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球聊個球

    自從中國歷史上出現世襲制的王朝,王朝的更替也開始不斷上演,對於每一個王朝的統治者對領土,地域很是重視的,所以如果要統一全國的,就要先謀劃攻佔有利地盤。那麼被眾多統治者青睞的地方是哪裡呢?我們縱觀霸主統治王朝。例如秦朝。

    秦朝作為第一個大統一的霸權王朝,秦始皇嬴政滅六國,召集天下精兵,南征北戰,氣吞山河,一點點逐步佔領領土,統一天下。秦朝前期的地理位置處於劣勢的地位,所有隻有透過不斷攻打其餘國家,獲得領土地盤,實現天下的大統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為實現成為最富強的國家,秦孝公再採用商鞅的變法後,大幅度發展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開始擴充疆土,但鑑於中原諸侯國的軍事實力相對強勁,秦國便把目標對準了巴蜀之地,巴蜀地區地理位置處於偏僻地區,中原的強盛國家對這片土地也不在意。

    所以巴蜀之地就成為了秦朝爭奪的領土,在爭奪到四川巴蜀之地後,秦國命人在此修建都江堰,至此巴蜀之地鑑於自身的地理優勢,土地肥沃,糧倉充實,成為了秦朝後來爭霸天下的來糧草的後續支援倉庫。公元前209年,項羽劉邦起兵造反秦朝,劉邦在項羽叔父項梁的指揮下,多次戰勝秦軍。

    項羽自小出身名門,軍事作戰能力強,歷史上有名的鉅鹿之戰就是項羽的戰績記載。最終在項羽劉邦的合力之下,大勝秦軍。最終,在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嬰投降,秦朝也宣佈滅亡。但是秦末之後的劉邦項羽之爭也是相當激烈,當時項羽軍事實力較強,即使劉邦在熊心的助力下,先入主咸陽。

    但是畢竟劉邦的軍事實力與當時是西楚霸王的項羽相比還是實力懸殊,只被分到漢中(今天的四川、陝西那片區域)為諸侯,但是正式漢中這塊地助力了劉邦在日後奪取天下。在漢中這塊肥沃的土地上,劉邦可以養兵蓄瑞,為後續的天下霸業成功打堅固的基礎。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發動兵變,在陳橋的“黃袍加身”。開始發動力量,奪取政權,一統天下。

    定下的收復天下的的首要就是對後蜀進行收復,必先要爭奪巴蜀這天府之國的天下糧倉之地。最終,當時後蜀君主因為軍事的武裝力量的差距,在2個月後,就投降歸復。回顧歷史的三位霸業君主的一統天下的過程,都可以看出四川巴蜀之地給他們的天下謀劃都提供堅強的後盾支援,四川的土壤肥沃,是征途路上有了可靠的保障。

    而在民國時期,巴蜀之地的軍閥最為突出,據統計,中國抗戰時,四川輸送的人力物力是最多的,而今天的四川位於中國的西南腹地,是西南、西北和中部的重要結合部分,並且都江堰也是在四川赫赫有名的,可以看出無論是以前的巴蜀四川還是現在的四川都是一塊寶地。

  • 2 # 旅客69

    感覺北方諸省都可以,歷來南方在軍事上就是被北方壓著打,(但是唐宋後,經濟,文化,南方又比北方興盛)

    其中我認為在北方各省中,陝西給人感覺還是很強大的,畢竟那是華夏族的發源地,然後是江浙,人口多,天下糧倉…東南沿海方言多山地多不容易,而山東河南無險可守,雲貴等西南則進取心不強,另外四川,廣東之地適合割據政權…

    陝西出過周朝,秦朝,漢朝,北周,唐,還出過董卓,西夏,李自成,關隴貴族等人,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自古就有得關中者得天下的美譽,背靠黃河天險,函谷關口,易守難攻,而且是中國二級階梯向三級階梯的過度,非常適合進攻東方,統一中原,繼續南下奪取天下……

    而且秦人土地貧瘠,不適合農作物生存,處於半遊牧民族狀態,比中原平地之民風保守的山東,愛經商的江浙,陝西民風更加彪悍,山裡的居民,性格厚道,打仗也不怕死,

    山東河南處於平原,無險可守,一旦有人攻擊,很南防禦,比如靖康之恥,就是大金朝長驅直入,而山東人一向保守,禮儀之邦,從來沒有出過皇帝……(除了黃巢,當了幾年皇帝)

    相比浙江,江蘇,兵油子太多,而浙江也只有義烏等少數窮山惡水的地方,才能出一些戰鬥力比較強的人(明朝抗倭多從義烏招兵)……

    但是這段地方人口多,經濟發達,所以也有實力成功,比如劉邦是江蘇人,朱元璋也是奪得江南才攻取天下……

    但更多時候政權大都偏安江南,如晉宋齊梁陳,南宋

    四川盆地天府之國,雖然豐饒,但比較閉塞,只有劍門關,漢中等少數幾路保持與外界的聯絡,北方受到戰亂時,四川憑藉盆地,和豐饒的土地,尚能建立割據勢力,但是北方一旦恢復強大,往往就會投降,所以古代在四川建立的割據勢力特別多,但是統一天下少……

    另外西南雲貴人口稀少,山區多,一般向外擴張慾望比較少……(但西南人戰鬥力強,明朝戚續光就調西南土狼兵抗倭)

    而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盆地丘陵,山地眾多,人口稀少,也不適合統一天下……

    另外廣東除了近代比較火,包括北伐戰爭,自古以來都在領外,海運發達,而且廣東福建等地,語言民俗分歧太大,不容易形成統一戰線,倒是歷年,廣東省不同地方的人械鬥不止,政府都管不了……

  • 3 # 漢關駝鈴

    你提這個問題其實想讓人們回答“陝西”,但說句大實話在古代沒有一次農民起義是成功的,基本上都是失敗的,就拿大家常說的劉邦、朱元璋,也不算正而八經的農民起義。

    陝西的地理位置自不必說,適合作根據地。偏西北,又居於中國第二臺階,地勢較高,具有俯衝優勢。東西北位於黃河幾字變內,南有秦嶺阻擋,唯一的東南出口函谷關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天險,從地理環境上自成一家,易守難攻。

