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清心理感悟
-
2 # 父母學點心理學
在心理學上,父母對於孩子的其中一個作用,叫做容器,容器的功能就是處理情緒。
父母看到孩子的情緒。然後把孩子的情緒接收過來,進行命名,並處理轉換成為孩子能承受的狀態,再返回給孩子。
任何情緒,只要能被言說,就是處理的開始。家庭中良好的溝通氛圍,對於每個家庭成員都是舒緩情緒的良藥。
首先,孩子對學習有適度的焦慮並非壞事,為了消除焦慮人一定會付出行動,所以適度的焦慮感能推動孩子抓緊行動、克服困難。
可以這麼說,正是適度的焦慮感,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不是為父母學的。
如果焦慮感過重,反倒會讓人寸步難行,此時父母就一定要發揮容器的功能,把孩子的焦慮承接過來處理,所謂的處理就是分析問題、提出方案、給出信任,並陪伴孩子面對挑戰。
有些孩子其實本身是能應對學習焦慮的,卻因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被孩子的焦慮誘發出了自身的焦慮,不光不能幫上孩子,反而把自己的那份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最終使其超出孩子的承受負荷。
所以孩子面對學習的焦慮,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添亂,其次才看是否有能力可以幫上忙。幫不上忙的只要不添亂,也是大大的幫忙。
-
3 # 大賽爸爸說
我認為讓孩子消除焦慮不安並把情緒穩定下來的前提是作為父母的我們自己先做到心平氣和淡定從容。孩子們的心智本就尚未成熟也沒有穩定的性格狀態,因此會在很多時候產生很多情緒波動,甚至於發生情緒失控的可能性,這個時候就要考驗我們作為父母的情商和智商了。
作為一個四歲男孩的爸爸,我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實踐,非常願意和大家分享:
1、面對和接受孩子們的情緒;孩子不會掩飾內心,相對於成人,他們很純淨,會直接表現自己的訴求,開心還是厭惡,我們一定要接受這個現實,不要試圖改變或扼制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只會導致孩子更加強烈的反抗。
2、充分表達你對孩子的理解;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被別人理解,這樣的心情孩子們從小就擁有了,由於語言能力的不足,他們更渴望父母能夠透過自己的各種方式瞭解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對外部環境變化及父母的分離過程會產生恐懼,更會表現出不安和焦慮。我們要儘可能的透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告訴孩子我們理解他懂得他的需要,放心孩子聽的明白,只是相不相信而已。
3、不違原則的基礎上去滿足;孩子的情緒可以透過滿足需求得到釋放和滿足,作為父母我們應該知道如何去滿足孩子的強化物是什麼的。
4、轉移注意力並在事後教育;有很多辦法都可以讓孩子快速的轉移注意力從而緩解緊張情緒,並且記住一定不要在當時進行說教,在事後孩子的情緒穩定時再慢慢的和他聊聊人生。
總之,對於孩子而言,如果我們作為父母向孩子施加的規則遭到了反抗,那說明這個規則一定是存在問題了,我們應該及時反思並調整。
-
4 # 湄玥育兒經
想要安撫孩子焦慮的情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找出孩子為什麼會感覺焦慮。從源頭去解決問題,才能治本。
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父母就要多花心思來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主動去找出他們焦慮的原因。
如果孩子平時就樂於和父母溝通,父母可以直接問他們焦慮的原因。和他們溝透過程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孩子有時候闡述原因時,可能只是表象。深入的溝通,才能找出最終的原因。
當父母的瞭解到孩子的焦慮緣由後,要用同理心去看待。先以肯定的態度來認可他們的焦慮,表明自己也會有過這樣的焦慮情緒,與他們取得共鳴。接著要和他們一起商量,怎麼去解決引起焦慮的問題。最後他們一起做一些能夠令他們感覺到放鬆的事情,例如帶他們出去玩或者去吃一頓美食。
平時要多和孩子溝通,讓他們知道有問題時,可以找父母商量,這對緩解他們焦慮情緒是至關重要的。
-
