。而現在的咯什米爾地區分配,又相反,印屬部分多伊斯蘭教徒,巴屬部分多印度教徒,造成矛盾不斷,戰事頻發。

  • 3 # 狼煙一九三一

    是的!這是英殖民主義者一手策劃的陰謀,和劃麥克阿洪線一樣,是殖民主義者,不甘失敗,留下隱患,引起當地衝突,自已從中漁利的一種典型的霸權主義做法。

    據史載,當年印度自治和獨立運動風起雲湧,英國殖民主義者,無力阻擋這種獨立浪潮,於是就策劃了這種分而治之的辦法來控制當地的政治經濟,乃至軍事,思想領域的話語權,利用宗教矛盾瓦解了印度,這也是當年八國聯軍侵犯中國,瓜分中國,勢力劃分,分而治之的陰謀!當年日本侵略者曾出臺過將中國劃分成五到六個國家,日本為殖民者,透過操控當地傀儡政權而以華治華策略,日夲坐收漁人之利,這個古老的策略,印巴的分治就是這個陰謀翻板。而且當時劃分的十分草率,故意利用宗教來製造矛盾!因此北韓三八線是如此,麥克阿洪線是如此,印巴分治也是如此。由於涉及到利益,這個問題永遠無解!

  • 4 # 隨雨飄渺

    獨立之時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由於歷史宗教不同,蒙巴頓總督先是按歐洲傳統,以民族劃分,但甘地與真納均用宗教區域劃分,應該講蒙巴頓應該非常珍重甘地的意見,本來印巴是英華人幫助統一的,不然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不知要有多少國家出現,印度與巴基斯坦都是多民族國家,都是土邦部落國家為主,是英華人幫助統一的,兩國真正的國父是英國國王。

    印巴由於宗教原因,長期互相排斥異教徒,要不分治,更加打的不可想象。

    克什米爾最先是劃分區域是穆斯林,可王公貴族是印度教徒,印度武裝支援下,結果將巴基斯坦軍隊擊敗。

    這與分治無關。

  • 5 # 鐵嶺鋒

    老鐵認為您的提問就是答案,沒有印巴分治哪來的印巴衝突,更沒有前三次印巴戰爭,即使有也是教派或者民族的內部衝突,而且還會得到相當程度的政府管控。但老鐵並非說分治必然帶來衝突,印巴衝突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東西巴基斯坦劃分,和克什米爾的主權歸屬沒有明確的界線,這才是最重要的發端,這是殖民主義者為削弱曾經的殖民地所慣用的手段。

    二戰後,由於受兩次世界大戰的消耗,跟其它殖民者一樣英國這個世界最大殖民主義者,也無力繼續對那些規模較大地區(國家)維持殖民統治,在世界風起雲湧的反殖民獨立運動中被迫放棄了對其的統治。

    但是這些腐朽沒落老牌帝國主義列強,並不甘心讓獲得了民族解放的新國家順利發展,肢解、製造主權歸屬不確定地區等伎倆,都是他們繼續介入攪亂削弱這些地區國家十分有效的手段,例如美國為中東石油和地緣利益,而製造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領土爭端;釣島、獨島主權爭端,半島分治;英國的麥克馬洪線、克什米爾地區,東西巴基斯坦領土等等一大串亂七八糟的問題,給這些地區國家埋下了衝突乃至戰爭的禍源,作為永久的潰瘍面削弱這些國家和地區。

    在龐大的印度兩側劃分歸屬一個國家的東西巴基斯坦,既給印度製造了安全的心理壓力,又給它留下了領土擴張的可能性,引爆了印巴之間的大規模戰爭;而克什米爾地區的主權歸屬懸置、分治線的糊里糊塗,像麥克馬洪線一樣又給兩國留下了永無休止的爭端禍根,又讓兩國為此爆發了兩次大規模戰爭,直到今天仍然看不到休止的希望,並且在此基礎又延伸為民族、教派衝突不斷,這才是印巴衝突乃至戰爭的根源。

    當然,如果英國殖民當局撤出東印度殖民地時不搞印巴分制,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就不可能爆發印巴戰爭,事實上,在它制定分治方案之時,就是在製造讓印巴撕裂的過程,而其搞出這麼多懸案,才是製造印巴今天這種敵對關係的最直接原因和手段,假設當初分治不搞出個東西巴來,並劃定清晰明確的雙方邊界,即使在過程中會有雙方的關係惡化,但卻徹底消除了後來這一切互相撕裂削弱的敗家的戰爭和衝突,也許我們的南方,南亞地區會是個極其有利於發展的和諧祥和友好的外部環境。

  • 6 # 戰術轟炸姬

    印度分治方案Partition of India(也叫蒙巴頓方案),其主要背景是二戰後英帝國國力衰微,第三世界第一次革命浪潮宣起。

    英國為了維持其統治地位(持續對印巴的影響力)便提出了蒙巴頓方案來分治印度次大陸。

    蒙巴頓方案涉及

    一.次大陸主要部分成立英屬印度,在西旁遮普地帶成立英屬巴基斯坦

    二.東北地區克什米爾土邦歸屬權未定,由土邦首領進行決策(在這裡英國很巧妙的利用了外交上的離間技巧)