    陝西還有另外一個特點,緊鄰西北遊牧民族,民風彪悍,雖然省內有個不大不小關中平原,可以滿足割據政權的糧食,但養活不了大統一王朝首都的大量人口,相對於中原地區和江南地區來說,依然比較窮,因此守在這裡不象守在江南那樣容易讓人醉生夢死,喪失奮鬥意志。而且西北風天天颳著使這裡的人很清醒,一邊要立志東出平定天下,收取天下財富,一邊還要防備頭頂上和屁股後的草原遊牧民族,防備的被偷襲。所以周人、秦人據有此地發奮圖強吞併天下,劉邦、楊堅、李淵以此為根據地成就帝業。

    但是,這裡往往是舊王朝的老巢,因此農民起義都是到最後才打進陝西,佔領陝西后消滅舊政權。可陝西舊勢力特別強,又把極易將農民起義軍撲滅,象西漢末年的綠林、赤眉起義,唐末的黃巢起義,都是在佔領陝西后又被舊勢力撲滅了。明末的李自成起義,雖然佔陝西后建立了大順,但在打下北京後旋即被清軍入關後消滅。

    其實在唐朝以前農民起義多發生在山東、河北,江南很少發生。而宋朝以後,農民起義多發生在江南、陝北。朱元璋以南京為根據地而奪得天下,洪秀全佔據南京建立太平天國後卻最終覆滅。

    為什麼說劉邦、朱元璋不算真正的農民起義,因為他們倆都不是挑頭者,不是攻滅秦朝和元朝的主力,項羽和劉福通才是起義的主力,他們倆個都是後來混戰中的幸運兒,並且他們倆都接受了地主階級的建議觀點。

    山西這個地方也適合建立根據地,東南是太行山、中條山圍繞,西面是黃河天險,北面是長城,俗稱表裡山河,易守難攻,晉國據有此而稱霸天下。在群山裡也有三個河谷平原,汾河谷地、太原谷地和大同谷地,能夠養活一定的人口。

    可山西成也群山敗也群山,山西在歷史上比較富足,物產也豐富,不但產糧食,群山中的野獸獵物也很多,果樹也多,人口也不是十分稠密,所以山西人基本上能夠過上小康生活,在歷史上很少發生農民起義。反倒是山西容易成為軍閥割據地,遠的有後唐、後晉、後漢、北漢,近的有山西軍閥閻錫山。但山西也有缺點,雖然外面不易攻,可山西政權也不易出,所以歷史上沒有從山西統一全國的。

    河南在歷史上地位很重要,是中華文明的中心,如要佔領全國必佔領河南。但河南是個四戰之地,東南西北的十字路口,被你方爭過來我方爭過去,歷史上大多數戰爭都發生在河南,可以說是全國戰爭發生次數最多的省份,而且都還是大戰。

    從夏商周,到秦統一六國,劉邦項羽楚漢戰爭,劉秀建立東漢,曹操袁紹的官渡之戰,西晉的八王之亂及五胡亂華,南北朝時的河南爭奪戰,隋末農民戰爭,唐朝安史之亂,宋金戰爭,蒙金戰爭、宋蒙戰爭,元末劉福通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清末捻軍起義,河南都是主戰場,是四方勢力爭奪的重點。所以佔據河南是統一全國的前提,但單純的佔據河南卻又成為四方的靶子。

    四川號稱天府之國,四周多山,中間是塊大盆地,人口稠密,物產豐富,是個割據好地方,因此在歷史上每個王朝大亂時四川往往成為割據政權。

    江浙地區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經濟最發達,佔據此地容易滿足,因此多為半壁江山,只有朱元章以此為根據地成功統一全國。另外江南發生農民起義不多,這與江南歷來富足,人口較少有關。

    還有河北、山東兩省,歷史上多發生農民起義,對抗陝西政權,雖然取得成功,但最終都失敗,原因為河北山東大部分是大平原,不易守。

    其它地就屬東三省了,但東三省在歷史多不屬於中原政權,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大多至步於遼東,從東三省興起的也多是東胡民族。

    其實每個省都有每個省的優勢,想要據此而統一全國還要很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啥都不能缺,還要有時勢。

  • 4 # 草木本有心

    如果籠統說古代史,尤其是宋王朝之前的貴族政治,毫無疑問是長安,不僅僅在於今人很狹隘的論述,更是歷史不斷的證明。秦王朝,漢王朝,北周,隋王朝,唐王朝。

    宋王朝以及宋王朝之後,除了貴族政治瓦解,進入平民社會,中國的經濟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就另當別論了。

    張良論述關中之地重要性

    關中左有崤函之險(即崤山與函谷關的合稱,相當於今陝西潼關以東至河南新安縣地),右有隴蜀叢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饒農產,北有可牧放牛馬的大草原。既有北、西、南三面的險要可以固守,又可向東方控制諸侯。諸侯安定,則黃河、渭水可以開通漕運,運輸天下的糧食,供給京師所需。如果諸侯有變,就可順流東下以運送糧草,足以維持出征隊伍的補給。這正是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啊!

