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正永生

    謝你邀請。你問我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個重要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孩子,都希望他們出人頭地。但是做起來可難啊!這事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是也很難做到。以前就提到胎前教、胎教,胎教胎前教都離不開本身。自己每走一步都要瞧一瞧,一直到孩子成人父母都得這樣。也就是說言傳不如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在模仿,為什麼老師是楷模?因為他們是孩子的仿影。父母也不例外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班門弄斧了,笑話。

  • 2 # 親寶寶1314

    這個問題涉及的太廣泛了,孩子的教育分多方面的全方面的教育,習慣培養,性格養成,財商,智商,情商,可以推薦看一下我發表的文章,裡面全部都是育兒文章。後期還沒繼續更新新增。

  • 3 # 語文萍

    我的兩個孩子都跟著姥姥長到上學年齡,我父母沒有兒子,可想而知,姥姥把孩子放嘴裡怕化了,放手裡怕掉地上摔壞了,慣啊!ni愛啊!都不過份!那時候爸爸有工資,我每個月還要給他們寄錢,老人把孩子慣上了天……!

    上學了,我接來了,孩子很不習慣,城市總比農村好啊,那五顏六色的各種各樣的玩具,那豐富的令食小吃……,來回上下學從商場和市場經過,孩子要啊,看見大黃河車還要我買一輛,我告訴他:媽媽沒開資,等領錢了再買!不管看見什麼都要,我都是一個答案!時間長了,孩子知道要媽媽也不買,就用啟發式,看見他想要的東西,就說:在姥姥家很多很多……,我裝聾作啞!開運動會和看電影,別的孩子都吃冰糕,瓜子等等,我的孩子都沒有。有一次,一位大姐同事跟我說:‘’集體場合,你給孩子5毛錢,他也是孩子,別的孩子吃他不饞啊?‘’我想也對,從那以後我都給孩子三毛兩毛錢!時間長了孩子都不要了,下班回家,我問孩子要冰糕吧?孩子都不要,我把他推到賣冰糕的跟前,孩子問:‘’老奶奶,有三分的嗎?‘’有,孩子從來不要五分的!

    培養孩子做家務。兩個孩子相差五歲,吃完飯,大的洗碗,小的掃地,擦桌子,從來不攀比,你幹多了我幹少了!樹立老大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到現在大孩子也是我們家的‘’老大‘’,大事小事我要‘’請示‘’他!

  • 4 # 風一樣的北北

    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

    如果你整天對孩子說不許這樣不許那樣而你自己卻做不到,時間長了,孩子對你的話也就失去了信任,你在孩子面前毫無威信,又怎麼能教育好孩子呢?怎樣引導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為此,我總結了幾點,希望與大家共勉。

    第一,電子產品對孩子有很大吸引力,拿一部手機給孩子,他可以安靜幾小時,甚至一整天,時間長了,孩子對手機有了依賴性,不給玩手機,就哭鬧。這種結果很顯然是家長造成的。讓孩子擺脫對手機的依賴,需要家長多陪陪孩子,多帶他去戶外運動,轉移注意力。家長在孩子面前儘量不要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

    第二,改變不好的習慣。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總是經過一定時間養成的,那同樣改變一個壞習慣也是需要的,有的孩子做事拖拉,不講衛生等等,這些習慣都是需要慢慢引導改變的,不要急於求成,大聲呵斥,這樣往往適得其反,越來越差。

    第三,興趣班。家長不要隨大流,看到別的孩子學跳舞也去學跳舞,別的孩子學畫畫也去學畫畫,而不去徵求孩子的意見。所謂興趣就是喜歡做這件事並從中感受到了樂趣。如果不喜歡那就沒有必要去做。

    第四,關於學習。我家的孩子上二年級,我跟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上課認真聽講,老師課堂上講的內容要都聽進去。課前課後我不作過多輔導。輔導了,上課就沒效率。

    孩子還小,關於教育,才剛剛起步,沒有經驗,只能邊摸索邊學習,和孩子共同進步。

  • 5 # 遙遠的樹127

    一一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每個人都盼望自己的孩子遠超自己或出眾,然而真正做起來卻很不易。

