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30708877251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①,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②,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③。項梁嘗有櫟陽逮④,乃請靳獄椽曹咎書抵櫟陽獄椽司馬欣⑤,以故事得已⑥。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⑦。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⑧,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⑩,族矣(11)!”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12),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13)。 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②去:放棄,丟下。③竟學:學到底。“竟”,終於,完畢。④逮:及,指有罪相連及。⑤請:求,要。書:信。抵:到達,這裡是送達的意思。⑥以故:因此。已:止,了結。⑦皆出項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項梁。⑧繇:同“徭”。⑨陰:暗中。部勒:部署,組織。賓客:“指客居吳中依附項梁的人。子弟:指吳中的年輕人。⑩妄言:胡亂說。(11)族:滅族,滿門抄斬。(12)扛:兩手對舉。(13)雖:即使。憚:害怕。 秦二世元年七月①,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②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③。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④。”是時桓楚亡在澤中⑤。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⑥:“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⑦。門下大驚,擾亂⑧,籍所擊殺數十百人⑨。一府中皆慴伏⑩,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11),諭以所為起大事(12),遂舉吳中兵(13)。使人收下縣(14),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15)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16),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17)。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18),徇下縣(19)。 ①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②會稽守通:會稽郡郡守殷通。 ③“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大約是當時成語。“先”,在前邊;“後”,在後邊。④將:帶兵。⑤亡:逃亡,避匿。⑥眴:目動,眨巴眼,使眼色。⑦印綬:指印。“綬”,穿縛印紐的帶子。⑧擾亂:亂,混亂。“擾”也是亂的意思。⑨數十百人:一百來人。⑩慴伏:因懼怕而屈服。“慴”,恐懼。“伏”,同“服”。(11)故:從前,原先。(12)諭:曉喻,告訴。所為:等於說所以。(13)舉:發動。(14)下縣:指會稽郡下屬各縣。(15)部署:安排,佈置。(16)公:對對方的尊稱,等於說您。主:主管。(17)伏:同“服”,敬服,佩服。(18)裨將:副將。(19)徇:帶兵巡行佔領地方。 廣陵人召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①,未能下②。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③,拜梁為楚王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④。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⑤。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⑥,稱為長者⑦。東陽少年殺其令⑧,相聚數千人,欲置長⑨,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⑩,遂強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11),異軍蒼頭特起(12)。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13)。今暴得大名(14),不祥。不如有所屬(15),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16)。”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17)。我倚名族,亡秦必矣(18)。”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六七萬人(19),軍下邳(20)。 ①於是:在此時。②下:用兵力威服,降服。③矯:假託。 ④以:率領。西:向西,西進。⑤使使:派使者。後一“使”字舊讀去聲,是使者的意思。與連和:跟陳嬰聯合在一起。⑥素:平素,一向。信謹:老實謹慎。⑦長者:忠厚老實的人。⑧其令:指東陽縣縣令。⑨置長:推舉首領。“置”,設立。⑩謝:推辭。 (11)便:立即。(12)異軍:與眾不同的軍隊。蒼頭:指以青色包頭巾裹頭。又《集解》引如淳曰:“魏君兵卒之號也。《戰國策》魏有蒼頭二十萬。”特起:獨起,就是獨樹一幟的意思。(13)先古:祖先。(14)暴:突然。大名:指稱王之名。(15)有所屬:有所歸屬,意思是去依附誰。 (16)“非世”句:意思是因為你不是世人所指說的人物。“指名”,指著稱名。(17)其人:項氏的人,指項梁。(18)必:一定,必然。(19)凡:總共。(20)軍:駐紮,紮營。 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軍彭城東,欲距項梁①。項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②,戰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③,逆無道。”乃進兵擊秦嘉。秦嘉軍敗走④,追之至胡陵。嘉還戰一日,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項梁已並秦嘉軍,軍胡陵,將引軍而西。章邯軍至慄,項梁使別將朱雞石、餘樊君與戰⑤。餘樊君死。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項梁乃引兵入薛,誅雞石。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⑥,襄城堅守不下。已拔⑦,皆阬之⑧。還報項梁。項梁聞陳王定死⑨,召諸別將會薛計事⑩。此時沛公亦起沛往焉。 ①距:同“拒”。②先首事:最先領頭起事。③倍:同“背”,背叛。④敗走:戰敗而逃。“走”,跑。⑤別將:與主力軍配合作戰的部隊將領。⑥別:另外。⑦拔:攻下。⑧阬(kēng,坑):同“坑”,活埋,坑埋。⑨定:確實。⑩會:會聚,集合。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①:“陳勝敗固當②。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③,楚人憐之 至今,故楚南公曰④‘楚雖三戶⑤,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蠭午之將皆爭附君者⑥,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⑦,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⑧,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⑨。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臺。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①說:遊說,勸說。