  • 5 # 豈無風雨豈無情

    我是安徽淮西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大家都知道安徽淮西人是中原宿敵,漢家打手,草原剋星,當然西北關隴地區的政權也常常被淮西人打的人仰馬翻,這是為什麼呢?我今天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中國歷史上唯有安徽這個地區文化強勢了幾千年而從未斷層,關隴地區跟中原地區自宋以後經濟文化南遷以後就衰弱了,而且關隴地區跟中原地區古代所謂的繁榮也是不純,是經常被各種少數民族佔領稱帝,最慘的就是五胡亂華時期了,好了不扯那麼遠了,我們來說為什麼是安徽對於古代政權的更迭非常重要呢?原因有三,其一此地民風彪悍軍事素養極強,素有“倆淮出精兵”的傳統,沒有辦法誰讓一條秦嶺淮河線把中國分為南北,而只要中國出現南北對峙的情況,南方政權必將“守江必守淮”,北方政權則是發出“鐵打的淮北紙糊的江南”感慨!由於秦嶺的阻隔北方政權南下最快也是最有效率的一條線路就是拿下倆淮直取南方政權核心南京地區,然而古代北方遊牧民族政權在淮西地區經常吃虧,所以遊牧民族一般都會退而求其次選擇攻打“華夏第一城池的襄陽城了”對就是那個金庸先生經常寫的郭靖大俠死守襄陽城的故事,其實說白了就是蒙古人認為只要襄陽城破了之後直接繞過淮西地區搗毀南方政權的大本營江南南京,這樣致使淮西兵自始至終都首尾不能顧,可不攻自破也,這就是蒙古人的戰法,不得不說蒙古人真是戰爭的天才。前期金人打不過淮西人,後來的蒙古人率80萬人也是屢次被淮西人打敗,最後蒙古人死磕襄陽城讓淮西兵疲勞增援襄陽雖然初期襄陽城多次反覆易手,但這樣長期以往顯然更有利於以逸待勞的蒙古大軍,淮西兵首尾不能顧只能防守更為重要的倆淮地區,最後堅守6年的襄陽城被蒙古大軍跟帶路黨攻破之後淮西兵知道大勢已去就直接投降了,但是這些投降的淮西兵為後來的反元勢力留下了火種,在後來不到百年的時間裡安徽淮西地區再次降生一位雄主,朱元璋再次率領淮西兵“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其二就是倆淮地區水系發達糧草豐盛,古代打仗都是兵馬未動糧草行先,安徽淮西這個地區氣候適宜,水系發達,水草豐盛,經濟發達。淮西地理位置上可以經略南北,進可北伐完成國家的大一統,退可扼守咽喉與北方遊牧民族分庭抗禮,在與北方的鬥爭中儲存了華夏文化與血脈實乃功不可沒。而古代中國的王化之地早期在淮河流域以北也是屬於淮河水系流域,比如劉邦所在的泗水亭亭長,泗水也是屬於淮河水系,後來隨著王朝更迭就開發到了淮河以南,最後才開發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不過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繁盛離不開歷史上的衣冠南渡。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為何中國的大一統王朝為何幾乎全部都是被安徽人推翻的,秦漢唐元清,秦朝有安徽大澤鄉起義,後有楚懷王熊心在安徽淮西地區建立反秦興楚的大本營,劉邦項羽范增等人在淮西地區招兵買馬起家滅秦。漢朝有安徽人曹操集團,南方的東吳也是安徽人打下的,安徽的淮泗精兵打下了東吳半壁江山,東吳四大都督當中周瑜,魯肅,呂蒙都是安徽人,陸遜自小就在安徽長大也算半個安徽人。隋朝只有江淮集團可以跟關隴集團爭雄,安徽朱溫滅唐,安徽劉裕,桓溫滅晉朝。安徽朱元璋滅元朝,安徽李鴻章的淮軍班底搖身一變成為北洋政府,其中安徽的皖系軍閥段祺瑞三造共和推翻滿清。抗日戰爭時期時期全國出抗日名將最多的省份就是安徽省,衛立煌,戴安瀾,孫立人是全國抗日十大名將,另外還有張治中,馮玉祥,湖南衡陽保衛戰的方先覺都是安徽人等等。

    漢朝時期安徽有幾任淮南王屢次反叛,三國時期袁術在安徽淮西地區的壽春最早稱帝,晉朝時期安徽有淮南三叛,後面無論是大一統王朝能夠被安徽人推翻,還是軍閥割據時期安徽人都能割據稱雄一方的原因就是水系漕運發達,兵多將廣,人才濟濟,糧草豐盛,民風彪悍有關。

    早期中原地區的水系直通皖北匯入淮河,這樣中原地區就可以利用倆淮地區的糧草發家了,比如隋朝修建京杭大運河就是為了解決糧草不足的問題,倆淮水系通達北京以及中原腹地,後來河南瓦崗寨與江淮兄弟差點就奪了隋朝的天下,隋朝時期唯一能跟關隴集團對抗的也就是江淮集團了。唐朝後期的淮西藩鎮叛亂也是挫傷唐王朝根基的原因之一,只不過這裡的淮西地區不是安徽而是河南,但是河南的淮西叛亂家底卻是因為漕運發達直通倆淮才充實起來,雖然此淮西非彼淮西但是這裡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而倆淮的漕運不僅僅是直通北京,中原腹地還能直接通往富甲一方的江南地區,這簡直就是非常神奇的地方,三國時期孫權幾次從水路攻打合肥目的就是要拿下淮西地區的漕運,合肥是東吳北上漕運的中轉站。

    總之慾得天下必得倆淮,倆淮漕運縱橫南北富甲一方,安徽淮西地區水網發達民風彪悍,經略南北,坐擁江南。進可北伐完成國家的大一統,退可守成與遊牧民族分庭抗禮,成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最強防線。尤其五胡亂華時期淮西人保衛了華夏血脈,明朝時期淮西人又收復了丟了近500年的燕雲十六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禮儀,正其華夏衣冠。倆淮漕運水系直通中原腹地,江南腹地跟北京腹地(也可以說是倆京腹地,就是北京與南京再加上中原地區的王朝腹地,用腳後跟都知道淮西的位置有多重要,中國四大古都當中竟然其中有三個是淮河水系漕運能夠直達的古都,你說倆淮地區對於國家穩定重要不重要?),這裡還是人才濟濟天下英才半出江南的地方,這裡的江南是江南省也就是安徽江蘇上海江西,這裡南北要衝是秦嶺淮河防線的最優路段,這裡自古倆淮出精兵,在這裡的人能文能武,不僅跟人鬥還要跟天鬥,倆淮水系發達,但是北方的黃河水系會經常改道致使淮河發洪水,於是“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說的就是安徽人民造反啦!

    中原地區要想稱雄必須依靠水系漕運連結倆淮地區,就像隋朝時期瓦崗寨與江淮集團聯手差點滅了關隴集團一樣,江淮地區還有杜伏威,李子通等人,所以淮西地區是中原宿敵,是卡住中原命脈的關鍵所在,因為只要淮西地區不跟中原地區玩那麼中原地區就是佔板上肉成了香餑餑也成為四站之地但是到最後誰也守不住!除非是北方出現大一統的王朝跟淮西地區長期對峙,比如金華人,蒙古人。至於西北關隴地區的那些少數民族政權也是屢次被淮西人打敗,比如說較為著名的淝水之戰就是來自關隴地區的前秦百萬大軍被淮西人組成的八萬北府兵完虐。

    縱觀全國唯有幾千年文化從未斷層的淮西地區才有這個實力稱雄天下,這裡人才濟濟草根都能搭建出文武班底,這裡水系漕運發達連通南北進退自如,就連富甲一方的江南富地也是唾手可得,安徽淮西人想在亂世之中不成就一番偉業也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想想安徽一個小小的淮西地區就足以讓天下畏懼,成為中原宿敵,草原剋星,漢家打手。那些佔據中國一半面積的南方各省裡面的各個地區行嗎?佔據中國一半面積的北方各省裡面的各個地區行嗎?而那些在北方稱雄建都的光榮歷史大多都是由塞外北方各個遊牧民族建立的,你能說北方人自古就比南方人厲害嗎?