5 # 然媽聊育兒
不知道你孩子有多大,如果兩歲一下,孩子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肯定先是抱抱她,告訴她,媽媽在她身邊,不用怕。
兩歲以上,能表達自己了,可以問原因,然後再幫她分析,告訴可以相信媽媽,媽媽會保護她。
-
6 # 小白說育兒
孩子焦慮分很多種情況。
第一種,孩子很小的時候,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這時候的焦慮首要考慮的就是孩子身體原因,有沒有不舒服,有沒有熱著或者冷著,尿不溼舒不舒服,餓了嗎?渴了嗎?這時候就需要做家長的多觀察孩子,好好照顧孩子,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
其次,環境因素,孩子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也有可能引起孩子焦慮,尤其是吵雜的環境中,這時候可以適當的帶孩子到安靜的地方呆一會,等孩子情緒穩定了再回來。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大了,能夠獨立的表達自己的情緒了。
這時候就需要問清楚孩子到底因為什麼焦慮不安,這時候要注意,一定要輕聲細語的問,循序漸進地問,如果孩子不說也不要強迫他,輕輕的抱住他,告訴他,“爸爸媽媽在,寶寶不怕”,儘量的安撫孩子的情緒。
最主要的是要清楚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因為什麼事情焦慮,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緩解。
-
7 # 最難的遇見
焦慮情緒並非成年人的專屬,兒童也會出現焦慮情緒,對於如何處理孩子的焦慮情感,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首先,要找出孩子焦慮的原因
想要處理好孩子的焦慮情緒,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學習狀況是否出現問題以及和小夥伴的相處情況等,以此來找出解決辦法。
其次,自身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
父母離異的家庭或者父母經常吵架也會成為孩子焦慮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父母如果離異,應該將傷害降到最低。作為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儘量減少吵架行為,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第三,多與孩子溝通,帶孩子多參加社交活動
孩子焦慮情緒的產生和他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作為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狀態,積極的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
當然了,如果條件允許,多帶孩子參與社交活動,以此來使孩子保持活力,避免焦慮情緒的發生!
-
8 # 意志工作室
1.要先去了解孩子的焦慮殘生來源,有一下可能:孩子的焦慮來源於你,你的焦慮讓孩子也焦慮。孩子的焦慮可能是自身問題,對自身有一定期許,並沒有達到產生的焦慮,沒有得到充分的愛產生的焦慮。先觀察孩子在什麼狀態下會產生焦慮,如果孩子大了,可以和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焦慮。
2.生完孩子之後,自己對生活的不滿和期許殘生焦慮,因而傳染給孩子焦慮,這種焦慮你可以透過自身的調節,你不再焦慮,孩子自然不會焦慮。
3.孩子生下來本身有自身自在性格,如果他本身是一個很好勝,對自己有很多要求,但是達不到,就會產生焦慮。這時候對於做父母的我們,就需要幫助孩子去達成他可以達到的目標,如果是他達不到的目標,你需要開到他,現在能力有限,需要積攢能力,以後可以達成。
4.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愛,只是把自己對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孩子身上,孩子找不到真正的自己,也感受不到你對他的愛,他會感覺到孤獨,無助,甚至悲傷。所以幫孩子找回自己的存在,尊重孩子作為個體的意願,慢慢的就會減輕孩子焦慮。
