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逍遙遊ing

    大器不一定要晚成,萬物成則毀,不成則在不斷進化中。帛書中的“大器免成”似乎更合道家真意,我相信帛書才是《老子》的原貌。

  • 2 # 金風359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善成。

    譯文: 上士聽了道,勤奮去實行;中士聽了道,將疑而將信;下士聽了道,反加以譏笑——不被他們笑,不成其為道。古話說得好:光明的道好像闇昧,前進的道好像後退,平坦的道好像崎嶇;高尚的德好像河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強的德好像懦弱,充實的德好像空虛;最潔白的好像汙濁,最方正的沒有稜角,最大的器具最後完成,最大的音樂沒有聲響,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象。大道隱匿,沒有名稱,卻唯有道善於始生萬物,又善於去完成。

    讀老子這段文字,自己膚淺的感受是:

    世界之大,道(相當於真理)之深奧。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只不過處於盲人摸象的境界而也;我們對道的發現和理解也還只是滄海之一粟。所以,我們應常懷謙卑之心,認真學習,積極思考,使自己不斷進步,雖暫時無法盡知真理,但可以無限趨近真理。

    自滿的人,容易愚痴,愚痴的人往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更不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愚痴的人,對新生事物總是抵制排斥,對新理念新思想總是懷疑嘲笑。一個人要想擺脫自滿和愚痴,只有努力學習,不斷進步。

  • 3 # 樹德漢碩

    老子的《道德經》,我是愛說的。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上中下三種人,你屬那類?

    明白易懂的道理反而好像難以理解,促人上進的道理反而好像引人後退,容易做到的道理反而好像難以施行,最崇高的品質反而好像什麼也沒有,最潔白的顏色反而好像是黑暗,闊大寬容的品德反而好像變化無常。最大的方形反而無稜角,最大的器物總是最後完成,最大的聲音反而無聲,最大的形象反而無形。規律雖然無形無聲,不可名狀,然而它卻善於幫助萬物並且成就萬物。

    世間總是矛盾著的,凡事都一分為二,有矛也就有盾,矛盾既對立又統一。矛盾事物雙方的表現是很多的,現象與本質也是一對矛盾,彼此相異,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具有統一性,從矛盾觀點看,那樣不是相反相成相輔相對的?這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就是道。人對道的態度是不同的,不同層次的人有不同的認識理解及不同態度。有多少真正認識理解了“道”?難怪“下士”們只見表象不見本質而只會抓現象來嘲笑譏諷了,但道是不怕譏笑的。

  • 4 # 龍學創始人劉樹成

    《道德經》的這幾句話的核心大智慧“大方無隅”的真意:偉大方法無有用法紀規矩約束的死角

    一一如用偉大的民主票決天網全覆蓋(大方),沒有(無)用法紀治腐敗犯罪常有的看不到的漏網罪犯死角(隅)

    腐敗犯罪是世界性難題,有的人說要重懲腐敗犯罪分子,就能治住腐敗犯罪,這隻能收效一時,不能徹底根治。例如:明朝朱元璋是歷史上懲治贓罪最重的時代,他設“皮廟場",把腐敗犯罪分子"剝皮實(內臟填充)草”,公開陳列震懾犯罪,後來嚴厲到犯贓罪者“不論輕重皆誅(殺)之",但他也沒有根治封建專治社會"官貪吏汙"的腐敗犯罪,發出“我欲除髒罪,奈何朝殺而暮犯"的感嘆!”只有民主法制社會的"大方"才能徹底根治腐敗犯罪。

    為什麼說,《道德經》的這幾句話的核心大智慧“大方無隅”的真意是:偉大方法無有用法紀規矩約束的死角,如用偉大的民主票決天網全覆蓋(大方),沒有(無)用法紀治腐敗犯罪常有的看不到的漏網罪犯死角(隅),即能徹底根治腐敗犯罪呢?

    古人說“天圓地方”,今人疑問:地球是橢圓體,怎麼能說成是方的呢!是歷史的侷限性。錯!是今人的侷限性即"隅"性。地球是“大方無隅”,無死角。以附圖為證:橢圓形體內裡是由無數方:半邊是三角形,整體是矩形,以兩個定點轉動形成的,但橢圓無角。偉大方法就是這樣無用矩形方尺畫圖形成的死角,如用偉大的民主票決天網全覆蓋(大方),沒有(無)用法紀治腐敗犯罪留下看不到的漏網罪犯死角(隅)。 這就是《道德經》說的“天網恢恢(票決‘忄’消除‘灰’人、壞人贓髒物的汙染),疏而不失(漏網)"的意思。

