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酒鬼說事

    阮氏三雄的實力不夠,所以他們對宋江,只能順著從,不敢反對!

    梁山泊一百單八將,有一大半都是宋江的心腹,幾乎沒有人能與之抗衡;晁蓋的心腹,就阮氏三雄、劉唐幾人,他們反對宋江,無異於以卵擊石;他們跟魯智深不能比,魯智深有強大的二龍山團隊,亦有少華山團隊等人的支援,實力不可小覷;儘管有如此實力的魯智深,也不敢正面與宋江鬧掰,何況區區阮氏三雄;如果他們敢反對宋江,宋江隨時可以像斬李逵一樣,將他們斬掉,反正偌大的梁山水泊,從來不缺將領,多這幾人不多,少這幾人不少;死了阮氏三雄,他們還有張順、張橫、李俊、童威、童猛等水上將領;

    所以阮氏三雄如果反對宋江,幾乎沒人會站在他們這邊,一則宋江勢力龐大,二則大部分人都希望招安;反宋江就等於反招安,反招安就是與眾兄弟為敵;所以如果他們反對宋江,只能是孤軍奮戰,甚至連劉唐、林沖、杜遷、宋萬、朱貴都不可能站出來幫他們;因為林沖骨子裡是希望招安的,至於杜遷、宋萬、朱貴三人,本來就沒有什麼驚人的本事,晁天王在的時候,他們也許會忠於晁蓋,晁天王死後,他們不可能再為了晁蓋與宋江為敵,王倫就是最好的例子;至於劉唐,他也不可能傻到為了阮氏三雄,去開罪宋江,畢竟宋江實力太強……

  • 2 # 國星盛達

    ,阮氏三雄的實力不夠,所以他們對宋江,只能順著從,不敢反對!

    梁山泊一百單八將,有一大半都是宋江的心腹,幾乎沒有人能與之抗衡;晁蓋的心腹,就阮氏三雄、劉唐幾人,他們反對宋江,無異於以卵擊石;他們跟魯智深不能比,魯智深有強大的二龍山團隊,亦有少華山團隊等人的支援,實力不可小覷;儘管有如此實力的魯智深,也不敢正面與宋江鬧掰,何況區區阮氏三雄;如果他們敢反對宋江,宋江隨時可以像斬李逵一樣,將他們斬掉,反正偌大的梁山水泊,從來不缺將領,多這幾人不多,少這幾人不少;死了阮氏三雄,他們還有張順、張橫、李俊、童威、童猛等水上

  • 3 # 陳志明先生

    晁蓋死後,阮氏三雄就失去了靠山,加上三人都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之輩,也就只能忍氣吞聲。

    幸好智多星先生是和他們一起上山的,雖說原著上沒細述,依吳用的為人肯定會對他們另眼相待。

    但他們三兄弟也不是省油的燈,在招安的過程中,翻個船、換個酒什麼的,讓宋頭領一個頭兩個大,超沒面子。

  • 4 # 一蓑煙雨83176183

    站岀來對抗?那是傻子。論勢力宋江正是如日中天,若如此,那不是雞蛋碰石頭嗎?無論什麼年代,你能靠真實的東西來生存嗎?

  • 5 # 春華745944080186

    權力;無論在什麼時代都不可以對抗,不管是阮小六阮小七,梁山上一百單八將,每一個人都不能和宋江作對,否則就是敵人,對抗權力的下場,就和梁山好漢與朝庭作對同樣的下場。

    宋江是梁山好漢一致保舉才當了頭,都是歃血為盟的好兄弟,不說他有這個權力,就是在大哥的份上也不能反對宋江,入了夥,就要守規矩,梁山上那麼多人,這個不聽話、那個不聽話,不就成了無王的蜂了嗎?

