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觀粉碎機

    納粹在二戰期間沒有侵略瑞士同樣有表層和深層兩種原因。不過首先糾正一點,瑞士號稱全民皆兵,這個80萬士兵只能說是80萬民兵,而不是專業士兵。當然,這都不重要,我們還是來看看為什麼瑞士可以避免戰亂吧。

    從表層來看,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宣言》上,瑞士首先成為了歐洲的永久中立國。所謂永久中立國,有下面一條準則:

    指處於兩個對立的政治力量之間不傾向任何一方,不參與戰爭並取得法律地位的保持中立狀態的國家。一般把中立國分為戰時中立國和永久中立國。戰時中立國也叫“局外中立國”;永久中立國是指無論在平時還是在戰時,必須永久奉行中立政策的國家。當中立國宣佈中立後,既要對交戰國保持不偏袒的態度,也要對交戰國的任何一方不得予以提供與戰爭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援助。

    所以人家都是永久中立國了,納粹自然就沒有必要侵略他了,對麼?錯。人家要統治世界的,管你是不是中立國,因此當時同為永久中立國的盧森堡和比利時前者兩三天就被納粹打趴了,後者面對大軍壓境的納粹立馬就投降了。

    其實瑞士的情況和本質上和比利時差不多,雖然它並沒有口頭上宣佈倒向納粹,但是對納粹提供了鉅額的貸款(1.5億瑞士法郎貸款),在各種擔保交易上也都偏袒納粹,並開放了境內的舊聖哥達隧道,以此連線德國和義大利。實際上就已經把兩個最大的軸心國連在一起了。

    換句話也就是說,實質上瑞士已經向納粹投降了,它並沒有保持中立,也完全不符合中立國的定義。而對納粹來說,面對這樣“嘴巴說不要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中立國,已經沒有必要去耗費兵力攻打了,於是也默認了這種關係。

  • 2 # 千佛山車神

    瑞士聯邦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291年舊瑞士邦聯的建立。起初的領土只包含三個州,之後逐步擴大,直到1815年才基本形成現今的疆域。瑞士一開始有僱傭兵制度,後來才改採武裝中立,自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從未捲入過國際戰爭。

    雖然瑞士是中立國,不過德國不管這套。二次大戰期間,德國已策劃了詳細的作戰計劃,準備入侵瑞士。

    1942年8月,德國元首希特勒將瑞士形容為“歐洲臉上的一顆粉刺”,聲稱該國已沒有權利繼續存在,並公然抨擊瑞士人是“德意志民族的私生子分支”,為入侵瑞士做輿論準備。

    在法國投降後,希特勒開始親自準備入侵瑞士的計劃。

    (德意志國防軍入侵瑞士的計劃原本——代號聖誕樹行動)

    但瑞士也不是好惹的主兒!為保安全,自一戰之後,瑞士實行“全民皆兵”的普遍義務民兵制,凡年滿20週歲至42週歲的男性公民必須服兵役。讓瑞士的武裝力量成為一種介於民兵與正規軍之間的體制,擁有強大的軍事動員能力。

    瑞士能在48小時之內動員50萬人參戰,這些都不得不讓希特勒為之忌憚。

    而且在德國撕毀《凡爾賽條約》之後,瑞士大幅將國防預算提高至9000萬法郎/每年。軍隊全面更換了效能更好的K31步槍。

    加之瑞士全境都位於高聳綿延的阿爾卑斯山脈內,地形險峻,易守難攻。不適合大規模裝甲集團作戰,德軍的機械化優勢也展現不出來。

    當然,如果德軍死磕的話,瑞士也是扛不住的,畢竟級別上差著好幾個重量級呢!

    得了好處的希特勒權衡利弊,遲遲未對瑞士發起進攻,以致最後計劃流暢。至於希特勒為什麼放棄進攻瑞士,其原因至今不明。

    (二戰期間,瑞士倖免於德國在1940到1944年間的擴張)

  • 3 # 城市歷史小小剛

    當納粹德國在歐洲以閃電戰迅速侵略歐洲各國時,作為一個歐洲的小國家,為什麼瑞士能躲過納粹侵略?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一是當時德國以閃電戰為主的戰略思維對侵略瑞典並不適合,瑞典多山的地形並不適合裝甲作戰。