②固:本來。當:應當,應該。③懷王入秦不反:楚懷王熊槐被秦昭王騙至武關會盟,結果被扣留,死在那裡。“反”,同“返”。④南公:戰國時一位善預言的老人,《漢書·藝文志》著錄有“南公十三篇”,屬陰陽家。⑤雖三戶:意思是即使只剩三戶人家。“三戶”是極言其少。一說“三戶”為地名。⑥蠭午:等於說蜂起。“蠭”,同“蜂”。“午”,縱橫交錯的樣子。⑦然其言:以其言為然,認為他的話對。⑧心:熊心,楚懷王之孫名心。⑨“立以為”二句:立熊心為楚懷王,是為了順從民眾的心願。“懷王”本是熊心祖父的諡號,立心為懷王,於理不當,但這是合於“楚人憐之至今”的心情的。 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田榮即引兵歸,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趙。角弟田間故齊將,居趙不敢歸。田榮立田儋子市為齊王。項梁已破東阿下軍①,遂追秦軍。數使使趣齊兵②,欲與俱西。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兵。”項梁曰:“田假為與國之王③,窮來從我④,不忍殺之。”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⑤。齊遂不肯發兵助楚。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⑥。西破秦軍濮陽東,秦兵收入濮陽。沛公、項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邕丘⑦,大破秦軍,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①東阿下:東阿一帶。“下”,表示屬於某一範圍。②數:屢次,多次。趣(cù促):同“促”,催促。③與國:互相聯合的國家,即盟國。④窮:困窘,走投無路。⑤市於齊:跟齊國做交易。“市”,買。⑥屠:屠戮,毀滅。⑦略:奪取。 項梁起東阿,西,(北)[比]至定陶①,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②,秦兵日益③,臣為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④。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⑤。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⑥。”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沛公、項羽去外黃攻陳留,陳留堅守不能下。沛公、項羽相與謀曰⑦:“今項梁軍破,士卒恐。”乃與呂臣軍俱引兵而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①比(舊讀bì,庇):等到。②少(shāo稍):稍。此句“卒少惰”實際是說“將驕”,即說項梁驕傲了。這是一種委婉說法。③益:增加。④使宋義使於齊:派宋義出使到齊國去。⑤論:推斷,預料。⑥疾行:快走。及:趕上。⑦相與:在一起。 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當此時,趙歇為王,陳餘為將,張耳為相,皆走入鉅鹿城。章邯令王離、涉間圍鉅鹿,章邯軍其南,築甬道而輸之慄①。陳餘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鉅鹿之比,此所謂河北之軍也。 楚兵已破於定陶,懷王恐,從盱臺之彭城②,並項羽、呂臣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以其父呂青為令尹。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 ①甬道:兩旁築牆的通道。輸之粟:給王離、間涉輸送糧食。②之:往,到……去。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①,此可謂知兵矣。”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②,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③。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鉅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蝨④。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⑤,我承其敝⑥;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⑦,必舉秦矣⑧。故不如先鬥秦、趙⑨。夫被堅執銳⑩,義不如公;坐而運策(11),公不如義。”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12),貪如狼,強不可使者(13),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齊,身送之至無鹽(14),飲酒高會(15)。天寒大雨,士卒凍飢。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16),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17),士卒食芋菽(18),軍無見糧(19),乃飲酒高會(20),不引兵渡河因趙食(21),與趙併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22),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內而專屬於將軍(23),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24),非社稷之臣(25)。”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26),即其帳中斬宋義頭(27),出令軍中曰:“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28)。皆曰:“首立楚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29)。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使桓楚報命於懷王(30)。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皆屬項羽。 ①徵:徵兆,兆頭。②說:同“悅”。③卿子:當時對人的尊稱。冠軍:《漢書》顏師古注:“言其在諸軍之上。”④“夫搏”句:“搏”,抓取,這裡指叮咬。“虻”,牛虻。“蟣”,蝨卵。全句意思是能夠叮咬大牛的牛虻並不能破牛身上小小的蝨子,比喻鉅鹿城雖小,但很堅固,秦兵不能馬上攻破它。(參用王伯祥《史記選》說)又:《漢書》顏師古注:“言以手擊牛之背,可以殺其上虻,而不可以破其內蝨,喻今將兵方欲滅秦,不可盡力,與章邯即戰,或未能禽,徒費力也。”《索隱》:“鄒氏搏音附。今按:言虻之搏牛,本不擬破其上之蟣蝨,以言志在大不在小也。”⑤罷:通“疲”。⑥承:趁,利用。敝:疲憊。⑦鼓行而西:敲著鼓行進,向西攻秦。⑧舉:攻取,佔領。⑨鬥秦、趙:使秦國和趙國互相爭鬥。⑩被:同“披”。堅:指堅甲。銳:指銳利的兵器。(11)運策:運用謀略。(12)很:同“狠”,不聽從,執拗。(13)強:倔強。(14)身;親自。(15)高會:大會賓客。(16)戮力:合力,併力。“戮”通“勠”。(17)歲飢:年荒,年成不好。(18)芋(yù,遇):芋頭,這裡指薯類。菽:豆類。(19)見:同“現”,現成的,原有的。(20)乃:卻,竟然。(21)因趙食:依*趙國的糧食來食用。“因”,憑藉。(22)新造:剛剛建立的。(23)埽:同“掃”,盡,這裡是全部集中的意思。專屬(zhǔ主)於將軍:都託付給你了。(24)徇:謀求。(25)社稷之臣:指名副其實的國家大臣。“社稷”,本為社稷壇,古代天子諸侯祭祀土神和穀神的地方,後來代指國家。(26)朝:參見。(27)即:就在。(28)枝梧:本指架屋的小柱與斜柱,枝梧相抵,引由為抵抗、抗拒之意。(29)假:代理。(30)報命:覆命,回朝報告。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①,救鉅鹿。戰少利②,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③,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④。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⑤,莫敢縱兵⑥。