    我們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我堅持這樣的方法。

    (1)守信

    輕易不對孩子許諾,許了就要兌現,像什麼時候可以看電視,多長時間,必須如實去做,因此孩子輕易不看電視,也沒怨言。

    (2)誠實

    孩子做了什麼必需如實告訴我們,不過份教訓,錯了允許改正,講明下不為例。例如小學時沒完成做業,我沒教訓,只講了不好好學習對以後人生的影響,她就知錯了。

    (3)正確的認知

    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影視劇及故事中),對好與壞,有正確的解釋。遠離不良的的影視及書籍。

    (4)樂觀的態度

    無論孩子有什麼過失,講明以後,告訴她為什麼錯了,怎麼改,只對事兒,不針對她。因此,有時即使我真的生氣,她過一會兒會說,她都不計較了,我幹嗎還生氣……

    (5)自信心

    我從不說孩子怎麼不如人,只說別人比她強在哪兒,特別是在學習上。僅管她不聰明,可很努力,盡力就好,所以她從不甘心落後,學習起來也沒太大壓力。

    (6)做孩子的榜樣

    從看電視到現在玩手機,我們都有節制,所以孩子很佩服,也從不沉迷於此。

    總之,為孩子的成長,我盡力讓她健康地成長學習,可憐天下父母心吧!

  • 6 #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說說自己、兒子教育與被教育的經歷和心得吧。

    一、本人被教育的經歷……

    父母是鄉村老師,

    那時,整個公社還沒什麼幼兒園,

    5歲左右,被母親用布帶綁椅子上放教室最後面,

    她在臺上上課,

    我,就這樣被上學了。

    沒什麼玩具,

    沒有“專注力訓練”,

    看螞蟻和毛毛蟲打架一蹲就半天。

    沒有“感統失調訓練”,

    偷摘別家楊桃,被追時一米多寬的溝一跌而過,動作完美得堪比運動員。

    看書學習只是少年生活的小部分,

    連找張乾淨紙片都難,

    沒有什麼護眼燈,

    兄弟三人圍著一盞煤油燈還要爭位置。

    貌似什麼都少,少衣服,少玩具,少繪本,少零食……

    也覺得什麼都不缺。

    和村裡的小夥伴們到山上掏鳥窩到海邊挖螺,

    被打、被欺負是常事,

    沒有告狀,更不敢向父母告狀。

    最怕夥伴們扔句“不帶你玩兒了”

    學會了一群人中怎麼分清誰是老大,

    學會了忍辱負重、見機行事、握手言和。

    父母是老師,

    花心血在別的孩子身上,

    晚上作業自己做,父母每晚都出去家訪。

    真觸動到自己幼小心靈的,是這句:

    “你看隔壁那家的孩子,考不上大學,每週回家拿菜回去”

    所以,初中二年特別的用功,學得也入腦。

    考上了縣裡重點中學,分在農村班,

    學習一個比一個刻苦。

    上了大學,對專業沒興趣,常溜課,

    倒迫自己學會了一套臨時抱佛腳將書快速讀薄應付考試的學習方法,

    至今還很受用。

    貌似都是以前根本不存在的問題,

    也許,時代和孩子的成長環境都不同了。

    二、我怎麼教兒子?

    因住在單位大院,

    院裡很多熟悉的玩伴,兒子的童年不孤單,不算粘人。

    與玩伴爭執打架也有,

    我少去評判誰對誰錯,

    基本就問他:“你還想不想繼續和他玩?你想怎麼處理?這樣處理的結果是什麼?你願不願意承受結果?下次碰到這樣的事呢?……”

    總覺得“人教人不精,事教人才精”

