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辛欣然

    我來自農村,喜歡充滿鄉土氣息的作品。比如魯迅先生的《社戲》、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及《阿Q正傳》。也喜歡汪曾祺的散文式的小說和沈從文的巜湘行散記》!總之是清新自然的風格!當代 的,我喜歡餘華、蘇童和劉慶邦的小說,敘述從俗不迫、語言裡透著濃濃的幽默!

  • 2 # FFP68241816

    已故作家路遙的寫作。路遙的創作大量使用白描的手法,我比較喜歡。

    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描畫出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這種寫作手法叫白描。

    魯迅先生曾說:“白描卻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

    其實,寫作是全憑自己感覺的事情,有感而發,一筆春秋,抒寫了人來人往,花開花落,想說的都是心中的描寫,這樣自己就會很開心。

  • 3 # 百年樹妖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講講我的故事

    我並非出生書香門第,也就是說,我爺爺,我爸爸,都不是讀書人,僅僅是上了一些學,認識幾個字。工作後,也沒有從事和書本筆墨打交道的事,就是普通工人。

    我算是家中的那顆“好筍”,上了將近20年的學,明著暗著讀了不少書,算半個書呆子。

    悲劇來了,讀了20年的書,我不會寫作,寫出的東西乾巴巴,我自己都看不下去。

    讓我先哭3分鐘,再哭3分鐘,好了,收眼淚,繼續說。

    我那些年讀的書,不是為了學業,就是為了消遣娛樂,寫作就是交作文,或者交論文。

    現在開始新媒體寫作,對我影響最大的,並不是那些大咖,而是一個新媒體作者,叫在下千城。

    新媒體作者--在下千城,對我影響很大,原因如下:

    1】他在自己的簡介中說要讀1000本書,走1000座城。不知道他現在實施到什麼程度了。我閉上眼睛一想,這也是我曾經的理想,我自己沒去做,他去做了,我為自己汗顏,要反省自己。

    2】他應該讀了很多書,總結出了很多的方法,我認真看了,有很強的指導性,我目前正努力實踐,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

    3】他在寫文章之前,應該有過很長時間的思考,所以他現在的文章佈局風格,行文風格,用詞風格,都很統一,這種風格很適合我去模仿,學習。

    4】最重要的是,他的堅持,耐力,打動了我,並且他的方法,他的成果,讓我看到了,我以後可能的樣子。

  • 4 # 大武河

    要說對我影響較大的作家真事多了去了。巴爾扎克、約翰克里斯多夫、曹雪芹、列夫托爾斯泰,勃朗特三姐妹、巴金、歐陽山等,這些書都是初中高中的時候在我爸的書房裡偷著看的,如果把看小說的功夫用到學習上或許能考個好一點的大學,好多年後都在後悔這件事。上大學以後,我會偏愛一些女作家,畢淑敏、張愛玲、春日遲遲、三毛、瓊瑤、亦舒、嚴歌苓、六六等。

    但是對我寫作影響最大的作家是三毛。為什麼呢?小時候所受的關於寫作和文學的教育,主要來自於學校,學校的語文教學是刻板的,寫作文是套路的,儘管看了很多書,都是在看熱鬧階段,一提筆寫東西,就被引上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所以我特別理解一個笑話,說一箇中考的作文題是《你最感動地一件事》,好多學生都寫自己或父母出車禍了,別人怎麼幫助自己,其實全是編出來的子虛烏有的事,過去中學的作文教學就會教出一批又一批這樣的學生。

    而三毛的著作給我的感覺是豁然開朗。原來寫作可以這麼放鬆,可以想謝啥就謝啥,可以以毫無顧忌的把心裡想的東西都寫出來,可以寫一個人對他人對全世界最真實的感覺。

    讀三毛的書最突出的感覺就是舒服。你可以當做在和你最好的閨蜜聊天,聽她絮絮叨叨的誰說她所有的生活和人生感受,寫的輕鬆看的輕鬆,沒有套路,寫作由一個便秘般的行為,變的輕鬆自由,隨意放飛自己的心靈。

    買了三毛全部的著作,獲得的最大收益是,從此寫作變成樂一件愉快的事情。寫的好不好,取決於我對人生和生活感悟深不深,但是,寫作感覺變了,一定是寫自己對世界和人生的感悟,而不是遵守某種套路,寫出一種極其僵化的東西,所有的文字都應該是有血有肉有趣的。