    二、瑞士典型的全民皆,兵軍事實力並不低,加上瑞士的多山地形,易守難攻,佔領瑞士得不償失。影響其全面戰略部署。

    三、瑞士的軍工實力很強,戰時德國許多精密零件還有武器也是是瑞士在供應。

    四、瑞士的經濟實力也很強,二戰中交戰各方,德國、義大利等國都有向瑞士銀行貸款。

  • 4 # 雙馬尾班長

    我是軍事妹子,瑞士並不傻,他們知道自己宣佈中立是沒用的,只有自己擁有足夠的實力時,別人才會承認你的中立。

    眾所周知,永久中立國只是一個稱號,歷史上以永久中立國的名號然後突然侵略其他國家的代表並不在少數,曾經歐洲牆頭草瑞典就曾利用過永久中立國的身份在對法戰爭(Continental戰爭)獲得利益後,然後以此稱號脫身。而瑞士作為歐洲上有名的永久中立國,在二戰爆發之前已經擁有了高達80萬的常備軍。

    圖為瑞士軍隊

    那麼,位據歐洲要道的瑞士(瑞士平均海拔遠低於阿爾卑斯山脈,德意之間的鐵路交通都要從瑞士之間透過)為何沒有遭到納粹德國的入侵,也沒有選擇加入德國去分法國的一杯羹,而選擇了中立並預設德國和義大利之間的火車在瑞士境內自由透過呢?

    圖為拿破崙戰爭中的瑞典軍隊和神聖羅馬帝國聯軍

    德國之所以不敢動瑞士,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這80萬裝備先進的軍隊,德國雖然不怕,但也不敢輕易招惹瑞士(進攻瑞士至少需要100萬人以上的部隊)。永久中立國可不是隨便說著玩的,拿破崙戰爭時瑞典的左右逢源導致其不能在作為各國的中立銀行就是最好的例子。瑞士這個國家之所以能如此發達,和瑞士的絕不干涉戰爭和真正的永久中立是分不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臨將戰敗的法國將大量的黃金交給瑞士銀行和美國銀行保管就可以看出法國對瑞士這個永久中立國的信任。

    圖為瑞士銀行

    而瑞士也可在法國不急著用這比黃金的時候可以將其投入基建建設用來回收利潤,以將挪用的空缺補全。德國在二戰結束前也將大量的黃金儲存到了瑞士,也可以逃避同盟國對資金的回收。而瑞士只要堅持永久中立,保護客戶資料就可以幾乎獲得無限制的“可用貸款”。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堅持永久中立且軍事實力強大的瑞士才得以免於戰火,瑞士也因此繼續保持住了永久中立國的名號並作為世界銀行儲存來自世界各地的資產。