    再說;宋江從來就沒想把兄弟們往絕路上領,投靠朝庭免得生靈塗炭,國無寧日,人無家歸,一切都是命運,誰也不能怨誰,梁山好漢的死,是替千千萬萬的老百姓而死,免遭一場內戰,無論那個人、那個團體,都按各人的作為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 6 # 娛樂小墨

    不是不敢,古人講大義,很多問題已經把宋江黑的遍體鱗傷了,我也認可宋江私信重,投強派,但是梁山再厲害也不能改朝換代,他們稱雄一世,兒子輩的人呢?也都比他們牆強嗎?孫子輩呢?到了第三代梁山還有那麼大的實力嗎?遲早會被剿滅。阮是阮兄弟不服宋江,他們不反對宋江的原因可能也是因為他們,也看透了這些,常在江湖走的,他們比誰都清楚這些吧。

  • 7 # 半壺老酒半支菸

    阮氏兄弟不是沒站出來與宋江對抗,甚至想過要拋開宋江單幹,但是阮氏三雄知道自己在水上水下都很有兩把刷子,但是要想掌控全域性把弟兄們拉回梁山,能力和威望都遠遠不夠,所以他們的努力也就付之流水了。

    立地太歲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閻羅阮小七這三個人原本跟晁蓋原本素不相識,是吳用親自去拉入夥的。而當梁山好漢招安打完遼國和田虎王慶之後,日子過得還是不如意,阮氏三雄就拉著李俊、張橫、張順來找吳用(不是找宋江):朝廷這幫奸臣太不是東西了,哥哥(宋江)得了個皇城使的官職,我們卻啥官都不是,“今請軍師自做個主張,若和哥哥(宋江)商量,斷然不肯。就這裡(京城外)殺將起來,把東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這六個人全都是天罡正將,掌握著梁山全部水軍,而且已經擺明了態度要請吳用挑頭,繞開宋江單幹,而且直接把宋江坑死——當時宋江正在汴梁城裡給宋徽宗磕頭,城外梁山軍譁變,宋江有十個腦袋那也不夠砍的,那才是甕中捉鱉。大家都知道,李俊、張橫、張順原本是宋江嫡系,可是卻出主意坑死宋江尊吳用上位,明顯是阮氏三雄做了思想工作,而阮氏三雄是一直看著軟骨頭宋江不順眼的。

    其實宋江也知道阮氏三雄只聽吳用的,所以分配工作的時候,在他們身邊都安插了自己的眼線:東南水寨李俊管著阮小二、東北水寨阮小五身邊放了一個童威、西北水寨阮小七背後站著童猛,但是這些水軍頭領似乎都被阮氏三雄(或者說吳用)“策反”了,不但琢磨著坑死宋江,就是倖存的李俊童威童猛,後來也組團開溜了。

    而阮氏三雄中的阮小七,其實是一直不把宋江放在眼裡的。阮小七總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做的事情也有些無厘頭的惡搞。即使是在《水滸傳》原著中,阮小七也堪稱一個不忘初心的大智慧者,正因為他的滿不在乎,才造就了一個善始善終的歡樂英雄。阮小七跟宋江原本也沒什麼交集,對什麼“鳥招安”也絲毫不感興趣,他和兩個哥哥只想過得快活——不欺負人,也不被別人欺負,當然最好還能吃喝不愁,再有點閒錢去擲幾把骰子。這就是阮氏三兄弟的初心,而且一直堅守初心到了最後。

    隨著宋江野心不斷膨脹,招來了一些一打就敗、一敗就投降的朝廷軍官,但是阮氏三兄弟穩坐天罡正將寶座,無人可以撼動,而且四處水寨,他們掌管三個,既能一呼百應,又可逍遙自在,那真是給個皇帝都不換,在阮家兄弟眼裡:招安?也就宋江那傻瓜才會想想!

    在宋江與吳用的苦心巴結下,朝廷終於來人招安了。可惜他們忘了,在梁山水面上,那是阮家兄弟,尤其是阮小七說得算,於是包括耀武揚威的朝廷大官和走狗,都被阮小七狠狠地涮了一把。

    面對鼻孔朝天的陳太尉、張幹辦、李虞侯,蕭讓、裴宣、呂方、郭盛“俯伏在地,請罪”。

    同樣是來接人,阮小七和他的一幫屬下在幹什麼呢?在旁若無人地唱歌!估計那歌詞也是直接嗆朝廷肺管子的,而且面對朝廷鷹犬的詐唬,“那水手那裡採他,只顧唱歌”,後來乾脆搞了一個假警報,把那幾個落湯雞送到別的船上去了——你牛,老子還不送你了,你們走可以,把朝廷送來的御酒留下來。