  • 5 # 蝶戀花56044386

    小時候,外婆常常說你們長大了,就寫一本書,寫外婆的故事。

    如今外婆都離開我們快二十年了,我沒有寫出一篇滿意的作品。而我的心裡一直想著把外婆的故事能寫出來 ,告訴大家。

    每個人寫作的風格不同,與喜歡的作家,受到的影響力有很大的因素。

    我喜歡一些讓人思考人生的書籍。

    但是中國的作品讓人受影響的是某一句或一段話。

    國外的書籍給人的認識和感受,思考在於整篇內容。相比之下我比較喜歡國外的作家。但是我看的都是翻譯版,因為原版沒能力閱讀。

    最近看了兩本書,覺得很有意義。推薦給大家。

    特別是追風箏的人,寫出了一位父親對兒子的影響很大,父親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成長中,感情,道德的方向。

  • 6 # 果林,豫北蟈蟈

    我只是一個業餘文學愛好者,喜歡看書,退休前利用工作餘暇,偶爾也寫點東西。退休後,空閒時間多了,寫的東西也多了一點兒。如果說受哪個作家影響較深,不僅那些大作家無機會接觸,就是一些知名作家,也交往甚少。所謂受其影響較大,主要是閱讀其作品感受到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我文學寫作影響最大的,是茅盾先生的作品。我閱讀遍數最多的現代長篇小說就是茅盾先生的《子夜》。這部書,無論文學造詣,還是對現實生活感悟的敏銳,以及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光怪陸離現象的揭露深度看,都不愧是大師級的文學經典。茅盾先生不僅著作等身,碩果累累,他根據自己長期的創作實踐,總結的寫作經驗和技巧,也都言之有物,明確具體,頗有見地。例如長篇小說的構思,在頭緒繁雜,感覺無從下手時,不妨從人物藝術形象的塑造入手。人物,性格,情節故事,互相襯托,互相充盈,互相暈染烘托,相得益彰。

  • 7 # 雲箏靜雪

    平日閒暇,也喜歡舞文弄墨。說起來對於個人影響最大的作家,當屬梁羽生先生!讀初中的時候,有幸拜讀了他的《雲海玉弓緣》和《萍蹤俠影錄》兩部作品。對我在以後的寫作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梁羽生,原名陳文統,祖籍廣西。他也可以被稱為文學領域內,對新派武俠小說興起和發展有著非常大的開拓和推進!

    ——他吸引和影響我的,重點有兩個環節:

    1.對於武俠的理解和認知。他認為,武俠小說必須有武有俠,武是一種手段,俠是真正目的,透過武力的手段去達到俠義的目的;所以,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一個人可以完全不懂武功,卻不可以沒有俠氣。

    2.他自身的文化修養和底蘊。梁羽生先生寫作,善於運用詩詞歌賦,典籍,民俗俚語等‘佐料’進行作品浸染和上色,包括他的開篇和結束。都非常讓人讀後拍案叫絕,令人難忘!他的文筆細膩,對仗工整。尤其心裡活動或者場面描寫,人物刻畫特別鮮明。

    以上觀點代表個人,表述如有對先生疏漏或不妥之處,還望方家指正!

  • 8 # 果果文史風

    莫言是我最認真讀的人,雖然他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我也不否定是因為這個而讀他,或許每個崇尚文藝的青年都有著文學夢的騷動,當然我也不例外。那就好好說道說道,我心中那個獨領風騷的當代文學大師-莫言

    2015年元旦當天,我很虔誠的來到高密莫言舊居買了一本《生死疲勞》。據說這是一部當代世界文學都佔有一定地位的書籍,我坐了是十幾個小說的火車,人到三十還不覺得累,就是因為我離夢想-也是莫言夢想的起點-高密越來越近了,一下車我就不知道應該配備什麼樣的心情,如何虔誠的迎接為中國文學帶來希望的莫言家鄉。下了火車是公交,再然後是一段我選擇提前下車的土路。摒著呼吸,我拿起了莫言的堂哥遞給我的《生死疲勞》,作為銷售莫言圖書的活動,這部書的首頁上籤上了莫言堂哥的名字以及一段慰藉中國農民的話,作為讀者,莫言的哥哥還和我們單獨拍照留念。這一系列的動作也更使我珍惜手中的書,作為世界版圖上平地而起的-高密市,臨離開之時,我沒有選擇馬上返程,而是由衷的憧憬起山東大地,隨後游完泰山我便回去了,緊接著就“墜”進了《生死疲勞》。

    雖然囉囉嗦嗦說了這麼多與莫言小說《生死疲勞》無關的話,但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並不完全來自於書中的深刻的主旨,或許書讀到一定程度,人們就開始審視人文了,這之間就包括了對作者的研究。莫言和高密的故事到此為止,就《生死疲勞》來說,他是一部厚重的書,在我看來完全不差陳忠實陳老的《白鹿原》。如果硬要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做個比較,如果不按時間順序的話,在文學呈現上《百年孤獨》完全不佔優勢。