    “大方無隅”出自《道德經.四十章》,其代數意思是:以法紀規矩(四丁)約束工作(十酉),治不住犯罪,必須用民主法制才能根治犯罪。

    例如:人身體心臟這一動力機關是健康的“大方”,無有用腿步量、大夫看病的死角一"隅"。

    《紅樓夢》與之對應的四十回就是以故事說明這一道理的:"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令牌”。劉姥姥在沒有民主法制的社會被人在宴席上耍笑,“違法犯規",靠“牙令牌"懲罰不解決根本問題。

    “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幾句(《道德經.四十章》)話的意思是:如上偉“大”的法“器",是領導(日)不願被“免”職的“晚"些時候的“晚”上一樣的絕密條件下,按時進行無記名交換、投票才能"成"功;偉“大”的交換、票決,一錘定“音",是人們“希"望的有希望的發"聲";偉“大”的吸收不同意見、候選人,淘汰錯誤意見、候選人,吸收氧氣,撥出二氧化碳的“象"行動沒有“形"狀。

    附圖:

  • 5 # 天行健185735037

    有無道理關鍵看你是否明白聖人所講的這個所謂的大XX的"大"指的是什麼?

    道德經的道是不可言說的,只能藉著比喻而說。所有的比喻皆是指向這個"大"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這些個色、音、味⋯⋯會給人的不同感覺,從而讓人迷失了大象,大音,大味。比如人的視覺感受應該是整個可見光範圍,而整個視覺即是所謂的大,當我們看到五光十色的影象的時候也就迷失了視覺之本身了。這個視覺才是聖人所說的"大"同理其它的大XX的"大"都是與覺有關。換成今天的話說這個"大"即是我們的人人本有的覺性,或者說是心,或者說是道,或者說是真人。

    如果不明白聖人所講的這個大即是自己的覺性,那麼你無論如何也是不會知其所以然的。

    要真知其所以然,必須依聖人的教導。"至虛極,守靜篤"最終自已證悟。

  • 6 # 乳虎嘯谷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幾句來源於《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譯成現代文就是,最大的方形反而像沒有稜角,重大的器物往往完成的很晚,最高階的音樂只有微細的聲音,最宏大的形象反倒無形。顯然,這不是一個古代聖賢表達的真正所在。老子要表達的是大宇宙觀,時空觀,形而上更高階的哲學境界。老子認為道是無形的,虛空的,永存的,就像深邃無際的洞,這個洞的門戶就連著天與地,看不到摸不到,卻處處有,時時有,真實存在,萬物都是在道中執行的,永無窮盡。現在科學也證實了老子的觀點是正確的,宇宙是虛空的,無限的,無窮大,沒有東南西北中的邊界,時間是無限的。有限的時間,東西南北中的界定,是人為設定的,這樣反而侷限了人的視野和思想。真正來自宇宙的Teana之音,我們人類反而聽不到,但它依然存在,這就需要人類靜下心來,經過一番修行,來感受宇宙的Teana之音。正如俗語說的,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豈至羅馬,人類的歷史,需要上千年上萬年的沉澱,才慢慢形成。大國重器的完成,需要許多科學家的日日夜夜的辛勤工作,N次實驗的失敗,才最後成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下一代的教育,需要的是腳踏實地,而不是急功近利,只要紮紮實實的作好本份,才能培養出國家的棟樑之材,所以老子說大器晚成。古代的聖賢,哲人,民族英雄雖然他們一去不復返,但他們高大的形象,智慧的思想,偉大的人格魅力,卻是無形的,永存於人們心裡,一代一代影響著,所以說大象無形。

  • 7 # 澄衷蒙學堂

    我的回答:有無道理這個問題,是“老子”也沒想到的第四種情況!

    原文出處: 《道德經》老子 :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原文開篇說了三種情況,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就是說有的人聽了感覺挺有道理,就會勤勉執行;有的人聽了,也感覺挺好,可執行力不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起來就做,想不起來就算完;再有的人聽了,大笑之,什麼破道理,該吃吃該喝喝。

    比如說大家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可你去勸吸菸的人戒菸,有幾個勸成功的?往往還會被反教育一頓,菸民們順手就點上了一支菸,悠悠地說:哥抽的不是煙,抽的是寂寞!而且,你看看咱毛爺爺,活到老、學到老、抽到老!八十多了還沒戒菸呢。還有那個誰誰誰,一通教育下來,你就放棄了。忽然有一天,身體不舒服了,去醫院看大夫,大夫說:這煙不能再抽了,再抽就完蛋了。於是菸民哥,立馬就變了,從“下士,大笑之”變成了“上士,勤而行之”。由此看來,還是“大夫的道”最管用!