最後告訴孩子家長:當孩子焦慮的時候,父母的焦慮會加重孩子的焦慮,所以,父母要先放下自己的擔心,觀察孩子,找到解決辦法,幫孩子度過難關。
-
9 # 陪伴學習課堂
焦慮幾乎是現今社會中成年人的必備情緒伴侶,從19歲到69歲,更大歲數的人我沒有具體觀察過,好像誰要是不焦慮誰都不正常。這真是一個被焦慮裹挾的時代啊。
題主的問題是,如何安撫孩子的焦慮情緒。我不知道您所指的孩子是多大的孩子。如果是中學階段(13—18歲),我覺得孩子如果有焦慮那麼大部分來自課業壓力。這是一種情況。如果孩子還在小學或幼兒園階段,那我覺得孩子不應該有焦慮。如果焦慮情緒這麼早就出現在一個孩子身上,那家長一定要儘早採取措施,從自己下手。對,沒錯,是從自己下手,認真觀察自己,規範自己的行為和思維。
我有倆娃。一個四年級,一個2歲。基本都沒有焦慮情緒。特別是小的這個。每天無憂無慮,正處在人生最幸福的第一階段。下面我具體說一說。
焦慮是一種什麼感受呢??它是一種非常痛苦的情緒體驗,包含著 著急、掛念、憂愁、緊張、恐慌、無助、不安等等成分,整個人的狀態是消極、懶怠、不安,惶恐並且無力解決。它的發生原因多數是與環境或者處境不相協調,也找不出什麼確定的影響自己的客觀物件或者具體事件,即便真的有客觀物件或者具體事件,當事人也不願提及這個事實,不願接受這種存在,總是找方法逃避。其實這可能是當事人經歷了某些危機情況,他沒有辦法預測,也沒辦法解決的事件。有些人願意傾吐。更多的人則不願把這些曝於日下。這種魂不守舍似的遊離性的情緒,也有叫它漂浮焦慮的,也有叫它無名焦慮的。如果日漸嚴重,就可能引起身體機體上的病變反映。 這種疾病真是讓人寫起來都有壓抑感和無助感。
如何安撫呢??對於成年人來說,最好的安撫人是自己。這個先擱置不談。只說孩子。
我不得不把 陪伴 這個詞又拿出來強調。對於孩子來說,陪伴的重要性和作用簡直是超乎想象。當然,這種陪伴,是理性的,有針對性的,不是狹隘的或者偏激的。只要家長時刻保持著“為了孩子更好”這個初心,保持著不斷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勁頭兒,孩子是不會有大問題的。焦慮只會出現在個別問題和個別情況上,不會大面積地出現,不會成為一個棘手情況。
孩子的焦慮感,多數是因為父母、家庭、學校(班級)環境的影響。如果在以上幾種環境中,遇到了難以預測又無力解決的事,他(她)就會產生焦慮,前期如果當事人沒有接受到好的安撫和疏導,那麼可能慢慢發展成比較明顯的行為反映。所以,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首先要細緻地觀察孩子,講究策略地多與孩子溝通,儘可能多的瞭解孩子在幼兒園,在班級中的狀態。他(她)的老師都是誰,有什麼特點,好朋友有幾個,有什麼特點;一天中什麼有趣的事,什麼沮喪的事,自己能不能解決,能解決的話是怎麼解決的?這些,都是在陪伴中進行了。對於越小的孩子就越重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陪伴的時間重要性下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如果孩子出現焦慮,行為情緒明顯有異於平常,家長要注意及時瞭解情況。幼兒園與低年級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環境遇到特殊對待,與老師、同學發生不愉快後,容易產生焦慮。要耐心詢問孩子是不是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孩子越小,表達力越有限,一定要客觀一點,先了解情況,再耐心疏導。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支援,同時也要考慮孩子是不是有不當之處需要改進。既要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又要客觀理智地分析問題。孩子既不能受到傷害,也不能浸溺在溺愛中。
大概步驟有:1.可以多跟孩子聊聊天,多給予孩子擁抱和言語鼓勵,讓他(她)知道自己並不是孤單的。2.跟孩子一起討論遇到的這個事情,分析它。看看事件中都有哪些人,每個人的態度是什麼樣的,具體是怎麼做的,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做,自己在這件事中是怎樣的,是不是應該這樣,事情已經過去了嗎,如果過去了,我們要採取什麼態度,如果沒有過去,我們又該怎麼讓它結束或者有一個比較積極地影響??3.跟孩子一起去實踐討論的結論。4.注意觀察孩子的後續情況,根據具體需要作出進一步的適當的引導。