    莫言以一個先入為主的開頭,深深的折服了所有閱讀這本小說的讀者,無論中外。主人公西門鬧是一個富甲一方的地主,但為人很坦誠,完全不亞於《白鹿原》裡的白炳德老漢,西門鬧也很能幹,不僅如此,他還是一個菩薩心腸的人,在大雪的清晨撿到一個棄嬰兒,便出於人道抱回家收養起來。在莫言的敘述中,西門鬧更可敬的就是他作為富人,還常年保留著節儉的習慣,莊街上還沒見人走動時,西門鬧已經趁著天剛拂曉就揹著簍子撿牛糞。

    就是這麼一個接地氣的小財主,忽然有一天就被民兵拉著槍斃了,拿火槍崩他的還是多年遊手好閒後搖身一變成了民兵隊長的鄰居黃童。更多的疑雲來不及詳摹,西門鬧已經靈魂出竅,帶著一頭霧水,西門鬧來到地府開始了他長達人世間半個世紀的生命“維權”。介於冥界不能太過毒辣,就給了西門鬧六次輪迴轉世的機會,結果每次來人間都是被託生成畜生的角色,屢試不爽,靈魂乏累無比,這一切都變成了曇花一現,觸手不可得的。於是終於抗爭無望的他開始停下來,回憶貪婪人間時兩個妻子的溫床和糧倉裡辛苦存下的財貨。

    也曾有人說過莫言的《生死疲勞》在開頭部分有抄襲土耳其作家奧爾罕·帕穆克的《我的名字叫紅》。作為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帕穆克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紅》的確是一本不亞於《生死疲勞》的書,並且在西方世界和中東伊斯蘭世界,這本書的價值是極高。它的文藝性也超長了時代,除此之外,作為偵探性的文學鉅著《我的名字叫紅》在開篇就深深的吸引了讀者,但凡翻起來就也很難再放下。帕穆克作為土耳其當代文學扛把子,完全貨真價實。當年就因為《我的名字叫紅》和《白色城堡》被西方文學看中。那麼莫言有沒有抄襲帕穆克呢?

    2006年,帕穆克長篇小說《我的名字叫紅》獲得了包括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法國文學獎、都柏林文學獎在內的歐洲三大文學獎項。此作品還被譯成2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出版。文學評論家把他和托馬斯·曼、普魯斯特、卡爾維諾,甚至是博爾赫斯等大師相提並論。作為早在世界文壇嶄露頭角的中東學派大師,東方的文學界包括日本都很汗顏,絕對的創作硬核。自然他的書一旦出版,必定全世界開好,每個從事寫作的人,想必都深刻的研究過,可是這裡要說的是,帕穆克這部震驚世人的作品還沒有漢語譯本的時候,莫言的《生死疲勞》就已經寫成了。

    中國出版社記載,作家莫言的小說作品《生死疲勞》首版時間就是2006年,而《我的名字叫紅》漢譯本是在2008年出版的,時間相差2年,所以莫言的《生死疲勞》不存在抄襲。2008年的時候,作為文藝界大咖,帕穆克還專程來中國,並與當時已經在中國文壇小有名氣的莫言見面,甚至談到坊間傳言小說抄襲的事情,莫言作為坦誠的小說家,似乎什麼東西到他那裡就變得輕快,與帕穆克接觸的間隙裡,竟然直接和帕穆克半開玩笑的聊小說抄襲的事,當然帕穆克很清楚莫言夠不著抄襲他。

    作為思想天馬行空的創作者,莫言完全是藝高人膽大,就像餘華說的那樣作家從來不考慮讀者的感受,想到那裡就寫那裡。莫言在這方面更甚,東一榔頭,西一棍,不認真看書的人很快就被打“懵”,他不設架子,不做作,有時候低到塵埃裡“狗添”一幢事,有時候又儼然“七星道人”隔空喊話,有時候有必要了還要小肚雞腸地教訓黑賭毒和下三濫,特別是在《豐乳肥臀》和《酒國》裡展現更明顯。

    一本《生死疲勞》我花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看完,看書慢真不可原諒,浪費了太多時間了,不過也得到了啟示,就是像聖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或者是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圬。作為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全是基礎,欲要領會世界,不得不和大師詳細的“談”上一番。有名人曾說過,閱讀一本書就是與作者的一次深度交流,同時閱讀一本書也是深度認知社會的一次機會。巴爾扎克曾說過,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讀一本書也就是在深切瞭解自己所處的世界。作為讀過莫言的人,我-一個你正在看著的人,已經從莫言那謙遜的性格里學到了,做人低調,做事(寫作)高調的整體格調。

    讀過莫言以後,我也常常有些偏向他書中的思想感受,做人要樸實,做事要大膽(當然對於我這樣畏縮的來說),鑽研要深入,思想要靈活,最好是丟擲九霄雲外去!