  • 5 # 薩沙

    原因非常簡單。

    第一,瑞士有一定軍事力量,不好對付。

    你去過瑞士就會知道,這個國家是山地之國。瑞士的軍隊又有幾十萬規模,祖先是最為驍勇善戰的日耳曼人。

    歐洲歷史上,瑞士以戰鬥力強聞名,成年男性很多作為僱傭軍為生,有幾百年歷史。瑞士僱傭軍極少有投降一說,基本都是全部戰死才算戰爭結束。

    後來僱傭軍玩不轉了,這才開始搞手錶,賣軍刀。

    瑞士當時還有較為完整的軍事工業,可以生產火炮和輕武器在內的大量軍火。

    德軍雖然厲害,想要吃掉瑞士仍然很困難,甚至會陷入在南斯拉夫的持久戰。

    第二,瑞士威脅炸燬阿爾卑斯山隧道。

    德國和瑞士是鄰國,他和南歐的交通,高度依賴瑞士境內阿爾卑斯山的隧道。

    瑞士為了修建隧道,花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也是德國志在必得。

    以聖哥達隧道為例,長14.9公里,瑞士花費長達10年才修建成功。

    但瑞士政府明確說明,一旦德國入侵就會炸燬隧道。

    這樣一來,德軍佔領瑞士最大的戰略目的就不能實現了。

    相反,瑞士許諾如果不入侵,則可以由德軍街道運輸軍隊。

    第三,德國需要透過瑞士作為中間人

    無論是洗錢還是政治上的交涉,德國即便和盟國全面作戰,也需要一個居中協商的國家。

    顯然,持永久性中立且國際威望很高的瑞士,符合這個要求。

    二戰中,德國透過瑞士洗了很多錢,清洗了很多猶太人的賬戶。同時,德國製造的假鈔,假英鎊之類也是透過瑞士流傳到世界。

    如果沒有瑞士,這些事情都做不了。

    同時,一些政治人物也透過瑞士進行赦免和流放,以避免世界輿論壓力。戰俘問題也需要透過瑞士調停,私下的外交聯絡也是在瑞士。

    總之,瑞士的存在有著重要的意義。

  • 6 # 冥蝶讀書

    瑞士實行全民皆兵的政策,應該說瑞士軍隊戰鬥力是相當強的,我們沒必要神化瑞士,德國如果真要打瑞士,肯定是可以打下來的,只不過沒太大意義,而且得不償失。瑞士最終也選擇了屈從納粹。納粹最終放棄了攻打瑞士,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瑞士沒有戰略資源。

    當時德國的擴張,除了要打敗主要對手英國和法國,對於其他國家的侵略,主要是為了獲取戰略資源。德國是一個原材料短缺的國家,除了煤,大量的工業原料都依靠進口,比如石油、橄欖油、鐵礦砂、羊毛等等。德軍入侵巴爾幹地區,主要由於礦產資源豐富。而入侵羅馬尼亞,則是為了石油。而瑞士啥都沒有,打下來沒有意義。

    二、瑞士可以提供貿易上的便利。

    二戰爆發後,德國就陷入了經濟封鎖,無法通過出口工業品換取外匯,國際融資就更加無從談起。而瑞士的中立國身份,可以給德國放貸款,出口工業成品。二戰爆發沒多久,德國從瑞士獲得了1.5億瑞郎貸款,還從瑞士進口了一批防空火炮以及鋁製品。瑞士的錶廠一直在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而零件的加工材料則是透過外貿獲取。這是德國無法做到的。

    三、瑞士的中立國身份可以幫助納粹洗錢。

    戰爭期間的硬通貨是黃金,納粹從佔領國榨取了大量黃金,將這些黃金透過瑞士銀行進行交易,獲取外匯,用來在國際市場上採購軍用物資。而瑞士的銀行根本不問這些黃金的來路,照收不誤。當時的德國帝國銀行副行長曾經說過:

    “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然讓他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

    瑞士銀行從中撈取了大量好處,從黃金交易中賺錢了大量差價。另外,被迫害致死的猶太人,在瑞士銀行開了5萬多賬戶,存有60億美元的資金。這些錢都被瑞士銀行黑了。

  • 7 # 平安讀歷史

    首先,瑞士國土雖小,但是和盧森堡、比利時那些小國不一樣,國內山脈湖泊眾多,地形險要,易守難攻,非常不利於德國最精銳的機械化裝甲部隊作戰。而盧森堡、比利時完全是平原地帶,完全經不起納粹的幾次進攻。但是,納粹想要攻下瑞士可就沒那麼容易了,而且有可能損失很多兵力。既然瑞士完全不對自己構成威脅,又比較有實力,而此時納粹德國還有英法美蘇諸多大敵,完全沒有必要將主要力量消耗在這個方向上。

    其次,瑞士是歐洲金融資本的聚集地,雖然瑞士在二戰中表面中立,但是金融資本集團暗暗地在背後支援和配合希特勒。瑞士實際上也為納粹德國的戰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支援,就如同西班牙一樣,當然表面上依然嚴守中立。既然瑞士如此識相,納粹德國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去侵略瑞士了。

    也許有人要問瑞士戰後為什麼沒有被盟軍反攻倒算呢?因為當時這樣的國家多了去了。事實上,跟隨德國的國家除了日本之外都沒有受到什麼懲罰,其中就有義大利這樣的盟友。至於西班牙,瑞士,瑞典這一類疑似幫兇就更不會有多大事情來了。

    綜上所述,由於種種原因,納粹德國最終尊重了瑞士的中立,沒有出兵去侵略瑞士。

  • 8 # 遊者走天下

    二戰期間瑞士沒有受到納粹的侵略,原因有二:1,瑞士的理智;2,希特勒的偏執

    1,瑞士的理智:

    瑞士是一個有大智慧的國家。看到看到歐洲列強互相征戰,作為小國他知道只有保持中立才是王道。

    但是,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瑞士也會調整自己的政策。一戰後,瑞士曾一度放棄了他所宣稱的絕對中立,以有條件中立代替!有條件中立會讓瑞士在面對戰爭的時候偏向於英法一方,這是迫於強大的英法做出的妥協。

    進入30年代後,納粹德國崛起,瑞士發現英法等國不靠譜,靠他們不如靠自己。於是又改有條件中立為絕對中立!這讓瑞士在法理上允許對德輸出武器和精密儀器。

    同時,瑞士開始了國家總動員,規定65歲一下成年男子都要隨時響應國家號召進入軍隊服役。並且在1939年通過了一項決議:緊急情況下,政府可以不透過議會直接動員全國軍隊!

    2,希特勒的偏執

    瑞士不管怎麼準備,在軍事上也無法和德國對抗。德國甚至不需要直接出兵就可以困死瑞士。因為,作為一個資源小國,瑞士難以做到自給自足。以糧食為例,一旦被封鎖,瑞士將會在兩個月之後被迫執行糧食配給制,以維持最基本的生存!

    所以,只需要封鎖瑞士對外聯絡,就可以輕易逼降瑞士。到時候,整個瑞士就可以為希特勒所用了!

    之所以沒這麼做,是因為希特勒的極端偏執。1944年曾經發生過這麼一件事:希特勒決定佔領他的同盟國匈牙利,同時匈牙利執政米克羅斯受邀訪問德國。在會見希特勒的時候,米克羅斯曾經想將希特勒殺掉,因為他的武器並沒有被希特勒的衛士收走。後來有人解釋,這是因為希特勒是一個偏執狂。當時,匈牙利和德國還是表面上的同盟國,所以希特勒沒有用對付敵人的方式對待他。

    (米克羅斯和希特勒)

    同樣,雖然希特勒能輕易征服瑞士,只要瑞士嚴守絕對中立原則,就不會找到德國入侵!

  • 9 # 有書博物館

    在二戰期間,為什麼瑞士在選擇中立以後,沒有受到納粹的侵略,如果需要仔細分析的話,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1、二戰時期的瑞士,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

    在歐洲歷史上,由於瑞士國土面積狹小,且多以山地為主,物產貧瘠。

    因此瑞士的男人都非常的彪悍好鬥,在食物匱乏的年代,這些人不得不扛起刀槍靠到處給人做僱傭軍為生。

    由於瑞士的國土面積非常的狹小,為了儲存國家,瑞士從古至今都有武裝中立的傳統。等到1815年時,維也納會議確認瑞士為永久中立國,從此瑞士就再也沒有被捲入過任何形式的戰爭。

    但是這樣的中立國也是有足夠強大的武力保障的。在瑞士,實行全民兵役制,18歲至42歲的健康男子每隔兩年必須抽出3個星期時間到軍隊服役,女性有與男性同樣的權利,可以持槍參加各項軍事任務。

    因此,從瑞士建國以後,基本上所有的瑞士男性、女性都普遍接受過系統的軍事訓練。而在二戰時期,整個瑞士人口則有差不多400多萬,如果德軍侵略瑞士,那麼這400萬人口中起碼能武裝起接近200萬計程車兵,與其作戰。

    最後希特勒估算了一下,如果要全部佔領瑞士的話,德軍可能要犧牲掉接近100萬的軍隊。

    這對於佔領這個僅有4萬平方公里,其中還沒有什麼重要產出的中歐小國,是非常不划算的。因此德華人想想之後,還是算了,於是就允許了瑞士的中立。

    2、瑞士的銀行業,幫助德國洗了不少的黑錢。

    二戰時期,雖然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陣營分明,但是在有些時候,兩個陣營之間的國家還是相互有經濟往來的,怎麼往來?那就是透過中立國往來。

    由於二戰期間瑞士是中立國,並且瑞士的銀行業非常的發達,而且瑞士銀行業對於戶主的保密度非常高,所以很多時候,有很多見不得光的交易,就都是透過瑞士來進行交易的。比如:

    德國需要外國的各種原材料物資,而外國則需要德國的黃金,這兩邊並不能直接進行交易,那樣的話就是違反了兩邊國家的戰時法律,那麼怎麼辦呢?因為瑞士是中立國,那麼兩邊國家的商人就可以透過與瑞士國內的商人進行交易,來完成整個交易鏈。