    克什米爾的衝突在哪呢

    首先,克什米爾作為土幫,英國在撤離印度次大陸時就給與它自治權力,它可以自成一方,可以跟隨印度,也可以是巴基斯坦,英國不干涉其選擇。

    但是現實這個地區最大的矛盾就是,80%的人口都是穆斯林,而地區的首領確實印度教,這對印巴雙方來說都是優勢也是劣勢,巴基斯坦希望公投,而印度反對,因為穆斯林人口多,對印度很不利

    在當時的環境下,戰爭爆發了(40年代戰爭成本很低)

    徜若印巴沒有克什米爾問題,那麼我認為雙方的關係會像捷克和斯洛伐克一樣,和諧分家

    從歷史來看,克什米爾地區經過了三次戰爭的爭奪

    第一次戰爭47-49年,雙方都很膠著,都建國不久,軍力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水平,最後印度佔優勢,拿下3/5的克什米爾領土

    二次戰爭65年,在蘇軍武裝的幫助下,印度陸軍在軍事素養和戰略素養很佔優,但是空軍優勢卻被巴基斯坦佔據,最後聯合國調停,總體來說,巴方損失更大(陸軍人數和裝備)

    三次戰爭爆發在71年,不記正面戰場印度的絕對優勢,光是東巴基斯坦(孟加拉獨立)就讓巴方很吃不消。這次戰爭以印度完勝

    其實可以從歷史慣性來看,印度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無論從與大國的外交關係,經濟還是科技,印度都比巴基斯坦優秀。未來戰爭的成本越來越高,並且在雙方有核後盾的基礎下,大規模戰爭爆發的可能性都很低(除非巴方宗教思想戰勝了政治理性)。

    克什米爾問題會一直延續下去,畢竟現在雙方都覺得虧,和70多年前一樣,除非爆發一次較大規模戰爭,讓勝利方來處置這個問題

  • 7 # 合景仁

    這都是歷史原因印度當年支解了巴基斯坦分為今天的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2016年5月印度安全部隊在印控克什米爾殺害了布林汗瓦尼,一個在網上發表反印度佔領言論的博主,當然,印度方面認為瓦尼是恐怖分子甚至恐怖分子的導師。之後的9月,印度邊防哨所遇襲,17名士兵被打死。印軍隨即對巴控克什米爾發動空襲。

    這次的衝突,恐怕也仍然會在雙方熟悉的套路中展開畢竟,巴基斯坦沒有破壞印巴關係的意圖,不希望衝突升級,不會採取真正可能打破均衡的攻勢行動,而印度五月份要大選,拿巴基斯坦當選舉動員工具可能,真打一場曠日持久的邊界戰爭就沒必要了,再加上伊郎增派了幾個師準備越境打擊巴控克什米爾的恐怖分子這些都對巴鐵的外部國境環境不利,巴鐵經濟和外匯儲備都捉襟見肘,負擔不起大規模戰爭的開支所以和為貴發展經濟是正道。

  • 8 # 拾之秋

    我的觀點是印巴分治是印巴衝突的主要原因,但是並不是根本原因。假設印巴沒有分治,要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印巴之間依舊會有矛盾和衝突,只是沒有現在的大而已。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先同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後,由於國內戰時消耗巨大,無力再管轄海外殖民地。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宣佈獨立建國。分治後至今兩國衝突不斷,其產生衝突的原因有以下三點:1.領土爭端。即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2.宗教問題。巴基斯坦信奉伊斯蘭教,印度大部分信奉印度教。3.宗教引起的恐怖主義問題。

    假設印巴沒有分治,那麼第一點領土問題就不存在。但是,宗教矛盾與恐怖主義活動並不會消失。我一直認為,宗教問題是世界上最複雜的國際問題,從一定意義上講,要是沒有分治,宗教之間的矛盾只會更加劇烈。因為當時分治的依據大體上就是根據伊斯蘭教與印度教來劃分巴基斯坦與印度的。現在大家都是同一國家,國家只要對兩個宗教有一絲的差別對待,那麼不同宗教間為了自身利益就會產生大的衝突。

    有些人認為印巴同一個國家了,那麼即使有宗教矛盾或者恐怖主義也能靠著國家力量進行治理。這個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很骨感。參考各個中東國家,他們甚至只有一個宗教—伊斯蘭教,只是分支不同罷了,但是依舊恐怖組織林立,連年戰火。歸根到底,他們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那現在再試想一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同屬一個國家,那政府該會是什麼樣呢,是印度教主導,還是伊斯蘭教主導。即使是聯合政府,對於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宗教形勢,稍稍處理不好宗教間的矛盾,覺得自己不利的一方必定會奮起抗擊,一場衝突是在所難免的。最後,還有最重要一點,政府政策不永續性,國家政府每四五年就要換人,有些政策會直接被繼任者推翻。這對於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人來說,是福還是禍呢?