    大器晚成,這句話,是平常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往往是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沒啥成就,到年紀大了卻創造了巨大的成就,此謂之大器晚成。比如偉大的華為任正非任老闆,四十多歲了才開始創業,創造了華為。

    其它三句,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說實在的我也不大懂,不過我不懂是有原因的,因為我還沒有1個億。

    曾看到這麼個故事,說:一個人,當你有10萬塊錢時,你會感覺生活挺好美,有吃有喝;當你有100萬時,你會感覺,我咋這麼窮啊,啥都買不起,日子沒法過了;當你有1000萬時,你會感覺,日子還可以,將就著、湊付著過吧;當你有1個億時,你會感覺,錢是啥?不就是紙麼,這堆紙,對我來說,嘛用沒有?

    有1個億的人,就這麼理解問題麼,搞不懂!所以我還是先定個小目標,掙他1個億,再說!

  • 8 # 湯天德

    道德經名言: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從道德經的哲學角度來解釋:天圓地方土地廣大是沒有邊際的;

    祭祀天地用的禮器只要有道是不需要的;

    傳播最遠的聲音用耳朵是聽不見的;

    從宇宙傳來的光影是沒有形象的。

    不過,老子真正要告訴我們的是“無”。

    “無”就是“道”,得到“道”的人,思維無界、慧眼無形、不崇尚祭祀都能得到“道”的庇佑。

    而從修練的角度來説,老子要我們常有欲,以觀其徼。徼是無窮大、無窮遠,當你觀物於徼,你就會看到物是無色、無形,而你便會達到無識的境界。這就是老子説這句話真正的用意,絕對有道理,而且是真理。

  • 9 # 網聞博報

    此語出自《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應結合上下文來全面理解。

    且看現代流行版本《道德經》第四十一章原文:“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悟性好的上等智力者聽了道理,馬上就會努力地去做。悟性一般的中等智力者聽了道理,總是半信半疑猶猶豫豫徘徊觀望。悟性差的下等智力者聽了道理,則會大聲嘲笑這簡直是落伍而又不切合實際的蠢話空話廢話。如果不被悟性差的下等智力者嘲笑,那就反而顯示不出大道的高深玄妙了!所以古時候得道者就曾經說,明白道理的人看似很愚昧,修道進步看似乎在倒退,平坦安全的道路卻看似充滿著坎坷磨難。具有上德之人總是虛懷若谷知白守黑,幫助別人滿腔熱忱不求回報自己生活卻總顯得很窘迫,時刻心懷天下克己奉公卻總好像是偷懶耍奸只顧個人逍遙自在。

    越是質樸純真就越是盡顯混濁瑕疵,越是純潔坦白就越是盡顯汙漬,越是廣闊高遠的空間就越是沒有邊框稜角,最有用的器具人們往往是最晚才能夠發現,最大的響動反而是沉默寂靜無聲無息,最大的有形之象反而是無形之氣,大道原本就無形無名。然而,只有大道才能夠讓宇宙萬物生生不息迴圈往復,並且始終彰顯著生而不有不求回報的天德。

    為了加深理解,我們可以參考閱讀一下《道德經》第十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鑑,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這段話的大意是,精以載氣形神合一,可以有片刻的分離嗎?從朝氣蓬勃到沉靜溫和,人還能像嬰兒那樣純真無邪嗎?照照鏡子洗滌靈魂深處的私心雜念,誰能沒有瑕疵呢?關愛百姓治國理政,誰能夠遵循道法自然法則的無為而無不為呢?縱橫捭闔為私利爭雌雄,誰能夠像女人那樣善良溫順呢?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順天應人,誰能不動用心智呢?讓萬物自由繁衍生息,養育它們而不佔為己有,也不居功自傲,更不會因大權在握就隨意擺佈它們的命運。這樣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才真正是自然無為的天德。

    以經解經,我們還可以參考閱讀一下 《道德經》第二十章:“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我獨泊兮,其未兆。沌沌兮,若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颶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於母。”

    這段話的大意是,徹底拋棄爭名奪利的權術智謀機巧之學,就能夠放鬆身心高枕無憂。試問,誠懇讚賞與阿諛奉承,相距有多遠?善良美好與邪惡醜陋,又相差多少?人人都畏懼的,就不能不畏懼。這種風氣從遠古以來就是如此,而且將來也照樣是延綿不絕。天下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就像是擁擠在一條路上去趕赴慶典盛宴,也像是趕著去春遊觀賞美景。而我卻獨自享受著淡泊寧靜,對周圍人的喧囂根本無動於衷。迷迷糊糊混混沌沌的狀態,就像是還不會發出嘻笑聲的嬰兒。自由閒散的樣子,就像無家可歸的流浪者。看大家都能夠得到額外的收穫,而唯獨我一人感到悵然若失。我真是愚昧透頂心竅不開啊,總是這樣迷迷糊糊混混沌沌!注重現實的人都會自吹自擂爭相炫耀自己的光彩,唯獨我一人孤僻低調黯然失色。世人對於個人得失都能夠精打細算明察秋毫,唯獨我總是淳樸憨厚糊里糊塗經常吃虧。而我的內心世界,一會就像平靜的大海,一會又像是升騰起了呼嘯不止的颶風。世人好像都有精明機巧的實用本領和作為,而我唯獨我愚昧笨拙與世無爭。我為什麼會這樣特立獨行卓爾不群,關鍵在於感悟到應該追求道法自然自由自在的生活。