    經歷才是孩子的財富。

    打過孩子,儘管很少。

    最後一次應是入學前吧,

    他做錯什麼事了倒忘記了,

    但被我按著打屁股時,

    他回頭過來不哭不鬧,

    盯著我的那雙眼,透出不服、委屈和怨氣……如在眼前。

    那次後,和他說:爸爸不會再打你了,因你已長大懂事了。

    家裡有書櫃,各種書都有。

    因擔心孩子視力不好,不鼓勵孩子看太多的書,

    一次發現一年級的他在躲在陽臺看文字版的《西遊記》

    試翻開其中一頁問一些字,他不認識,

    但讓他講故事情節,差不多能講述完整。

    原來他可半猜半蒙,跳著看也基本能懂,

    可能以我平時和他講漢字的故事有關,

    如“眼、睛、盯、看、睡、眠、眉、睜、盼”都和眼相關。

    樓下有孩子同班同學,

    放學後一起做完作業再玩已是習慣。

    孩子學習成績不差也不好,小學階段我們不太強求。

    知道孩子結夥玩遊戲後,

    我沒直接打壓,

    我先去玩同款遊戲,再約他們幾個一起玩,

    讓他們體驗屢戰屢敗,就沒興趣了。

    透過那次玩遊戲,我感受很深,

    看書學習做作業是違揹人性的,遊戲才符合人性,

    我現在常反思的是:怎麼將學習變成遊戲?

    很少在餐桌上教育孩子,

    但可愉快的聊天。

    當將孩子當大人,

    自己說出的話就滿滿尊重而不是說教。

    飯後喜歡帶孩子散步,

    背對馬路坐著,

    聽背後的聲音,和孩子一起猜:

    輕車?重車?消防車?救護車?啟動車?制動車?

    或者,和孩子片語聯想,看誰快:

    小鳥、天空、白雲、下雨、青蛙、找媽媽……。

    初中高中,

    我已在外地工作了,

    假期回家,聽說對地理歷史沒興趣,

    就從看新聞扯到美國為什麼打伊拉克,

    再扯到中東,扯地緣政治,扯天氣和地理的關係,

    牆上貼各種地圖,加個地球儀,他房間到像個作戰室,

    地理歷史就變得立體、直觀和相互聯絡了。

    高考,他的成績在我眼裡算超乎預期的好了,

    他不滿意,說了實話:

    上學那麼多年,就高三這一年才算正兒八經的上課學習做作業。

    我倒覺得蠻好,加點油就能超速的車才是好車。

    畢業後,寄回家好大一箱書,都有高度廣度,不流行不時尚。

    看了他寄回的書目,知道了他追求目標及方向,

    也預感到將會是讓父母省心的主。

    校招入了間知名企業,各種升職中……還算順利吧。

    三、幾點心得

    1、先讓孩子經歷,再和他一起反思總結。

    2、學習領悟方法比學習課本知識還重要。

    孩子有超乎想象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引導孩子知道並利用自己這種能力,學習效率、學習成績就不再是問題。

    3、自主閱讀,擴大知識面。課本知識相對孤立,但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就融會貫通了。

    4、越將孩子當大人看,孩子越成長得快。越放心孩子,孩子就讓你少操心。

  • 7 # 甲骨遊學

    1、家庭教育是根基,是孩子人生的避風港,永遠的伊甸園!

    舉個例子,現代美國教育體制之形成,你知道是受到誰的影響嗎?

    是十九世紀英國的大學者米爾。

    作為一代教育大師,影響歐美大學的格局,但你知道嗎,米爾沒有上過學,他父親的家庭教育,培養出了傑出的兒子。

    當然,這是個例,不能隨便應用在每個人身上,因為個人的處境不同。

    不過,這裡能說明一點,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金窩銀窩,比不上自己的狗窩。

    家庭溫馨,好比伊甸園,孩子的身心愉悅,自由發展,好奇心與求知慾都非常強烈,不要太多操心,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很大。

    另外,在生活中,刻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能幫助他們知道怎樣安排時間,明白如何管理進度,反思失誤之處,通曉改正之路。

    會生活,也會學習,一點不假。

    唯一費事的,是家長開始要多操心,打好基礎。

    三個娃的養育過程,非常鍛鍊家長,不過反過來,孩子同樣蒙福不少。

    家長有限,但只要每日進步,就不愁不會養娃。

    2、德育、智育、體育,要平衡,全人教育是核心!