  • 9 # 李建秋的世界

    印巴分治牽扯到一些細節問題,而這些細節問題,才決定了後來的走向。

    這是印度獨立時期的關鍵的三個人:巴基斯坦國父真納,聖雄甘地和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

    你會發現一個事實:作為一個穆斯林,真納穿的是西服,而尼赫魯穿的是民族服裝。

    為什麼?這是不是顛覆了你的認知?

    真納一開始是民族主義者,而不是一個宗教主義者,在和英國鬥爭過程中,真納一直站在和尼赫魯的國大黨一邊的,如果甘地屬於“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那麼真納比甘地更加和平,因為真納連“不合作”都不同意,真納的建議是在英國法律範圍內進行議會鬥爭。

    英華人在印度次大陸是慣常的“打一派壓一派”,要麼就是扶持印度教徒,打壓穆斯林,要麼就是扶持穆斯林,打壓印度教徒,每一次的扶一派,就會引發另外一派的仇視,這招屢試不爽,在真納時期,由於國大黨的民族運動興起,英國殖民者使用了全部的手段來拉攏穆斯林,包括單獨給穆斯林劃分選取,給穆斯林更好的教育,甚至穆斯林連考試都不用考,直接可以擔任公務員。

    這激發了印度教徒巨大的不滿,在國大黨運動時期,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國大黨力主排斥穆斯林,真納想盡了一切的辦法來彌合,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

    這是真納最後走向宗教主義的原因。

    英華人在撤離印度次大陸,做印巴劃分的時候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或者都不能說錯誤,我一直都認為這是英華人故意的。在此我要隆重介紹一個人

    這個人叫西里爾·拉德克利夫,是一名出生於威爾士的一個律師,用英華人的話說,此人連直布羅陀以東的地方都沒去過的人,而真正劃分印巴分治,把這條線劃出來的人,就是這位仁兄,而這條分割線是獨立當天才公佈的,導致了巨大的混亂,埋下了此後的禍根。

    而克什米爾問題,只不過是印巴衝突的表象化罷了。

  • 10 # 廣雅君觀世界

    謝謝朋友邀請答題。印巴衝突實際上由來已久,早在英屬印度殖民地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印度教徒為主的多數派居民群和以穆斯林為主的少數派居民群之間的尖銳對立,而且兩大居民群還分別形成了國民大會黨和全印穆斯林聯盟兩大政治團體。英國殖民者為了統治英屬印度,採取了“分而治之”策略,有時候甚至故意挑撥離間,結果加劇了兩大居民群之間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於英國國勢衰落和印度民族獨立運動興起,英國放棄印度殖民地已經不可避免。但由於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民眾對立加劇,全印穆斯林聯盟領導人真納公開主張兩大群體分離,儘管“聖雄”甘地力圖維持印度統一狀態,英國殖民當局也曾經設想在英國殖民勢力撤出後構建統一的“印度聯邦”,但由於全印主張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分離的勢力日益龐大,印度不可避免走向了分治。英國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無奈頒佈了印巴分治方案,造成了印巴實質性的分治。

    英國殖民當局匆忙出臺印巴分治方案,造成了許多地方短期內出現大規模人口流動甚至教派衝突、仇殺,尤其是在旁遮普地區表現特別突出,據最保守的估計旁遮普教派衝突和仇殺至少造成50多萬人死亡,1200萬人無家可歸,其造成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間的不信任與憎惡感對後來的印巴關係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

    英國“蒙巴頓方案”決定將英屬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但在劃分兩大自治領邊界時,英國竟然派一些對印度歷史文化一竅不通的人來進行勘界,於是又產生了許多新的矛盾。同時鑑於印度存在許多相對獨立的土邦,“蒙巴頓方案”中又規定土邦可以自由選擇加入印度或者是加入巴基斯坦。結果在最具有戰略意義的克什米爾土邦,當地統治階層上層分子基本上是印度教徒,他們在印度的支援下公開宣佈克什米爾土邦加入印度,結果引起當地穆斯林居民和巴基斯坦的強烈不滿,最終導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發生了大規模戰爭。由於克什米爾戰略地位重要,印巴兩國誰控制了克什米爾誰就可能相對對方而言取得壓制性優勢,因此數十年來兩國在克什米爾一直爭鬥不斷,誰也不願意克什米爾被對方全部控制,克什米爾於是成為了印巴關係中的死結。

    另外,印度從獨立之初起就立下雄心要成為世界強國,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印度首先應該在印度洋區域稱雄。為此印度必須打壓在南亞和印度洋區域可能威脅自己區域霸主地位的國家,而在這個區域內有能力威脅印度霸主地位的,就只有巴基斯坦了。因此即使沒有克什米爾問題,印度也是會千方百計對付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自然不願意屈服於印度必須堅決自衛,於是印巴雙方就陷入“冤冤相報何時了”的困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童年是夢中的真證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