  • 6 # 大濁世淨土

    從古代經驗來看,農民起義最成功的就是漢和明。漢朝劉邦及其手下基本是蘇北人;明朝郭子儀也是在江淮起家,繼任者朱元璋也能勉強算蘇北。所以我認為如果在蘇北和皖北起義,優勢最大。

    (注:唐宋都不是農民出身)

  • 7 # 青陽帝君

    古代天下大亂,多起於天災人禍。

    天災絕糧,人禍為患。

    救世不察,必生動亂。

    萬民苦殃,兵革勢起。

    生死一念,唯一搏而已,

    這就是古代農民起義的原因。

    起義首發,以遠離中樞,人多為上。

    遠離中樞,朝廷勢力薄弱,地方很容易被攻佔,也不容易被剿滅;而古代戰爭又以短兵相接為主,人多方能席捲天下。

    歷史上陳勝吳廣起義、赤眉綠林起義、黃巾起義、隋末農民起義、唐末王仙芝黃巢起義、元末紅巾軍起義等,多起於河北、山東、黃淮地區(河南、山東、蘇皖四省交界)就是這個原因。當然,例外的也有李自成以陝西為基,洪秀全、辛亥革命起於南方的。

    至於古代爭霸天下,

    則以首取關中,次取河北為上。

    關中有四塞之固,東有函谷關、武關,西有蕭關、大散關,據此足以自保。

    而欲保關中,以首取河東、東據函谷關為上;若河東被佔,則關中門戶大開,四關之地即為死地,函谷關也將毫無用武之地;若函谷關被佔,則關中勢力東出將成妄談,奪取天下亦難為之。

    若河東、函谷關已得,其勢足以自保;西南攻佔巴蜀,東出中原,爭霸天下指日可待;歷史上武王伐紂、秦滅六國、劉邦建立西漢、隋唐爭霸皆是如此。

    若關中已有勢力割據,則以佔領中原、北據河北為上。

    佔領中原,人、地、物資俱全;北上河北,南依中原,則有爭霸天下之基。

    依中原之地,以函谷關阻關中勢力東出;以河北之勢,西進山西,佔據河東,向西強渡黃河,則關中門戶大開,唾手可得;再大勢南下徐州,攻佔東南,天下將再無敵手。

    由此為基者,莫過於劉秀、曹操、趙匡胤和朱棣;失敗者則有袁紹、安祿山等等。

  • 8 # 無語言樂

    陝西吧!既然說的是起義,那麼我們就從歷代起義的成績說事!

    先看秦末農民起義,雖然最初的起義軍陳勝吳廣,從大澤鄉起義,但很快被章邯所帶領的驪山刑徒大軍剿滅,然後項梁,項羽叔侄在會稽,劉邦在沛縣起義,就因為劉邦先佔領了陝西關中,並且約法三章,為後來楚漢之爭勝利創造了根據地!並最終贏取了天下!

    西漢末年的綠林,赤眉兩軍,交戰的核心區域依然是關中地區,至於定都洛陽,也完全是因為關中破壞嚴重,實在無法迅速恢復,所以才在地近陝西的河洛地區定都!

    然後再是隋末農民起義,初始的李密,翟讓,雖然發端於河北山東一帶,但卻都以失敗告終,包括後來的劉武周,竇建德,杜伏威等,獲勝迎取天下的還是佔領陝西關中地區的李淵父子!

    到了唐末,黃巢起義軍轉戰千里!最後也仍然是以奪取了陝西省的長安都城,

    然後贏得政權,只是不會經營,所以才會快速潰敗!

    到了元末,朱元璋起義於江南地區,那是北方依舊在元庭統治下,沒有形成搶鏡的起義軍組織,所以朱元璋以江蘇南京為根據地迎取了天下!

    但明末,陝西起義軍又強勢抬頭,摧枯拉朽的直搗帝都北京,使明帝國亡於陝西集團,李自成創業成功,幾乎面臨和劉邦面對匈奴,李世民面對突厥一樣的邊境困擾,但就是缺乏眼界,和政治能力,所以取了天下,卻沒坐穩江山!

    再近點,說說民國,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到廣州起義,雖然發端於南方各省,但真正成功的卻是陝西陝北的成功起義,在貧瘠之地的陝北建立了根據地,成為新中國的搖籃之地!主席在陝北的十三年,為革命成功打下了根基,並且一舉贏得了天下!

    所以古人有秦中自古帝王都之說,秦嶺龍脈發端崑崙,直抵大海,從地形地貌說,陝西黃土高原和渭水平原及陝南山地均衡,有四塞之稱,民風淳樸中又顯剛烈!是優秀的兵源地!老秦人自古耐苦戰!只要起義的首領有頭腦,會領導,那麼佔陝西,就能最快取天下!

  • 9 # 設定未來YH

    也要結合實際情況啊,首先起義地點,其次起義軍的實力,還有起義軍決策者的境界能力等等,才能考慮先佔領那個地方最有優勢和可能!

  • 10 # 歷史與文化縱橫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主要是河南省。但是得到河南省並不意味著結果,中原只是成為爭奪的焦點。歷史的發展與地理形勢、經濟的發展,讓中國的地緣政治發生了變化。

    中國幾大地理單位,相對獨立,在冷兵器時代,山河地形建構了不同的生活區域。大概有這幾個大塊。

    一是南北之分,秦嶺淮河一線為南北天然分界線。

    二是北方以長城一線為分界線把山西、河南、河北與北方蒙古、西北河西走廊、東北平原分開。

    三是南方分割槽,從西到東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巴蜀山地、湖北盆地、江西、福建、浙江丘陵地帶。再往南方是嶺南以南的廣東、廣西、越南等地,而南海遠在臺灣之南。即使南方的分界也是比較多的。南海面積廣大,按現在觀念,廣東處在中國中部,而非湖北一帶。

    四是西北的區分是青藏高原、河西走廊、新疆盆地等。東北的分別是遼西走廊、東北大平原等。

    中華民族主要的活動範圍大約如此。

    各省中哪裡能夠起義最快能夠奪取天下呢?近代歷史表明是江南之地,即江蘇和浙江。因為這裡最富有,而北方的糧食從這裡運輸。打仗打得是後勤,沒有糧食不能長久。江南是必爭之地,也是歷代王朝控制最為嚴厲的地方,而江南的起義是很少的。