高年級孩子出現焦慮主要是學業成績的壓力,壓力源一個來源於老師,一個來源於家長。有焦慮,說明孩子對自己還是有要求的。比如,一個成人如果有焦慮,多半是因為他不滿於現狀,因為看到更大的世界,看到了更好更高水平的環境,想與之相匹配,才會去尋求改變進而產生焦慮。孩子也是一樣。孩子的焦慮可能來自於他(她)正在見識更大的世界。這本身是個成長過程。因為他(她)對生活的現狀產生了思考,進而尋求改變,才會有焦慮的可能。得過且過的學生焦慮感不太會惹上身。如果焦慮來源於老師的,容易造成孩子與老師情緒不融洽,又使課業學習更加困難;這多數是單科性的。如果來源於家長,那就是家長管不了孩子,孩子也不信任家長,雙方關係緊張,表現在學習上是全科型的困難。這兩中情況,都適合從問題入手,重點在於長期輔助和疏導。找到問題,分析問題,嘗試解決問題,不斷嘗試各種方法,切實解決孩子的難題,才會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抵禦焦慮情緒。
今天,網路如此發達,科技如此進步,焦慮好像順著它們的路徑,也一路跟隨著。特別是有些媒體,為了吸引眼球,拼閱讀量,炮製了很多故事販賣焦慮。這真是一種無奈。作為家長,我們真是非常辛苦。事業上,不進則退;家庭上,不管則廢。在這之中,如何取得一種平衡,真的非常需要智慧。活得漂亮真得是一種本事。海明威說,真正的高貴是優於昨天的自己。只有擁有一個充盈的具有活力的心,才能抵禦焦慮。即便它來了,我們也可以和它和諧相處,該送走它的時候讓它順利上路。願我們每個家長,都具備這樣的智慧。
我們的孩子,來到世界上,像駕著一葉小舟,航於茫茫大海。
孩子,怎會沒有考驗。
孩子,怎會不遇到風浪。
孩子,請帶著我們的愛,大膽去見識吧,大膽去闖!
-
10 # 多特兒童專注力
今天在這邊分享的是怎麼安撫孩子考前的焦慮
臨近半期考,很多學生都會明顯感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壓力:父母的叮囑、老師的教誨、同學的競爭……但是面對考試壓力,不同的學生會出現種種消極或積極反應。
從某些方面而言,良好的心態對考試成績起著重要作用。考前常見的不良情緒,例如過度緊張、害怕考試失敗等,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但是考試前的適度緊張是必要的,它可以使你精力集中,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揮,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而取得良好的成績。
轉移注意力,不要去想與考試後果有關的事情。
帶上一本孩子喜歡的小畫冊或小玩意等等,在考試前的一段時間裡拿出來看看,以免去想與考試有關的事。一旦考試開始,立刻將這些東西收好,以免影響考試。
考試前一天大致安排一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情,以及所用的時間,如起床、早飯、走路、上廁所等,把時間安排得充裕些,不要因為趕時間而造成考前的緊張感。
考場鎮靜操
試前,孩子要給自己5至10分鐘的準備時間。在這段等待發卷的時間裡做考場鎮靜操,對消除緊張,穩定情緒,效果極好。
正式開始考試之前,教會孩子坐在椅子上,全身要放鬆。雙腳要平放於地,兩腿自然分開,腰部下沉,上身離開椅背,略前傾,收腹,垂肩,雙手掌心向下自然地平放於雙腿上,或者把雙臂微曲放在桌子上,兩手鬆松地半握拳,虎口略相對,下巴略內收,嘴輕閉,雙目似閉非閉,目視鼻尖,開始做考前鎮靜操。
第一節操:一分鐘數息
先用鼻子緩緩地吸氣,意想著吸進的空氣經鼻腔、胸腔到腹腔,一直到小腹內,與吸氣的同時,小腹慢慢鼓起,鼓到最大限度略作停頓,然後小腹回收,意想著小腹內的空氣再經腹腔、胸腔、口腔,最後慢慢地均勻地從口中撥出。呼氣的同時,心中默唸次數“1……”。第二次仍然鼻吸、鼓腹、略作停頓,呼氣、收腹、氣從口中慢慢地、均勻地吐出,與此同時心中默唸“2……”。如此反覆做10次左右,約為1 分鐘。
透過深長、細勻、緩慢的腹式呼吸,把意識集中到數呼吸的次數上,以此鎮定情緒,平靜心情,使頭腦清晰。但要注意不可故意憋氣,不要看錶,一睜眼看錶,就使內守的精神煥散了。
第二節操:一分鐘自我暗示
首先,在心中默唸鎮定情緒,增強自信心的話3至5遍。比如:“我已平靜下來,我能夠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績”等等。考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能激勵自己,使自己能心情平靜和增強信心的話。要求是:語言簡短、具體、直接、肯定。
其次在三五遍詞語暗示之後,緊接著進行形象暗示,努力浮現自己“平心靜氣地參加考試”的良好形象,再浮現過去某次測驗、考試考得比較理想的愉快形象。比如,過去某次外語單詞聽寫測驗得了100分,你浮現那時心裡樂滋滋的情景。在浮現良好形象的同時,還要在心中默唸:“以前我考得不錯,這次也能考出好成績。”在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之下,你一定會平心靜氣地投入考試,成績一定不錯。