    其實阮小七不但沒把朝廷鷹犬放在眼裡,其實也沒拿宋江當回事:好酒只有我們兄弟才配喝!阮小七瞄著一班卑躬屈膝的宋江之流簇擁著欽使走遠了,馬上叫自己的手下兄弟:“你且掇一瓶御酒過來,我先嚐一嘗滋味。”而且還說得大義凜然:“只怕有毒,我且做個不著,先嚐些個。”

    估計水手也在暗笑:“你咋不說你嘴饞?”

    總共才十瓶御酒,阮小七一個人就對著瓶嘴吹了四瓶,然後又拿過水瓢,把剩下的六瓶分給了手下水手。要不怎麼說什麼將帶什麼兵呢,他的兵也像他一樣——毫無心理負擔、笑呵呵地把御酒全部喝光,弄了點劣質散酒灌了進去,結果氣壞了魯智深武松,併成功地讓皇帝背了黑鍋,也把宋江眼巴巴等著的招安給攪黃了……

  • 8 # 阿偉理想國

    阮氏三兄弟對宋江是心悅誠服,何來討厭一說。

    宋江能號令梁山群雄,靠的是真本事,正是憑著宋江的江湖號召力,政治頭腦,戰略眼光,管理水平,人格魅力,梁山才會有後來的輝煌。就說招安,不是什麼土匪都有資格被招安,封官受爵的,只有實力大到朝廷已剿滅不了,才能有資格被招安。

    梁山之所以有後來的繁榮,全靠宋江憑人格魅力政治手腕降伏多名朝廷大將,廣招天下英雄。如果不是宋江加入梁山,梁山最多就是個打家劫舍的土匪團伙,靠打劫幾個過路客商能有多少錢糧使用。隨時可能被朝廷完全剿滅。看看宋江上山後,帶領兄弟們東征西討,打下多座州城,豈是晁蓋打劫個生辰綱所能相提並論,每打下一座州城,當地的政府所有錢糧盡歸梁山,這是什麼概念,早已經富可敵國,兄弟們紛紛搬取家小上梁山享受榮華富貴。跟著這樣的老大幹,誰不死心塌地,心悅誠服。

  • 9 # 鴻哥iouyh福小鋪

    嗯,從七星聚義到智取生辰綱來看,阮氏三雄雖然厲害,稱得上好漢,但智商嘛,不算很高,所以儘管憋悶,但也無可奈何,只能彆扭地生活在體系裡頭。

    這一點和普通人是相似的。

    如果沒有吳用去遊說,阮氏三雄也是侍奉老孃和捕魚過日子,頂多就是在水上幹些小買賣罷了,沒想過造反。

    甚至歌謠都唱什麼報答趙官家,足以證明其反抗鬥爭精神不是很強烈。

    更何況吳用是站在宋江這一邊的,完全掌控得了阮氏三雄。

    因此雖然討厭宋江,但梁山對阮氏三雄而言就是一個穩定的體系,他們不想反抗,得過且過唄,繼續跟著新大哥混,哪怕這位新大哥不是理想中的大哥。

  • 10 # 自然之議評

    阮氏三兄弟(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從骨子裡是反感、討厭宋江之所作所為的,對此應首先予以肯定。

    然而,阮氏三兄弟為何不與宋江對著幹呢?阮氏三兄弟不是“不敢”公開對抗宋江,而是“不想”這麼做。

    歷史上“愚忠”的例子不少,同理,我認為“愚義”也不在少數。阮氏三兄弟之所以沒有公開對抗宋江,依我之見,乃“愚義”所致。如果他們不是被“愚義”束縛,那他們本來就是天不怕地不怕之好漢,肯定會公開對抗宋江,乃至與宋江決裂!

    不少梁山好漢對宋江之所作所為皆存“異想”,可是,在當時歷史背景下,他(她)們最終還是被“愚義”束縛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律關係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前提條件?