    朱元璋的起義是佔據南京,廣積糧,緩稱王,因而能夠成功。而太平天國的李秀成雖然佔領江南,卻不能好好利用。天京被圍困時,洪秀全要李秀成帶兵解圍,而李秀成回答可以支援錢糧,讓天京固守,這個方法其實是對的。李秀成帶兵從上海撤退,杭州、蘇州不久就被清朝奪取,失去了錢糧來源。十幾萬太平軍沒有糧食戰鬥力下降,而天京城內沒有糧食,大部分太平軍被餓死。

    民國時期,委員長掌握了江南,就能控制全國,有錢又有糧食。日本人出兵中國,一路是東北,再一路就是江南,拿下了中國富庶地方,攻佔南京,中國經濟就遭到極大困難。

    宋朝以前的爭奪中心是河南。因為河南基本就代表著中國了。河南在古代商業發達,農業文明開發的早,河南是華人的老家。從陝西到河南,控制河南就可以控天下,從東方的山東安徽河北到河南也可以控制天下。

    宋朝以前的情況不同,基本以關中為中心,逐漸遷移到河南,經濟中心逐漸南移。陝西有西周,打敗殷商。周分封天下,陝西再次東出佔有天下。秦朝被劉邦所滅,但劉邦不得不定都陝西,以關中控制天下。這是因為關中是當時天下最為富庶的地方,秦朝用商鞅變法,開墾荒地,興修水利,獎勵耕戰,大大開發了八百里秦川。

    漢朝之後經歷三國,東吳興起,東吳開發了江南,此時發生五胡亂華,晉朝東渡,來到江南,憑藉江南就能夠與北方分庭抗禮,是因為三國東固吳開闢了此地。進入南北朝時期後,北方政權強大,隋朝統一天下。但江南的富庶讓隋煬帝流連忘返,竟至於滅國,而為李世民的唐朝代替。李世民再次開發了關中,但是開發的有點過頭,水土流失嚴重,而北方草原民族興起,唐朝國運到頭。到宋朝時只好定都開封,在北方勢力壓迫下,只好偏居江南。此後經濟重心一直在南方。一直到現在。

    歷史上農民起義奪取天下的只有劉邦和朱元璋起義,他們起於淮河流域。既有北方草原民族的彪悍,又接近江南富庶之地。劉邦得關中富庶之地而得天下,朱元璋佔有江南富庶之地而得天下。清朝在出於東北,憑藉的軍事,而非經濟。但清朝能夠有200多年國運,還得依靠江南的財富。江南凋敝,清朝的國運也到頭。李自成起義於陝西,那時的陝西已經落後,沙漠化嚴重,水土流失,他們是一幫饑民,淪為流寇。而太平天國的起義來於廣西貧瘠之地,不得不轉師於江南,能夠存在割據幾十年。

  • 11 # 追夢夏日

    我覺的是山西,首先退可守,看一看山西地形便知,向東是太行山,向西是呂梁山,中部可貫穿南北。彭老總指揮的百團大戰有一部分就是在山西打的。而山西省內還有幾個大關,皆可防守。第一,雁門關,長城要口,自古便是屯兵之地。第二,娘子關,四周地勢險要,可防禦。第三,平型關,近代著名的平型關大捷就在此處。第四,寧武關,北方有入侵,可在此地設伏。第五,偏關,山西西北地帶。進可逐鹿中原,也就是佔領河南,河南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史上多個朝代在此定都,人口密集,糧草豐富,交通便利。可以提供足夠的糧草兵馬,步兵適合大規模的圍殲,騎兵機動性亦強。因此只要穩住山西與河南,基本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三國時期這一地帶是曹操的地盤,而統一三國的便是魏國。得山西者可得天下。

  • 12 # 積極的唐玉

    看到關於“古代起義先佔領哪個省可最快奪天下”感想如下。

    首先要說,古代起義,一般都是食不裹腹被官逼民反,但凡能活著沒有誰會冒出這種禍滅九族不赦重罪的念頭的,所以規模不算多大,響應者也寥寥無幾,所以最先想的不是佔領哪個省能夠去快速奪天下,而是大多數都是嘯聚易守難攻之地,再向鄰近地區跨州連郡的鋪展,擴大戰果迅速壯大才能抵抗圍剿以圖謀生存,否則就算佔領再多省份也白費,毫無優勢可言。如《封神演義》裡的鳳鳴岐山的西周,即使打敗殷紂王的多次征剿,也沒有足夠的信心去奪什麼天下,直到乾互轉周德鼎盛而天下歸心,才抓來一手王炸傻子牌組合聯軍弔民伐罪,從而勢如破竹一戰功成。

    再者古代起義大多先出簷的椽子先爛,所以秦末起義,陳勝吳廣最先失敗,後來楚軍北路統帥宋義汲取教訓,在伐秦中途按兵不動,想讓南路劉邦的義軍吸引秦兵主力並膠著時刻,來個暗度陳倉奇襲咸陽,可是歷史就是這樣不按套路出牌,項羽手刃宋義,被封北路統帥並破釜沉舟擊破秦軍主力,到讓劉邦搶個先。所以不管心中格局怎樣又如何開局佈局,都不是人能左右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像元末群雄逐鹿,卻讓朱元璋撿個大漏,《隆中對》裡諸葛孔明道“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也”就是這個事,由於朱元璋聽取朱升“高築牆廣積糧晚稱王”的合理化建議,才最終力克群傑成為霸主的。所以佔領哪個省並不是多麼重要,能夠立於不敗之地才是最要緊的事。