    就目前環境來看,重智育,輕體育,這是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一則家長忽視,二則大環境所逼。

    這個現象,不只中國存在,在外國也一樣。現代有,古代也亦然。

    比如,約一百五十年前,英國的教育家斯賓塞曾觀察到:

    在校學生,上課時間多達十二小時以上,很多女生彎腰駝背。結果失眠症、腹瀉、憂鬱症相當普遍。

    這樣的描述,似乎很熟悉。我們也是一樣一樣的。

    孩子肚子長了一圈一圈的肉,害怕長跑,恐懼引體向上。

    這就是教育失衡的結果。

    還是舉個例子,創建於1440年的英國伊頓公學,雖為普通高中,但在英國的歷史上,曾培養了19位英國首相,成為英國政治家的搖籃。誕生了詩人雪萊,經濟學家凱恩斯等歷史偉人。從伊頓公學,我們可以學到如下寶貴經驗:

    1)注重教育是長期積澱過程,切記不要急功近利。伊頓公學歷來崇尚用匠心打造獨特的教育方式。

    2)下午是孩子的體育時間,在團隊訓練中磨練堅毅精神。

    3)學習強度高,孩子必須善於管理時間。

    (1)三娃奶爸,勤奮父親,育兒達人。(2)教育技術極客,《說文解字》影片被騰訊收錄為精品內容。(3)教育領導力碩士,海外名校畢業,全A拿下。
  • 8 # 始終142942699

    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自己得先學習傳統文化,特別是基礎典籍《弟子規》,然後再教孩子。

    再者,在教孩子的過程中,“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牢記“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孩子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邊教邊改、教學相長。

    還有,明白一個道理就要馬上去做………別管別人都怎麼做、會怎麼看,只要自己認定是正確的事情就要義無反顧。

    舉例來說:

    孩子三歲時,知道電視對孩子的潛在危害後,電視就不再開了,十多年了(否則的話,孩子大起來,你再跟他說這個電視劇小孩子不要看,那個廣告產品你別好奇,他會聽你的嗎?)。

    孩子小學一年級開始洗自己衣服,為了鍛鍊孩子用搓板洗,洗衣機也不開了(讓孩子做的,自己得做到)。

    …………等等

  • 9 # yesman478

    論孩子的教育,這應該是個很大的命題。我們只能從簡回答。還是那個道理,教育前首先要了解物件,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每個孩子都有共性跟特性,共性上:孩子的成長階段一般分成幾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口欲期,差不多出生到一週半的時候,這個時期主要是用嘴巴認識外界事物,孩子的表現是見到什麼東西都想咬。所以這期間的適量控制尤為重要,既要滿足他的嘴欲,又要加以引導,不要什麼都咬;如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引起後遺症,比如兒童時期的舔指頭就是控制不好導致的後遺症等。第二階段是肛門期,排洩成為嬰兒的快感。這一階段主要是適當訓練孩子的按時大小便,讓孩子能實現自我自然控制,但切勿強制控制得過緊,不然容易導致以後形成強迫型性格。第三階段為性蕾欲期,這階段性器官是孩子的主要動情區,孩子會對自己或者異性的性器官感覺好奇,可能在經常的活動中也會發現觸控自己的性器官有快感,或者表現對異性性器官的好奇,這期間的孩子主要表現為喜歡自己觸控性器官等,這時候要注意給他講解身體的構造,或者正常的生理情況,讓孩子健康的直面發育中的各種問題。曾經有個朋友的兒子在這個發育階段的時候就經常會好奇的窺視母親的洗澡,後來她母親就直接叫進去用自己的身體給他講解。兒子是很快就改變了這個習慣,但本人以為或許不需要這樣的直白方式。不過適時的引導或者書面講解是必須的。第四階段是發展期,也就是青春期之前,這期間孩子基本注意力在學習與玩的階段,但也漸漸意識到男女性別的差異,所以經常自然的侷限於同性團體中活動。這期間是塑造孩子優良習慣的好時期。怎麼樣讓孩子快樂的成長,快樂的學習,從小塑造好習慣是家長這時候應該考慮的問題。當然每個孩子隨著遺傳基因,成長環境等其他因素的不同,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比如以上講的各個時期的時間界限不一樣,每個個體的天生性格也不一樣,心裡生理智力發育水平都不一樣,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對外界事物的興趣不一樣,這時候家長最好根據不同的個體因材施教,因興趣施教,切不可用自己的愛好來綁架孩子。本人比較崇尚還給孩子快樂的童年,讓孩子因快樂而學習,因學習而快樂!