  • 9 # 虞思桐說文史

    我是個閱讀寫作愛好者。從小就痴迷閱讀,尤其是小說。一開始讀的多是紅色書籍,前蘇聯的和中國的革命戰爭英雄人物對我影響很大。

    後來我開始閱讀紅樓夢,水滸等名著。歐美和日本作家的書也讀了不少。《紅與黑》《巴黎聖母院》,《約翰.克里斯多夫》等等很多很多。

    其中,對我影響較大的有以下幾位。

    1. 前期印象較深的是俄羅斯的托爾斯泰。

    他最著名的三部小說《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戰爭與和平》都讀過。其中《安娜.卡列尼娜》看了好幾遍,還去看了電視劇和電影。

    托爾斯泰對19世紀貴族家庭的生活,貴族女性的各種描寫可謂細緻入微。他對戰爭場面,以及日常生活都的描寫都很具特色。他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給我深刻印象,尤其是不顧一切追求愛情的安娜。

    2. 路遙。

    這是一個用生命寫作的作家。他對我影響最大的不是長篇《平凡的世界》,而是那部中篇《人生》。

    我被他寫的主人公高加林的命運緊緊地吸引——一個渴望衝出狹窄逼仄的山村,開始新生活,卻又在當時體制下無能為力的知識青年。看了小說改編的電影之後,我哭了——為高加林,也為所有與他有共同遭遇的青年人。

    3.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

    這是我寫作長篇小說之後,看的作品最多的一位。他的書不僅僅是懸疑破案,不僅僅是驚悚恐怖。我透過他的一系列偵破小說中,也看到了日本社會現狀,以及人類普遍的情感以及生存問題。看了很多他的書,我也不由得喜歡並開始學寫這種懸疑類小說。

    儘管東野圭吾的小說很多,他幾乎以每年三本的速度創作著。但他的作品幾乎從來沒有重複,每一部作品的內容——每一個案件的環境和人物都是嶄新的。我十分敬佩他,對他的書幾乎每部必讀。

  • 10 # 李忠堂

    回答這個問題,我感到非常汗顏。第一,我並非職業寫手,從小學學寫作文起,到現在所有的文字,滿打滿算,恐怕也超不過3O0萬字,其中有百十萬字與文學毫無關係,是一律兒的“同志們……而奮鬥”,約不到百萬字是地方文史研究,剩下的才是文學習作,但正式出版發表的才四十多萬字,這一點成績一直羞於向人談起。第二,本人雖在履歷表中填的是大學中文,但其實只是個函授學歷,就閱讀面而言,是畸形的,外國文學名著只讀過茶花女,紅與黑,鐵流及莫泊桑的幾個短篇。古代文學雖然讀了一些,但不多,除唐詩三百首外,沒有認真讀完過一本書,比如史記,古文觀止,都讀了其中的一部分。現在回想起來讀的最多的還是新時期的文學作品,那時雖然一個月掙五元錢工資,但訂閱的雜誌就五六份,其中有小說月報,散文,散文選刊,文學報,作品與爭鳴等。但是卻從來沒有對那一個作家那一個流派做過認真的研究。

    沒有研究,並不代表就沒有偏愛,也不等於沒有受到影響。回想起來,也許是地域關係的原因,自已還是比較喜歡陝籍作家的作品,比如柳青的創業史,陳忠實的白鹿原,路遙的人生,驚心動魄的一幕,賈平凹的正月臘月,廢都,喜歡他們作品中濃郁的地方特色和對社會生活真實細緻的描寫;散文方面比較喜歡和谷。就我個人的閱歷而言,柳青的創業史寫的比較老實,讀他的作品,我常常能想起那個留著一抹鬍鬚的老人,覺得他就像我們身邊的那些老好的老實人一樣,能不動聲色地講述發生在大變革時代的人和事,不溫不火,這種平靜的品質是我們許多人無法企至的。而讀陳忠實的白鹿原,卻能感到一個作家的睿智,陳老對文學的貢獻,不僅僅是向讀者揭示了一個民族的秘史,更重要的是成功地塑造了田小蛾這個可愛,可憐的藝術形象,這樣的文學形象在新時期是不多見的,但生活中是存在的。而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要我看是有一定的自傳性質的,蘊含在作品中悲憫情結尤其讓人感動。至於賈平凹不管寫了多少部長篇,真正能站起來的藝術形象也只有莊子蝶一個,這就我為什麼一直推崇他的廢都的原因。文學即人學,沒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就談不上好作品。

    話又說回來,雖然這幾個陝籍作家我比較偏愛,但由幹本人資質魯鈍,學到的東西並不多,憾哉惜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誰有《快嘴李翠蓮記》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