    第三,什麼都得三思量力而行,絕非“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意氣用事,如古代“希波戰爭”中,波斯前兩次遠征都因艱難險阻半途而廢,最後一戰因為收買希臘的叛徒才在陸地險勝,可是戰果卻被海戰失敗抹淨清零,從此波斯逐漸衰亡,希臘卻開始啦燈塔般的興盛。還有中國古代楊氏隋朝,被遠征遠征高麗脫垮,直到唐太宗李世民時期才把高麗降服,多麼得不償失啊。同樣,作為弱小的一方也別高麗太張揚去無端吸引火力,自取其辱。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決定攻擊法軍必救之地,在會戰中吸引法國全部武裝力量,從而讓法國流盡最後一滴血而屈服,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德國和法國都流盡最後的一滴血,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位胸大無腦的法國士兵,沒有按旨令打出標準的炮彈,卻鬼使神差的擊中德國十分的軍火庫,引起大爆炸,戰力優勢的德國一方人員武備損失慘重,讓法國在這次凡爾登戰役中轉憂為安。可見開戰前的已知力量對比是能做到的,而未知力量在戰爭過程中的極多變數,是沒法知道的,即使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也沒一點把握能打贏對商紂王的戰爭,更何況只是一個省份,根本就無險可守。就如《水滸傳》裡晁蓋說的“只願與弟兄們在一起一同大碗吃酒吃肉,什麼時候都不要分開。”這樣的認識才是最好的抱團取暖,而不是被各個擊破的分散流寇遊勇。如古代義大利的斯巴達克被手下要求分兵兩路,最後都被羅馬奴隸主軍團先後吃掉。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自己頂頭上司的英明,更不要低估敵對勢力的智商。如果能錦上添花最好,千萬不要自作聰明,更不要想著與誰平分秋色,但做好事莫問前程最好。當然也有俄國城市中心論,但大多都是如圍棋一樣“先佔角(成氣)後佔邊,最後才是佔中間”的規劃,這也適合商業選址,只有站住腳跟,才能讓人信心倍增出現兵隨將令草隨風的聲援景從之後才是遍地開花星火燎,否則就算得天獨厚佔領多個財豐人盛的省分,也會自生自滅的。

    所以,什麼事都不可急於求成,更不要“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一逞英雄”。如果事不當行,就如《聖經》裡摩西說的,只能看到流奶與蜜的迦南地,卻不得進入。又如《三國演義》裡的曹孟德說的,他日銘文題“故徵西將軍曹操”足矣。何必如諸葛才侍孔傲物明逆水行舟,要學漢朝東方朔,即使精通兵法二十二萬言,但是趕上太平無事時就甘心做一個段子手也挺不錯的,於國於家都是幸福安康快樂如意的多好啊。就如中醫的座右銘“但願世上無疾苦,寧願架上藥生塵”一樣,雖永遠不廢武備,但最好永遠都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最好。所以,如果是為求生而戰鬥,一旦如願就不要去想奪什麼天下,就算得來天下又能如何,也就是是一日三餐而已。

    簡而言之,論到“古代起義先佔領哪個省分能最快奪天下”就是不自量力好大喜功而已,千萬不要自是不凡“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給別人領錯道,誤己又誤人。老話說“人生正道是滄桑”應該沒錯,日出日落大道之行也,千年如已過的一更,又如彈指一揮間,看淡得失才能看透世事的本相,洞明人生的真諦。

    最後,願普天之下眾生“望峰息心,窺谷忘返”的同樂生活的美好,多溝通多和解,雖然不怕事敢於和不良現象抗爭,但絕不好事多事興風作浪。簡而言之,就如遊僧借道,經過世界,卻不干涉凡塵。一樣,萬萬不可貪求天下,才是自求多福的開端。

  • 13 # wxlsqy飛翔

    東西兩個方向是最好選擇,慢慢積蓄力量,最後統一天下,就是不能選中原,因為中原太重要了,誰在那,別人都會先打他,實力不夠的時候基本完蛋了

  • 14 # 史筆似塵鉤

    古代起義最先佔領陝西,便可圖謀天下,相較於陝西,其他省份在奪取天下這個優勢上要差了不少。陝西之所以重要,關鍵在於它有一個漢中。

    漢中,因漢水而得名,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在中國古代,漢中起初是屬於四川的,恰恰是因為漢中位於四川,給了川蜀地區的統治者最佳的出川路線,導致後世王朝紛紛將漢中劃到了陝西麾下,以此來遏制川蜀地區,失去了漢中,四川就失去了對外擴張的獠牙,只能夠被陝西死死的按在四川盆地裡。

    而擁有了漢中,進則吞併陝西全境,進而圖謀全國,退則固守四川,做一個割據政權,只要不是極其昏庸的主,或者面對實力十分強大的敵人,在四川稱王稱霸是完全可以的。

    漢中特殊的位置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以陝西作為根據地,奪取天下的統治者不在少數,闖王李自成雖然以河南開始真正發跡,但決定他能夠進佔北京城的是他佔領了陝西全境,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掃蕩了明軍,滅亡大明。

    秦始皇掃平山東諸國,統一天下,正是從陝西出發,進而佔領全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秦東出滅國

    漢高祖劉邦,坐擁關中富庶之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佔領陝西全境,擊敗項羽,建立大漢。

    唐高祖李淵,在隋末大起義中,第一個領兵向西進佔關中的諸侯,佔有了陝西,清除掉陝西周邊的威脅,再圖謀中原地區便不在話下。

    我們再看一下古代大起義中,各地起義領袖對於地方的選擇和結果。

    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打響了反抗秦國暴政的第一槍,陳勝等人雖然在大澤鄉(宿州)起義的,但是最終在陳縣(河南淮陽)建立的張楚政權,起義後便迅速掃蕩了陳縣周邊的敵人,但只持續半年的時間便宣告失敗。

    綠林赤眉起義:爆發於王莽年間的綠林赤眉起義最先開始於綠林山(湖北京山),隨後在王匡兄弟的帶領下對湖北各地區進行了猛烈的進攻和掃蕩,最終成為湖北、河南、山東地區的起義龍頭,但在推翻王莽政權後因內部鬥爭而失敗。

    黃巾起義: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宗教組織的起義之一,涉及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湖北等多地,起義軍最先佔領河北,隨後開始向南部城市擴散,但最終失敗。

    隋末農民起義:爆發於河南地區的瓦崗起義,在迅速吞併河南大部分地區以後,成為中原地區最大的義軍,但因內部分裂,走向失敗;竇建德在河北地區領導的農民起義,在於唐作戰中被殺,餘部被剿滅;杜伏威與輔公拓領導的江淮起義,控制了江淮下游絕大多數地區,最終被唐擊敗。