    這樣一邊獲得了物資,一邊獲得了金錢,皆大歡喜。

    二戰期間,很多德國急需的戰略物資其實就是透過瑞士的銀行,進行購買的。所以有了這樣一個安全的交易港,德國乾脆也就不去想辦法佔領瑞士了。

  • 10 # 溫L史

    瑞士,可以說就算至今,他在國際舞臺是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國家,可你能想到嗎?這樣一個國家面積僅有4萬多平方千米,只有目前北京市2.5倍大小,可以說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國。

    可就是這樣一個歐洲小國,一戰和二戰的戰火都沒有波及到它,特別是二戰德國橫掃歐洲,希特勒也都放過了這個隨手就能翻蓋的國家。雖然號稱“全民皆兵”,二戰當時說擁有80萬軍隊,但這根本不是原因所在,強如法國,一個月就投降,泱泱大國的蘇聯當時都被打得頭大,更何況瑞士。

    瑞士“自保”有妙招

    1,中立國

    首先,瑞士在一戰和二戰時的身份是中立國,這可不是一個臨時中立國,瑞士的中立國身份其實早在1815年就確立了,是一個“永久中立國”。對於這個中立身份,瑞士也是做得很好,歷史上從未對周邊有任何軍事行為,不管你再怎麼亂怎麼打,我裝作沒看見。永久中立國這個身份讓瑞士免受戰火這是一個原因。

    2,無與倫比的經濟地位

    如果僅僅是中立國,其實在二戰更本就是擺設。像荷蘭也是一箇中立國,但是希特勒可不管你中立不中立,一句話:本來就想打你,別拿中立當擋箭牌。荷蘭不是照樣捱揍,像當時蘇聯不是也和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沒啥作用,希特勒不是大手一撕,照打不誤,所以這些東西都是紙上游戲,起不了多大作用。

    瑞士之所以能夠倖免於難,很大部分程度是它在世界的經濟地位,這個在瑞士躲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更為突出。由於中立原因和瑞士的安定,在動盪的年代,有錢放哪裡都不安全,瑞士自然是個好地方,久而久之,歐洲大部分資金都流向瑞士銀行,而瑞士銀行也逐漸成為世界最牛的一個金庫,業務服務範圍遍及全球,世界4分之一的錢都進了瑞士銀行。

    各行各業,各個國家的高官政要,富賈鉅商的錢都是存在這裡。這個希特勒不是沒想到,貿然攻打瑞士,真的就是和全世界為敵,搞不好美國捲進來不說,盟友不滿就不好了。再者,當時納粹也有很多納粹高官的錢在瑞士,從客觀因素上來說,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3,助紂為虐

    瑞士雖然號稱“永久中立國”,可實際上按照歷史客觀來平價,這個中立國“太虛偽”。這倒不是貶低瑞士,而是實事求是的說。

    瑞士在二戰時其實是親德的,雖然他沒有參與戰爭,但希特勒的戰爭機器燒的錢大部分就是瑞士以借貸名義在背後支撐的。同時,當時瑞士的人口中64%是日爾曼人,是比較擁護希特勒這個偶像的。

    對於瑞士間接幫助希特勒的事,從一些方面就可以看出。你就比如當時希特勒對猶太人的迫害,而瑞士更是間接凍結了許多猶太資本家的大量資金,在湧向瑞士避難的難民中,瑞士尤其對猶太人相當抵制。

    戰事方面,混亂不堪的歐洲可謂飛機滿天飛,有時誤闖這個“中立國”的天空也就不足為奇。據相關資料,當時盟軍前後有兩百多架闖進瑞士領空的飛機被擊傷擊落,而德國,象徵性的驅逐和擊落只有十來架,搞不好都是做樣子的。不管是瑞士忌憚德國不得已為之也好,還是真的幫也罷,總之這些東西對於瑞士來說並不光彩。

    對於這個“保持中立”的盟友,希特勒怎麼會打它。

  • 11 # 冰海的月光

    二戰中瑞士嚴格意義上來講他並沒有保持中立,在二戰前期瑞士向德國出口了大量的軍火物資和民生物資,只是到了二戰後期才停止為德國停止提供各種物資的。而且還有戰略上的意義從瑞士出發到義大利的時間會縮短很多,總之是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讓德國在二戰中沒有入侵瑞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達人幫忙寫春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