第三節操:一分鐘“鳴天鼓”
“鳴天鼓”,是中國傳統的健腦操,具體做法是:雙肘支在桌子上,頭略低,閉雙目,用雙手掌心緊緊按住兩耳孔,然後用兩手中間三指輕擊後頭枕骨,隨即可以聽到“咚咚”的好象擊鼓的響聲。敲擊聲略快些,要有節奏,心中默唸數字,敲擊二、三十下即可。“鳴天鼓”可防治頭昏耳鳴,對清醒頭腦、鎮定情緒有明顯效果。做完“鳴天鼓”慢慢睜開眼,收功。
進入考場後,如離正式考試髮捲時間很短,就做一分鐘鎮靜操,只選擇做腹式深呼吸的一分鐘數息便行了。
-
11 # 心理醫生小蔣
孩子焦慮首先需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存在焦慮的情況,也要考慮可能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作為家長首先在孩子面前不要著急、焦慮,否則孩子也容易受到影響;再次父母需要多陪陪孩子,需要與孩子進行溝通,若發現孩子焦慮症狀比較嚴重,建議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進行疏導。
家長要起到心靈導師的作用,慢慢讓孩子冷靜下來,理性看待問題。要注意,家長不要盲目把孩子保護起來,迴避不能解決長期問題。
2、找到根本問題。
有的問題在家長看來可能不算什麼,可在孩子心裡就是個坎兒。家長要尊重而不輕視孩子的想法,同時不能一味順著孩子的思路走,否則會放大問題和焦慮感。
建議家長要經常和孩子聊一聊,多開導開導他,不要太緊張了,儘量的放開點,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心理放鬆更重要!
回覆列表
對於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常將父母的問題歸納為三點。過度保護,過度干涉,過度批判。
一個孩子的焦慮問題,一部分是來自社會的,主要是來自於學習的壓力。更重要的部分來自於家長,我做諮詢通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家長的存在就是孩子焦慮的根源。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家長的做法都是給孩子最好的,衣食住行,最好的學校,最好的教育。同時,忽略了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家長所有的付出,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孩子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
孩子沒有他的自主權沒有他的自由意志,孩子想什麼時間找同學玩,想什麼時間放鬆一下,看看電視。或者說偶爾自己不想學什麼?這些都會在家長的嚴格控制之下,很多孩子或者會據理力爭,但是無論他們說多少?最後孩子都辯論不過父母,當然最後,一定按照父母的旨意辦事。
一個孩子焦慮,恐懼沒有安全感,一定是自己的情緒已經積攢到一定的時候,我們的保護要求對他來說隨時會讓他崩潰。站在父母的角度,我們是為孩子好。可是我們從不會從人性上看,我們不會換位思考,我們就不會理解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回到小時候,感受到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是多麼的相似。我們忘了我們自己也是從玩中長大的,我們也有叛逆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有焦慮和崩潰的時候。所以真正能夠理解孩子,才能夠解決孩子的問題。
在我做心理諮詢中,我會更多的對父母進行心理諮詢。因為孩子就像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有一個焦慮,恐懼沒有安全感的孩子,多數是一個有焦慮,恐懼,沒有安全感的爸爸媽媽。所以,解決家長的問題,孩子的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一半,剩下的給孩子諮詢,就會達到完美的效果。
現在出現很多父母都是自己有病了,給孩子吃藥。所以最後孩子做完諮詢還會恢復到原來的情緒,就是由於沒有解除孩子壓力的根源。孩子焦慮的根源來自於父母,父母變了,孩子就變了。如果孩子沒有變,一定是父母沒有變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