    隋末割據勢力

    裘甫起義:唐末時期,發生在浙東的一次大起義,雖短暫的建立政權,卻在一年後被消滅。

    龐勳起義:唐末爆發的另一場農民大起義,起義之後迅速地掃蕩江淮、山東地區,但在第二年就被消滅。

    黃巢起義:黃巢起義開始於王仙芝在河南發動的一場暴動,隨後波及全國,黃巢也在山東舉起了義旗,轉戰全國,攻克長安,最終失敗。

    王小波起義:宋太宗年間爆發於四川的農民起義,曾短暫的攻克成都,建立大蜀政權,但旋即被消滅。

    方臘起義:爆發於浙江的方臘起義,是北宋歷史上威脅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起義軍以浙江為依託,鼎盛時佔領浙江、江蘇、安徽、江西52縣,最終被消滅。

    宋江起義:山東梁山地區以宋江為首的36人發動的一場反抗暴政的起義,但在方臘起義被滅後,即被招安。

    鐘相、楊麼起義:以湖南為依託的南宋初年的一場大規模起義,最終失敗。

    紅巾軍起義:韓山童、劉福通開啟的一場元末農民大起義,起義軍開始於安徽,轉戰河南,最終在南京成就朱元璋霸業。

    方國珍起義:爆發於浙東的方國珍起義,對元朝作戰反反覆覆,最終被朱元璋消滅。

    張士誠起義:張士誠起義爆發於蘇北地區,旋即佔領蘇州,後被朱元璋消滅。

    張獻忠起義:張獻忠以湖北作為出發點,但終於四川,起義最後以張獻忠被殺而宣告失敗。

    白蓮教起義:開始於湖北的白蓮教起義,最終被清政府剿滅。

    金田起義:洪秀全領導的中國最後一場農民大起義,起義軍從廣西出發,橫掃江南,定都南京,最終失敗。

    從以上起義軍的情況來看,只有爆發於湖北的綠林起義以及爆發於河南的黃巢起義和爆發於安徽的紅巾軍起義佔領國當時的國都,而綠林起義和黃巢起義都以失敗告終,而紅巾軍起義朱元璋能夠取得最終勝利的原因跟元朝統治者脫離不了關係,在元末農民起義軍中後期,元朝統治者基本沒有前來剿滅的,完全是放任自流。

    以資料來看,在中國歷史上,以浙江、山東、河北、湖南地區為依託的起義軍成就不大,以陝西、河南、湖北、安徽地區為依託的起義軍或多或少會取得一定的戰果,在這其中,以陝西為依託成功的比例更高。

    為什麼以陝西省為依託成功的比例更高呢?

    這跟四川脫離不了關係,先前我們講過陝西的漢中,擁有了陝西,也就擁有了漢中,擁有了漢中,基本上相當於擁有了四川,四川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能夠提供大量的物資供給,是陝西的經濟保障,且四川一旦佔領就不易丟失,不會成為山東諸國的口中餐,可以源源不斷的為東征西討提供支援。

    而陝西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便在於他的地理位置,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陝西其實是一個比較靠近邊緣地區的省份,尤其是在清朝以前,陝西的位置基本上處於中原文明與戎狄的交界點,因此士兵的戰鬥力要比其他地方更高一些,而在五代以後,由於南方的經濟發展迅速,許多國家將首都遷往了南部經濟發達地區,引發外族入侵,最後不得不又重新選定了北京作為一個快速反攻點。

    函谷關遺址

    中國地理是東低西高,從陝西東出要比從東方攻打陝西容易得多,且在陝西東出的路上有武關、函谷關等幾處險要關口,從西往東佔領關口容易,從東往西佔領卻非常難,因此,佔領陝西基本上保持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局勢,且不易被敵人繞道包圍。

    玩過戰略性遊戲的都知道,想要在亂世中最終佔領全國,就必須有一個強大的依託點,在中國地圖上,只有四個最好的位置,以河北為根基的東北方、以陝西為根基的西北方、以江浙為根基的東南方和以雲貴為根基的西南方。

    雲貴地區高山險阻,地勢不平,且危險重重,根本不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河北地區面臨的北方敵人較多,不僅有中國內部的少數民族,還有北韓等,且河北往南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不僅無險可守,還要經常遭受黃河的衝擊;江浙地區雖然經濟發達,但卻主要以水軍為主;只有坐擁大運河且背部不具備強大敵人的陝西地區作為根基最佳。

  • 15 # 望風瑟瑟

    如果說戰爭是國家統一的最主要的手段,那麼在古代戰爭最關鍵的因素就表現在地理上。而古人雖然認為“天時、地利、人和”是戰爭勝利的三要素,但所謂“天時”就是戰術層面的機會,“人和”也僅是客觀衡量的標準,惟有“地利”是長久不變,相對固定的,所以從古至今,制定戰略最主要的根據就是地理關隘。

    那麼,在中國古代起義佔領哪個省可最快奪取天下呢?時移世易,地理位置的重要程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更多是隨著經濟中心轉移的,這要分幾個階段來說。

    秦漢時代

    從戰國時期開始,中國的戰爭成為“以殺傷敵人有生力量”為原則,這樣一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就凸現出來。

    由於此時的經濟重心在北方,人口數量遠超南方,所以在統一戰爭中很少有會考慮到南方省份。而從北方看來,中原地區雖然富足,但沒有足夠的天險來抵擋來自四面八方的攻擊,所以要想起義成功,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地理位置就顯得猶為重要。

    從戰國時期看來,山西省衍生出韓趙魏三國,但其後勁不足,沒有經濟支撐;而陝西省則衍生出強大的秦國;河北省的燕國和中山國雖然也一度輝煌,但還是由於地理位置不佳,逐漸衰落;湖北省衍生出來的楚國看似強大,其實不堪一擊;只有山東的齊國背靠大海,強敵較少,但固步自封,終被秦國所滅。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以地理位置來看,陝西、山西、山東的地理位置相對較好,這三個省中山西缺乏經濟支撐,山東缺乏天險固守,所以只有函谷關?武關、大散關、蕭關四大關口保護的陝西省才是最佳起兵地點,因為只有把守好這些關口,從任何一面攻入陝西省都是極其困難的。

    同時,關中平原不僅有著天然形成的防禦結構,此地也同時擁有著通往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的最佳路線,整個四川省幾乎是陝西省的天然附庸,也正是這樣,秦國有了足夠對抗東方六國的資本,同時也可以藉助居高臨下的優勢地理位置打擊中原各地。

    所以這樣的地貌就有了“得關中者得天下”的說法。

    不管秦始皇統一天下也好,還是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也罷,皆是將關中平原牢牢掌控在手中,輔以漢中及四川,成就了一番大業。秦漢王朝開闢出的戰場和戰略要地,後續王朝無不借鑑他們的軍事經驗,而對關中地區的爭奪,歷朝歷代也是最多的,所以“得關中者得天下”是得道驗證了的歷史軍事經驗,是有先例可循的。