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士,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⑦。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⑧,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①河:這裡指漳河。②少利:勝利不多。③釜:鍋。甑(zèng,憎):做飯用的一種瓦器。④冠諸侯:在諸侯軍當中居第一。⑤壁:壁壘,營壘。⑥縱兵:出動軍隊。“縱”,放。⑦惴(zhuì,贅)恐:恐懼。⑧轅門:即營門。古時軍營用兩輛兵車豎起車轅相對為門,所以叫轅門。⑨膝行而前:跪著向前走。“膝行”,有膝蓋行走。 章邯軍棘原,項羽軍漳南,相持未戰。秦軍數卻,二世使人讓章邯①。章邯恐,使長史欣請事②。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③,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長史欣恐,還走其軍,不敢出故道④,趙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軍,報曰:“趙高用事於中⑤,下無可為者。今戰能勝,高必疾妒吾功⑥;戰不能勝,不免於死。願將軍孰計之⑦。”陳餘亦遺章邯書曰⑧:“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阬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而竟賜死⑨。蒙恬為秦將,北逐戎人⑩,開榆中地數千裡,竟斬陽周。何者?功多,秦不能盡封,因以法誅之。今將軍為秦將三歲矣,所亡失以十萬數(11),而諸侯並起滋益多(12)。彼趙高素諛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13)。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郤(14),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15)。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16),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17),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18);此孰與身伏鈇質(19),妻子為僇乎(20)?”章邯狐疑(21),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22),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汙水上,大破之。 ①讓:責備,責問。②請事:請示有關事情。③司馬門:皇宮的外門,常有武官司馬把守,所以叫司馬門。④出故道:走來時所走的路。“故道”,原路。⑤用事:掌權,擅權。中:指朝廷。⑥疾:同“嫉”。⑦孰計:仔細考慮。“孰”,同“熟”。⑧遺(wèi,畏):送給。⑨賜死:賜劍令自殺。⑩戎人:指當時的匈奴。(11)以十萬數:拿十萬來計算,言其極多。(12)滋益:更加,越發。(13)更代:替代,接替。(14)多內郤:朝廷中有怨仇的人多。“郤”,裂縫,裂痕。(15)無:無論。(16)孤特獨立:就是孤立。“孤”“特”“獨”三字同義。(17)從:同“縱”,合縱,指聯合攻秦。(18)南面稱孤:就是稱王。“南面”,面朝南。古代天子、諸侯都南面聽政,所以用南面表示稱王。“孤”,古代帝王的自稱。(19)孰與:表示……跟……相比怎麼樣的意思。身伏鈇(fǔ斧)質:即身遭刑戮。“伏”,趴。“鈇”同“斧”,斬人用的刑具。“質”,同“鑕”,斬人時所墊的砧板。(20)為:被。僇:通“戮”。(21)狐疑:猶豫不決。(22)度:同“渡”。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①,章邯見項羽而流涕②,為言趙高③。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使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④。 到新安。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⑤,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⑥,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⑦,輕折辱秦吏卒⑧。秦吏卒多竊言曰⑨:“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⑩,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11),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將微聞其計(12),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①盟:立誓約。②涕:淚。③為言:對項羽說。④前行:先鋒,先頭部隊。⑤異時:從前。故:從前,這裡可譯為曾經。繇使屯戍:被派徭役去駐守邊疆。⑥遇:待。無狀:沒有樣子,不像樣子,指無禮。⑦奴虜使之:像對待奴隸一樣使役他們。“虜”,也是奴隸。⑧輕:輕易,隨便。折辱:屈辱,侮辱。⑨竊言:私下說,偷偷說。⑩詐:欺騙。吾屬:我們這班人,我們。(11)即:如果。(12)微聞:訪察到。“微”,通“覹(weí,維),窺視,探察。 行略定春地①。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於戲西。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②,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③,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①行:行將,將要。②旦日:明天。饗:用酒食款待,這裡指犒勞。③幸:寵幸,寵愛。④氣:預示吉凶之氣。漢代方士多有望氣之術,認為望某方雲氣即可測知吉凶。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①。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②,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③。”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④,不可不語⑤。”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⑥‘距關,毋內諸侯⑦,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⑧?”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⑨,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⑩?”張良曰:“秦時與臣遊(11),項伯殺人,臣活之(12)。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13)?”良曰:“長於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4)。”張良出,要項伯(15)。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16),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17),籍吏民(18),封府庫(19),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20)。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21)。”項伯許諾 。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22)。”沛公曰:“諾。”於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項王許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行駛的車上安全跳下的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