  • 10 # 小樹苗一家人

    初為人父,兒子今天剛滿五個月,那麼該如何去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

    我時常在想,在兒子的眼裡我是一名父親,在父親的眼裡我卻是一名兒子。那麼是否我們可以以兒子的身份去看待這個問題呢?自己的父親又是如何來教育我們的?我們又是否是一個合格的兒子呢?

    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在孩子的教育上,父親所佔據的分量是不可或缺的。那麼關於以後教育孩子的問題,我個人感覺可以學習自己父親的一些教育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於這個問題,下面我先講一講我父親對我的教育方法。

    父親在與我相處的時候大多以朋友的身份,很多事情也都會讓我自己決定,適當的時候也會給我提供一些建議。平時生活中犯了錯誤會耐心的給我講道理,當然,有時也難免會揍我。父親給我樹立的形象就像是一位朋友、一位領導者。現在父親雖然已經不再年輕,但是父親的形象卻一直矗立在心中。如今的我也從一名兒子升級到了一名父親,那麼在今後的育兒方面,我感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與技巧,先認認真真的扮演好兒子這個角色,再把這個角色傳遞下去便好。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教育孩子,先從自己做起,這也許就是常說的言傳身教吧!

  • 11 # 不老魚NOF

    孩子教育是每一個父母都關注的問題,但是專家的各種觀點,媒體的各種宣傳讓很多人感覺非常無力和迷茫。

    我分享關於孩子教育的一些個人見解:

    1旅遊比上課重要。2)主見比順從重要。3)興趣比成績重要。4)良知比對錯重要。5)健康比運動重要。6)信仰比崇拜重要。7)成長比輸重要。8)察己比律人重要。9)思考比表達重要。10)快樂比面子重要。11)想象比知識重要.12)獨立比美麗重要.13態度比能力重要

    用心關注這些點你會更加自信和清楚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其實每一個孩子的性格,天賦智商都不是一樣的,沒有完全統一的標準,作為父母最重要的是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給孩子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氛圍。

  • 12 # 改革王道

    在教育孩子方面,無疑我是成功的。由於他母親只有初小學歷,家庭教育的重擔責無旁貸地落在我這個六十年代大學本科生肩上。下面我把主要經驗供大家分享參考。

    經驗之一:一定要做好榜樣,在小孩面前絕對要做到1.、不吸菸不喝酒,不打牌不玩手機和遊戲。2、在小孩面前要彰顯幾十年如一日閱讀和鍛鍊身體制度化且雷打不動的好習慣。3、父母在小孩面前要極力做到認識和行動一致。

    經驗之二:一定要尊重小孩,陪伴小孩。要做到1、儘量少居高臨下訓斥小孩。2、與小孩象朋友般地聊天交流。3、真正把小孩當做家庭正式成員,有事不瞞小孩多與小孩商量並給小孩民主表決權。4、讓小孩自幼養成獨立生活能力,凡是他可以做的事都讓他獨立完成。要安排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給他做。5、全家人與小孩同閱讀一夲書,雙休日找個時間一起暢談讀書感悟與收穫。6、與小孩一起預習功課,小孩提出的問題家長裝做不懂先不回答,讓小孩帶著問題認真聽課,然後回家把老師的答案告訴家長,這就是在實踐費曼學習法。7、經常帶小孩去風景如畫詩情畫意的著名景點去現場解讀有關古詩詞,培養小孩的想象力。8、要十分注意保護小孩天生的好奇心,對他們提出的為什麼要認真回答,當場回答不了的,要對孩子說:“寶貝,這問題我也不懂,因為爸媽讀書少,以後你讀好書就會自己解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日三餐怎麼吃才能真正的減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