    歷史也證明,直至南北朝之前,其他地方都是易攻難守,做不得根據地,在“關中平原”之外起義自然也是很難成功的。

    隋唐時期

    由於三國中的吳國和南北朝時期的晉朝對長江流域的開發,以南京為政治、經濟中心的初步規劃已經確立,但吳國和晉朝的事實證明,儘管在南方可以稱霸,但很難統一全國,這與其沒有戰略縱深有關,這就使得即便南方有了統一全國的實力,但不能畢全功於一役。而在北方起兵則不同,只需要攻克了長江就行,構不成對北方的有效抵抗。

    南方這種天然缺陷,導致它雖然佔據著經濟優勢,卻始終難以顛覆北方的地理優勢。

    但是隋唐時期雖然還是以北方為戰略重心,但關中地區已經不足以支撐龐大帝國的戰略重心,故而隋唐時期的重臣雖然多出於關隴貴族,但不得已將整個山西納入到陝西的戰略重心中來,從而形成了以關中平原為中心,太行山和山西高地為縱深的大戰略。

    但是關中和山西的經濟不夠好,難以養活更多的軍隊保衛關中地區,在不得已之下就產生了“節度使”這個職位,這是隋唐大戰略的失衡之處,正是這個失衡為帝國帶來深重的災難乃至滅亡。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安史之亂”中的叛軍能攻入關中地區,並不是說地利不夠好,而是唐玄宗的決策失誤,否則叛軍萬萬也攻不進長安城的。同時唐軍儘管萬般危急,仍然守住了山西,並防住了襄陽、商丘一線,使得安祿山的軍隊被壓縮在河北平原,由於這個區域缺乏制高點,叛軍四處捱打,再加上李泌的“關門打狗”策略,“安史之亂”終被平定。

    我們看到,儘管大唐算得上中國封建王朝最頂峰時刻,但其大戰略一直處於失衡狀態,以至於“黃巢起義”時,用一種運動戰的方式同中央軍隊作戰,儘管沒有根據地,但其用運動的方式四處出擊,擊潰了唐王朝眾多的薄弱地區,更是引起了它經濟、政治上的崩塌。

    這個時期,山西的重要性一覽無餘,退有太行山脈、草原大漠,進有關中、河北、中原,可謂是至關重要之地,只要能佔領山西,意味著關中平原就是嘴邊肥肉,所以這個時期起義可選山西。

    宋元明清時期

    隋唐大戰略的失衡證明關中地區再無力主導中國的軍事戰略發展,於是紛爭的亂世便迎面而來,進入到五代十國時期,而結束這個狀態的是建都在開封的北宋王朝。

    也許宋太祖趙匡胤想找一個足夠富裕又可擁有戰略優勢的中心,所以才會將都城建造在此。但他忘了,諸多王朝都不敢建都於此就是因為開封四面無險,不利於防守,唯獨對發展經濟有利。加之北方燕雲十六州的丟失,山西晉陽要塞被宋太宗的毀壞,終於使得遊牧民族可以長驅直入,滅掉王朝。

    所以在宋王朝時期,起義選擇佔領陝西或者山西是最容易成功的,宋王朝雖然在北方擁有最多兵馬,但皆被遼金蒙夏一直牽制,而其都城又無險可守自然可以一舉定乾坤。攻打南宋同樣是陝西優勢最大,蒙古人就是透過陝西進入四川繞道征服南宋的,所謂的長江天險也好,淮河防線也罷,面對從四川過來的軍隊,根本做不到有效防守。

    元明清三朝終於找到了整個中國的戰略平衡點,那就是北京!但是,雖然軍事政治的戰略平衡點已經找到,可經濟已經完全南移,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差異反而將這個軍事平衡的戰略打破。

    這時候,作為南北連線的中心點安徽省便顯得異常重要起來,“紅巾軍”起義便是例證。它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進可攻中原腹地,退可守長江防線以及江西群山,朱元璋、李自成、張獻忠、太平天國都證明了安徽的重要性,所以在這三朝,恐怕首據安徽是起義最容易的地方。

    結語

    舊的王朝覆滅就必然有新王朝的誕生,戰爭幾乎是唯一手段,起義的理由有千千萬萬,但都要透過戰爭來實現。從以上來不難看出,隨著朝代的變化,經濟重心的南移,戰略要地、戰略重點也是一直變換著的,當劉邦進入咸陽宮,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將圖藉搜走,藉以了結地理形勢;而諸葛亮的《隆中對》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首先將南方納入戰略考量……這一切皆為得到“地利”,所以在古代奪取天下必要佔據“地利”之優,所以陝西、山西、四川、安徽在軍事上的位置最為重要,如要起義,必選這四個省份為宜。

  • 16 # 沒眼皮的蚊子

    這個問題很複雜,不同的時代,答案是不一樣的。

    秦朝建國年代短,起義爆發的時候群雄並起,誰得天下憑藉的是實力,和先佔領那個省份沒多大關係。

    東漢末年起義,同姓王和異姓王被滅得差不多了,而且,漢王朝的實力還很強,要想奪得天下很難。蜀地易守難攻,佔領之後,出可以攻佔陝西,能最快進入長安,退守也比較容易。

    西漢末年,豪族割據 ,這個時候造反,想最快奪得天下應該先皇帝所在的省份,控制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等自己壯大之後,再廢了皇帝自立。曹操是從山東開始的。

    隋朝末年農民大起義,全國徹底亂了,各種豪族豪帥互相征戰。這個時候想要最快控制局勢,應該先佔領河南,因為河南是隋朝最大糧倉所在地。家有餘糧,辦事兒不慌,有了餘糧才能招兵買馬,養活大量軍隊。亂世兵強馬壯,是得天下的基本條件。

    宋朝不適合起義,重文輕武,文人的權力非常大。宋朝人都喜歡學習文化,不喜歡練武,這樣的一群百姓,無法和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對抗,失敗的可能性佔九成。

    明朝起義,應該先佔領陝西漢中地區,那裡既有糧食,又民風彪悍,適合招兵買馬。陝西離北京距離合適,而且道路好走,殺入京城前邊走邊擴大自己的勢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 R15和小米Mix2s相比,哪個拍照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