    再聯絡上下文來看,就像每個人的指紋區別一樣,人與人之間永遠存在著先天性的差別。不過,這也僅僅只是自然生物學層面的先天差異。人類畢竟不是遵循叢林法則自私自利生存競爭的低階動物,而是具有社會群體公共意識的高階動物。因此,社會上人與人之間根本性的差異,絕不在於家庭出身和個人佔有的財富地位差別,也不在於先天性的智力差異,而是在於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心善淵”的“公私之變”。所謂“歸根曰靜”的“知常曰明”,就在於“致虛極守靜篤”的“知常容”和“公乃全”。能夠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追求社會公利最大化,當然就是“大象無形”的“善貸且成”。反之,如果被貪婪追求個人私利最大化的私慾迷障了心智,就必然是“下士聞道大笑之”的“不知常妄作兇”!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還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這個追求社會公利最大化與追求個人私利最大化的核心價值觀抉擇,才真正體現著人與人之間的根本性差別。

    古往今來,不管是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還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人們都是按照各自的“道可道”匆匆走完人生之旅。不管是追求社會公利最大化,還是追求個人私利最大化,都是有志向有行動的立身、立言和立功德。因此,不進行正邪善惡真偽美醜高低上下前後左右大小輕重的權衡判斷,顯然不可能。要說誰沒有雄心沒有追求沒有核心價值觀,顯然也是罔顧客觀現實的放空炮。問題是,對於正邪善惡真偽美醜高低上下前後左右大小輕重的權衡判斷,為何會出現“大道廢有仁義”的“假公濟私”?又為何會繼續存在著“智慧出有大偽”的“名可名非常名”?

    如前所述,老子是在傳承“三皇”的大道,也就是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然而,自“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開始,再經“湯武革命”改朝換代,直到老子所處的“禮崩樂壞”天下大亂之際,這個奴隸制小康社會已經持續了大約兩千五百年。在“天子分封建藩”君臣父子等級禮法制度的常道已經習慣成自然之時,想讓這個“大道既隱天下為私”時代的常人做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當然只能是“下士聞道大笑之”的時空穿越。儘管如此,老子在當時天下大亂的物慾橫流中,還是能夠堅持以傳承大道立身、立言和立功德,這才給兩千五百年後的我們留下了五千言《道德經》。我們可以不認為,老子就是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的薪火傳承者。而誰又能夠否認,老子堅持以傳承大道立身、立言和立功德的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沒有彰顯出追求社會公利最大化的初心呢?

    遙想“上五千年”的“三皇”時代,在那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原始共產主義大同社會,人們都能夠自覺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幾乎人人都是“上士聞道勤而行之”的“老子知音”。而自“堯舜禹之變”的“夏禹傳子家天下”以後,“老子知音”就只能是先知先覺的鳳毛麟角了。不過,“公私之變”物極必反,也同樣是否極泰來的自然迴圈週而復始。自然宇宙世界是“無形之氣”與“有形之象”互相轉化有無相生的系統迴圈,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心善淵”的“自我小宇宙”也同樣如此。距今兩千五百年前的老子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今天的常人照樣是人人都可以問道得道。歸根結蒂,究竟是道法自然法則大公無私抑強扶弱“天之道”,還是道法叢林法則自私自利弱肉強食“獸之道”?這個“道為術之本”的“道不同”,完全取決於個人主觀意識能動性“公私之變”的自我革命!

  • 10 #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剛看到這一章,

    想到周易以陽為大,

    凡大處皆指陽多陽壯陽大,

    甚至有大過。

    道德經有很多地方都說大,

    大乃指道也,

    凡提到大並形器處,

    無非言因道而大。

    權引首句,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王弼說:隨物而成,不為一象,故若缺也。

    蘇轍說:天下以不缺為成,故成鈴有弊。以不虛為盈,故盈又有窮。聖人要於大成而不卹其缺,期於大盈而不惡其沖,是以成而不弊,盈而不窮也。

    可以參考我其它問題的解答,關注即可檢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一般是可以活到幾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